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農業( 農牧、農村經濟)、畜牧、漁業廳( 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局:
8月27日,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蔬菜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的通知》(國發[2010]26號(以下簡稱《通知》),就強化“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加強蔬菜基地建設、改善市場流通條件等提出了目標任務和工作要求。這是指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蔬菜生產供應工作的重要文件,各級農業部門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積極組織貫徹落實。為此,提出以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搞好蔬菜生產供應的重要意義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蔬菜生產和市場供應工作,出臺了包括“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在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促進了蔬菜產業不斷發展,基本滿足了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要。但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城市化和市場化的快速推進,蔬菜產銷出現了不少新情況、新問題。面對新形勢、新要求,進一步加強蔬菜生產,切實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平穩,是一項關系重大的民生工程,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做好這項工作,有利于更好地發揮比較優勢,優化蔬菜產業布局,提高生產水平,穩定生產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有利于更好地增強市場穩定供應能力,豐富上市品種,滿足不同需求,穩定消費預期;有利于為中央宏觀調控決策部署營造更好的政策措施落實氛圍,促進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各級農業部門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全局的高度,切實做好促進蔬菜生產、保障市場有效供給工作。
二、千方百計促進蔬菜生產穩定發展
保障蔬菜供應首先要抓好蔬菜生產。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一是發展大城市郊區蔬菜生產。切實加強大城市周邊蔬菜生產基地建設,千方百計穩定蔬菜播種面積,重點發展設施蔬菜,穩步提高葉菜類和高檔蔬菜的自給率。二是加強優勢區域蔬菜基地建設。整合和爭取資金,重點搞好“華南冬春蔬菜區、長江上中游冬春蔬菜區、黃土高原夏秋蔬菜區、云貴高原夏秋蔬菜區、黃淮海與環渤海設施蔬菜區”等五大蔬菜生產基地的建設,加大田間設施、采后商品化處理和冷鏈系統投入,把五大區域建成能夠輻射全國、調劑市場、周年供應的大型蔬菜基地,使其生產供應能力達到全國的60%以上。三是加強蔬菜良種培育和推廣。通過“種子工程”、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和蔬菜行業科技項目,支持蔬菜改良中心和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加強白菜、黃瓜、甘藍、西紅柿等大宗蔬菜品種培育和技術研發,切實提高蔬菜品種自主創新和良種繁育能力,加快集約化育苗場建設,提高優質蔬菜種苗應急供應能力。四是加大蔬菜標準園創建力度。“十二五”末,將標準園創建活動覆蓋全國蔬菜主產縣,建成蔬菜標準園1000個。標準園創建重點推廣優良品種、生態栽培、水肥一體化等關鍵技術,加強病蟲害統防統治,進一步提高蔬菜質量安全和效益水平,示范帶動蔬菜生產向標準化、專業化和規模化轉變。
三、下大力氣抓好蔬菜質量安全
