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鎮鄉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區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單位:
經研究同意,現將《開州區促進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0—2025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重慶市開州區人民政府
2020年6月8日
開州區促進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
實施方案(2020—2025年)
為加快推進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按照《“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促進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綱要(2019—2022)》(發改社會〔2019〕1427號)和《重慶市促進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5年)》(渝府發〔2020〕12號)部署,結合開州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堅持以”兩點”定位、“兩地”“ 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為引領,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創造高品質生活,牢固樹立大健康理念,以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維護和保障人民健康為中心,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市場需求為牽引,以科技創新為支撐,切實增加健康服務和產品供給,加快構建大健康產業體系,深入推動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市場主導、加快發展。緊緊圍繞市場需求謀劃產業發展,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和產業化發展的主體。加大政策引導和市場監管力度,營造有利于大健康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推動我區大健康產業加快發展。
堅持科技引領、創新發展。實施差異化發展戰略,發揮資源比較優勢,瞄準市場空間,推動技術創新和管理模式創新,加快資源集聚、研發平臺建設、產品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培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新業態,通過關鍵技術、拳頭產品的創新突破,實現我區大健康產業創新發展。
堅持開放帶動、融合發展。牢牢抓住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范區建設重大機遇,引進國內外知名大健康產業企業投資創業,構建開放共贏的產業生態。借助外部力量培育醫藥品牌、拓展產品市場、創新發展模式,推動全區大健康產業融合發展。
堅持龍頭帶動、集聚發展。統籌醫藥與養老服務等大健康產業協調發展,堅持抓醫藥龍頭企業和關鍵環節帶動全產業鏈整體發展,帶動供應鏈、產業鏈和價值鏈協同共進。整合優勢資源和要素,引導企業向產業園區、產業基地集中,大力保護和高效利用生態產業資源,推動集約發展。
二、主要目標
到2025年,力爭營業收入達到300億元以上,大健康產業體系基本成型,健康醫藥、健康藥食材、健康醫療、健康養生、健康養老等五大健康產業初具規模,引進培育年產值5億元以上企業10家左右,形成10個左右具有三峽特色和西部重要影響力的大健康產業品牌,基本建成三峽庫區醫藥基地和西部地區知名康養勝地,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顯著增強。
三、重點任務
(一)加快發展健康醫藥產業。到2025年,健康醫藥產業規模以上企業達到20家以上,醫藥產業產值達到100億元以上,實現稅收收入3億元左右,打造1—2條較為完整的全產業鏈條,形成以生物醫藥為主,中藥、原料藥為輔,醫療器械為補充的百億級健康醫藥產業集群。
