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以“創新消費場景、重構產業生態”為主題的2025中國酒業新消費論壇在第35屆中國(鄭州)糖酒食品交易會(以下簡稱“鄭州糖酒會”)期間成功舉辦。
本次論壇由中國酒類流通協會、河南省酒業協會、河南省糖酒食品流通協會、河南省餐飲與住宿行業協會、河南瑞城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鄭州瑞城展覽服務有限公司執行承辦,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行業組織代表、酒企領袖、營銷專家及行業權威媒體人士齊聚鄭州國際會展中心,共同探討中國酒業創新發展的新路徑,成為年度白酒產業的思想風暴中心。
直面行業挑戰 共謀發展新篇
隨著經濟增速的換擋,酒業也進入到新舊動能轉化的陣痛期。
2025中國酒業新消費論壇以“創新消費場景、重構產業生態”為主題,共話中國酒業高質量、可持續創新發展之路,構建中國酒業共創發展新體系。
論壇伊始,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邢春雷強調,消費作為經濟增長的“穩定器”和“壓艙石”,對酒類行業的轉型發展意義深遠。一方面,消費升級倒逼酒業供給側改革。另一方面,政策推動下的消費場景創新,為酒業開辟了新賽道。從“夜間經濟”催生的微醺社交場景,到“文旅融合”帶動的酒旅消費熱潮,再到電商直播、即時零售等線上消費模式的崛起,都為酒類企業提供了增長新引擎。在此背景下,本屆論壇應運而生。
北京正一堂戰略咨詢機構董事長楊光在《中國酒業增長分水嶺下的5大創新變革方向》主題演講中指出,河南市場作為中國消費風向標,對酒業格局具有標桿意義。面對行業分水嶺,他分享了“短期都是問題,長期都是機會”的核心判斷,強調整個世界的經濟正在“東升西降”,2025年將會是中國白酒復蘇年,企業應保持戰略定力,避免被短期波動干擾。
楊光特別強調酒業增長五大創新方向:一是打造“未來增長”戰略體系;二是要做企業“好口碑”;三是通過場景化營銷連接美好生活方式;四是強化情緒價值,實現品牌與消費者情感共鳴;五是推進精細化運營。其中,“情緒價值”被視作本輪競爭的核心要素,企業需“與時代共鳴、與民心共情”,方能贏得長期發展空間。
華潤啤酒副總裁、金沙酒業董事長范世凱在《構建廠商命運共同體--助力中國酒業高質量發展》主題演講中強調,助力中國酒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于構建廠商命運共同體,而構建廠商命運共同體的底層邏輯在于讓合作伙伴長期持續地獲利,并提出支撐合作伙伴長期持續獲利的三大體系:一是建立科學的價格管理體系,維護市場秩序;二是打造差異化產品競爭力;三是依托“品質+品牌+營銷”三大馬車拉動的動銷引擎。
范世凱特別指出,廠商命運共同體的核心點在于構建一個有效的營銷模式來支撐我們基本的市場運營,最終形成廠商一體化,實現渠道端“賣得動、賣得好、持續賣”的商業閉環。
深度對話 探索融合發展新路徑
傳統中國酒業的消費場景以政務招待、商務宴請、親友聚會、日常自飲為主,新消費環境催生出眾多創新消費場景。如何在新消費場景中探索融合發展新路徑?如何走好融合發展新路徑?本次論壇對話環節聚焦餐酒融合、酒旅融合以及酒業傳播三個方面,為酒企轉型升級提供了前瞻性的發展思路和實操建議。
01 餐酒融合如何賦能酒業發展——如何為酒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好酒配佳肴”是千年傳統,但如何讓餐酒融合從“文化習慣”升級為“商業模式”,為酒業發展注入新活力,我們邀請到了在餐酒融合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企業與參會嘉賓一同討論。
