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2019上半年新食品原料受理情況盤點,呈現出哪些趨勢?

   2019-07-30 食品飲料創新研究240
核心提示:來源:unsplash 截至目前,衛健委共通過彎曲乳桿菌、明日葉和枇杷花三種新食品原料。從首次受理時間上看,彎曲乳桿菌位2015年受

來源:unsplash

      截至目前,衛健委共通過彎曲乳桿菌、明日葉和枇杷花三種新食品原料。從首次受理時間上看,彎曲乳桿菌位2015年受理、明日葉為2016年受理)、枇杷花為2017年受理。

3種獲批新食品原料

1、彎曲乳桿菌

      彎曲乳桿菌(Lactobacillus curvatus)屬于乳桿菌屬,從傳統發酵肉制品中分離得到。該菌種已列入歐洲食品安全局資格認定(QPS)名單的推薦生物制劑列表中,并列入國際乳品聯合會公報(Bulletin of the IDF 455/2012)的“在發酵食品中有技術必要性的微生物品種目錄”中,在丹麥列入“用于食品的微生物列表”,用于肉制品、乳制品和魚類制品的加工。含有彎曲乳桿菌的發酵肉制品已在歐美多國銷售多年。此次申報的彎曲乳桿菌擬用于發酵肉制品、發酵乳及乳制品,但不包括嬰幼兒食品。

      根據《食品安全法》和《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審查管理辦法》規定,審評機構依照法定程序,組織專家對彎曲乳桿菌的安全性評估材料進行審查并通過。新食品原料生產和使用應當符合公告內容以及食品安全相關法規要求。鑒于彎曲乳桿菌在嬰幼兒人群的食用安全性資料不足,從風險預防原則考慮,嬰幼兒不宜食用,標簽及說明書中應當標注不適宜人群。食品安全指標應當符合我國相關標準。

      彎曲乳桿菌2015年12月申報新食品原料,受理編號為衛食新進申字(2015)第0009號。

2、明日葉


      明日葉(Angelica keiskei)是一種原產于日本的傘形科當歸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已在日本、韓國及我國臺灣地區作為食品原料使用。有資料證明,我國部分地區自2008年開始引種明日葉,現已在山東、海南、江蘇、四川、貴州、云南、廣東、遼寧等多省種植。民間通常用其嫩莖葉涼拌、炒食、榨汁、汆湯,或以炒茶、干磨粉的方式食用。此次申報的新食品原料為明日葉的莖和葉,鮮品推薦食用量為≤50克/天,干品推薦食用量以鮮品折算。

      根據《食品安全法》和《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審查管理辦法》規定,審評機構依照法定程序,組織專家對明日葉的安全性評估材料進行審查并通過。新食品原料生產和使用應當符合公告內容以及食品安全相關法規要求。鑒于明日葉在嬰幼兒、孕婦及哺乳期婦女人群中的食用安全性資料不足,從風險預防原則考慮,上述人群不宜食用,標簽及說明書中應當標注不適宜人群。

      該原料的食品安全指標按照我國現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有關蔬菜的規定執行。

      明日葉正式受理時間為2016年10月28日,并于2018年8月7日通過專家技術審查,公開征求意見。至近日正式獲批新食品原料身份,前后近2年半時間,這在新食品原料審批中已屬于較為順利的。

3、枇杷花

      枇杷花為薔薇科枇杷屬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的花,在我國浙江、上海、福建、廣東、江蘇、江西、湖南、四川、廣西、云南等省(區、市)有廣泛種植。枇杷花在我國上海、福建、廣東、浙江等省(市)局部地區有食用歷史,以煲湯、熬粥、燉菜及泡飲等方式食用。本次申報的新食品原料為枇杷花經去梗、清洗、烘干等工藝制成的干品,推薦食用量為≤8克/天。

