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2024 年度奶牛產業與技術發展報告

   2025-03-24 中國畜牧雜志微信號430
核心提示:本文從生產現狀、市場與貿易、加工與消費、技術研發等角度對 2024 年中國奶業發展進行了分析, 同時指出與奶業發達國家產業素質的差距點,為中國奶業下一步發展提出技術創新和政策建議。……(世界食品網-www.cctv1204.com)
   摘 要:本文從生產現狀、市場與貿易、加工與消費、技術研發等角度對 2024 年中國奶業發展進行了分析, 同時指出與奶業發達國家產業素質的差距點,為中國奶業下一步發展提出技術創新和政策建議。 
  01


  奶牛產業生產變化分析
 
  根據對美國、歐盟27國、新西蘭、澳大利亞、英國、 阿根廷、巴西、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的統計,2024 年1— 9月份累計總產奶量1.84 億 t,同比增長 0.52%。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4 年中國牛奶原料奶總產量 4 079 萬t,同比減少 2.8%,這是 2018 年以來中國牛奶產量首次出現下降。原料奶產量大幅下降對緩解奶源過剩、恢復供需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2024 年,盡管牛奶產量結束了近年來的快速增長趨勢,但仍比 2021 年增長了近 400 萬t,牛奶自給率也從 2021 年的 62.7% 提高到 2024 年的 73%。牛奶產量前十省份均位 于北方,分別是內蒙古、河北、寧夏、黑龍江、山東、 河南、新疆、山西、遼寧和甘肅,合計牛奶產量 3 372 萬t,占全國牛奶總產量的 82.7%。2024 年成母牛年單產接近 10.0 t,增幅超過 6%。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監測,2024 年規模牧場單產達到 10.9 t,已經達到了美國水平。2024 年,玉米、豆粕等飼料投入品價格明顯回落,全年均價分別下降 14.8% 和 21.3%。
 
  飼料價格下降緩解了奶牛養殖的成本壓力。2024 年,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監測牧場牛奶全年平均生產成本為 3.46 元/kg,同比下降 9.56%,處于 2021 年以來最低水平。從趨勢來看,2025 年國內原料奶產量有望繼續下降,從而助推供需平衡和原料奶價格的回升。
 
  02


  市場與貿易變化分析
 
  根據全球乳制品交易平臺拍賣價格數據,2024 年最后一次拍賣全脂奶粉價格為 3 804 美元/t,與 2023 年年末相比大幅增長21.30%;所有乳制品加權均價 4 029 美元/t,與 2023 年年末相比增長22.43%。2024 年全脂奶粉全年均價3 439 美元/t,同比增長11.62%;所有乳制品的全年加權平均價格為 3 779 美元/t,同比增長 15.07%。
 
  根據中國海關數據,2024 年,我國共計進口各類乳制品 276.8 萬t,同比減少 9.5%,連續第 3 年出現下降。其中,進口干乳制品 204.6 萬t,同比減少8.0%;進口液態奶 72.3 萬t,同比減少 13.5%。由于國際市場乳制品價格的上升,進口乳制品均價同比小幅增長 2.4%,其中液態奶均價上升 8.2%,干乳制品進口均價上漲 0.6%。由于國內原料奶過剩以及前 2 年庫存奶粉消化的原因,大包奶粉進口量有 17.9% 的下降,在各類乳制品中屬于下降最多的。全年乳制品凈進口折原料奶1 707.9 萬t,與 2023 年相比減少165.1 萬t,下降 8.8%。
 
  2024 年國內原料奶銷售價格大幅下跌。根據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截至 12 月底,全國 10 個主產省生鮮乳銷售均價為 3.11 元/kg,比 2023 年年末均價相比下降了 15.03%,這也是生鮮乳價格連續 3 年下降;2024 年全年均價 3.32 元/kg,奶牛養殖行業的虧損面超過了 80%,預計 2025 年奶業仍將維持持續低迷的局面。
 
