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畢節市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應急預案(畢市府辦通〔2011〕7號)

   2011-08-10 643
核心提示:1、總則  1.1編制目的  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食物中毒事件的危害,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和經濟
1、總則
 
  1.1編制目的
 
  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食物中毒事件的危害,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
 
  1.2工作原則
 
  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統一領導,分級負責;依法規范,及時反應;依靠科學,依靠群眾。
 
  1.3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國務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衛生部《食物中毒事故處理辦法》、《食品衛生監督程序》、《食品衛生行政處罰辦法》,《貴州省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應急預案》。
 
  1.4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我市境內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
 
  1.5食物中毒事件級別認定標準
 
  1.5.1特別重大食物中毒事件(Ⅰ級)
 
  有證據證明食物中毒范圍或可能引起中毒的食品或其它引起中毒的可疑物質已擴散超過發生地省級行政區域,并在社會上引起一定程度的恐慌;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認定的其它特別重大食物中毒事件。
 
  1.5.2重大食物中毒事件(Ⅱ級)
 
  一次食物中毒人數超過100人并出現死亡病例;出現10人及以上死亡病例;有證據證明中毒范圍或可能引起中毒的食品或其它引起中毒的可疑物質已擴散超過地區行政區域;省級以上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認定的其它重大食物中毒事件。
 
  1.5.3較大食物中毒事件(Ⅲ級)
 
  一次食物中毒人數超過100人;出現死亡病例且不足10例;有證據證明中毒范圍或可能引起中毒的食品或其它引起中毒的可疑物質已擴散超過本市行政區域,但未超過地區行政區域;地區以上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認定的其它重大食物中毒事件。
 
  1.5.4一般食物中毒(Ⅳ級)
 
  一次食物中毒人數30-100人,無死亡病例報告,中毒范圍局限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市級以上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認定的其它一般食物中毒事件。
 
  2.組織機構與職責
 
  2.1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
 
  2.1.1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是全市應對食物中毒事件等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組織領導機構。
 
  2.1.2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總指揮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長擔任,副總指揮由市政府辦聯系副主任、市衛生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擔任。成員單位主要有市衛生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市發展和改革局、市工業經濟貿易和能源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財政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牧局、市工商局、市質量技術監督管理局等部門。必要時,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可根據重大衛生事件的具體情況對成員進行調整。
 
  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的主要職責:統一領導、指揮、協調全市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發生或可能發生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時,決定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參與特別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
 
  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市衛生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日常工作,辦公室主任由市衛生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兼任。指揮部各成員單位及職責如下:
 
  市衛生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應急處置牽頭部門,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進行監測、預報和核實,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醫療救治;負責信息、資料的收集、匯總、分析和上報;向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指揮部提出啟動應急預案的建議;負責應急藥品、醫療器械質量的監督和管理,協助有關部門組織應急藥品和醫療器械。
 
  市發展和改革局:申報應急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投資;負責應急藥品、醫療器械和人民生活必需品的價格監督管理工作。
 
  市工業經濟貿易和能源局:組織應急藥品、醫療設備和器械、防護用品以及生活必需品的生產、儲備和調度,保證供應。
 
  市教育局:協助有關部門組織實施學校的預防控制措施,做好學生、教職工的宣傳教育工作,確保校園穩定。
 
  市公安局:打擊現行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社會治安穩定,配合衛生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落實強制控制措施,保障應急救援物資及人員運輸的交通暢通,必要時實施交通管制。
 
  市財政局:保障應急處置所需工作經費。
 
  市交通運輸局:負責安全運輸保障工作,優先安排應急處置工作人員以及藥品、器械和應急救援物資的運送,協助有關部門做好檢疫工作。
 
  市農牧局:組織動物疫病的防治工作,開展與人類接觸密切的家畜相關傳染病的監測和管理工作,協助有關部門在農村采取防控措施,開展農民健康教育,動員廣大農民積極參與愛國衛生運動。
 
  市工商局:負責市場的監督管理工作。
 
  市質監局:負責食品、防護用品和人民生活必需品生產企業的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工作。
 
  2.2專家咨詢委員會
 
  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組建專家咨詢委員會,主要負責對食物中毒事件應急準備和處置提出咨詢和建議;參與制定、修訂食物中毒事件應急預案和技術方案;對食物中毒事件應急處置進行技術指導;必要時,參與現場應急處置工作。
 
  2.3應急聯動
 
  根據應急處置工作需要,駐畢解放軍部隊、民兵、預備役人員、駐畢武警部隊、公安消防部隊、中央及省在畢單位參與和配合開展應急處置工作。
 
  3、信息處理
 
  3.1市衛生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特別重大、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監測、預警信息和動態信息的接報、研究判斷和處理工作,根據對事件的性質、程度及影響范圍的判斷,向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指揮部提出啟動預案的建議。
 
  3.2市衛生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及時向市突發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和市應急辦報告特別重大、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并確保信息真實、準確。
 
  3.3特別重大、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發生后,要按規定及時將信息上報至省、地應急辦和省、地衛生部門,并及時續報現場采集的相關動態信息。
 
  4、預測、預警
 
  4.1信息監測與報告
 
  4.1.1按照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的原則,市應急指揮部收集在本行政區域內可能發生的特別重大、重大食物中毒事件信息,通過常規信息監測、廣泛收集和充分利用公眾信息,做好各類信息的分析、研究和判斷、準確監測和及時報送工作。
 
  4.1.2市衛生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定期分析評價監測數據,及時提供預警信息。
 
  4.1.3食物中毒事件的接警與報告
 
  公眾了解和掌握的食物中毒事件信息,以現有的110、120、119、122等報警電話和其它各種途徑報告,接警部門應迅速報告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辦公室。
 
