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15日召開的以“提升服務,驅動消費,擴容市場”為主題的第六屆中國葡萄酒領軍企業T7峰會上,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在總結發言中,直奔主題,從中國酒業面臨的問題、中國酒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中國葡萄酒產業的破局之策三個方面進行闡釋,希望中國葡萄酒產業在深度調整和持續轉型中贏得更好的發展契機。
一、中國酒業面臨的形勢
受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整個社會層面消費下行,對各酒種都產生了或多或少的影響:需求在弱化,消費場景在缺失;消費不足,消費和消費意愿的下降;傳統的消費渠道與新興電商之間的價格矛盾沖突。這些因素集中起來對酒類市場和消費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對不同的酒種所產業影響的大小和側重不同而已,但這是一個共性問題。
從滿足市場層面來講,無論哪個酒種都能夠滿足市場供應。但從消費層面來講,產能和消費需求應該說趨于平衡,在某些領域甚至供大于求,尤其是對于葡萄酒而言。大家已經不約而同地提到,創新需求是必須要思考的產業發展的核心問題。
當前,消費市場正在悄然發生一些變化:第一個變化是中國酒類消費進入了“三理性時代”:喝酒的變得理性;買酒的變得理性;喜歡喝什么酒變得理性。只有認識到這些變化,才能夠確定未來朝哪個方向去做。第二個變化是一桌飯多種酒的時代到來了,這就是新的市場機會。第三個變化是大餐場景在減少,小聚場景在增加。尤其是新生代的消費群體更傾向于個體的悅己飲酒,這就是新的消費群體的場景。第四個變化是公務消費向好友聚會消費轉變。
我們要在變化中找準自己的定位、找準自己的突破口,才能找到問題的所在,同時才能找到答案的所在。其實就是一句話: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所有的問題可能都不是問題。
二、中國酒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2026年是“十五五”的開局之年。所有企業都面臨一些戰略層面的思考與部署。
首先要基于消費需求的變化。品文化、品價值、品生活方式的新時代,即創意美好生活的新時代。美好生活美酒相伴。重要的一點是要演繹好酒的價值所在。
我們提出來產業要圍繞六個“極致”去做好自己:產區極致化、產品極致化、風味極致化、文化極致化、性價比極致化、服務極致化。最重要的是風味極致化和文化極致化。
從宏觀上講,消費者開啟第一杯酒的理由是精神和情緒的需求,而不是美酒的物質屬性需求。傳統的面子消費、價值消費正在消失,未來的悅己型消費追求的就是酒的風味極致和文化極致化。
其次是文化價值的構建。中國酒業協會前年就提出來,構建中國酒業的產業文化體系,葡萄酒在這個層面相對滯后,需要在座的企業共同努力,要打造中國葡萄酒文化IP、打造中國葡萄酒產業體系,因為文化才是消費者無法拒絕的理由,文化價值才是持續推動產業不斷進步和提升的根本所在。
老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AI時代,傳統的酒巷必然被拆,因為傳統酒巷離消費者太遠了。服務的極致化就是花更少的錢買到更好的產品。電商平臺提供了更好的產品性價比,傳統酒巷必然被拆掉,才能更好的觸達消費者。
在新媒體時代,要構建全局的酒巷,把產品營銷、文化傳播,售后服務、消費體驗全部打包,讓酒巷的消費者觸手可及,這就是未來我們在營商上需要創立的新理念。
三、中國葡萄酒如何破局
