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遼寧省安全科技創新工作實施方案(試行)》業經2016年12月19日遼寧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局務會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遼寧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2016年12月23日
遼寧省安全科技創新工作實施方案(試行)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和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于推動安全生產科技創新的若干意見》(安監總科技〔2016〕100號)要求,進一步推進我省“科技強安”戰略,充分發揮安全科技支撐保障和引領作用,加快安全生產領域事故預防、職業病危害防治、應急管理、監管執法和事故調查分析等安全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促進我省經濟社會安全健康發展,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與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大力弘揚創新驅動發展理念,全面提高安全生產科技創新能力,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科技工作方針,夯實科技基礎,營造良好的安全生產科技創新氛圍。深入開展安全生產科技重大技術難題攻關、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構建安全生產科技創新、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體系,全面提升安全生產科技水平,為我省安全生產實現根本性好轉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二)工作目標
到2020年,在危險化學品、礦山、公共安全、交通運輸等重點行業與領域,建立形成完善的安全生產科技創新體系和成果轉化體制機制,生產安全事故風險和職業病危害的預防與控制技術日趨成熟,安全監管監察執法和應急救援科技含量明顯提高,安全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安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初步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安全生產科技創新體系基本建成,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安全發展的保障能力顯著增強,為安全生產狀況根本性好轉提供扎實有力的科技支撐。
1.創新安全生產基礎理論研究,依托創建的安全生產重點實驗室,在危險化學品等高危行業和領域典型重大災害事故致因機理及演化規律等方面的科研工作有所突破。
2.開展礦山、危險化學品等行業領域重大安全生產科技攻關,在礦山、尾礦庫等重點行業和重要設施的重大危險源監測預警、風險防控、重大事故隱患治理、應急救援和事故調查分析技術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成果。
3.推進安全生產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平臺建設,加快安全科技成果轉化,帶動安全生產新技術、新產品和新創業,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中介服務機構和省政府部門聯動的安全生產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體系。
4.基本形成國家、地方政府、企業及全社會的多元化安全科技創新投入機制,引導科研機構及生產經營單位加大對各專業領域的安全科技項目的投入,帶動重點安全技術的開發和應用。
5.造就一支穩定的、富有活力的安全生產科技創新人才隊伍,持續加強安全科技人才培養和專家隊伍建設。
二、工作重點
(一)創新安全生產基礎理論研究
圍繞安全監管執法、企業安全管理、安全技術、職業衛生等基礎理論研究,大力開展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安全生產、化工行業合理布局、礦山開采機械化自動化、創新小微企業安全管理模式等方面理論研究。圍繞煤礦、危險化學品等重點行業領域,重點開展礦井重大煤巖動力災害防控技術、深部礦井煤與瓦斯突出和沖擊地壓等技術,預防、控制和減少火災爆炸事故的關鍵技術,危險貨物運輸過程安全保障技術,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風險防控技術以及人員密集場所應急疏散避險等安全科學研究。探索事故致災機理和演化過程理論模型與動力學演化規律,提升監測監控、預防控制和綜合保障能力,為安全生產監管執法和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提供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撐。
加大安全生產科技攻關
