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縣(市、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為進一步推進全省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整治行動的深入開展,加強規范引導,完善農村食品安全常態化治理機制,省局總結吸收全省各地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結合現行的相關食品安全制度規范,研究制訂了《浙江省農村食品生產企業“十要”合規指引》《浙江省農村食品銷售“三五”合規指引》《浙江省農村餐飲服務“五凈三清”合規指引》(見附件),現予印發。
請各地加強對農村食品生產經營者的合規引導,采取組織培訓、印制宣傳冊、張貼合規指引、現場幫扶服務等方式,指導督促農村食品生產經營者自覺履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合規生產經營服務。
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5年7月14日
浙江省農村食品生產企業“十要”合規指引
浙江省農村地區食品生產企業應當嚴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規章規定,落實《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實食品安全責任制,具體應當做到“十要”:
一、生產資質要有效
應具有合法有效的營業執照和生產許可證,不得超范圍生產;實際生產的特殊食品按規定注冊或備案,注冊證書或備案憑證符合要求。
二、場所衛生要整潔
廠區、車間衛生要保持整潔,無揚塵、無積水;配備足夠數量的防鼠、防蠅、防蟲害裝置;準清潔作業區、清潔作業區有空氣凈化要求的,應當符合相應清潔級別規定。
三、人員管理要嚴格
要依法配備與企業相適應的食品安全總監、食品安全員,明確企業主要負責人、食品安全總監、食品安全員等崗位職責,常態化開展食品安全知識培訓,按規定參加并通過抽考;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工作人員應具備有效健康證明;不得聘用從業禁止人員從事食品安全相關工作。
四、風險管控要閉環
根據企業生產實際制定風險隱患管控清單,嚴格執行“日排查、周管控、月調度”,及時閉環整改發現的問題。
五、采購進貨要查驗
采購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要及時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產品合格證明文件等,并做好臺賬記錄。
六、生產過程要合規
不得使用非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回收食品、超過保質期與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劑;不得擅自改變許可審批核準的生產工藝和流程布局;生產過程管控應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規定要求。
七、食品標簽要規范
生產的預包裝食品標簽應符合《食品標識監督管理辦法》《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要求;不得虛假標注,不得違規宣稱疾病預防、治療功能。
八、出廠檢驗要落實
生產的食品應當檢驗合格方能出廠銷售;要建立和保存原始檢驗數據和檢驗報告,并按規定留樣。
九、貯存條件要控制
食品原料、食品相關產品的貯存要有專人管理,貯存條件應符合規定要求;食品添加劑要專庫或專區貯存,有明顯標示,落實專人管理。
十、重大風險要報告
生產過程中發現可能影響食品安全的重大風險隱患,應立即采取整改、停止生產等措施,并及時向屬地市場監管部門報告。
浙江省農村食品銷售“三五”合規指引
在浙江省從事農村食品銷售應當符合《食品安全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品經營過程衛生規范》等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要求,保證食品安全,不得銷售禁止生產經營以及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農村食品銷售合規要求包括“五要”“五不得”“五關注”,簡稱“三五”合規指引。具體如下:
一、“五要”
一是證照信息要公示。辦理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并在經營場所顯著位置公示。僅銷售預包裝食品和小食雜店應進行“多證合一”備案或登記。
二是健康證明要辦理。銷售熟食、糕點等直接入口的散裝食品,從業人員應當每年進行健康檢查,辦理健康證明。
三是索證索票要完整。進貨時向供貨商索取證照資質證明、相關合格證明、進貨單據,按照規定建立記錄臺賬,鼓勵使用“浙食鏈”平臺的電子憑證。
四是食品貯存要規范。按食品標簽標識的溫度和條件貯存食品,與墻壁、地面保持適當距離,同時注意生熟食品要分開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五是食品安全要自查。對已經發霉變質或者超過保質期的食品,應立即下架停止銷售,定期檢查并清理過期食品。
二、“五不得”
一是禁止類食品。不得銷售《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不得向未成年人售酒。
二是假冒偽劣食品。不得銷售假冒偽劣食品,以及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
