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中國羅非魚價格觸底企穩,加速轉向亞太市場

   2025-04-24 凍品攻略微信號792
核心提示:在美國對中國羅非魚加征高達170%關稅的重壓下,中國羅非魚產業正在經歷劇烈震蕩。作為中國羅非魚最大的出口市場,美國市場的驟然“熄火”,使得大量訂單暫停或取消,產業鏈上下游都面臨巨大挑戰。然而,在政府與行業組織的聯合干預下,原料價格已在近日出現企穩跡象。……(世界食品網-www.cctv1204.com)
   在美國對中國羅非魚加征高達170%關稅的重壓下,中國羅非魚產業正在經歷劇烈震蕩。作為中國羅非魚最大的出口市場,美國市場的驟然“熄火”,使得大量訂單暫停或取消,產業鏈上下游都面臨巨大挑戰。然而,在政府與行業組織的聯合干預下,原料價格已在近日出現企穩跡象。 
  4月14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CAPPMA)發布倡議,呼吁維護羅非魚供應鏈穩定。此后兩周,廣東、廣西、海南等主產區的原料價格開始穩定:500-800克規格的羅非魚出廠價為每公斤人民幣8元(約合1.10美元),300-500克規格價格為6元/公斤。盡管價格止跌,但多數養殖戶仍處于盈虧平衡點附近,盈利空間極其有限。
 
  在美國市場暫停采購的背景下,中國加工企業正在重新布局出口策略。例如,湛江國聯水產將部分原計劃出口美國的訂單轉向國內市場。而以出口羅非魚為主的上市公司百洋投資集團也于4月15日宣布暫停所有美國新訂單,并臨時中止現有訂單的交付。百洋表示,正在加速開拓國內銷售渠道,包括食品服務領域,并對部分生產線進行升級,以適應國內市場供應需求。
 
  與此同時,中國水產行業將目光投向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成員國,謀求新的出口突破口。中國漁業協會近日發布報告指出,RCEP自2022年1月正式生效后,中國對成員國的羅非魚出口顯著增長。2023年對RCEP國家的出口總量為3,570噸,盡管仍占中國整體羅非魚出口(超40萬噸)的一小部分,但增勢明顯。
 
  2018至2023年間,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和澳大利亞占據了中國對RCEP羅非魚出口的90%以上份額。出口產品形態因國而異,例如向印尼和韓國出口鮮凍魚,向緬甸出口活魚,向越南、新加坡、新西蘭、馬來西亞、日本等國出口深加工產品。
 
  2023年,中國向RCEP國家的平均出口價格為每公斤3.09美元,雖然同比下滑25.9%,但仍高于出口美國的平均價格2.82美元。報告分析指出,人民幣匯率、地理距離及中國人均GDP是影響出口的三大關鍵因素。人民幣貶值1%將推動出口價值增長17.14%,而地理距離每增加1%則會導致出口價值下降4.88%;中國人均GDP每增長1%,將促進出口價值增加2.91%。
 
  展望未來,印尼、新西蘭、緬甸等國被認為具備較強的增長潛力;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市場趨于穩定;而新加坡、越南、澳大利亞、韓國、日本等市場則可能出現一定回落。
 
  在全球貿易格局加速變化的背景下,中國羅非魚行業正經歷一次深度的“洗牌”。出口重心從單一依賴美國,逐步向多元化、區域化方向發展,也為中國水產出口尋找到了新的“藍海”。



日期:2025-04-24
 
地區: 北美洲 美國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