在“餐酒融合如何賦能酒業發展——如何為酒業發展注入新活力?”對話中,河南省餐飲與住宿行業協會會長張海林指出,餐酒本一家,但當前行業存在“餐飲為酒打工”的失衡現象。他認為,隨著文明復興、消費升級,白酒行業需思考如何培養年輕消費者的飲酒習慣,尤其是“三餐之酒”消費場景的培育,才能實現白酒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鄭州市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終身榮譽會長、阿五品牌創始人樊勝武同樣強調“餐酒本一家”,但指出當前餐酒貌合神離的關鍵在于“消費場景融合,但商家未融合”。他觀察到,近年部分餐飲企業開始推出定制酒,阿五也在做定制酒,帶動了餐酒融合的復蘇趨勢。樊勝武最后提出要推動“吃豫菜、喝豫酒、聽豫劇”的三維場景融合,并建議將大型品酒活動轉化為高頻次、小型化的體驗,以更貼近真實消費需求。
關于餐酒融合,解家河南菜創始人、董事長解忠杰則認為,“餐酒融合”本身是偽命題,因飲酒與用餐天然結合,關鍵在于如何深化場景聯動。他坦言,當前“吃豫菜、喝豫酒”的融合仍處于初級階段,需行業長期深耕。
作為豫酒龍頭,仰韶酒業集團黨委副書記、營銷公司總經理郝惠鋒分享了實戰經驗,在“吃豫菜、喝豫酒”方面,仰韶也在積極行動,他指出,仰韶今年的數據在增長,就是源于對餐飲渠道的重視。仰韶通過宴席場景的“餐包酒”模式,在洛陽單場實現200萬銷售,其成功源于“6個專”策略:專區陳列、專屬包間、專用餐具、專用酒具、專用餐品、專用祝酒詞及詩詞背景。
河南金輝酒業創始人、董事長池金清從渠道角度提出,越是高端的酒水,越是由餐飲渠道消費,酒企應感恩餐飲渠道的培育作用。他認為,餐飲在賣酒方面更有優勢,有足夠的時間與消費者深度互動。面對餐酒融合的未來,他指出,酒企需擺脫對大品牌的依賴,并強調酒商涉足餐飲需謹慎,需匹配足夠的廠家、資源支撐。
對話最后,蔣會長總結強調:在尚未形成足夠的資源支撐時,酒企應當專注釀造品質,餐飲企業應當深耕美食體驗,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才是推動餐酒融合健康發展的最優路徑。
02 酒旅融合對傳統酒業的賦能——傳統酒業如何借力文旅破圈?
從酒莊觀光到工業旅游,從非遺釀造到體驗詩酒夜宴,酒旅融合正成為文化傳承與商業價值的雙贏載體!
在“酒旅融合對傳統酒業的賦能——傳統酒業如何借力文旅破圈?”對話中,中國新營銷研究專家、贛風傳媒首席專家唐錦華指出,酒旅融合的核心,也就是最終目的在于提升品牌的關注度、知名度、美譽度和信任度。他強調:“酒旅融合需要長期投入和系統運營,企業切忌盲目跟風。與其追求創新,不如先夯實基礎,把基本功做到極致的企業就能超越99%的競爭對手。”
中國白酒國家特邀評委、珍酒李渡集團副總裁、國寶李渡總經理湯向陽則提出了“長期主義”的觀點:“如果說餐酒融合解決的是拉動消費問題,那么酒旅融合就是酒企提升品牌、品質的長期主義。”他分享了李渡酒業的“沉浸式體驗”模式,強調成功關鍵在于四點:堅守“讓酒好賣”而非“把酒賣好”的指導思想、深度綁定品牌核心文化基因、消費過程要以高品質支持、打造具有儀式感、參與感的酒旅融合體驗。
酒業公益品牌酉賢創始人、酒業觀察家和培訓專家吳勇分享了在酒旅融合方面要向貴州學習,“從賣酒到賣生活方式”這一最高營銷概念的提出,實現了貴州白酒從技術信仰到環境信仰的轉變。而我們要打造“黃河酒文化專線場景”,就要將黃河的特性打造出來,將黃河流域的精髓做出來,并著重特別強調文化沉淀的重要性,他講到,把文化當做長期主義來做,一定會有很好的收獲。
郎酒莊園是郎酒“極致三品”戰略的載體之一,最終由郎酒莊園得到體現。四川郎酒古藺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勇軍指出:“我們用了20年時間,才初步建成郎酒莊園,目前還在不斷優化中。”因此,酒旅融合的打造不僅要“各美其美”,還要循序漸進,并指出酒企做好酒旅融合打造中的“四要”:要找準核心定位做到差異化、要做好品質的底子、要強化品牌感知,給消費者帶來好的心理感受、要因地制宜,逐步推進。
河南蔡洪坊酒業總經理王永華則展示了區域酒企的突圍之道:“我們依托中原文化與淮河特有的微生物群打造出了獨屬于蔡洪坊的兼香型白酒特色,文化產業園去年接待游客近6萬人次,正在申報4A級景區。”印證了中小酒企通過文化深耕同樣可以實現價值躍升,為中小企業的酒旅融合發展提供了良好范本。
論壇最后,熊會長強調,企業應當立足自身文化基因和區位優勢,精準把握差異化定位,將“酒旅融合”作為戰略發展路徑中的一個選擇點,使其成為企業多元化發展版圖中的組成板塊。
03 融媒體與AI大背景下——酒業的傳播之道,傳播如何破局?