蔬菜質量安全關系重大,務必下大力氣把各項措施抓緊抓細,落到實處。一是深入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整頓和規范農資市場秩序,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嚴厲打擊違法生產、銷售禁限用高毒農藥的行為。二是加快高毒農藥淘汰步伐,支持高效低殘留農藥生產使用,推行農藥分類管理、高毒農藥定點銷售和農藥經銷登記制度,從源頭上解決濫用農藥問題。三是以農藥殘留限量和檢測方法為重點,加快相關標準制修訂步伐,大力推動標準化實施示范,積極推進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生產,加大蔬菜產品質量認證和品牌保護力度。四是加快建立蔬菜質量追溯體系,大城市郊區和重點蔬菜生產基地,要率先實行蔬菜生產檔案記錄,推行包裝標識上市。建立健全蔬菜質量安全應急管理制度,強化風險評估與監測,全面摸排苗頭性問題,及時消除安全隱患。五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及檢驗檢測能力建設,“十二五”期間在蔬菜生產基地縣基本建成覆蓋面廣、功能完備、運轉高效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與檢驗檢測體系。
四、積極引導支持蔬菜專業合作社發展
促進蔬菜生產方式轉變重點是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有效提高蔬菜生產和銷售的組織化程度。一是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要求,在蔬菜主產區,通過宣傳、教育和培訓,因地制宜,積極引導菜農聯合起來建立蔬菜生產合作社,重點培育一批經營規模大、服務能力強、產品質量優、民主管理好的蔬菜示范社。二是加大對蔬菜專業合作社的支持力度,對合作社建設倉儲、冷藏、加工設施以及購置質量檢測與冷鏈運輸設備、開展品牌宣傳推介活動等給予扶持,并積極與有關部門溝通協調,進一步完善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財政、稅收、金融、用地、人才等政策體系。三是加強對合作社的業務指導,建立一批合作社培訓基地,大規模開展蔬菜生產經營人才培訓,幫助改善經營管理,提高運行效率,增強對菜農的凝聚力,逐步構建蔬菜產業發展的自律機制,以適當形式對優秀蔬菜專業合作社及帶頭人給予表彰。四是全面推廣“農超對接”營銷模式,積極開展合作社與農資生產企業、高校食堂、龍頭企業對接試點,支持有條件的蔬菜合作社在城市建立直銷網點、社區連鎖店和超市專賣場,創新蔬菜產銷模式,實現小生產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增強菜農在市場經銷中的話語權。
五、多措并舉搞好產銷對接
適應蔬菜生產消費布局出現的新變化,必須搞好產銷銜接,密切產銷聯系,促進蔬菜生產與流通協調發展:一是進一步加強產銷信息監測與服務,盡快做到三個全覆蓋,即對蔬菜主產區生產情況調度監測全覆蓋、對大城市重點批發市場交易與價格情況監測全覆蓋、對象海南島等重點蔬菜生產集中區的產銷信息服務全覆蓋。主動做好信息發布,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穩定市場和消費預期,加強網情輿情監測,及時處置不實信息。二是加快完善蔬菜市場體系,“十二五”期間要在全面推進蔬菜產地批發市場升級改造的同時,優先在“南菜北運”、“西菜東調”主產區和京廣、京滬沿線產銷銜接重要結點,培育建成一批影響力大的蔬菜批發市場,提升蔬菜市場調節能力。配合交通等部門完善和落實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促進蔬菜跨區域調運。三是積極組織產銷對接,密切產銷合作關系,辦好農業會展,開拓國內外市場,加強應急促銷,幫助解決好賣難、買難問題。四是大力發展產業化經營,積極培育蔬菜龍頭企業和產品品牌,鼓勵有條件的龍頭企業采取兼并、收購、資產重組等形式,整合資源,打造一批蔬菜產業發展集團,提升蔬菜產業素質和市場開拓能力。
六、統籌抓好當前“菜籃子”產品生產
當前,秋冬農業生產陸續展開,各地農業部門在組織抓好糧油等生產的同時,還要統籌謀劃好蔬菜和其他“菜籃子”產品生產,南方要充分利用冬閑田增加蔬菜種植,北方要及早做好設施蔬菜生產各項準備,要注重發展抗災能力強的日光溫室,尤其要盡快組織對前期因災損毀的菜地、溫室大棚以及畜禽圈舍、魚塘網箱等進行修復重建,調劑供應恢復生產急需的種子種苗等,切實做好秋季動物疫情監測防控工作,確保畜禽生產穩定發展。要加強對蔬菜等“菜籃子”產品生產工作的組織領導,納入議事日程,制定工作措施,落實責任分工,加強協調督查,總結推廣經驗,穩步推進發展,確保“菜籃子”產品供應數量充足、品種豐富、質量安全、價格基本穩定。各地貫徹落實的意見和情況請及時報我部“全國菜籃子工程辦公室”。
二○一○年九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