優化產業發展平臺。堅持生物產業轉移承接地、創新要素集聚區、生命科學與健康生活示范城定位,以重慶生物醫藥產業園為載體,大力培育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建設集”生物醫藥技術研發、培訓咨詢、產業孵化、產業化”為一體的重慶(國際)生物醫藥城。爭取到2025年,重慶生物醫藥產業園建成區面積達到3.6平方公里,生物醫藥企業達到30戶以上,培育1家以上生物醫藥上市公司,形成1—2條從源頭研發到產業化的全產業鏈條,初步建成重慶(國際)生物醫藥城。
發展中藥產業。以木香、玄胡、厚樸、黃連、杜仲、天麻等優勢品種為重點,引進戰略投資者推進中藥開發,優先扶持獨家品種、大品種,支持優勢品種二次開發,促進”老藥新用”研發,發掘新的臨床適應癥,支持采用新技術新工藝研發新產品,提高中藥現代化水平。圍繞心腦血管疾病、婦兒科疾病、慢性病等中醫優勢病種,挖掘開發中藥制劑、民間組方、驗方,加快推出一批作用機理明確、技術含量高、療效可靠的中醫藥特色制劑。依托天致藥業、融康堂、康萬佳等醫藥公司,重點研發治療腸道疾病的木香、厚樸、黃柏等各類中藥飲片,積極拓展符合大眾消費的金銀花、黃連、桔梗、薄荷等清涼降火飲片。利用大數據提升中藥材質量控制水平,建設質量追溯體系和第三方檢驗檢測平臺,打造現代中藥生產基地。
發展生物藥產業。依托重慶生物醫藥產業園,以伊諾生物、華蘭生物、中鑫東泰等醫藥企業為重點,大力發展動植物提取技術,支持發展干細胞和免疫細胞等細胞治療產品、血液制品、溶瘤病毒、生物制劑、基因治療藥物等生物藥。積極承接原料藥及輔料生產轉移,加快推廣原料藥綠色制備和清潔、集約化生產。推動在生物技術藥物、小分子藥物、現代中藥、傳統中藥飲片等方面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創新藥物。加快開展仿制藥物研發,實現一批重點品種在國內同品種中率先通過藥物一致性評價,搶占市場先機。
發展醫療器械產業。加大精準招商力度,瞄準國內外優質企業,引進一批數字影像、檢驗檢測、診療設備、醫用特種車輛等企業落戶。發展醫療穿戴設備、移動醫療設備、家庭健康產品、醫用傳感器等智慧醫療產品,以及血液處理耗材、超聲輔助材料、注射及輸液器械、檢驗檢測試劑等醫用耗材,大力發展口罩等家庭防護用品,建成家庭醫療器械及耗材產業基地。大力發展養老康復器械產業,支持老年產品、健康監測設備、康復輔助器具研發生產,開發一批老年智能終端產品。培育引進專業化基因檢測、診斷服務機構,推進基因檢測、基因診斷等增值服務。
提升技術研發轉化能力。加強與市內外具有優勢專業的高校、科技機構、企業合作,以天致藥業、康萬佳、融康堂等企業為龍頭,開展聯合攻關,打造產學研用一體化創新鏈條,鼓勵支持企業建立技術研發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研發平臺,提升企業研發創新和醫藥成果轉化能力。籌建并依托三峽中醫藥研究院,加強生物醫藥新技術應用、新產品開發。
完善市場流通體系。做大做強三峽道地中藥材交易博覽會,提升”開州牌”醫藥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加快歇馬生活物流園及電子商務配送中心、北部山區中藥材基地市場建設,建立完善的市場流通網絡,爭取到2025年,道地中藥材線上交易額突破3億元以上。建設完善醫藥冷鏈物流中心,發展藥品冷鏈物流。積極開拓農村醫藥市場,依托開州醫藥公司等骨干企業發展藥品配送中心、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新型流通業態,著力推進藥品、醫療器械、健康服務等銷售網絡向鄉鎮延伸,解決好健康下鄉”最后一公里”問題,構建起高效、快捷、便民的現代醫藥流通體系。
(二)加快發展健康藥食材產業。到2025年,新發展中藥材集中連片種植區6萬畝,全區藥食材種植面積達到36萬畝以上;培育年產值1億元以上中藥材加工企業5家,銷售額1億元以上重點產品3個;建成投用三峽中藥材交易集散中心,交易規模突破20億元。
優化產業發展布局。結合產業發展現狀,構建”139”產業布局,形成”一園三區多點”的產業發展空間。“1”即1個秦巴山中藥材種植博覽園;“3”即以關面為主的木香發展區,以大德為主的玄胡發展區,以大進、雪寶山、滿月、河堰為主的厚樸、杜仲、黃連、黨參、天麻發展區;“9”即關面、雪寶山、滿月、大進、河堰、譚家、大德、紫水、麻柳等9個道地中藥材重點發展鄉鎮。
提升良種繁育能力。研究制定道地與優勢優質藥材種子(苗)繁育技術規范,建設中藥材良種繁育基地。開展中藥材良種提純復壯、繁育技術示范推廣,提升優良種子(苗)的供應能力和生產覆蓋面。加大良種創新,選育一批道地性強、藥效明顯、質量穩定的新品種。加強道地與優勢優質藥材種質資源的收集、保護與利用,建設中醫藥博物館,保存寶貴遺傳資源。