  03


  加工與消費變化分析
 
  2024 年期間歐美等國家乳制品消費者價格總體上都趨于上升。2024 年期間,美國液態奶零售價格從 4.33 美元/加侖升至 4.48 美元/加侖,上升了 3.46%;愛爾蘭液態奶價格從 0.89 歐元/kg 增至 0.96 歐元/kg,增長8.18%;歐盟黃油價格從 5.49 歐元/kg 增至 7.57 歐元/kg, 增長 37.89%;日本液態奶價格從 1 月的 260.57 日元/kg 增至 11 月的 260.96 日元/kg,小幅增長 0.15%。英國終端零售價格有一定下降,巴氏奶價格從 1 月的 0.66 英鎊/kg 降至 11 月的 0.63 英鎊/kg,下降 4.55%。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4年乳制品產量2 961.8萬t, 同比下降 1.9%。假設 2024 年奶類總產量增速與牛奶總產量增速相同,那么 2024 年奶類總產量為 4 161 萬t;同時按乳制品凈進口量折算原料奶量,2024 年奶類表觀消費量為 5 869 萬t,同比減少 4.6%,這是近年乳制品消費量的最大降幅。按這一消費量,2024 年中國人均奶類消費量降至 41.5 kg。根據商務部市場監測數據,2024 年牛奶全年銷售均價12.23 元/kg,同比下降 2.3%。終端乳制品價格降幅都遠小于生鮮乳價格降幅,這表明需求下行沖擊疊加原料奶過剩的形勢下,養殖端承擔了主要的損失。
 
  04


  奶牛產業技術研發變化分析
 
  4.1 中國荷斯坦牛育種和繁殖技術取得重要進展,基礎逐步夯實
 
  提高準確性并擴大基因組預測性狀范圍是 2024 年國外奶牛遺傳預測領域的主要趨勢。美國荷斯坦牛參與產量、繁殖、生產年限等經濟性狀基因組評估的群體規模擴大至 100 萬頭以上,在大規模群體中鑒定因果遺傳變異位點,可后續應用于功能基因組評估。意大利拓展奶牛遺傳評估性狀——代謝類疾病,使用 28 種代謝物標記提高評估準確性。高通量測序和組學技術極大地加快了奶牛重要性狀遺傳機制研究進程。截至 2024 年底, 已報道 7 449、9 663、11 789 個 和 2 824 個與牛產奶量、乳蛋白率、乳脂率和體型相關的數量性狀基因組座位(QTLs)(https://www.animalgenome. org)。繁殖、健康、飼料效率、甲烷排放等功能性狀 逐漸成為研究熱點。
 
  與奶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奶牛育種起步晚、基礎薄弱、種牛自主培育能力弱、奶牛種群生產水平低于國際先進水平,種業綜合競爭力亟待加強。針對以上問題,2024 年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專家開展了以下育種工作。一是夯實奶牛育種基礎工作。我國奶牛平衡選育技術取得重大進展。在我國 30 個省份 40 家大型奶牛養殖企業的 118 個牧場,記錄整理了超過一百萬頭奶牛的產奶、繁殖和健康等上億條數據信息,創建了奶牛基因組平衡選育數據庫,建立了適合我國產業特點的功能性狀遺傳評估技術體系,創建的奶牛基因組平衡選育及種質 創新技術研發與應用實現了產業應用并通過成果鑒定,達到國際同類技術先進水平,為不斷自主選育優秀種牛打下堅實基礎。二是種群選育和種源自主培育技術提升。“規模化奶牛場核心群選育及擴群技術”入選 2024 年農業農村部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在山東、河北、黑龍 江等奶牛主產省份推廣,技術支撐奶牛養殖場入選國家或省級核心育種場。2024 年,共培育了 63 頭優秀后備公牛,自主培育率達到 50.8%。在全國乳用種公牛的中國奶牛基因組選擇性能指數(GCPI)排名中,前 10 位 中有 5 頭來自該培育計劃。
 
  4.2 奶牛精準營養與低氮低碳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奶業發達國家 2024 年重點針對甲烷減排開展研究,在甲烷減排方面,研究發現 3- 硝基氧基丙醇(3-NOP)是強于硝酸鹽和脂肪的最佳甲烷減排添加劑,發現添加 3-NOP 后,甲烷產生量(g/d)、產量(g/kg DMI)和排放強度(g/kg FPCM)分別降低了 21%、20% 和 27%。在干奶期以及泌乳早期、中期和后期日糧中添加 3-NOP 后,甲烷產量(g/kg DMI)分別降低了 16%、20%、16% 和 26%。
 
  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專家 2024 年繼續針對國內優質飼料資源不足、飼養成本高、精準化養殖技術和體系不健全的現狀,開展相關研究。一是摸清家底,建立飼料高效利用和精準化養殖體系。在全國采集 131 種飼料、10 000 余份飼料樣品,構建涵蓋中國奶牛飼料資源的飼料數據庫,為養殖企業提供了基礎配方信息數據,牽頭制定了中國奶牛營養需要標準,開發了“牛人億家” 在線飼料配方軟件,建立 2 個奶牛全程標準化飼養體系。二是緊扣產業發展需求,開發低氮低碳研究。響應農業農村部《飼用豆粕減量替代三年行動方案》,開展奶牛豆粕減量研究。受全國畜牧總站委托,編制《奶牛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飼糧配制技術要點》并下發全國。“提高反芻動物尿素氮利用率的飼用納米抗體創制”獲 2024 年度農業“火花技術”。篩選出具有顯著甲烷減排效果的飼料添加劑,減排效果可達 6.93 g/d·頭。構建了奶業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核算體系,為牧場設立碳減排目標提供數據支持。核算了南方地區主要飼料原料的碳足跡,為奶牛低碳養殖系統提供數據支撐。
 