堅持以防范重點行業領域重特大事故為重中之重,著重解決安全生產領域具有普遍性、易發性、嚴重性和災難性的重大技術難題。礦山領域重點開展煤礦隱蔽致災因素動態智能探測、煤礦智能開采安全技術、露天礦山高陡邊坡安全監測預警、尾礦庫潰壩災害監測預警、礦山安全生產物聯網等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危險化學品領域重點開展化工園區多災種耦合事故防控、典型化學品和反應過程爆炸事故防控、重大危險源事故預警與防控、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過程安全保障等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冶金等工貿領域重點開展高溫熔融金屬作業事故預防、粉塵爆炸事故防控、有限空間作業等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職業病危害防治領域重點開展作業場所粉塵、毒物、噪聲、振動等職業病危害防護技術與裝備研發。城市安全領域重點開展市政管網(地下綜合管廊)運行安全保障、城鎮安全風險評估等技術與裝備研發。應急救援領域重點開展礦山、危險化學品事故及城市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技術的開發應用研究。
(三)促進安全科技創新平臺建設
鼓勵和引導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采取多種合作形式共建技術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行業技術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形成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安全技術創新體系。以重點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為支撐,建立覆蓋全省的安全生產技術支撐機構網絡,搭建技術研發、安全評價、檢測檢驗、安全培訓、咨詢認證等專業支撐平臺。充分發揮現有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煤科集團沈陽研究院有限公司煤礦重大動力災害及火災防控技術科技研發平臺和大連理工大學石油化工爆炸機理與安全泄放技術科技研發平臺引領作用,在礦山、危險化學品等重點行業領域新建2至3個安全生產科技創新平臺,不斷健全完善安全生產科技支撐體系。建立“互聯網+安全科技創新支撐”平臺,發揮互聯網的展示、共享、服務、交流等功能。
(四)加快安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與產業發展
引導科技攻關與成果轉化、技術推廣和示范工程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建立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參與的安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模式。繼續推進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工信部批準的國家安全產業示范園營口中國北方安全(應急)智能裝備產業園的發展和建設,及沈撫新區應急救援產業園區建設,在安全產業整體發展規劃、安全科技項目及檢測檢驗平臺建設、安全產業基金投入等方面予以支持。以監測預警、預防控制、個體防護、處置救援、安全技術服務和監管執法技術裝備為重點,適應現代產業發展規律,加強規劃布局、指導和服務,構建互聯網+智能安全產業體系和安全產業投融資服務體系,加快做大做強安全產業,提升安全生產先進技術裝備供給能力。鼓勵有條件地區發展各具特色的安全產業集聚區,再建設1至2個國家安全產業示范園區,帶動安全產業集聚發展,增強品牌產品競爭實力。
(五)促進先進適用安全科技成果推廣應用
按照國家和我省淘汰落后產能目錄及國家安全監管總局淘汰落后安全技術裝備目錄,加快推進企業淘汰不符合安全標準、安全性能低下、職業病危害嚴重、危及安全生產的工藝、技術和裝備,堅持安全科技創新與節能降耗相結合,大力推廣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和新設備,引導企業使用先進安全技術裝備。同時,大力發展安全生產技術服務業,重點開展技術咨詢、檢測檢驗、安全評價、安全培訓等社會化服務。煤礦領域重點推進采煤和掘進機械化自動化,推廣應用綜采工作面可視化、智能化控制技術,鼓勵使用井下物聯網技術,全程跟蹤、定位物料運輸,減少運輸作業人員;推廣地面瓦斯抽采、新型瓦斯傳感器、煤與瓦斯突出災害監測預警、突水水源快速判別與治理、深部開采沖擊地壓綜合防治等技術,煤礦實行機械化采煤,可以核增生產能力;推動金屬非金屬礦山鑿巖、爆破、支護、采礦、通風、運輸機械化和自動化改造提升;推動礦山實施井下排水系統、變電所等機電設備的智能監控,實現無人值守。危險化學品領域重點推廣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泄漏快速封堵技術、危險化學品便攜式多組分氣體檢測關鍵技術等。職業衛生領域重點推廣高危粉塵和高毒危害綜合防治技術等。應急救援領域要重點推廣小型移動應急指揮系統。
(六)加強安全科技創新人才和智庫建設
立足解決制約安全發展的主要障礙和重大安全生產難題,充分調動現有安全生產科技人才的積極性和創新性,推動科研院所和高校優秀科技人員參與企業安全生產,提高安全科技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引導省內高校根據安全產業需求,調整專業設置,培養專門人才。制定全省高等院校、職業學校與企業合作辦學、對口單招、訂單式培養等政策措施。以實際操作技能為重點,強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擴大礦山、化工、建筑、冶金、機械等安全行業領域專業招生規模,加快培養安全工程專業人才。探索建立完善的安全科技人才培養、評價、考核、激勵機制,大力實施安全人才培養工程,統籌推進安全生產監管執法、安全生產科技、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安全生產高技能和專業服務五支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培養和引進安全生產科技專家,形成一套專業人才培養的基本模式和方法,初步打造一支專業精深、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安全生產科技智庫。
