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召開期間,全國人大代表、蒙牛集團全球研發創新中心研發總監史玉東提出“發展乳制品深加工產業”“協同科技創新與標法體系”“乳制品營養強化”等五項建議,為培育新質生產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助力國民營養健康建言獻策。
為培育新質生產力貢獻乳業創新力量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面對高質量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如何推進乳制品行業技術研發、產品創新與標法體系協同發展,全面培育新質生產力,已經成為乳制品行業面臨的重要命題。
史玉東指出,當前我國推動乳業科技創新的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如新技術、新工藝在乳制品加工中的應用不足,創新產品發展不足,高附加值乳源產品加工不足,現有標法體系與行業創新發展需求不協同等。
對此,他建議,政府應加快出臺相關鼓勵政策,暢通乳制品行業創新發展路徑,引導行業加強新產品研發,全面推進乳業技術革新。一方面,要引導、鼓勵企業加大技術研發創新,探索符合中國乳業國情的乳成份開發研究體系,例如引導行業重點發展乳清脫鹽制備技術和乳糖提純制備技術,重點研究乳鐵蛋白等乳源功能成分產業化技術與實現路徑;另一方面,要鼓勵重點企業聚焦深加工領域,加強新產品研發,創新打造食藥物質的乳制品、適合國人口味奶酪等產品,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此外,史玉東提出,要進一步完善相應法規標準體系建設。在堅持“四個最嚴”的基礎上,研究制定引領新工藝、新技術發展的標準和相應的評價標準,完善支持乳源深加工的標準體系,制定食藥物質原料使用的使用指南等,全面支持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和新產品的研發。
近年來,作為乳業國家隊和龍頭企業,蒙牛集團堅持創新驅動,聚焦“乳品科技、營養健康、生物技術”等重點研發領域持續發力,全面打造行業新質生產力。蒙牛自主研發的“副干酪乳桿菌PC-01”榮獲第二十四屆中國專利銀獎。值得一提的是,蒙牛自主研發的母乳低聚糖HMOs在2023年通過了中美兩國審批認證,成為唯一一家實現HMO技術突破的中國本土企業。而且,2023年5月28日,蒙牛在寧夏建成投產了乳業全數智化工廠,實現了全球乳業生產最高年度人效比,即100人創造100萬噸年產量、100億元年產值。蒙牛率先通過數實融合推動全要素生產效率提升,形成了新質生產力推動乳業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實踐。
蒙牛寧夏數智化工廠
建立收儲機制保障“奶瓶子”安全
我國提出,要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乳業作為典型的“糧頭食尾”全鏈條行業,關系千家萬戶的民生,是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由于我國乳制品消費結構不均衡、消費季節性突出、奶業生產成本高、牧場運營水平參差不齊等原因,導致產業整體競爭力不強,周期性供需失衡明顯,為奶產業鏈穩定發展帶來持續挑戰,”史玉東說,“單純依靠市場機制調節難以保障產業穩定可持續發展,迫切需要政府推動出臺一些穩定市場供需平衡和市場秩序的措施。
他表示,可以借鑒奶業發達國家的“儲存補貼”“利潤保險、收儲捐贈”等方式調節供需,建立乳原料收儲機制,通過“企業+政府”共同收儲,企業側利用現有設備和廠房噴粉、收儲、銷售,政府側則依托龍頭乳企進行商業收儲,并在噴粉費用、存儲費用、資金利息等方面給予收儲企業一定補貼。
蒙牛為牧場提供技術服務
為全面保障乳業產業鏈安全,蒙牛一直肩負龍頭和鏈主的責任和擔當,先后實施了“136”工程、五大保障舉措、價值共享等多項措施,帶動種植、養殖、加工全產業鏈健康發展。2023年,蒙牛更是啟動“五大紓困行動”,通過“技術服務、采購降本、金融支持、政策幫扶、黨建共建”多措并舉,為農牧民紓困解難,持續助力合作牧場穩定經營,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強化乳品營養構筑“健康長城”
對于營養健康行業,新質生產力的“新”,還在于以行業的力量強化健康理念、推廣營養普惠,全面守護國人健康。
“目前,國人膳食結構不平衡、奶類制品攝入不足、重點人群健康問題、營養缺乏和營養過剩共存等情形,依舊存在”,史玉東說,“乳品是重要的食品品類和良好的營養載體,應順應國民營養需求變化趨勢,推動乳制品營養強化發展”。
作為一名來自乳業研發一線的全國人大代表,史玉東建議相關部門出臺指導文件,推動《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標準》和學生奶相關團體標準進行修訂,從標準和理念上推進大眾食物強化工作,為全民健康保駕護航。
據了解,我國自2000年開始推廣“中國學生飲用奶計劃”,蒙牛不僅成為獲得國家學生飲用奶定點生產資格的企業,而且啟動“牛奶助學計劃”并升級為“蒙牛營養普惠工程”。目前,該工程已累計捐贈10億元,覆蓋28個省、自治區及直轄市,惠及學生2500萬人,不斷助力改善我國兒童青少年營養狀況,助力健康中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