DeepSeek的橫空出世,引發全球關注。
AI賽道空前繁榮,對于置身其中的中國酒業而言,也正在經歷一場“破次元”的產業變革。從產品研發到生產優化,從個性化定制到品牌營銷,人工智能的應用正逐步深入釀酒行業的各個環節。
在“融媒體與AI大背景下——酒業的傳播之道,傳播如何破局?”對話中,我們邀請到了幾位酒行業的權威媒體來給我們做前沿分享。
華夏酒報社社長、中國酒業新聞網總編輯吳賢國指出,酒企都在講故事、講文化,AI的使用將千年酒文化得以數字化、可視化,對酒業來說將是一場顛覆性的革命。他強調AI本質是工具而非創造主體,建議企業的傳播推廣要“善用技術工具,更要發揮人文智慧。”
知酒傳媒創始人、董事長向寧在分享時提出企業的傳播要“先要碼頭,再要街頭”,在短視頻AI時代,最核心的變化就是內容的變化,內容一定大于形式!企業要先用“碼頭”建立起內容集散,再通過精準分發走向消費“街頭”。他特別強調“人性比AI更重要”,只有有溫度、有感受、有同頻的東西才能更打動消費者。
云酒頭條總裁周曉以DeepSeek等AI工具為例,提出“喂養AI”的創新理念,他講到:“我們不能去拒絕像deepseek和豆包這樣的工具,而是要去喂養它,使其成為內容生產的增效器,給我們媒體來做更好地賦能,以更好的去服務我們企業。
北京微酒傳媒董事長黃磊講到傳播方式的變化帶來傳播邏輯的變化。在傳播3.0時代,對品牌來說有兩個重要:要持續高頻地生產內容,從“質勝”到“質效并重”的高頻次生產;要全員進行內容生產,從“專業團隊”到“全員共創”的生態構建。企業要將內容生產視為戰略工程,通過高頻次輸出保持品牌“可見度”,通過全員共創擴大“參與度”,通過數字化轉型提升“適配度”。
論壇達成重要共識:融媒體與AI大背景下,酒業傳播需要把握“技術賦能”與“人文智慧”的辯證關系。一方面要積極應用AI、大數據等新技術提升傳播效率,另一方面更要堅守“內容為王”的本質,通過有溫度、有深度的傳播建立品牌與消費者的情感連接。
在論壇尾聲,四位媒體人用精煉的寄語為鄭州糖酒會點贊:
華夏酒報吳賢國稱其“鄭州糖酒會,消費風向標”;
知酒傳媒向寧建議“看內容上知酒,更要來鄭州糖酒會上走一走”;
云酒頭條周曉強調“河南大市場,招商找瑞城”;
微酒傳媒黃磊則送上“鄭州糖酒會再辦200屆”的美好祝愿。
這些寄語不僅體現了行業盛會的價值,更昭示著酒業傳播正在邁向技術與人文交融的新紀元。
正如邢會長在致辭時所強調的“未來酒業的競爭不再是單一產品或品牌的較量,而是生態系統綜合競爭力的比拼。”不論是餐酒融合、酒旅融合、酒業傳播等都是為酒業賦能發展的場景和方式,我們應以開放的思維,積極擁抱酒業的融合趨勢,推動中國酒業更高質量的發展。
創新消費場景,是打開增量市場的鑰匙;重構產業生態,是可持續發展的根基。“2025中國酒業新消費論壇”作為第35屆中國(鄭州)糖酒食品交易會的重頭戲,不僅深度剖析了行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更系統性地提出了破解增長瓶頸的解決方案,充分彰顯了平臺價值與引領作用。
日期:2025-04-28
本次論壇由中國酒類流通協會、河南省酒業協會、河南省糖酒食品流通協會、河南省餐飲與住宿行業協會、河南瑞城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鄭州瑞城展覽服務有限公司執行承辦,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行業組織代表、酒企領袖、營銷專家及行業權威媒體人士齊聚鄭州國際會展中心,共同探討中國酒業創新發展的新路徑,成為年度白酒產業的思想風暴中心。
直面行業挑戰 共謀發展新篇
隨著經濟增速的換擋,酒業也進入到新舊動能轉化的陣痛期。