(七)完善安全科技創新與宣教培訓體系
借鑒東北大學、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組建機器人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模式,加快建設需求牽引、市場與應用為導向、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協同創新機制。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建立企業為主體,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社會多方參與的安全生產科技創新體系,推進國內頂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開展戰略合作。組建由企業發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聯合實施的產學研用戰略創新聯盟,實現企業需求、科技資源、人才資源等有機結合。
針對公眾多樣化的安全科技需求,廣泛開展大眾創新創業活動和常態化群眾性科技活動,提高全民安全科學意識和科學素養,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充分利用現代化傳播手段舉辦豐富多彩的科技活動,推動安全生產知識進礦區、進社區、進企業、進校園,進一步普及安全科學知識,營造全社會關注和支持安全生產的良好氛圍。
三、重點項目
圍繞我省生產安全保障的重點科技需求,以高危作業場所自動化機械化、超前預防、安全避險為目標,開展礦山、危險化學品、職業健康等行業領域重特大事故防控的科技攻關與應用示范,大力提升安全生產事故預測、預警、防治與應急救援等各個環節的科技水平,使一批關鍵技術成果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為提升我省安全生產保障能力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安全生產科技創新實施重點項目如下:
(一)煤礦類
1.煤礦巷道安全掘進機械化自動化技術與裝備
2.綜采工作面自動化智能化開采技術與裝備
3.安全高效輔助運輸裝備與集控系統
4.礦井安全生產保障和自動化監控系統
5.煤礦隱蔽致災因素動態智能探測技術研究
6.煤礦典型動力災害風險判識及監控預警技術研究
7.礦井突水水源快速判識與智能注漿堵水關鍵技術研究
8.煤礦深部開采煤巖動力災害防控技術研究
9.礦井突水水源快速判識與智能注漿堵水關鍵技術研究
10.深部礦井熱動力災害防控技術與裝備研發
11.煤礦區域性瓦斯治理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究
12.煤礦智能開采安全技術與裝備研發
13.煤礦重特大事故災情偵測與應急處置技術研究
14.礦井災變通風智能決策與應急控制關鍵技術研究
15.煤礦重大災害應急生命通道快速構建技術與裝備研發
16.大型露天煤礦邊坡穩定的智能監測監控技術與裝備研發
(二)非煤礦山類
1.礦山安全高效采掘技術與裝備
2.礦山無人化運輸安全控制技術
3.井下大型固定設施集控技術
4.礦山數字化安全開采關鍵技術與系統
5.礦山井下通信與安全監測技術
6.尾礦庫潰壩模型試驗方法及數值模擬技術
7.礦山安全生產物聯網構建關鍵技術研發與示范
8.“互聯網+”礦山安全監管監察關鍵技術研發與示范
9.金屬非金屬重大災害工程模擬及事故防控技術研究
10.石油天然氣開采事故防控技術研究及工程示范
11.高海拔寒區金屬礦山開采安全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
12.尾礦庫潰壩動力災害演化規律與監測預警技術研究
(三)危險化學品類
1.高危工藝裝置安全風險預警技術
2.LNG能源利用安全保障技術
3.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風險評價技術及在線監控預警系統
4.危險化學品風險評估與危險工藝安全評定技術
5.大型新型煤化工裝置安全保障關鍵技術及裝備
6.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選址和布局技術
7.間歇式化工工藝自動化生產控制技術
8.化工園區耦合事故區域防控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
9.危險化學品儲運過程爆炸事故預防控制研究及示范
10.危化品管道與道路運輸過程安全保障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
11.典型危險化學品儲存設施安全預警與防護一體化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
12.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災害事故應急處置技術裝備研發與應用示范
13.大型煤化工工藝及裝置安全防控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
14.典型石化過程安全保障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發
(四)職業病危害領域
1.鉛苯等高毒作業崗位毒物危害防護技術與裝備
2.陶瓷生產和耐火材料制造企業粉塵危害防護技術與裝備
3.密集拋光打磨車間粉塵危害防護技術與裝備
4.潔凈車間職業病危害防護技術與裝備
5.礦山呼吸性粉塵監測與防治技術裝備
6.水泥建材行業防塵技術與裝備
7.勞動密集型工業企業職業病危害防護技術與裝備研發