三是“三無”食品。不得銷售“三無”食品,以及其他來歷不明食品、沒有標簽的預包裝食品、沒有中文標簽的進口食品等。
四是違規散裝食品。小食雜店不得銷售散裝食用油,食品經營者不得銷售散裝食用鹽。
五是“假”保健食品。保健食品之外的其他普通食品,不得聲稱具有保健功能。
三、“五關注”
一是關注散裝食品,標簽信息要完整:散裝食品應加蓋或者密閉存放,標簽信息完整,應標注名稱、生產日期或者生產批號、保質期以及生產經營者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內容。
二是關注冷藏冷凍食品,溫度控制是關鍵:低溫乳制品、雪糕等冷藏冷凍食品應配備帶有溫度顯示的冷藏冷凍設施設備,確保食品儲存符合食品標簽標示的溫度要求,并如實做好溫度記錄。
三是關注特殊食品,違法宣稱必被查:保健食品等特殊食品,應設置專柜或專區,并標明“保健食品銷售專柜(專區)”字樣,保健食品禁止與普通食品混合放置。銷售保健食品時,不得宣稱其具有減肥、降脂、壯陽等功能或疾病預防、治療等功效。
四是關注生鮮食品,美顏違法靠不住:標明名稱、產地、生產者或者銷售者的名稱等信息,銷售畜禽肉類、海鮮、水果等生鮮食品時禁止使用生鮮美顏燈,應選擇符合國標的照明燈具。
五是關注重點食品,上鏈追溯更規范:重點主體按照規定應用“浙食鏈”,上鏈包括預包裝豆腐、巴氏殺菌乳等重點食品,鼓勵其他主體應用“浙食鏈”,以及購買食品安全責任保險。
浙江省農村餐飲服務“五凈三清”合規指引
浙江省農村餐飲服務經營者應當符合《食品安全法》《餐飲服務操作規范》《餐飲服務食品衛生通用規范》等法律法規規定和食品安全標準要求,打造“干凈、整潔、有序”的廚房,推動餐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基本要求為“五凈三清”。具體如下:
一、“五凈”
(一)場所凈。依法取得許可或登記,不超范圍經營,并在店鋪醒目位置亮證經營。地面、墻壁、天花板等整潔無破損、霉斑、積油、積水、污垢。加工臺面、案板、貨架等無食物殘渣、污漬,食品、工具等擺放整齊。配備有效的防塵、防蠅、防鼠等設施,無老鼠蟑螂痕跡;排水溝暢通,無積垢異味;實施“日清潔、周清掃、月清理”制度,保持環境干凈整潔。
(二)設施凈。灶具、冰箱、油煙機等設備無油垢、污垢,定期清潔。冷藏冷凍設備運轉正常,內無異味,無明顯積霜,食材分類存放。原料清洗、餐用具清洗等各類水池分設并分類使用。配備足夠數量帶蓋垃圾桶,垃圾日產日清無外溢。
(三)工具凈。配備與規模相適應的餐具消毒設施并正常使用,餐具按要求清洗、消毒、保潔。刀、案板等加工工具和容器,生熟分開擺放、使用,防止交叉污染。鼓勵推行“色標管理”。冷菜、裱花蛋糕等高風險食品加工工具和容器應專間專區專用,使用前后清洗消毒。
(四)食材凈。從取得有效資質的供應商采購食品原料,落實食品查驗制度,留存進貨票據。食材分類分區存放,離地離墻10厘米,標簽標明品名、保質期。食材無腐敗、變質,無過期食品;不采購使用亞硝酸鹽、野生蘑菇等法律、法規禁止經營的食品。
(五)人員凈。從業人員持有效健康證明上崗。有手部破損、發燒咳嗽腹瀉等癥狀不得上崗。從業人員穿戴清潔工作服、帽子,按要求佩戴口罩,工作衣帽定期清洗。工作從業不留長指甲、首飾不外露,操作前洗手,專間人員崗前消毒。
二、“三清”
(一)日清潔。即每日保持后廚臺面、地面、設備等干凈、整潔,物品歸位,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
1.環境衛生。打掃、清潔地面,擦拭臺面、墻面,疏通下水道,保持干凈。垃圾桶加蓋,分類處置,日產日清,垃圾桶內外壁清潔。餐廳通風換氣,使用后的餐具及時回收,桌臺及時清理。
2.設施設備。班后擦拭冰箱、灶臺、油煙罩擋板、消毒柜、貨架等設施設備表面,操作過程隨時清潔,保持干凈、無油污、無灰塵。擦拭公共區域高頻接觸的餐桌椅、門把手、扶手表面,保持干凈、無灰塵。消毒設施運作正常,餐具飲具清洗消毒,無明顯水漬、污漬 。
3.物品擺放。食材驗收后及時分類分架存儲,擺放整齊。烹飪區內調味料使用后及時加蓋,擺放有序,擦拭容器表面,確保無明顯油污、外溢殘留。工具、配餐盒、不銹鋼等設備操作過程中時刻保持整潔、用畢放回原位。明檔臺、出樣盆,冰箱內食品等按規范擺放,保持整潔。
4.個人衛生。人員穿戴干凈整潔工作服、帽子、口罩,首飾未外露。員工操作前洗手,專間人員操作前消毒,過程中保持清潔。員工操作前洗手,專間人員操作前消毒,過程中保持清潔。
(二)周清掃。即每周深度消掃衛生死角,拆卸清洗設備,清理盤點庫房,清潔個人防護用品,防止交叉污染。
1.環境衛生。深度清潔桌椅、設備底部、地溝板、地面縫隙等衛生死角,清除頑固污漬與積塵。清理排煙罩、通風口油污,檢查防蟲篩網完好性,預防蟲害隱患。清掃更衣柜、風扇機、保溫箱等公共區域內部及表面,確保無積垢。清掃更衣柜、風扇機、保溫箱等公共區域內部及表面,確保無積垢。
2.設施設備。拆卸加工設備(如絞肉機、切片機)內部組件,清除殘留物。冰箱內壁除霜,檢查溫度計是否正常。清潔貨架、明檔臺等底部和死角,消除油污與霉斑。
3.物品擺放。整理庫房,檢查原料標簽及保質期,清理過期食品。清理清點工具、潔具,檢查歸位情況,儲物區分類清晰、無雜物堆積。
4.個人衛生。清潔更衣柜內部,整理個人物品。清洗工作服、帽,保持干凈、無污漬。
(三)月清理。即每月開展搬家式徹底清理,對每月工作進行復盤自查,確保達到“五凈”廚房要求。
1.環境衛生。開展搬家式大掃除,搬移所有可移動設施設備(如貨架、操作臺、冰箱),檢查、清理所有衛生死角、設備表面,翻新破損區域。盤點倉庫,檢查感觀質量、進出庫,廢棄過期食品。檢查三防設施有無破損,天花板、墻面有無霉斑、裂縫,修復破損處。
2.設施設備。對冰箱、消毒設施、凈水器等設施進行全面校核,確保無破損、運轉正常。
3.人員管理。核查員工健康證有效期,督促臨期人員辦理健康證。組織短會培訓“凈廚”要點,提升員工操作素養。
4.自查自糾。復盤自查當月工作,針對出現較多的問題,分析原因,制定改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