2025中國酒業新消費論壇以“創新消費場景、重構產業生態”為主題,共話中國酒業高質量、可持續創新發展之路,構建中國酒業共創發展新體系。
論壇伊始,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邢春雷強調,消費作為經濟增長的“穩定器”和“壓艙石”,對酒類行業的轉型發展意義深遠。一方面,消費升級倒逼酒業供給側改革。另一方面,政策推動下的消費場景創新,為酒業開辟了新賽道。從“夜間經濟”催生的微醺社交場景,到“文旅融合”帶動的酒旅消費熱潮,再到電商直播、即時零售等線上消費模式的崛起,都為酒類企業提供了增長新引擎。在此背景下,本屆論壇應運而生。
北京正一堂戰略咨詢機構董事長楊光在《中國酒業增長分水嶺下的5大創新變革方向》主題演講中指出,河南市場作為中國消費風向標,對酒業格局具有標桿意義。面對行業分水嶺,他分享了“短期都是問題,長期都是機會”的核心判斷,強調整個世界的經濟正在“東升西降”,2025年將會是中國白酒復蘇年,企業應保持戰略定力,避免被短期波動干擾。
楊光特別強調酒業增長五大創新方向:一是打造“未來增長”戰略體系;二是要做企業“好口碑”;三是通過場景化營銷連接美好生活方式;四是強化情緒價值,實現品牌與消費者情感共鳴;五是推進精細化運營。其中,“情緒價值”被視作本輪競爭的核心要素,企業需“與時代共鳴、與民心共情”,方能贏得長期發展空間。
華潤啤酒副總裁、金沙酒業董事長范世凱在《構建廠商命運共同體--助力中國酒業高質量發展》主題演講中強調,助力中國酒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于構建廠商命運共同體,而構建廠商命運共同體的底層邏輯在于讓合作伙伴長期持續地獲利,并提出支撐合作伙伴長期持續獲利的三大體系:一是建立科學的價格管理體系,維護市場秩序;二是打造差異化產品競爭力;三是依托“品質+品牌+營銷”三大馬車拉動的動銷引擎。
范世凱特別指出,廠商命運共同體的核心點在于構建一個有效的營銷模式來支撐我們基本的市場運營,最終形成廠商一體化,實現渠道端“賣得動、賣得好、持續賣”的商業閉環。
深度對話 探索融合發展新路徑
傳統中國酒業的消費場景以政務招待、商務宴請、親友聚會、日常自飲為主,新消費環境催生出眾多創新消費場景。如何在新消費場景中探索融合發展新路徑?如何走好融合發展新路徑?本次論壇對話環節聚焦餐酒融合、酒旅融合以及酒業傳播三個方面,為酒企轉型升級提供了前瞻性的發展思路和實操建議。
01 餐酒融合如何賦能酒業發展——如何為酒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好酒配佳肴”是千年傳統,但如何讓餐酒融合從“文化習慣”升級為“商業模式”,為酒業發展注入新活力,我們邀請到了在餐酒融合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企業與參會嘉賓一同討論。
在“餐酒融合如何賦能酒業發展——如何為酒業發展注入新活力?”對話中,河南省餐飲與住宿行業協會會長張海林指出,餐酒本一家,但當前行業存在“餐飲為酒打工”的失衡現象。他認為,隨著文明復興、消費升級,白酒行業需思考如何培養年輕消費者的飲酒習慣,尤其是“三餐之酒”消費場景的培育,才能實現白酒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鄭州市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終身榮譽會長、阿五品牌創始人樊勝武同樣強調“餐酒本一家”,但指出當前餐酒貌合神離的關鍵在于“消費場景融合,但商家未融合”。他觀察到,近年部分餐飲企業開始推出定制酒,阿五也在做定制酒,帶動了餐酒融合的復蘇趨勢。樊勝武最后提出要推動“吃豫菜、喝豫酒、聽豫劇”的三維場景融合,并建議將大型品酒活動轉化為高頻次、小型化的體驗,以更貼近真實消費需求。
