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近郊的倫吉斯(Rungis),是世界最大的生鮮批發市場,也有“巴黎的肚腸”之稱,這頂桂冠已經有近千年的歷史。
在倫吉斯市場的核心地段,我們能看到法國R&O集團LOGO很明顯地矗立在一個玻璃圍墻的大樓之上。
作為將參加2018年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法國企業,該集團的CEO伊斯梅爾(Mathias ISMAIL)邀請歐洲時報記者參觀他們的企業,并介紹這個集團進軍中國市場的“野心”。
伊斯梅爾介紹,法國R&O集團(海諾海鮮集團)成立于1924年,是法國乃至歐洲資歷最深的專業生鮮供應商,也是歐洲海鮮業領導者,全球最大有機蝦生產商,唯一擁有生產、加工和分銷一體化的集團。
集團在全球1250位員工,年供應35000噸海鮮產品,相當于25億元人民幣營業額。Reynaud?和OSO?代表高品質的海鮮品牌,可持續和負責任的海鮮美食品牌。集團擁有大規模且系統的物流體系,把從歐洲、澳洲、美國、加拿大、亞洲等地采購的海鮮銷售到法國。同時也把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海鮮銷售到世界各地,產品有蝦、鮑魚、鯔魚、鲅魚、鯛魚、章魚、生蠔、龍蝦及貝殼類等各類生猛海鮮。“在這里,您想到的、想不到的幾乎都能找到。”他這樣對記者說。
記者問他,海鮮出口環節極為復雜,風險也很大,為什么要進軍中國市場?
“中國其實是全球最大的海鮮生產國和消費國,但卻遠遠算不上成熟的海鮮商業市場。”他表示,“包括水污染影響水產資源問題、安全問題、違禁藥品的非法添加、強勢品牌的缺失、產品結構比較初級等等,都是目前中國海鮮行業所面臨的問題,但同時這也是我們的機遇。”
R&O集團選擇了旗下最高端的品牌,以期打開中國市場。
“我們出口到中國的海鮮產品定位屬于高端偏上,同時它也是集團所擁有的品牌中最高端的。”伊斯梅爾表示,“中國其實有非常多的海鮮,但是行業內缺乏高端的、品質穩定的品牌”。
在品牌和品類的選擇上,他認為“海鮮業并不是一個新興行業,在品牌推廣的做法上跟快消品非常相像。盡管沒有非常清晰的官方數據,但基本上我們會依照行業的知識做我們比較擅長的或者有優勢的品類。”
為了打開中國市場,R&O集團做了詳細的調查。根據中國海鮮進口大數據,“龍蝦、三文魚等在過去三五年里均有超過兩位數的增長。對于擁有全球化優質的海鮮資源以及比較深的行業專業知識的企業,此時進入中國市場一定是好機會。”
據悉,未來R&O集團將會對中國市場提供來自全球各個海域的產品。伊斯梅爾表示,集團選擇2B端的主要渠道為星級酒店、批發商、渠道商、連鎖餐廳等;2C端主要以半成品為主,布局電商、商超、精品超市等。
從2B端來看,“對于海鮮來說是更大的市場,因為大部分消費者消費海鮮是在餐廳里。”他表示,“之后會向大型連鎖餐飲發展,提供各個層次的深加工產品為主。”
伊斯梅爾表示,進入中國市場,選擇好的合作伙伴很重要。他們選擇了法國France Sharing(享法國際)作為合作者。
享法國際創立者劉遠表示,今天的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對優質、特色商品和服務的需求更加旺盛。
享法國際創立者劉遠介紹說,2018年,4家法中跨境電商產業鏈上的公司聯合組建了法國France Sharing享法國際,這是一家聚焦中國市場,專注構建一個高效、高速、高能的法國知名品牌跨境鏈的模式創新型公司,提供法國企業通過跨境電商出口的一站式解決方案,致力于成為最專業的法中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商,主要業務領域為戰略咨詢、自營采銷、電商代運營和品牌經紀。
他表示,我們深知,今天的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對優質、特色商品和服務的需求更加旺盛。而法國很多知名企業和小眾品牌,擁有滿足中國的這種需求的基因,我們一直在尋找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幫助法國企業以可持續的方式來進入中國市場。
法國R&O集團作為一個法國百年企業,在法國家喻戶曉,但在中國,卻很少有人知道,經過雙方幾次會談,根據他們的產品特點,我們制定了一個詳盡的線上線下同時進行的進軍中國市場方案。
“國內整個高端海鮮市場機會很多,由于目前高端餐飲的供應商比較松散,沒有形成戰略合作伙伴,個體、分散的做法很普遍。如果有公司針對中國市場的業務進行專業化、標準化和流程化的運營,對于整個高端餐飲市場來說一定是有好處的。”
伊斯梅爾表示,中國首屆進口博覽會,法國設立136平米的“國家貿易投資綜合展區”,展示法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產業狀況、投資旅游,以及有特色的產品。他還得知首屆博覽會已簽約法企71家,展區占地面積5000多平米。他認為,雖然他的企業不能與歐萊雅、賽諾菲、樂斯福等法國知名企業和機構相比,但是,他們的產品在中國市場是最有潛力的。他認為,中國舉辦進口博覽會,顯示了中國進一步開放的決心和信心,我們也已經感知到中國開放市場、分享機遇的誠意。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當下,中國傳遞出的誠意彌足珍貴。法國企業、歐洲企業乃至全球企業都應該把握這個機遇。
在倫吉斯市場的核心地段,我們能看到法國R&O集團LOGO很明顯地矗立在一個玻璃圍墻的大樓之上。
作為將參加2018年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法國企業,該集團的CEO伊斯梅爾(Mathias ISMAIL)邀請歐洲時報記者參觀他們的企業,并介紹這個集團進軍中國市場的“野心”。
伊斯梅爾介紹,法國R&O集團(海諾海鮮集團)成立于1924年,是法國乃至歐洲資歷最深的專業生鮮供應商,也是歐洲海鮮業領導者,全球最大有機蝦生產商,唯一擁有生產、加工和分銷一體化的集團。
集團在全球1250位員工,年供應35000噸海鮮產品,相當于25億元人民幣營業額。Reynaud?和OSO?代表高品質的海鮮品牌,可持續和負責任的海鮮美食品牌。集團擁有大規模且系統的物流體系,把從歐洲、澳洲、美國、加拿大、亞洲等地采購的海鮮銷售到法國。同時也把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海鮮銷售到世界各地,產品有蝦、鮑魚、鯔魚、鲅魚、鯛魚、章魚、生蠔、龍蝦及貝殼類等各類生猛海鮮。“在這里,您想到的、想不到的幾乎都能找到。”他這樣對記者說。
記者問他,海鮮出口環節極為復雜,風險也很大,為什么要進軍中國市場?