建設道地中藥材示范基地。推廣道地與優勢優質藥材全程標準化生產,積極申報國家地理標識保護產品、無公害產品認證,創建地域特色突出、產品特性鮮明的中藥材區域公用品牌。推行標準化種植、規模化馴化、綠色化生產,實施種植GAP備案和測土配方施肥、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推廣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提升藥材品質。鼓勵區內外中成藥大品種生產企業參與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引導農戶按標生產、規范管理,完善”訂單+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生產經營模式,提升中藥材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水平。
延伸中藥材產業鏈。制定道地中藥材與優勢藥材產地初加工技術規范,完善種植、采收、加工、貯藏、炮制等配套設施,最大程度保持藥效和藥材安全性,建設清潔、規范、安全、高效的現代化藥材加工基地。依托市中藥研究院、市藥物種植研究所、西南大學、三峽醫專等科研院所,加大道地中藥材與優勢藥材為原料的相關產品研發,建成1—2條中藥飲片炮制全過程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集成示范生產線,提升藥材綜合利用能力。
發展保健食品產業。依托中藥材生產基地,圍繞免疫功能調節、營養素補充、調節血脂等功能,以小分子活性肽為原料,發展具有特色療效的保健食品。堅持天然、綠色、環保、安全健康食品理念,著力發展冷水魚、柑橘、特色蔬菜等特色農業,做強”巴味渝珍”“三峽”等區域公用品牌,提升優質農產品供給能力。做大健康食品產業,發展營養方便食品、功能性食品、藥食同源產品及特殊食品等健康食品,打造上規模、上水平的三峽健康食品產業園。
(三)加快發展健康醫療產業。實施醫療設施建設”五大工程”,構建”15分鐘城市社區健康服務圈”和”30分鐘鄉村健康服務圈”,到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數達到5.5張以上,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達到3人、注冊護士達到4.5人,每萬人口全科醫生達到3人,全區醫療衛生總體水平進入全市先進區縣行列,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健康醫療產業體系初步成型。
推動醫療衛生服務提質擴容。突出功能定位,加強臨床重點(特色)專科、區域性重點學科建設,全面提升醫療服務能力。規劃設置、引進”全國連鎖、知名品牌、高端上檔、專科特色”的醫療機構,推動新建兒童、腫瘤、皮膚病、康復、糖尿病等民營專科醫院。支持社會資本在城區設置醫學檢驗實驗室、病理診斷中心、醫學影像診斷中心、血液透析中心、消毒供應中心等專業機構。完成區中醫院”國家三級中醫醫院”創建、開州區第二人民醫院遷建,支持啟動區婦幼保健院創建”國家三級婦幼保健院”。全面啟動紫水鄉、高橋鎮、金峰鎮等鄉鎮衛生院整體搬遷,統籌合理規劃村衛生室建設,完善城鄉基層衛生服務體系。積極支持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加強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全面提升醫療服務能力。
大力發展中醫藥產業。高起點規劃、高質量推動區中醫院建設集中醫預防、診療、康復、康養、科研、教學為一體的國家三級中醫醫院、高等中醫藥院校附屬(教學)醫院、市級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中醫藥科普基地。籌建重慶三峽中醫藥研究院,加強中醫藥臨床科研,加快建設國家級、市級中醫重點(特色)專科,定期開展區級名老中醫評選,培育建設”名院、名科、名醫”,提升中醫藥現代化科技水平。注重中醫藥人才和技術骨干培養,大力推廣應用中醫適宜技術,促進中醫藥健康服務與特色制劑研發,促進中醫藥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到2025年,力爭所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和70%村衛生室具備與其功能相適應的中醫藥服務能力。