8.礦山職業危害防治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究
(五)城市安全領域
1.城市安全保障技術與裝備
2.城市安全智能管控技術與裝備
3.典型重大事故公眾安全保護技術與裝備研發
4.城市地下管線事故防控關鍵技術與應用示范
5.城市管網運行安全保障技術研究
6.城鎮安全風險評估與應急保障技術研究
(六)應急救援領域
1.煤礦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技術與裝備
2.金屬非金屬礦山重大災害應急救援技術與裝備
3.危險化學品災害事故應急救援與調查分析技術
4.城市綜合應急技術與裝備
5.突發事件現場保障技術裝備研究
6.生命救護技術裝備研究
7.搶險救援技術裝備研究
8.應急服務技術產品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科技創新工作組織領導
統籌全省安全生產科技創新工作,強化安全生產科技任務分解與落實,按照各部門職責將安全生產科技創新實施方案中的任務和目標分解,加強科技隊伍和科技管理機構建設,建立政府、安全生產科技機構、企業各部門科技共同發展的工作機制。加強安全生產科技資源的集聚和產業鏈的完善,統籌全省科技產業布局和項目引進,制定安全生產科技門檻和產業政策,避免低水平技術分散重復引進和資源的浪費。
(二)加大安全科技創新投入
加快建立和完善以政府財政投入為引導,以企業投入為主體,以銀行信貸和風險投資等金融資本為支撐,以社會投資為補充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的安全科技創新投入體系,建立健全適應我省安全生產的科技投入機制。積極爭取國家和地方政府對我省安全生產科技的資金支持,建立促進安全生產技術產業發展的配套政策,重點扶持安全生產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安全生產技術支撐平臺建設,安全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和安全科技項目推廣。爭取設立安全生產科技專項資金,支持重點安全生產科技研發項目、成果轉化及先進適用技術試點示范工程建設。
(三)營造安全科技創新氛圍
大力推動安全生產中介組織開展安全生產科技研究與成果轉化,提高安全生產科技服務水平,建設安全生產科技人才教育的研、學、產一體化示范基地。建設安全生產科學研究與裝備研發基地,構建科技研發、檢測檢驗與物證分析、技術轉化與推廣服務、應急救援技術、智力資源等安全生產科技支撐平臺,實現安全生產科技創新體系有效運轉。
(四)強化科技創新工作監督考核
按照職責分工,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和方案,將工作具體內容分解到各部門、各單位,落實重點項目實施主體、資金和進度,明確責任,加強對實施方案進展的監督檢查,對實施情況進行全面跟蹤監測分析,推進方案各項工作任務的完成,并適時對實施方案進行情況進行評估總結。
《遼寧省安全科技創新工作實施方案(試行)》業經2016年12月19日遼寧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局務會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遼寧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2016年12月23日
遼寧省安全科技創新工作實施方案(試行)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和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于推動安全生產科技創新的若干意見》(安監總科技〔2016〕100號)要求,進一步推進我省“科技強安”戰略,充分發揮安全科技支撐保障和引領作用,加快安全生產領域事故預防、職業病危害防治、應急管理、監管執法和事故調查分析等安全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促進我省經濟社會安全健康發展,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與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大力弘揚創新驅動發展理念,全面提高安全生產科技創新能力,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科技工作方針,夯實科技基礎,營造良好的安全生產科技創新氛圍。深入開展安全生產科技重大技術難題攻關、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構建安全生產科技創新、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體系,全面提升安全生產科技水平,為我省安全生產實現根本性好轉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二)工作目標
到2020年,在危險化學品、礦山、公共安全、交通運輸等重點行業與領域,建立形成完善的安全生產科技創新體系和成果轉化體制機制,生產安全事故風險和職業病危害的預防與控制技術日趨成熟,安全監管監察執法和應急救援科技含量明顯提高,安全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安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初步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安全生產科技創新體系基本建成,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安全發展的保障能力顯著增強,為安全生產狀況根本性好轉提供扎實有力的科技支撐。