中國葡萄酒應該有一個更深刻的思考——“浴火重生”。整個產業面臨形勢的艱難和困境是前所未有的,但慶幸的是我們生活在一個好的時代。中國葡萄酒的發展進程中我們自覺不自覺地扮演了世界葡萄酒發展的推動者、世界葡萄酒在中國市場的推動者。
中國葡萄酒要振興,需要重點從文化和場景兩方面深刻思考。
首先從產業文化層面來講,要系統構建中國葡萄酒產業的文化。我覺得有三個層面必須要深度梳理和思考,而且要建立統一的表達方式和中國葡萄酒的IP。
一是中國葡萄酒的歷史是什么。這一篇我們一定要清晰,中國葡萄酒不缺歷史,缺的是對歷史的分析、傳承。我們必須要把中國葡萄酒的歷史文化脈絡進行清晰地解析,讓國人知道、讓全世界的消費者知道。
二是中國葡萄酒的釀造技藝要做好傳承、學習、創新。學習的目的是超越,至少今天我們看到在座企業的產品一定接近甚至超越國際產品的水準,這一點我們已經做到了。在創新這篇文章上,中國葡萄酒產業做得不好。沒有尊重中國消費者的喜好,沒有研究中國消費者的需求,所以我們創新相對比較蒼白。在風味和口味上我們要更多地去研究中國人的消費需求,從需求端出發做葡萄酒品種、種植工藝、釀造和產品風味創新,真正釀出來讓中國人喜歡的葡萄酒。
三是中國葡萄酒的品質應該是什么。有兩個維度,一是品質表達,獲獎無數,但市場表現很蒼白。二是產品的價值表達。包括情緒價值等精神層面的需求。通過強大的產業自信、品質自信和文化自信,構建中國葡萄酒產業文化和價值表達體系。只有在產業文化體系的構建下,才能各美其美。
其次是在消費市場層面來講,一是以潮飲引領葡萄酒產業發展,也就是如何讓年輕消費群體多元化、悅己型。我個人認為葡萄酒原來是中國飲料酒潮飲的先驅者,回想當年,紅葡萄酒+可樂,白葡萄酒+雪碧,風靡一時。我們自己批判這種潮飲:不會喝,把好酒糟蹋了,這些口號在不斷放大聲量和持續作用,以致于把葡萄酒這種潮飲徹底抹殺。在新型的消費市場,年輕一代對生活新的追求,潮飲是我們必須深度思考的一個方向。
二是創新場景營銷。在場景營銷上葡萄酒原來是最講場景的。看酒景、學酒藝、做酒仙、品美酒、釀美酒、嘗美酒……讓瓶里的酒很美妙,讓瓶外的世界更精彩,讓“一瓶酒”變成“九瓶酒”這里面有文章。
最后,宋書玉理事長強調,只有反思,只有認識到不足,中國葡萄酒才能有更好的發展。他呼吁大家要擰成一股繩,齊心協力,破除重圍,浴火重生,才能真正贏得產業的未來。
日期:2025-05-20
一、中國酒業面臨的形勢
受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整個社會層面消費下行,對各酒種都產生了或多或少的影響:需求在弱化,消費場景在缺失;消費不足,消費和消費意愿的下降;傳統的消費渠道與新興電商之間的價格矛盾沖突。這些因素集中起來對酒類市場和消費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對不同的酒種所產業影響的大小和側重不同而已,但這是一個共性問題。
從滿足市場層面來講,無論哪個酒種都能夠滿足市場供應。但從消費層面來講,產能和消費需求應該說趨于平衡,在某些領域甚至供大于求,尤其是對于葡萄酒而言。大家已經不約而同地提到,創新需求是必須要思考的產業發展的核心問題。
當前,消費市場正在悄然發生一些變化:第一個變化是中國酒類消費進入了“三理性時代”:喝酒的變得理性;買酒的變得理性;喜歡喝什么酒變得理性。只有認識到這些變化,才能夠確定未來朝哪個方向去做。第二個變化是一桌飯多種酒的時代到來了,這就是新的市場機會。第三個變化是大餐場景在減少,小聚場景在增加。尤其是新生代的消費群體更傾向于個體的悅己飲酒,這就是新的消費群體的場景。第四個變化是公務消費向好友聚會消費轉變。
我們要在變化中找準自己的定位、找準自己的突破口,才能找到問題的所在,同時才能找到答案的所在。其實就是一句話: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所有的問題可能都不是問題。
二、中國酒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2026年是“十五五”的開局之年。所有企業都面臨一些戰略層面的思考與部署。