  4.3 奶牛疫病和牛奶風險物質檢測技術國產化研究進展良好,“兩病”凈化仍是重中之重
 
  2024 年國際上獸用疫苗的研發仍然主要集中在牛結核病疫苗、牛布病新型多表位疫苗、牛口蹄疫新型滅活疫苗、牛巴貝蟲疫苗、牛流行出血病病毒疫苗等。牛病診斷新技術以病原學診斷、血清學診斷、分子生物學診斷和病毒宏基因組學診斷為主。
 
  我國奶牛場布病與結核病長期流行對公共衛生安全和人類健康構成威脅,“兩病”防控技術與產品不能滿足生產實際需求。奶牛疾病老病常發、新病不斷,細菌耐藥性對疾病防控壓力較大,奶牛疾病診斷技術進口占比較高、防治藥物在種類和數量上均與國外差距較大。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專家針對以上情況開展相關研究并取得相應成果。一是“兩病”凈化效果明顯。建立牛奶中布魯氏菌和結核分枝桿菌現場一體化快檢平臺,將靈敏度提至 1 CFU/mL,反應耗時短(1 h 內),攜帶及操作簡便,相關試劑無需冷鏈運輸,適合牧場、野外等現場使用,入選我國 2024 年度農業“火花技術”十大培育成果。獲得犬種布魯氏菌、結核分枝桿菌等國家二級標準物質證書 4 項。研發上市 1 種布魯氏菌競爭 ELISA 抗體檢測試劑盒。山南森布日牧場創建西藏首個“兩病”凈化場;哈爾濱萬家寶娟姍牧場創建東北首個“布病”凈化示范場。二是研發診斷和防治技術及產品有效支撐國家減抗行動。“可轉移多黏菌素耐藥基因 mcr 的發現及其傳播機制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發現了質粒介導的多黏菌素耐藥基因 mcr-1,揭示 了 mcr 在“動物 - 環境 / 食品 - 人群”全鏈條的傳播規律, 提示動物使用抗菌藥及其產生的耐藥菌對人類健康的風險。項目揭示了多黏菌素耐藥性迅速上升的主要原因,推動了全球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抗菌藥物使用政策的調整,為我國抗菌藥物減量化行動計劃的出臺和有效實施提供了關鍵性科學依據;圍產期奶牛代謝健康監測及群體保健技術,獲 2024 年農業主導品種。
 
  4.4 奶及奶制品檢測技術提升明顯,節能、環保、智能 化牛舍設施設備研發是發展方向
 
  奶業發達國家奶牛養殖節能、環保、智能化、產業化程度較我國更為成熟。歐美很多國家的奶牛上料-撒料-推料機器人已經 逐步開始普及應用,與擠奶機器人、智慧管控等技術裝備協同推動少人化值守奶牛牧場的發展。LELY 于 2024 年推出了第一款真正自主的大型農場飼料推送器 Juno  Max,可滿足存欄 800——1 000 頭奶牛的大型農場高效推送飼料需求。Afimilk公司研發的阿菲牧牧場管理系統,發情揭發率達 98% 以上,對乳房炎、消化疾病、酮病和蹄病等病牛的早期揭發率超過 98%,已經實現大規模的商業化推廣應用。
 
  2024 年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專家主要從源頭上控制奶及奶制品質量。深入開展生鮮乳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研究,進一步提高風險預警技術水平。研發乳及乳制品中嗜冷菌的快速測定方法,檢測時間縮短至25 h以內。研制示范應用了奶牛糞污(肥)全養分同步速測裝備技術,可同步速測水分、pH、EC、氮、磷、鉀、種子發芽指數和有機質含量;入選“2024 中國農業農村重大新裝備”。我國在智能化、綠色化方向也在積極推進, 多家企業與科研機構聯合推出了創新設備。創制了奶牛行為與健康監測項圈,有望提前 24 h 發現疾病風險;研發了光伏驅動智能環控系統,可實現環境參數的聯動調控,根據溫濕度、氨氣濃度自動調節風機和噴淋系統,節水 30%,節能 25%。創制了面向邊緣計算的奶牛跛行檢測設備,提出了一種基于多模態特征的奶牛跛行檢測方法,模型檢測精度達到了 87.6%,實現了非接觸式 奶牛跛行自動檢測。在奶牛舍光伏技術方向,寧夏、內蒙古、新疆、甘肅、山東、河北等多地開展牧光互補試點項目,寧夏某大型奶牛養殖基地集成 20 MW 光伏系統,年發電量達 2 400 萬度。
 