1.創新安全生產基礎理論研究,依托創建的安全生產重點實驗室,在危險化學品等高危行業和領域典型重大災害事故致因機理及演化規律等方面的科研工作有所突破。
2.開展礦山、危險化學品等行業領域重大安全生產科技攻關,在礦山、尾礦庫等重點行業和重要設施的重大危險源監測預警、風險防控、重大事故隱患治理、應急救援和事故調查分析技術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成果。
3.推進安全生產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平臺建設,加快安全科技成果轉化,帶動安全生產新技術、新產品和新創業,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中介服務機構和省政府部門聯動的安全生產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體系。
4.基本形成國家、地方政府、企業及全社會的多元化安全科技創新投入機制,引導科研機構及生產經營單位加大對各專業領域的安全科技項目的投入,帶動重點安全技術的開發和應用。
5.造就一支穩定的、富有活力的安全生產科技創新人才隊伍,持續加強安全科技人才培養和專家隊伍建設。
二、工作重點
(一)創新安全生產基礎理論研究
圍繞安全監管執法、企業安全管理、安全技術、職業衛生等基礎理論研究,大力開展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安全生產、化工行業合理布局、礦山開采機械化自動化、創新小微企業安全管理模式等方面理論研究。圍繞煤礦、危險化學品等重點行業領域,重點開展礦井重大煤巖動力災害防控技術、深部礦井煤與瓦斯突出和沖擊地壓等技術,預防、控制和減少火災爆炸事故的關鍵技術,危險貨物運輸過程安全保障技術,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風險防控技術以及人員密集場所應急疏散避險等安全科學研究。探索事故致災機理和演化過程理論模型與動力學演化規律,提升監測監控、預防控制和綜合保障能力,為安全生產監管執法和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提供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撐。
加大安全生產科技攻關
堅持以防范重點行業領域重特大事故為重中之重,著重解決安全生產領域具有普遍性、易發性、嚴重性和災難性的重大技術難題。礦山領域重點開展煤礦隱蔽致災因素動態智能探測、煤礦智能開采安全技術、露天礦山高陡邊坡安全監測預警、尾礦庫潰壩災害監測預警、礦山安全生產物聯網等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危險化學品領域重點開展化工園區多災種耦合事故防控、典型化學品和反應過程爆炸事故防控、重大危險源事故預警與防控、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過程安全保障等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冶金等工貿領域重點開展高溫熔融金屬作業事故預防、粉塵爆炸事故防控、有限空間作業等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職業病危害防治領域重點開展作業場所粉塵、毒物、噪聲、振動等職業病危害防護技術與裝備研發。城市安全領域重點開展市政管網(地下綜合管廊)運行安全保障、城鎮安全風險評估等技術與裝備研發。應急救援領域重點開展礦山、危險化學品事故及城市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技術的開發應用研究。
(三)促進安全科技創新平臺建設
鼓勵和引導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采取多種合作形式共建技術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行業技術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形成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安全技術創新體系。以重點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為支撐,建立覆蓋全省的安全生產技術支撐機構網絡,搭建技術研發、安全評價、檢測檢驗、安全培訓、咨詢認證等專業支撐平臺。充分發揮現有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煤科集團沈陽研究院有限公司煤礦重大動力災害及火災防控技術科技研發平臺和大連理工大學石油化工爆炸機理與安全泄放技術科技研發平臺引領作用,在礦山、危險化學品等重點行業領域新建2至3個安全生產科技創新平臺,不斷健全完善安全生產科技支撐體系。建立“互聯網+安全科技創新支撐”平臺,發揮互聯網的展示、共享、服務、交流等功能。
(四)加快安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與產業發展
引導科技攻關與成果轉化、技術推廣和示范工程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建立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參與的安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模式。繼續推進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工信部批準的國家安全產業示范園營口中國北方安全(應急)智能裝備產業園的發展和建設,及沈撫新區應急救援產業園區建設,在安全產業整體發展規劃、安全科技項目及檢測檢驗平臺建設、安全產業基金投入等方面予以支持。以監測預警、預防控制、個體防護、處置救援、安全技術服務和監管執法技術裝備為重點,適應現代產業發展規律,加強規劃布局、指導和服務,構建互聯網+智能安全產業體系和安全產業投融資服務體系,加快做大做強安全產業,提升安全生產先進技術裝備供給能力。鼓勵有條件地區發展各具特色的安全產業集聚區,再建設1至2個國家安全產業示范園區,帶動安全產業集聚發展,增強品牌產品競爭實力。