關于餐酒融合,解家河南菜創始人、董事長解忠杰則認為,“餐酒融合”本身是偽命題,因飲酒與用餐天然結合,關鍵在于如何深化場景聯動。他坦言,當前“吃豫菜、喝豫酒”的融合仍處于初級階段,需行業長期深耕。
作為豫酒龍頭,仰韶酒業集團黨委副書記、營銷公司總經理郝惠鋒分享了實戰經驗,在“吃豫菜、喝豫酒”方面,仰韶也在積極行動,他指出,仰韶今年的數據在增長,就是源于對餐飲渠道的重視。仰韶通過宴席場景的“餐包酒”模式,在洛陽單場實現200萬銷售,其成功源于“6個專”策略:專區陳列、專屬包間、專用餐具、專用酒具、專用餐品、專用祝酒詞及詩詞背景。
河南金輝酒業創始人、董事長池金清從渠道角度提出,越是高端的酒水,越是由餐飲渠道消費,酒企應感恩餐飲渠道的培育作用。他認為,餐飲在賣酒方面更有優勢,有足夠的時間與消費者深度互動。面對餐酒融合的未來,他指出,酒企需擺脫對大品牌的依賴,并強調酒商涉足餐飲需謹慎,需匹配足夠的廠家、資源支撐。
對話最后,蔣會長總結強調:在尚未形成足夠的資源支撐時,酒企應當專注釀造品質,餐飲企業應當深耕美食體驗,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才是推動餐酒融合健康發展的最優路徑。
02 酒旅融合對傳統酒業的賦能——傳統酒業如何借力文旅破圈?
從酒莊觀光到工業旅游,從非遺釀造到體驗詩酒夜宴,酒旅融合正成為文化傳承與商業價值的雙贏載體!
在“酒旅融合對傳統酒業的賦能——傳統酒業如何借力文旅破圈?”對話中,中國新營銷研究專家、贛風傳媒首席專家唐錦華指出,酒旅融合的核心,也就是最終目的在于提升品牌的關注度、知名度、美譽度和信任度。他強調:“酒旅融合需要長期投入和系統運營,企業切忌盲目跟風。與其追求創新,不如先夯實基礎,把基本功做到極致的企業就能超越99%的競爭對手。”
中國白酒國家特邀評委、珍酒李渡集團副總裁、國寶李渡總經理湯向陽則提出了“長期主義”的觀點:“如果說餐酒融合解決的是拉動消費問題,那么酒旅融合就是酒企提升品牌、品質的長期主義。”他分享了李渡酒業的“沉浸式體驗”模式,強調成功關鍵在于四點:堅守“讓酒好賣”而非“把酒賣好”的指導思想、深度綁定品牌核心文化基因、消費過程要以高品質支持、打造具有儀式感、參與感的酒旅融合體驗。
酒業公益品牌酉賢創始人、酒業觀察家和培訓專家吳勇分享了在酒旅融合方面要向貴州學習,“從賣酒到賣生活方式”這一最高營銷概念的提出,實現了貴州白酒從技術信仰到環境信仰的轉變。而我們要打造“黃河酒文化專線場景”,就要將黃河的特性打造出來,將黃河流域的精髓做出來,并著重特別強調文化沉淀的重要性,他講到,把文化當做長期主義來做,一定會有很好的收獲。
郎酒莊園是郎酒“極致三品”戰略的載體之一,最終由郎酒莊園得到體現。四川郎酒古藺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勇軍指出:“我們用了20年時間,才初步建成郎酒莊園,目前還在不斷優化中。”因此,酒旅融合的打造不僅要“各美其美”,還要循序漸進,并指出酒企做好酒旅融合打造中的“四要”:要找準核心定位做到差異化、要做好品質的底子、要強化品牌感知,給消費者帶來好的心理感受、要因地制宜,逐步推進。
河南蔡洪坊酒業總經理王永華則展示了區域酒企的突圍之道:“我們依托中原文化與淮河特有的微生物群打造出了獨屬于蔡洪坊的兼香型白酒特色,文化產業園去年接待游客近6萬人次,正在申報4A級景區。”印證了中小酒企通過文化深耕同樣可以實現價值躍升,為中小企業的酒旅融合發展提供了良好范本。
論壇最后,熊會長強調,企業應當立足自身文化基因和區位優勢,精準把握差異化定位,將“酒旅融合”作為戰略發展路徑中的一個選擇點,使其成為企業多元化發展版圖中的組成板塊。
03 融媒體與AI大背景下——酒業的傳播之道,傳播如何破局?