培育壯大醫美產業。依托中藥材基地和養生莊園,引進中藥養生滋補保健中心,研制生產藥浴藥包、養生精油、調理藥膳等滋補營養產品。以動物膠原蛋白、金銀花、白芷等大宗名貴動植物為原料,發展以純天然美容保健為特色的醫療美容產品。大力發展整形美容產業,引進國內外知名整形美容企業集團,建設1所高等級美容醫院。按照專業化、規范化、差異化的發展方向,大力發展美容、眼科、口腔等特色專科,引導醫療美容診部和診所做精細分領域,形成區域特色美容品牌。引導醫美機構按照國家行業標準開展高水平服務,提升醫美行業服務水平。利用漢豐湖水體資源,開展水上展會、選秀等活動,提升”開州醫美”知名度。
提升智慧醫療水平。以全員人口、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三大數據庫共享為基礎,建設開州區衛生健康信息大數據平臺,試點5G遠程醫療專網,加快推進互聯網醫院與美麗醫院建設,加快發展互聯網診療、健康咨詢、社區及居家健康管理等新業態。依托區人民醫院、區中醫院建立緊密型醫共體與遠程醫療協作網絡,完善遠程醫療服務項目和價格、醫保報銷政策,延伸到所有鄉鎮衛生院,提升醫藥信息化服務水平。支持各類健康服務機構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提供健康評估、健康監測、醫療救護等個性化健康管理服務, 拓展覆蓋城鄉居民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模式。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穩妥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落實公立醫院法人主體地位;推進完善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分配與評價,建立適應醫療衛生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及綜合評價監管制度;理順醫藥價格,建立科學合理的補償機制;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完善醫療機構設置審批,放寬社會資本辦醫準入,重點支持社會資本舉辦大型醫療機構和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完善非公立醫療機構人才培養、職稱考評、學術活動等方面與公立醫療機構同等待遇政策。
(四)加快發展健康養生產業。到2025年,打造一批特色休閑度假、溫泉養生、高山避暑養身項目,建設2個康養旅游示范基地、3個特色康養小鎮,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健康養生旅游目的地。
大力發展養生旅游。緊扣”山水對話、天人合一、城景一體、產城融合”旅游城市建設理念,推進開州故城、水樂園、水上運動基地等項目建設,大力開發游樂、運動、養生、演藝等休閑度假旅游產品,將漢豐湖景區建成國家5A級旅游景區。依托木香、玄胡、厚樸、金銀花、黃連、杜仲、天麻等道地中藥材,規劃建設具有三峽特色的中藥康養小鎮。依托雪寶山自然生態資源,做足做深秦巴文化特色,重點打造大進茶博園和藥博園、天上滿月康養旅游度假區、河堰巖水生態養生度假區和紫水龍頭嘴森林養生度假區,建設西部一流的養生旅游地。
大力開發溫泉養生。打響溫泉鎮全國歷史文化名鎮品牌,推動溫泉古鎮旅游綜合開發,加快溫泉資源開發利用,深入挖掘中醫藥溫泉健康養生文化、鹽文化,開發游客參與性和體驗性強的產品,引進實力雄厚的社會資本投資建設溫泉康體度假療養中心,建設溫泉特色小鎮,打造西部一流的溫泉保健療養品牌。
有序發展康體養生。利用漢豐湖水體資源,建設漢豐湖水上運動中心,開展賽艇、皮劃艇、漿板、龍舟等水上運動,集中力量打造國際摩托艇公開賽、龍舟賽等一批有吸引力的國際性、區域性健康運動品牌賽事,把漢豐湖建設成國家級水上運動基地。利用我區山地地形地貌,以徒步、騎行、攀登、漂流、滑雪等戶外運動康體服務為重點,加快打造環漢豐湖馬拉松、紫水龍頭嘴公園滑草、鎮安桃溪河漂流、滿月徒步露營等一批戶外運動品牌,建成西部地區具有影響力的戶外運動基地。
培育健身康體企業。積極與國內外健康養生產業領軍企業對接,開辟綠色通道,鼓勵國內外品牌健康養生服務企業在我區設立分支機構。大力培育發展健身、游泳、武術、太極拳、棋牌、漂流、徒步、攀巖、自行車等多層次、多形式健康運動社會組織和中介組織,引導健康運動用品、服務、場地等行業協會發展,鼓勵健康運動俱樂部跨區域連鎖經營,打造健康運動體育貿易展示平臺。加強對各類健康運動體育社會組織的引導、扶持和管理,加強體育專項技術培訓、咨詢等健康運動服務市場培育,促進規范有序發展。
