世界食品網

2025年甘蔗春季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2025-03-10 全國農技推廣微信號1081
核心提示:春季是甘蔗種植生長關鍵階段,為推動甘蔗穩產提質,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會同農業農村部糖料專家指導組,研究提出2025年甘蔗春季生產技術指導意見。……(世界食品網-www.cctv1204.com)
春季是甘蔗種植生長關鍵階段,為推動甘蔗穩產提質,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會同農業農村部糖料專家指導組,研究提出2025年甘蔗春季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科學選用良種
 
  根據不同蔗區氣候、土壤條件及種植習慣,科學選用高產、高糖、抗逆性強的甘蔗良種。積極推廣種植脫毒健康種莖,選用耐旱性強的甘蔗良種,有效預防宿根矮化病、花葉病等病害,提高新植蔗種苗質量和抗逆性。


  推廣抗旱技術
 
  充分利用山塘、水庫、河流等水源條件,指導蔗農進行引水灌溉。提早種植期,適當加大下種量,加深植蔗溝,促進甘蔗萌發生長,提高抗旱性和出苗量。有灌溉條件的蔗區推廣膜下滴灌或水肥藥一體化栽培技術,減少水分蒸發,提高水肥利用率和施用精準度。無灌溉條件的蔗區,要積極采用地膜覆蓋和淋水種植技術。宿根蔗利用蔗葉覆蓋減少水分蒸發,促進蔗芽萌發。


  提倡合理密植
 
  根據品種特性和種植模式合理密植。機械化種植行距加大到1.2米以上,人工種植行距1—1.2米,畝下種量控制在6000—8000芽。種植前進行深耕整地,耕深30—40厘米,以打破犁底層,增加土壤通氣性和保水性;畝施用甘蔗復合肥60—80公斤用作基肥并覆土。
 
  防控病蟲草害
 
  甘蔗下種覆土后,趁土壤墑情較好,選用精異丙甲草胺、異丙甲草胺或乙草胺等土壤處理型除草劑噴施,進行土壤封閉處理,實現芽前除草。加強田間管理,進行中耕除草,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控相結合,重點防治螟蟲、薊馬、黑穗病等病蟲害。病蟲害較重的蔗區,在甘蔗下種時,選用組合農藥氯蟲苯甲酰胺+噻蟲胺(或噻蟲嗪、吡蟲啉),也可采用殺蟲單+噻蟲胺(或噻蟲嗪、吡蟲啉等)與基肥混合,施入蔗溝進行防治。積極推廣赤眼蜂,性誘劑和食誘劑誘殺法以及燈光誘殺等綠色防控技術,減少農藥施用。
 
  加強宿根蔗管理
 
  甘蔗砍收時,應盡量降低砍收高度,入土3—5厘米進行砍收??呈蘸螅皶r清理蔗田,并將蔗葉粉碎還田,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春季氣溫回升后,盡早破壟松蔸,打破土壤板結,改善蔗蔸通氣性和透水性。破壟深度控制在10—15厘米,避免損傷蔗芽,結合破壟松蔸進行施肥,畝施復合肥40—60公斤,施肥后及時培土,促進宿根甘蔗萌發生長。


  推廣綠色智能化技術
 
  積極推廣無人機植保技術對甘蔗進行病蟲害監測和防治,提高防治效率和效果。采用智能農業監控系統,實時監測蔗田溫度、濕度、光照等環境參數,為甘蔗生長提供精準的環境數據支持,實現生產智能化管理。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甘蔗種植、管理、收獲等環節的數據進行分析,優化種植方案。



日期:2025-03-10
 
行業: 糖業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