(五)促進先進適用安全科技成果推廣應用
按照國家和我省淘汰落后產能目錄及國家安全監管總局淘汰落后安全技術裝備目錄,加快推進企業淘汰不符合安全標準、安全性能低下、職業病危害嚴重、危及安全生產的工藝、技術和裝備,堅持安全科技創新與節能降耗相結合,大力推廣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和新設備,引導企業使用先進安全技術裝備。同時,大力發展安全生產技術服務業,重點開展技術咨詢、檢測檢驗、安全評價、安全培訓等社會化服務。煤礦領域重點推進采煤和掘進機械化自動化,推廣應用綜采工作面可視化、智能化控制技術,鼓勵使用井下物聯網技術,全程跟蹤、定位物料運輸,減少運輸作業人員;推廣地面瓦斯抽采、新型瓦斯傳感器、煤與瓦斯突出災害監測預警、突水水源快速判別與治理、深部開采沖擊地壓綜合防治等技術,煤礦實行機械化采煤,可以核增生產能力;推動金屬非金屬礦山鑿巖、爆破、支護、采礦、通風、運輸機械化和自動化改造提升;推動礦山實施井下排水系統、變電所等機電設備的智能監控,實現無人值守。危險化學品領域重點推廣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泄漏快速封堵技術、危險化學品便攜式多組分氣體檢測關鍵技術等。職業衛生領域重點推廣高危粉塵和高毒危害綜合防治技術等。應急救援領域要重點推廣小型移動應急指揮系統。
(六)加強安全科技創新人才和智庫建設
立足解決制約安全發展的主要障礙和重大安全生產難題,充分調動現有安全生產科技人才的積極性和創新性,推動科研院所和高校優秀科技人員參與企業安全生產,提高安全科技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引導省內高校根據安全產業需求,調整專業設置,培養專門人才。制定全省高等院校、職業學校與企業合作辦學、對口單招、訂單式培養等政策措施。以實際操作技能為重點,強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擴大礦山、化工、建筑、冶金、機械等安全行業領域專業招生規模,加快培養安全工程專業人才。探索建立完善的安全科技人才培養、評價、考核、激勵機制,大力實施安全人才培養工程,統籌推進安全生產監管執法、安全生產科技、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安全生產高技能和專業服務五支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培養和引進安全生產科技專家,形成一套專業人才培養的基本模式和方法,初步打造一支專業精深、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安全生產科技智庫。
(七)完善安全科技創新與宣教培訓體系
借鑒東北大學、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組建機器人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模式,加快建設需求牽引、市場與應用為導向、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協同創新機制。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建立企業為主體,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社會多方參與的安全生產科技創新體系,推進國內頂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開展戰略合作。組建由企業發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聯合實施的產學研用戰略創新聯盟,實現企業需求、科技資源、人才資源等有機結合。
針對公眾多樣化的安全科技需求,廣泛開展大眾創新創業活動和常態化群眾性科技活動,提高全民安全科學意識和科學素養,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充分利用現代化傳播手段舉辦豐富多彩的科技活動,推動安全生產知識進礦區、進社區、進企業、進校園,進一步普及安全科學知識,營造全社會關注和支持安全生產的良好氛圍。
三、重點項目
圍繞我省生產安全保障的重點科技需求,以高危作業場所自動化機械化、超前預防、安全避險為目標,開展礦山、危險化學品、職業健康等行業領域重特大事故防控的科技攻關與應用示范,大力提升安全生產事故預測、預警、防治與應急救援等各個環節的科技水平,使一批關鍵技術成果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為提升我省安全生產保障能力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安全生產科技創新實施重點項目如下:
(一)煤礦類
1.煤礦巷道安全掘進機械化自動化技術與裝備
2.綜采工作面自動化智能化開采技術與裝備
3.安全高效輔助運輸裝備與集控系統
4.礦井安全生產保障和自動化監控系統
5.煤礦隱蔽致災因素動態智能探測技術研究
6.煤礦典型動力災害風險判識及監控預警技術研究
7.礦井突水水源快速判識與智能注漿堵水關鍵技術研究
8.煤礦深部開采煤巖動力災害防控技術研究
9.礦井突水水源快速判識與智能注漿堵水關鍵技術研究
10.深部礦井熱動力災害防控技術與裝備研發
11.煤礦區域性瓦斯治理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究
12.煤礦智能開采安全技術與裝備研發
