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油料生產發展的意見(晉政辦發[2008]18號)

   2010-11-30 568
核心提示:各市、縣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廳,各直屬機構:  油料是我省的主要經濟作物,其中,胡麻、向日葵等作物的種植面積和總產居全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廳,各直屬機構:
  油料是我省的主要經濟作物,其中,胡麻、向日葵等作物的種植面積和總產居全國前列。近年來,由于油料生產效益偏低,農民種植積極性下降,種植面積持續下滑,單產徘徊不前,導致城鄉居民生活必需的食用植物油產需缺口不斷擴大。為了加快恢復發展油料生產,保障市場供給,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油料生產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07〕59號)的精神,現提出促進我省油料生產發展的意見如下:
  一、發展油料生產的總體思路、重點、目標和任務
  (一)總體思路:發展油料生產要以市場為導向,以保障供給為目的,進一步搞好優勢區域布局,突出特色,擴大生產規模,優化品質結構,建設優質油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培育扶持油料龍頭加工企業,促進產加銷一體化,將我省油料產業化經營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二)重點、目標和任務:在我省東、南部以復播高油大豆、油葵為發展重點,適當擴大油菜面積;在中、北部以胡麻、向日葵為發展重點,建設優質油料生產基地;其他地區也要因地制宜,搞好芝麻、花生、小麻、蓖麻等特色油料作物的生產。目標和任務:促進種植面積恢復性增長,提高單產,確保總產,改善品質。力爭到2010年全省油料種植面積比2006年擴大9%左右,單產增加10%左右,總產量增長19%左右,含油率平均提高2%左右(不含大豆)。
  二、發展油料生產的主要措施
  (一)實行油料生產獎勵政策。
  建立對油料生產大縣、大鄉(鎮)、大戶的扶持政策,調動主產區發展油料生產的積極性。從2008年開始,省財政、農業部門將綜合考慮油料生產情況,對油料種植在10萬畝以上的縣進行扶持。
  (二)建設優質油料標準化生產基地。
  將建設優質油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列入省“十一五”發展規劃。在晉南、晉東南建設高油大豆基地50萬畝,油菜基地20萬畝,油葵基地20萬畝;在晉北建設優質胡麻基地80萬畝;在中北部建設優質向日葵基地70萬畝。各地要根據區域優勢,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集中連片,組織農民進行專業化、標準化生產;建設好中心示范區,開展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儲備新優品種,展示高新技術,帶動全省油料標準化生產。
  (三)加強科技支撐。
  提升科研創新能力,加快高產、優質、高效、多抗的新品種培育和相關配套技術的集成創新。加快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重點推廣高油大豆、優質向日葵、“雙低”油菜、優質胡麻新品種和新技術;做好優質油料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的制定工作,實現良種良法相配套。加強技術培訓,組織專家開展巡回指導,提高油料新品種新技術的普及率、到位率和入戶率,提高農民科學種植油料作物水平。
  (四)促進油料產業化。
  積極引導生產規模較大、效益較好的油脂加工企業在主產區建立原料生產基地,與農戶簽訂產銷訂單,積極支持“企業+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繼續扶持各種形式的產銷銜接活動,大力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努力提高油料生產組織化程度。
  (五)健全食用植物油儲備制度。
  進一步完善食用植物油儲備體系,適當擴大食用植物油的儲備規模,并擇機分步充實儲備庫存,充分發揮儲備吞吐作用,以保護農民生產積極性,提高油料生產能力,保證市場供應。
  (六)建立油料和食用植物油產銷預警體系。
  加強油料及食用植物油信息分析和預警,建立準確、可靠的基礎數據采集系統,及時發布生產、進口、流通等信息,引導生產發展,維護市場秩序。各地要強化油料和食用植物油產銷形勢分析,開展定點跟蹤調查,準確上報生產、購銷、庫存等相關數據,搞好信息引導工作。
  (七)切實強化組織領導。
  各市、縣人民政府要充分認識抓好油料生產的重要性,采取綜合有效的政策措施,貫徹落實好國辦發〔2007〕59號文件精神,充分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油料生產迅速恢復發展,確保食用植物油的市場供給。

  

                                                                 二○○八年三月十日
 



 
地區: 山西
標簽: 食用植物油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