“中國其實是全球最大的海鮮生產國和消費國,但卻遠遠算不上成熟的海鮮商業市場。”他表示,“包括水污染影響水產資源問題、安全問題、違禁藥品的非法添加、強勢品牌的缺失、產品結構比較初級等等,都是目前中國海鮮行業所面臨的問題,但同時這也是我們的機遇。”
R&O集團選擇了旗下最高端的品牌,以期打開中國市場。
“我們出口到中國的海鮮產品定位屬于高端偏上,同時它也是集團所擁有的品牌中最高端的。”伊斯梅爾表示,“中國其實有非常多的海鮮,但是行業內缺乏高端的、品質穩定的品牌”。
在品牌和品類的選擇上,他認為“海鮮業并不是一個新興行業,在品牌推廣的做法上跟快消品非常相像。盡管沒有非常清晰的官方數據,但基本上我們會依照行業的知識做我們比較擅長的或者有優勢的品類。”
為了打開中國市場,R&O集團做了詳細的調查。根據中國海鮮進口大數據,“龍蝦、三文魚等在過去三五年里均有超過兩位數的增長。對于擁有全球化優質的海鮮資源以及比較深的行業專業知識的企業,此時進入中國市場一定是好機會。”
據悉,未來R&O集團將會對中國市場提供來自全球各個海域的產品。伊斯梅爾表示,集團選擇2B端的主要渠道為星級酒店、批發商、渠道商、連鎖餐廳等;2C端主要以半成品為主,布局電商、商超、精品超市等。
從2B端來看,“對于海鮮來說是更大的市場,因為大部分消費者消費海鮮是在餐廳里。”他表示,“之后會向大型連鎖餐飲發展,提供各個層次的深加工產品為主。”
伊斯梅爾表示,進入中國市場,選擇好的合作伙伴很重要。他們選擇了法國France Sharing(享法國際)作為合作者。
享法國際創立者劉遠表示,今天的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對優質、特色商品和服務的需求更加旺盛。
享法國際創立者劉遠介紹說,2018年,4家法中跨境電商產業鏈上的公司聯合組建了法國France Sharing享法國際,這是一家聚焦中國市場,專注構建一個高效、高速、高能的法國知名品牌跨境鏈的模式創新型公司,提供法國企業通過跨境電商出口的一站式解決方案,致力于成為最專業的法中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商,主要業務領域為戰略咨詢、自營采銷、電商代運營和品牌經紀。
他表示,我們深知,今天的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對優質、特色商品和服務的需求更加旺盛。而法國很多知名企業和小眾品牌,擁有滿足中國的這種需求的基因,我們一直在尋找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幫助法國企業以可持續的方式來進入中國市場。
法國R&O集團作為一個法國百年企業,在法國家喻戶曉,但在中國,卻很少有人知道,經過雙方幾次會談,根據他們的產品特點,我們制定了一個詳盡的線上線下同時進行的進軍中國市場方案。
“國內整個高端海鮮市場機會很多,由于目前高端餐飲的供應商比較松散,沒有形成戰略合作伙伴,個體、分散的做法很普遍。如果有公司針對中國市場的業務進行專業化、標準化和流程化的運營,對于整個高端餐飲市場來說一定是有好處的。”
伊斯梅爾表示,中國首屆進口博覽會,法國設立136平米的“國家貿易投資綜合展區”,展示法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產業狀況、投資旅游,以及有特色的產品。他還得知首屆博覽會已簽約法企71家,展區占地面積5000多平米。他認為,雖然他的企業不能與歐萊雅、賽諾菲、樂斯福等法國知名企業和機構相比,但是,他們的產品在中國市場是最有潛力的。他認為,中國舉辦進口博覽會,顯示了中國進一步開放的決心和信心,我們也已經感知到中國開放市場、分享機遇的誠意。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當下,中國傳遞出的誠意彌足珍貴。法國企業、歐洲企業乃至全球企業都應該把握這個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