13.煤礦重特大事故災情偵測與應急處置技術研究
14.礦井災變通風智能決策與應急控制關鍵技術研究
15.煤礦重大災害應急生命通道快速構建技術與裝備研發
16.大型露天煤礦邊坡穩定的智能監測監控技術與裝備研發
(二)非煤礦山類
1.礦山安全高效采掘技術與裝備
2.礦山無人化運輸安全控制技術
3.井下大型固定設施集控技術
4.礦山數字化安全開采關鍵技術與系統
5.礦山井下通信與安全監測技術
6.尾礦庫潰壩模型試驗方法及數值模擬技術
7.礦山安全生產物聯網構建關鍵技術研發與示范
8.“互聯網+”礦山安全監管監察關鍵技術研發與示范
9.金屬非金屬重大災害工程模擬及事故防控技術研究
10.石油天然氣開采事故防控技術研究及工程示范
11.高海拔寒區金屬礦山開采安全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
12.尾礦庫潰壩動力災害演化規律與監測預警技術研究
(三)危險化學品類
1.高危工藝裝置安全風險預警技術
2.LNG能源利用安全保障技術
3.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風險評價技術及在線監控預警系統
4.危險化學品風險評估與危險工藝安全評定技術
5.大型新型煤化工裝置安全保障關鍵技術及裝備
6.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選址和布局技術
7.間歇式化工工藝自動化生產控制技術
8.化工園區耦合事故區域防控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
9.危險化學品儲運過程爆炸事故預防控制研究及示范
10.危化品管道與道路運輸過程安全保障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
11.典型危險化學品儲存設施安全預警與防護一體化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
12.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災害事故應急處置技術裝備研發與應用示范
13.大型煤化工工藝及裝置安全防控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
14.典型石化過程安全保障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發
(四)職業病危害領域
1.鉛苯等高毒作業崗位毒物危害防護技術與裝備
2.陶瓷生產和耐火材料制造企業粉塵危害防護技術與裝備
3.密集拋光打磨車間粉塵危害防護技術與裝備
4.潔凈車間職業病危害防護技術與裝備
5.礦山呼吸性粉塵監測與防治技術裝備
6.水泥建材行業防塵技術與裝備
7.勞動密集型工業企業職業病危害防護技術與裝備研發
8.礦山職業危害防治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究
(五)城市安全領域
1.城市安全保障技術與裝備
2.城市安全智能管控技術與裝備
3.典型重大事故公眾安全保護技術與裝備研發
4.城市地下管線事故防控關鍵技術與應用示范
5.城市管網運行安全保障技術研究
6.城鎮安全風險評估與應急保障技術研究
(六)應急救援領域
1.煤礦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技術與裝備
2.金屬非金屬礦山重大災害應急救援技術與裝備
3.危險化學品災害事故應急救援與調查分析技術
4.城市綜合應急技術與裝備
5.突發事件現場保障技術裝備研究
6.生命救護技術裝備研究
7.搶險救援技術裝備研究
8.應急服務技術產品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科技創新工作組織領導
統籌全省安全生產科技創新工作,強化安全生產科技任務分解與落實,按照各部門職責將安全生產科技創新實施方案中的任務和目標分解,加強科技隊伍和科技管理機構建設,建立政府、安全生產科技機構、企業各部門科技共同發展的工作機制。加強安全生產科技資源的集聚和產業鏈的完善,統籌全省科技產業布局和項目引進,制定安全生產科技門檻和產業政策,避免低水平技術分散重復引進和資源的浪費。
(二)加大安全科技創新投入
加快建立和完善以政府財政投入為引導,以企業投入為主體,以銀行信貸和風險投資等金融資本為支撐,以社會投資為補充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的安全科技創新投入體系,建立健全適應我省安全生產的科技投入機制。積極爭取國家和地方政府對我省安全生產科技的資金支持,建立促進安全生產技術產業發展的配套政策,重點扶持安全生產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安全生產技術支撐平臺建設,安全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和安全科技項目推廣。爭取設立安全生產科技專項資金,支持重點安全生產科技研發項目、成果轉化及先進適用技術試點示范工程建設。
(三)營造安全科技創新氛圍
大力推動安全生產中介組織開展安全生產科技研究與成果轉化,提高安全生產科技服務水平,建設安全生產科技人才教育的研、學、產一體化示范基地。建設安全生產科學研究與裝備研發基地,構建科技研發、檢測檢驗與物證分析、技術轉化與推廣服務、應急救援技術、智力資源等安全生產科技支撐平臺,實現安全生產科技創新體系有效運轉。
(四)強化科技創新工作監督考核
按照職責分工,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和方案,將工作具體內容分解到各部門、各單位,落實重點項目實施主體、資金和進度,明確責任,加強對實施方案進展的監督檢查,對實施情況進行全面跟蹤監測分析,推進方案各項工作任務的完成,并適時對實施方案進行情況進行評估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