首先要基于消費需求的變化。品文化、品價值、品生活方式的新時代,即創意美好生活的新時代。美好生活美酒相伴。重要的一點是要演繹好酒的價值所在。
我們提出來產業要圍繞六個“極致”去做好自己:產區極致化、產品極致化、風味極致化、文化極致化、性價比極致化、服務極致化。最重要的是風味極致化和文化極致化。
從宏觀上講,消費者開啟第一杯酒的理由是精神和情緒的需求,而不是美酒的物質屬性需求。傳統的面子消費、價值消費正在消失,未來的悅己型消費追求的就是酒的風味極致和文化極致化。
其次是文化價值的構建。中國酒業協會前年就提出來,構建中國酒業的產業文化體系,葡萄酒在這個層面相對滯后,需要在座的企業共同努力,要打造中國葡萄酒文化IP、打造中國葡萄酒產業體系,因為文化才是消費者無法拒絕的理由,文化價值才是持續推動產業不斷進步和提升的根本所在。
老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AI時代,傳統的酒巷必然被拆,因為傳統酒巷離消費者太遠了。服務的極致化就是花更少的錢買到更好的產品。電商平臺提供了更好的產品性價比,傳統酒巷必然被拆掉,才能更好的觸達消費者。
在新媒體時代,要構建全局的酒巷,把產品營銷、文化傳播,售后服務、消費體驗全部打包,讓酒巷的消費者觸手可及,這就是未來我們在營商上需要創立的新理念。
三、中國葡萄酒如何破局
中國葡萄酒應該有一個更深刻的思考——“浴火重生”。整個產業面臨形勢的艱難和困境是前所未有的,但慶幸的是我們生活在一個好的時代。中國葡萄酒的發展進程中我們自覺不自覺地扮演了世界葡萄酒發展的推動者、世界葡萄酒在中國市場的推動者。
中國葡萄酒要振興,需要重點從文化和場景兩方面深刻思考。
首先從產業文化層面來講,要系統構建中國葡萄酒產業的文化。我覺得有三個層面必須要深度梳理和思考,而且要建立統一的表達方式和中國葡萄酒的IP。
一是中國葡萄酒的歷史是什么。這一篇我們一定要清晰,中國葡萄酒不缺歷史,缺的是對歷史的分析、傳承。我們必須要把中國葡萄酒的歷史文化脈絡進行清晰地解析,讓國人知道、讓全世界的消費者知道。
二是中國葡萄酒的釀造技藝要做好傳承、學習、創新。學習的目的是超越,至少今天我們看到在座企業的產品一定接近甚至超越國際產品的水準,這一點我們已經做到了。在創新這篇文章上,中國葡萄酒產業做得不好。沒有尊重中國消費者的喜好,沒有研究中國消費者的需求,所以我們創新相對比較蒼白。在風味和口味上我們要更多地去研究中國人的消費需求,從需求端出發做葡萄酒品種、種植工藝、釀造和產品風味創新,真正釀出來讓中國人喜歡的葡萄酒。
三是中國葡萄酒的品質應該是什么。有兩個維度,一是品質表達,獲獎無數,但市場表現很蒼白。二是產品的價值表達。包括情緒價值等精神層面的需求。通過強大的產業自信、品質自信和文化自信,構建中國葡萄酒產業文化和價值表達體系。只有在產業文化體系的構建下,才能各美其美。
其次是在消費市場層面來講,一是以潮飲引領葡萄酒產業發展,也就是如何讓年輕消費群體多元化、悅己型。我個人認為葡萄酒原來是中國飲料酒潮飲的先驅者,回想當年,紅葡萄酒+可樂,白葡萄酒+雪碧,風靡一時。我們自己批判這種潮飲:不會喝,把好酒糟蹋了,這些口號在不斷放大聲量和持續作用,以致于把葡萄酒這種潮飲徹底抹殺。在新型的消費市場,年輕一代對生活新的追求,潮飲是我們必須深度思考的一個方向。
二是創新場景營銷。在場景營銷上葡萄酒原來是最講場景的。看酒景、學酒藝、做酒仙、品美酒、釀美酒、嘗美酒……讓瓶里的酒很美妙,讓瓶外的世界更精彩,讓“一瓶酒”變成“九瓶酒”這里面有文章。
最后,宋書玉理事長強調,只有反思,只有認識到不足,中國葡萄酒才能有更好的發展。他呼吁大家要擰成一股繩,齊心協力,破除重圍,浴火重生,才能真正贏得產業的未來。
日期:2025-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