完善健康運動基礎設施建設。將全民健身運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合理布局健康運動體育設施,統籌推進城鄉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體育場館設施建設,形成能承辦綜合體育賽事的場館群,加快建設全民健身公園、廣場,重點推進”三山八點”養老莊園的體育休閑廣場建設,力爭到2025年,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7平方米,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常住人口的53%以上,建成運動休閑城市。
(五)加快發展健康養老產業。到2025年,養老床位數達到1.3萬張,公建民營和民辦公助的養老機構床位占比達到50%以上,建立起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充分發展、醫養有機結合,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規模適度、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宜居頤養城市。
推進健康養老產業。依托避暑、溫泉、觀光等養生養老基地,融合醫療、氣候、生態、康復、休閑等多種元素,培育發展養老、康復、老年產品等一體化的特色產品,積極開展適合老年人特點的文化娛樂、體育健身、精神慰藉、法律援助等服務。支持有條件的養老機構設置醫療機構,促進醫療衛生資源進入養老機構、社區和居民家庭。加強養老院、老年養護院和醫養結合服務設施建設,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護理、康復娛樂等服務。支持閑置床位較多的一、二級醫院和專科醫院發揮專業技術和人才優勢,轉型為老年人護理院。
發展社區居家養老。統籌規劃發展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新建一批具備示范引領作用的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逐步建立以養老服務企業和社會組織為主體,以社區為紐帶,滿足老年人各種服務需求的居家養老服務網絡,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潔、助浴、助醫、助行、助急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實現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充分利用家政服務、醫療保健、心理咨詢、餐飲行業等現有市場資源,豐富養老服務內容。積極探索市場化服務機制,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社區養老服務,逐步建立起連片輻射、連鎖經營、統一管理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
發展農村養老服務。加強以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機構為重點的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支持有條件的鄉鎮特困人員供養機構擴建提升成失能老人照護中心。全面推進農村互助養老服務點建設,加強農村幸福院改造和管理,整合農村社區服務資源,開展自助式、互助式養老服務。鼓勵有條件的農村地區探索利用閑置資源開發經營養老服務。鼓勵專業社會工作者、社區工作者、志愿服務者加強對農村留守、困難、鰥寡、獨居老年人的關愛保護和心理疏導、咨詢等服務。到2025年,具有老齡服務功能的養老服務中心(站)覆蓋全區所有村(社區)。
提升養老服務質量。開展養老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完善養老服務標準,推動養老服務標準化,力爭全區養老機構服務質量達標率達到95%。健全養老服務質量監測和安全監管體系,開展養老服務監管巡查,實施養老機構綜合責任保險政策,強化監督管理和風險防控。加快建設智慧養老大數據平臺,面向居家、社區、機構養老的老人提供”點菜式”、就近、便捷的養老服務,培育服務新業態,帶動養老服務消費,打造多層次智慧養老服務體系。實施養老服務人才提升工程,培育專業隊伍,力爭到2022年培訓2000名養老管理服務人員,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素質良好、基本穩定的養老服務專業化隊伍。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區級各部門要把推動大健康產業發展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建立大健康產業發展協調機制,強化大健康產業重大問題研究,及時安排部署各項工作。形成統籌推進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合力。各項任務牽頭部門,要制定推進工作方案,明確時間表、路線圖、責任人,確保協同推進。各項任務配合部門,要主動對接,密切跟蹤,完成牽頭部門安排的各項工作。