      根據《食品安全法》和《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審查管理辦法》,審評機構依照法定程序,組織專家對枇杷花的安全性評估材料進行審查并通過。新食品原料生產和使用應當符合公告內容以及食品安全相關法規要求。鑒于枇杷花在嬰幼兒、孕婦及哺乳期婦女人群中的食用安全性資料不足,從風險預防原則考慮,上述人群不宜食用,標簽及說明書中應當標注不適宜人群。

      該原料的食品安全指標按照我國現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有關干制蔬菜(葉類蔬菜)的規定執行。

      枇杷花在2017年7月申報受理新食品原料,2018年11月通過技術審查,到近日獲批,不到兩年的時間,申報之路非常順利。這得益于枇杷花除了作為中草藥使用外,在我國民間的日常生活中也一直作為食材食用。

      此外,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還對4個新食品原料進行了征求意見分別是β-1,3-葡聚糖、瑞士乳桿菌R0052、嬰兒雙歧桿菌R0033和兩歧雙歧桿菌R0071,其中三種為益生菌菌種,可見益生菌市場的火爆程度。

4種新食品原料征求意見

1、β-1,3-葡聚糖


      β-1,3-葡聚糖是以蔗糖為主要原料,由普沙根瘤菌(Rhizobium pusense)發酵、醇沉、過濾、分離、干燥、粉碎等工藝制成。本申報產品主要成分為β-1,3-葡聚糖,是由 7個β-1,3- D-葡萄糖和 2 個 α-1,3- D-葡萄糖相互連接而成的9個D-葡萄糖為重復單元構成的直鏈多糖。

      由酵母、燕麥、大麥等來源的 β-葡聚糖目前作為食品添加劑或食品原料已在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多個國家被批準使用。我國也于2006年批準以 β-1,3-葡聚糖為主要成分的可得然膠可作為食品添加劑,2010 年和 2014 年分別批準酵母 β-葡聚糖和燕麥 β-葡聚糖為新食品原料。β-1,3-葡聚糖的推薦食用量為≤3 克/天。

      根據《食品安全法》和《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審查管理辦法》,審評機構依照法定程序,組織專家對 β-1,3-葡聚糖的安全性評估材料進行審查并通過。新食品原料生產和使用應當符合公告內容以及食品安全相關法規要求。鑒于 β-1,3-葡聚糖在嬰幼兒、孕婦和哺乳期婦女人群中的食用安全性資料不足,從風險預防原則考慮,上述人群不宜食用,標簽及說明書中應當標注不適宜人群。

      該原料的食品安全指標按照我國現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GB28304 中可得然膠相關規定執行。

2、瑞士乳桿菌R0052等


      R00712010 年瑞士乳桿菌、嬰兒雙歧桿菌和兩歧雙歧桿菌已列入我國《可用于食品的菌種名單》。瑞士乳桿菌 R0052(Lactobacillus helveticus R0052)從乳制品中分離得到,嬰兒雙歧桿菌 R0033(Bifidobacterium infantis R0033)從嬰兒腸道分離得到,兩歧雙歧桿菌 R0071(Bifidobacterium bifidumR0071)從成人腸道分離得到。三種菌株粉性狀均為米色顆粒狀粉末。瑞士乳桿菌 R0052、嬰兒雙歧桿菌 R0033 和兩歧雙歧桿菌R0071已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認證為一般認為安全(GRAS)物質。含有這三種菌株的產品已在加拿大、波蘭、澳大利亞被批準用于嬰幼兒。國內外開展的多項嬰幼兒臨床研究證明,該三種菌株具有較好的食用安全性,且耐受性良好。

      根據《食品安全法》和《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審查管理辦法》規定,審評機構依照法定程序,組織專家對瑞士乳桿菌R00522、嬰兒雙歧桿菌R0033 和兩歧雙歧桿菌R0071 的安全性評估材料進行審查并通過。新食品原料生產和使用應當符合公告內容以及食品安全相關法規要求。

      三種菌株原料的食品安全指標應符合我國相關標準。

轉載自健康原料在線 

注:文章及圖片來源于網絡資料整理或實際拍攝,如有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想要了解更多的新品信息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食品飲料創新研究




日期:2019-07-30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