  發生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的單位、接收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病人治療的單位,應及時向市衛生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報告發生食物中毒事件的單位、地址、時間、中毒人數、可疑食物等有關內容。
 
  市衛生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接到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的報告,應當及時填寫《食物中毒事件報告登記表》,并報告市人民政府和上一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
 
  4.2預警
 
  4.2.1食物中毒事件發生后,市衛生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應當組織專家對食物中毒事件進行綜合評估,初步判斷食物中毒事件的級別和預警級別,一旦發現特別重大、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或發現特別重大、重大食物中毒征兆,應及時將信息報市應急辦,以及省、地衛生部門和省、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
 
  4.2.2預測、預警支持系統
 
  通過貴州省衛生監督網絡系統和疾病預防控制系統,及時報告食物中毒相關信息,為食物中毒事件信息研判、預警、應急處置提供指揮、決策依據。
 
  4.3預警級別的確定與發布
 
  4.3.1預警級別的確定
 
  根據食物中毒事件的級別標準確定預警級別,依次為特別嚴重警報(紅色)、嚴重警報(橙色)、較重警報(黃色)和一般警報(藍色)四個級別。
 
  4.3.2預警的發布
 
  按照《貴州省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應急預案》的規定發布預警信號。
 
  5、應急處置
 
  5.1預案啟動
 
  發生一般食物中毒等級及以上事件,啟動本應急預案。
 
  5.2基本應急程序
 
  食物中毒事件發生后,市衛生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及相關責任單位應立即將事件情況報告市應急指揮部和上一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同時開展先期處置工作;市衛生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立即向市應急指揮部報告事件情況并提出啟動預案的建議;市應急指揮部決定啟動應急預案后,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立即通知成員單位迅速組織處置隊伍趕赴現場開展應急處置。應急處置結束后,轉入后期處置工作階段。
 
  5.3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應急處置
 
  5.3.1先期處置。發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后,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應積極組織相關責任單位開展先期處置,及時控制事態,努力減少損失,并立即將有關情況報告市人民政府和上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
 
  5.3.2發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后,由市衛生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提出啟動本級預案建議,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決定啟動本預案。
 
  5.3.3處置措施
 
  預案啟動后,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按照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控制的有關規范要求,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參與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應急處置。
 
  5.3.4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要及時向上級指揮部報告事件處置情況,傳達并貫徹上級應急指揮部對事件處置的批示、指示。
 
  5.4擴大應急
 
  當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有擴大趨勢難以控制時,由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報請上級指揮部擴大應急。
 
  5.5新聞報道
 
  食物中毒事件按國家有關規定統一發布重大事件相關信息;市人民政府負責對新聞煤體的采訪報道活動實施管理、協調和指導。
 
  5.6應急結束
 
  5.6.1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應急處置工作完成后,由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決定結束應急處置工作。
 
  食物中毒事件應急響應的結束需符合以下條件:食物中毒事件隱患或相關危險因素消除;末例食物中毒病例發生后經過最長潛伏期無新的病例出現。
 
  5.6.2由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在1周內向地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提交處置情況專題報告。
 
  6.后期處置
 
  6.1善后處置
 
  由市人民政府負責統一組織善后處置工作,包括人員安置、補償,征用物資補償,救援費用的支付,災后重建,污染物收集、清理與處理等事項。盡快消除事件帶來的不良后果和影響,安撫受害和受影響人員,保證社會穩定,盡快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6.2總結報告
 
  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負責提交應急工作總結報告,總結分析經驗教訓,提出改進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應急預案的建議,報市人民政府和上級應急指揮部領導機構。
 
  7.保障措施
 
  7.1應急隊伍建設
 
  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要加強食物中毒事件應急處置隊伍建設,建立食物中毒事件醫療救治體系,保證應急處置工作的順利開展。
 
  7.2通信、交通運輸、治安、物資、社會動員保障
 
  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通信、交通運輸、治安、物資、社會動員等方面的保障工作。
 
  7.3醫療衛生保障
 
  市衛生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明確相應的應急準備措施、醫療衛生隊伍設備、物資調度等方案,并負責應急處置救護工作的組織實施。建立由醫療和衛生監督及疾病預防控制等相關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應急醫療衛生救治隊伍,組織開展食物中毒事件應急處理相關知識、技能的培訓,不斷提高隊伍的應急救治和現場處置能力。
 
  7.4資金保障
 
  以財政為主,多渠道籌集資金,保障食物中毒事件應急處理所需工作經費。
 
  7.5法律保障
 
  各有關部門要嚴格執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和規定,根據本預案要求,嚴格履行職責,實行責任制。對履行職責不力,造成損失的,要追究相關當事人的責任。
 
  8.宣傳、培訓和教育
 
  各鎮鄉辦事處和相關部門要將食物中毒事件教育納入全民和干部培訓計劃,強化公民的危機意識,增強公民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公民應對危機的能力。
 
  8.1公眾信息交流
 
  市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組織有關部門利用廣播、電視、報紙、互聯網、手冊等多種形式對公眾廣泛開展食物中毒應急知識的普及教育,宣傳衛生科普知識,指導公眾以科學的行為和方式應對食物中毒事件。
 
  8.2培訓
 
  市衛生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食物中毒相關知識的培訓工作。
 
  8.3演練
 
  根據本市實際情況和工作需要,結合應急預案,統一組織安排食物中毒事件應急處理的演練。
 
  9.附則
 
  9.1獎懲
 
  9.1.1對在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應急處置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
 
  9.1.2對在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應急處置工作中玩忽職守、失職、瀆職或有其它重大過失的,按照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處理;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門處理。
 
  9.2預案解釋
 
  本預案由市衛生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解釋。
 
  9.3預案實施時間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地區: 貴州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