(二)要素保障。用足用活市級補助政策,利用好市級文化產業發展、科技發展專項資金、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等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成長性好的大健康企業發展壯大。設立重慶市開州區產業投資基金子基金——開州區大健康產業發展專項基金,放大財政基金的撬動作用,吸引社會投資。各部門單位要加大現有資金的整合力度,進一步優化財政性資金支出方向,將大健康產業列為支持重點。將大健康產業項目納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拓展大健康產業發展空間,在項目用地審批等方面開辟綠色通道。充分利用好市、區人才政策,大力引進醫學醫療、研發創新、經營管理人才,完善大健康產業科技人才激勵機制。
(三)擴大開放。抓住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以”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范區”為載體,建立大健康產業聯盟合作機制,共同推動區域大健康產業聯動發展。引進一批制藥企業、醫療機構、研發平臺落戶開州,集聚創新創業要素資源。通過聯合舉辦會展、賽事活動等形式,共同推介區域內健康運動產品,培育跨區域的健康運動旅游精品路線和戶外休閑運動品牌,提升”萬達開”區域大健康產業影響力。
(四)加強監管。開展大健康產業核算工作,加強對大健康產業發展的監測分析與評價,及時總結發展成效。建立大健康產業發展目標責任制,將目標任務納入年度綜合目標考核。區政府辦公室要會同有關部門建立督查督導機制,進行跟蹤分析和監督檢查,確保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附件:開州區促進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重點任務分工表
開州區促進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重點任務分工表
序號 | 主要內容 | 重點任務 | 牽頭單位 | 責任單位 | 備注 | ||||||
(一)加快發展健康醫藥產業 | |||||||||||
1 | 優化產業發展平臺 | (1)以重慶生物醫藥產業園為載體,大力培育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建設集”生物醫藥技術研發、培訓咨詢、產業孵化、產業化”為一體的重慶(國際)生物醫藥城。爭取到2025年,重慶生物醫藥產業園建成區面積達到3.6平方公里,生物醫藥企業達到30戶以上,培育1家以上生物醫藥上市公司,形成1—2條從源頭研發到產業化的全產業鏈條,初步建成重慶(國際)生物醫藥城。 | 浦里新區管委會 | 區經濟信息委、區發展改革委、區衛生健康委、區招商投資局 | |||||||
2 | 發展中藥產業 | (1)以木香、玄胡、厚樸、黃連、杜仲、天麻等優勢品種為重點,引進戰略投資者推進中藥開發,優先扶持獨家品種、大品種,支持優勢品種二次開發,促進”老藥新用”研發,發掘新的臨床適應癥,支持采用新技術新工藝研發新產品,提高中藥現代化水平。 | 區科技局 | 區經濟信息委、區衛生健康委、浦里新區管委會、區農業農村委 | |||||||
(2)圍繞心腦血管疾病、婦兒科疾病、慢性病等中醫優勢病種,挖掘開發中藥制劑、民間組方、驗方,加快推出一批作用機理明確、技術含量高、療效可靠的中醫藥特色制劑。 | 區衛生健康委 | 區經濟信息委、區科技局、浦里新區管委會 | |||||||||
(3)依托天致藥業、融康堂、康萬佳等醫藥公司,重點研發治療腸道疾病的木香、厚樸、黃柏等各類中藥飲片,積極拓展符合大眾消費的金銀花、黃連、桔梗、薄荷等清涼降火飲片。利用大數據技術提升中藥材質量控制水平,建設質量追溯體系和第三方檢驗檢測平臺,打造現代中藥生產基地。 | 區經濟信息委 | 區科技局、區市場監管局、區衛生健康委、浦里新區管委會 | |||||||||
3 | 發展生物藥產業 | (1)依托重慶生物醫藥產業園,以伊諾生物、華蘭生物、中鑫東泰等醫藥企業為重點,大力發展動植物提取技術,支持發展干細胞和免疫細胞等細胞治療產品、血液制品、溶瘤病毒、生物制劑、基因治療藥物等生物藥。積極承接原料藥及輔料生產轉移,加快推廣原料藥綠色制備和清潔、集約化生產。 | 浦里新區管委會、區科技局 | 區市場監管局、區衛生健康委 | |||||||