  4.5 國產乳制品研發進程加快,推動牛奶消費
 
  奶業發達國家 2024 年聚焦奶酪研發。針對奶酪發酵時間長、包裝和儲存條件要求高的問題,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在發酵過程中添加特殊乳酸菌,能夠加速奶酪成熟過程,將周期縮短至 6 個月,預計每年可節省約 1 000 萬澳元的成本。美國 Climax Foods 公司通過人工智能設計和開發出口味相似的新組合,推出了 2 款純素食奶酪——布里干酪和羊乳酪。
 
  相比國外市場,國內原制奶酪產業起步較晚,很多還是集中在初級研究,2024 年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專家應對奶業低迷形勢,開發復原乳短期成熟切達干酪、低鹽干酪新產品,顯著提高干酪產量,加大液態奶消納,一定程度上緩解奶源過剩的問題。同時針對我國發酵乳制品領域核心菌種和技術自給率嚴重不足、嚴重依賴進口的局面,建成全球最大、種類齊全的原創性乳酸菌種 質資源庫,乳酸菌保藏量增加至 55 328 株;突破了高活性乳酸菌產業化卡脖子難題,攻克了發酵乳中益生菌活菌數低和穩定性差的技術難題,使發酵乳中益生菌活菌數提升 100 倍,專利菌副干酪乳酪桿菌 PC-01 成功替換了蒙牛乳業“優益 C”的進口菌種科漢森 LC-01;催生出一系列嬰幼兒乳粉/中老年乳品產品;使國產菌株替代率提升,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實現了國產菌株替代,打破了菌種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面。
 
  05


  主要結論與政策建議
 
  5.1 結論與展望
 
  2024 年,在奶牛養殖業產能調減以及部分社會牧場退出的背景下,奶牛養殖集中度進一步提升。與此同時,奶業技術創新持續加強,不僅在遺傳改良、精準飼養、疾病防控等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還在國產乳制品開發、智能化養殖、信息化管理等前沿技術方面進行了深入探索和應用,為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據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監測數據,2024 年輻射場產能明顯提升,單產達到 10.9 t,乳脂率3.92%,乳蛋白率 3.27%,細菌數 2.78 萬,體細胞數 17.6 萬,中國奶牛養殖水平已步入全球奶牛高產國家行列。但是,中國奶業繼續面臨供需過剩與價格下行的巨大壓力,雖然成本下降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壓力,但是養殖場戶的虧損面在上半年仍超過了 80%。
 
  面對挑戰,創新是產業發展的重要動力,更是擺脫當前困境的重要途徑。2025 年繼續推進奶牛新性狀研究和種牛遺傳缺陷鑒定,挖掘和驗證重要性狀基因和標記,開展奶牛胚胎移植以及高效繁殖技術研發與應用;加強奶牛飼草料資源開發與優化配制研究,深化奶牛營養需求與調控規律的研究;深入開展生鮮乳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研究,加強奶牛智能化和高效節能新牛舍與裝備研發;推進乳酸菌資源庫擴建及其產業化開發,突破高品質 UHT 稀奶油加工技術瓶頸,優化合生元干酪加工技術;開展奶牛疾病精準防控及“兩病”凈化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優化“一場一策”的“兩病”凈化策略,獲得多病原感染性疾病的高通量檢測和現場診斷方法 / 產品的新獸藥證書,研發與評估篩選有效性藥物(疫苗和獸藥)。
 
  5.2 政策建議
 
  當前首先要從供需兩端發力推動奶業恢復供需平衡,一方面千方百計促消費,重點是加強平價乳制品供給,進一步發揮政策性消費的拉動作用,加快乳制品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的探索;另一方面繼續調控產能,重點是根據供需關系變化合理調減大規模養殖場戶產出,確保產能不因價格回升出現過快反彈。在促進產能調整的同時要著力保障社會牧場生存空間,重點面向社會牧場生存發展出臺支持政策、穩定生鮮乳購銷關系與收購價格,將按照合理價格足量收購社會牧場原料奶作為乳企及其自有控股牧場享受政策支持的前置條件。推動“奶農辦加工”產業政策改革,為奶農在困難形勢下保障自身經濟利益提供兜底選擇,也通過為奶農賦權削弱龍頭企業在產業鏈上的壟斷權利,倒逼原料奶購銷環節利益聯結機制建設。



日期:2025-03-24
 
標簽: 中國 奶業 奶牛
行業: 乳業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