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保護和發展基礎母牛的意見(吉政函〔2007〕154號)

   2011-04-19 408
核心提示:各市(州)人民政府,長白山管委會,各縣(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關部門:  保護和發展基礎母牛是加快發展肉牛產業的關鍵環節


各市(州)人民政府,長白山管委會,各縣(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關部門:

  保護和發展基礎母牛是加快發展肉牛產業的關鍵環節,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食品有效供給的需要,是延長產業鏈條,推進皮革加工業、服裝業、醫藥業加快發展,提高產品附加值,提升產業層次的必然要求。通過保護和發展基礎母牛,發展壯大肉牛產業,對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大意義。現就我省保護和發展基礎母牛提出如下意見。

  一、積極扶持養殖戶建設母牛養殖小區和養殖場。建設養殖小區和養殖場,要充分考慮基礎母牛的生物學特性,擴大運動和發展空間。整合資源扶持養殖發展,在用地、用水、用電等基礎設施建設上給予優先支持。

  二、建立草畜平衡制度,科學確定載畜量。采取劃區輪牧、季節性放牧、溝谷圍欄和林下草地刈割等方式發展基礎母牛。積極引導養殖戶種植專用飼料,推廣普及青貯、氨化、鹽化等處理技術,提高秸稈利用率,擴大飼料來源。

  三、加強和完善肉牛繁殖改良服務體系和基礎設施建設,形成配套的肉牛繁殖改良網點。重點推廣西門塔爾、利木贊、延邊黃牛、草原紅牛等優良品種,鼓勵扶持應用人工授精、性別控制等技術,提高基礎母牛的繁殖率和經濟效益。

  四、大力提高基礎母牛的科學飼養水平。加快推動基礎母牛由粗放飼養向集約飼養轉變的進程,積極推廣不同時期母牛的補飼技術,保持和提高母牛的生產性能。加強基礎母牛繁殖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提高繁殖成活率和群體質量。

  五、實行基礎母牛檔案管理制度。省、市、縣牧業管理部門要根據各自的職能和分工,對基礎母牛防疫、繁殖改良等信息建檔立卡,加施耳標,逐步實現檔案化、標識化、信息化管理。

  六、加強基礎母牛品種資源保護。對延邊黃牛、草原紅牛已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的地方優良品種,要實施重點保護,各級政府要給予一定的保種補貼經費,支持擴大基礎母牛種群數量。要鼓勵產、學、研相結合,培育肉牛新品種。

  七、加強對基礎母牛飼養區重大疫病、疫情的防控和監測工作。加強對口蹄疫、布病、炭疽、魏氏梭菌病等重點疫病的免疫,布病、炭疽、魏氏梭菌病免疫所需疫苗經費由同級財政負擔,省財政適當給予補助;加強對結核、布病等疫病監測,及時撲殺處理陽性牛和病牛,所需監測經費由縣級政府列入財政預算;嚴格母牛飼養防疫條件,建立消毒制度,開展經常性的環境衛生消毒。

  八、鼓勵龍頭加工企業采取訂單、入股、合資經營、組建農民牧業合作社等形式,與基礎母牛養殖戶(場)建立起緊密的利益銜接機制,降低養殖風險,提高經濟效益,促進基礎母牛的發展。支持龍頭加工企業建立基礎母牛養殖基地,輻射帶動散養戶擴大基礎母牛群體規模。

  九、建立基礎母牛保險制度。適時開展基礎母牛保險試點工作,探索建立基礎母牛的保費補貼辦法和保險制度,并逐步推開。

  十、增加財政支持力度。省財政已安排畜禽良種引進保護擴繁專項資金,對飼養基礎母牛養殖戶(場)實行凍精良種繁改補貼,各市縣也要根據發展需要,安排專項補助資金,以保護和調動農戶(場)飼養母牛的積極性。利用農業產業化貸款貼息專項資金,對符合農業產業化貸款貼息條件的基礎母牛飼養戶(場)予以貼息補助。基本建設資金、農業開發資金、農村扶貧資金要對發展基礎母牛給予必要的支持,在繁殖改良、小區建設、飼料機械購置、青貯窖建設等方面增加投入。

  十一、加快農村信用擔保體系建設。鼓勵信用擔保機構擴大業務范圍,采取企業擔保、聯戶擔保、合作經濟組織擔保和專業合作社擔保等多種形式,為規模養殖場和養殖戶貸款提供信用擔保,解決養牛貸款問題。

  十二、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強對保護和發展基礎母牛的組織領導,從實際出發,制定發展規劃,解決實際問題。牧業、發展改革、財政、農業、林業、國土資源、工商、科技等相關部門要為保護和發展基礎母牛創造條件,提供支持。



 
地區: 吉林 吉林市
標簽: 糧食安全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