(2)推動在生物技術藥物、小分子藥物、現代中藥、傳統中藥飲片等方面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創新藥物。加快開展仿制藥物研發,實現一批重點品種在國內同品種中率先通過藥物一致性評價,搶占市場先機。 | 浦里新區管委會、區科技局 | 區衛生健康委、區市場監管局 | |||||||||
4 | 發展醫療器械產業 | (1)加大精準招商力度,瞄準國內外優質企業,引進一批數字影像、檢驗檢測、診療設備、醫用特種車輛等企業落戶。 | 區招商投資局 | 區經濟信息委、區市場監管局、浦里新區管委會、區衛生健康委 | |||||||
(2)發展醫療穿戴設備、移動醫療設備、家庭健康產品、醫用傳感器等智慧醫療產品,以及血液處理耗材、超聲輔助材料、注射及輸液器械、檢驗檢測試劑等醫用耗材,大力發展口罩等家庭防護用品,建成家庭醫療器械及耗材產業基地。大力發展養老康復器械產業,支持老年產品、健康監測設備、康復輔助器具研發生產,開發一批老年智能終端產品。培育引進專業化基因檢測、診斷服務機構,推進基因檢測、基因診斷等增值服務。 | 浦里新區管委會 | 區經濟信息委、區市場監管局、區招商投資局、區衛生健康委 | |||||||||
5 | 提升技術研發轉化能力 | (1)加強與市內外具有優勢專業的高校、科技機構、企業合作,以天致藥業、康萬佳、融康堂等企業為龍頭,開展聯合攻關,打造產學研用一體化創新鏈條,鼓勵支持企業建立技術研發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研發平臺,提升企業研發創新和醫藥成果轉化能力。依托三峽中醫藥研究院,加強生物醫藥新技術的應用、新產品的開發。 | 區科技局 | 區市場監管局、區經濟信息委、區衛生健康委、浦里新區管委會 | |||||||
(二)加快發展健康藥食材產業 | |||||||||||
6 | 完善市場流通體系 | (1)做大做強三峽道地中藥材交易博覽會,提升”開州牌”醫藥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 區農業農村委 | 區市場監管局 | |||||||
(2)加快歇馬生活物流園及電子商務配送中心、北部山區中藥材基地市場建設,建立完善的市場流通網絡,爭取到2025年,道地中藥材線上交易額突破3億元以上。建設完善醫藥冷鏈物流中心,發展藥品冷鏈物流。 | 區商務委 | 區農業農村委 | |||||||||
(3)依托開州醫藥公司等骨干企業發展藥品配送中心、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新型流通業態,著力推進藥品、醫療器械、健康服務等銷售網絡向鄉鎮延伸,解決好健康下鄉”最后一公里”問題,構建起高效、快捷、便民的現代醫藥流通體系。 | 區商務委 | 區市場監管局 | |||||||||
7 | 優化產業發展布局 | (1)構建”139”產業布局,形成”一園三區多點”的產業發展空間。“1”即1個秦巴山中藥材種植博覽園;“3”即以關面為主的木香發展區,以大德為主的玄胡發展區,以大進、雪寶山、滿月、河堰為主的厚樸、杜仲、黃連、黨參、天麻發展區;“9”即關面、雪寶山、滿月、大進、河堰、譚家、大德、紫水、麻柳等9個道地與優勢優質藥材重點發展鄉鎮。 | 區農業農村委、區林業局 | ||||||||
8 | 提升良種繁育能力 | (1)研究制定道地與優勢優質藥材種子(苗)繁育技術規范,建設中藥材良種繁育基地。開展中藥材良種提純復壯、繁育技術示范推廣,提升優良種子(苗)的供應能力和生產覆蓋面。加大良種創新,選育一批道地性強、藥效明顯、質量穩定的新品種。 | 區農業農村委、區林業局 | ||||||||
(2)加強道地與優勢優質藥材種質資源的收集、保護與利用,建設中醫藥博物館,保存寶貴遺傳資源。 | 區衛生健康委 | 區農業農村委、區林業局 | |||||||||
9 | 建設道地中藥材示范基地 | (1)推廣道地與優勢優質藥材全程標準化生產,積極申報國家地理標識保護產品、無公害產品認證,創建地域特色突出、產品特性鮮明的中藥材區域公用品牌。推行標準化種植、規模化馴化、綠色化生產,實施種植GAP備案和測土配方施肥、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推廣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提升藥材品質。 | 區農業農村委 | 區市場監管局、區科技局 | |||||||
(2)鼓勵區內外中成藥大品種生產企業參與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引導農戶按標生產、規范管理,構建”訂單+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生產經營模式,提升中藥材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水平。 | 區農業農村委 | 區商務委 | |||||||||