DeepSeek的橫空出世,引發全球關注。
AI賽道空前繁榮,對于置身其中的中國酒業而言,也正在經歷一場“破次元”的產業變革。從產品研發到生產優化,從個性化定制到品牌營銷,人工智能的應用正逐步深入釀酒行業的各個環節。
在“融媒體與AI大背景下——酒業的傳播之道,傳播如何破局?”對話中,我們邀請到了幾位酒行業的權威媒體來給我們做前沿分享。
華夏酒報社社長、中國酒業新聞網總編輯吳賢國指出,酒企都在講故事、講文化,AI的使用將千年酒文化得以數字化、可視化,對酒業來說將是一場顛覆性的革命。他強調AI本質是工具而非創造主體,建議企業的傳播推廣要“善用技術工具,更要發揮人文智慧。”
知酒傳媒創始人、董事長向寧在分享時提出企業的傳播要“先要碼頭,再要街頭”,在短視頻AI時代,最核心的變化就是內容的變化,內容一定大于形式!企業要先用“碼頭”建立起內容集散,再通過精準分發走向消費“街頭”。他特別強調“人性比AI更重要”,只有有溫度、有感受、有同頻的東西才能更打動消費者。
云酒頭條總裁周曉以DeepSeek等AI工具為例,提出“喂養AI”的創新理念,他講到:“我們不能去拒絕像deepseek和豆包這樣的工具,而是要去喂養它,使其成為內容生產的增效器,給我們媒體來做更好地賦能,以更好的去服務我們企業。
北京微酒傳媒董事長黃磊講到傳播方式的變化帶來傳播邏輯的變化。在傳播3.0時代,對品牌來說有兩個重要:要持續高頻地生產內容,從“質勝”到“質效并重”的高頻次生產;要全員進行內容生產,從“專業團隊”到“全員共創”的生態構建。企業要將內容生產視為戰略工程,通過高頻次輸出保持品牌“可見度”,通過全員共創擴大“參與度”,通過數字化轉型提升“適配度”。
論壇達成重要共識:融媒體與AI大背景下,酒業傳播需要把握“技術賦能”與“人文智慧”的辯證關系。一方面要積極應用AI、大數據等新技術提升傳播效率,另一方面更要堅守“內容為王”的本質,通過有溫度、有深度的傳播建立品牌與消費者的情感連接。
在論壇尾聲,四位媒體人用精煉的寄語為鄭州糖酒會點贊:
華夏酒報吳賢國稱其“鄭州糖酒會,消費風向標”;
知酒傳媒向寧建議“看內容上知酒,更要來鄭州糖酒會上走一走”;
云酒頭條周曉強調“河南大市場,招商找瑞城”;
微酒傳媒黃磊則送上“鄭州糖酒會再辦200屆”的美好祝愿。
這些寄語不僅體現了行業盛會的價值,更昭示著酒業傳播正在邁向技術與人文交融的新紀元。
正如邢會長在致辭時所強調的“未來酒業的競爭不再是單一產品或品牌的較量,而是生態系統綜合競爭力的比拼。”不論是餐酒融合、酒旅融合、酒業傳播等都是為酒業賦能發展的場景和方式,我們應以開放的思維,積極擁抱酒業的融合趨勢,推動中國酒業更高質量的發展。
創新消費場景,是打開增量市場的鑰匙;重構產業生態,是可持續發展的根基。“2025中國酒業新消費論壇”作為第35屆中國(鄭州)糖酒食品交易會的重頭戲,不僅深度剖析了行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更系統性地提出了破解增長瓶頸的解決方案,充分彰顯了平臺價值與引領作用。
日期: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