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牧醫所應用遺傳學和營養學結合的創新策略深入解析肉雞飼料報酬性狀

   2020-07-09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劉冉冉253
核心提示:近日,雞遺傳育種創新團隊結合遺傳學和營養學研究策略,深入解析了雞飼料報酬性狀和營養代謝效率性狀之間的遺傳關系和分子基礎,
近日,雞遺傳育種創新團隊結合遺傳學和營養學研究策略,深入解析了雞飼料報酬性狀和營養代謝效率性狀之間的遺傳關系和分子基礎,為研發肉雞飼料報酬性狀改良新技術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


  據團隊首席文杰研究員介紹,飼料成本占肉雞生產成本的70%左右,如何節約飼料,提高生產效率是育種者和生產者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剩余采食量(RFI)是評價飼料利用效率較敏感且準確的方法,然而,RFI是受機體多方面生理過程影響的復雜性狀。因此,解析RFI性狀的代謝和分子基礎具有的重要理論和實踐意義。


  本研究以團隊參與培育的白羽肉雞新品系為素材,在系統的采食量、表觀代謝能(AMEn)等表型測定和基因組變異檢測的基礎上,分析厘清了肉雞飼料效率性狀與代謝效率性狀之間的關系;說明了選育低RFI,可以降低料重比和腹脂率、提高體重和胸肌率,同時顯著降低糞便排出、提高營養物質消化率;鑒定得到了5個代謝效率性狀相關的QTL區域和NSUN3等多個新基因,為RFI的精準解析奠定基礎。


  成果發表于《動物科學與生物技術雜志(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IF=“4.167)。博士生李韋與劉冉冉副研究員為該論文第一作者,趙桂蘋研究員和文杰研究員為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中國農業科學院基本科研業務費重點項目、現代肉雞產業技術研究體系、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項目支持。


  原文鏈接:https://jasbsci.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40104-020-00469-8




日期:2020-07-09
 
地區: 北京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