10 | 延伸中藥材產業鏈 | (1)制定道地與優勢藥材產地初加工技術規程,完善采收、加工、貯藏、炮制等配套設施,建設清潔、規范、安全、高效的現代化藥材加工基地。 | 區經濟信息委 | 區農業農村委、區市場監管局 | |||||||
(2)依托市中藥研究院、市藥物種植研究所、西南大學、三峽醫專等科研院所,加大道地中藥新藥和中藥材為原料的相關產品研發,建成1—2味中藥飲片炮制全過程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集成示范生產線,提升藥材綜合利用能力。 | 區經濟信息委 | 區農業農村委、區市場監管局、區科技局 | |||||||||
11 | 發展保健食品產業 | (1)依托中藥材生產基地,圍繞免疫功能調節、營養素補充、調節血脂等功能,以小分子肽為原料,發展具有特色療效的保健食品。 | 浦里新區管委會 | 區衛生健康委、區經濟信息委 | |||||||
(2)著力發展冷水魚、柑橘、特色蔬菜等特色農業,做強”巴味渝珍”“三峽”等區域公用品牌,提升優質農產品供給能力。 | 區農業農村委 | 區市場監管局 | |||||||||
(3)做大健康食品產業,發展營養方便食品、功能性食品、藥食同源產品及特殊食品等健康食品,打造上規模、上水平的三峽健康食品產業園。 | 浦里新區管委會 | 區經濟信息委 | |||||||||
(三)加快發展健康醫療產業 | |||||||||||
12 | 推動醫療衛生服務提質擴容 | (1)規劃設置、引進”全國連鎖、知名品牌、高端上檔、專科特色”的醫療機構,推動新建兒童、腫瘤、皮膚病、康復、糖尿病等民營專科醫院。 | 區衛生健康委 | 區發展改革委 | |||||||
(2)支持社會資本在城區設置醫學檢驗實驗室、病理診斷中心、醫學影像診斷中心、血液透析中心、消毒供應中心等專業機構。完成區中醫院 “國家三級中醫醫院”創建、開州區第二人民醫院遷建,支持啟動區婦幼保健院創建”國家三級婦幼保健院”。 | 區衛生健康委 | 區發展改革委 | |||||||||
(3)全面啟動紫水鄉、高橋鎮、金峰鎮等鄉鎮衛生院整體搬遷,統籌合理規劃村衛生室建設,完善城鄉基層衛生服務體系。 | 區衛生健康委 | 區財政局、區發展改革委、區住房城鄉建委 | |||||||||
(4)積極支持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加強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全面提升醫療服務能力。 | 區衛生健康委 | 區人力社保局 | |||||||||
13 | 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 | (1)推動區中醫院建設集中醫預防、診療、康養、科研、教學為一體的國家三級中醫醫院、高等中醫藥院校附屬(教學)醫院、市級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中醫藥科普基地。 | 區衛生健康委 | 區經濟信息委、區財政局、區醫保局 | |||||||
(2)籌建重慶三峽中醫藥研究院,加強中醫藥臨床科研,加快建設國家級、市級中醫重點(特色)專科,定期開展區級名老中醫評選,培育建設”名院、名科、名醫”,提升中醫藥現代化科技水平。注重中醫藥人才和技術骨干培養,大力推廣應用中醫適宜技術,促進中醫藥健康服務與特色制劑研發,促進中醫藥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 | 區衛生健康委 | 區醫保局 | |||||||||
(3)到2025年,力爭所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和70%村衛生室具備與其功能相適應的中醫藥服務能力。 | 區衛生健康委 | 區人力社保局、區財政局 | |||||||||
14 | 培育壯大醫美產業 | (1)依托中藥材基地和養生莊園,引進中藥養生滋補保健中心,研制藥浴藥包、養生精油、調理藥膳等滋補營養產品。 | 浦里新區管委會 | 區經濟信息委、區科技局 | |||||||
(2)以動物膠原蛋白、金銀花、白芷等大宗名貴動植物為原料,發展以純天然美容保健為特色的醫療美容產品。大力發展整形美容產業,引進國內外知名整形美容企業集團,建設1所高等級美容醫院。按照專業化、規范化、差異化的發展方向,大力發展美容、眼科、口腔等特色專科,引導醫療美容診部和診所做精細分領域,形成區域特色美容品牌。引導醫美機構按照國家行業標準開展高水平服務,提升醫美行業服務水平。利用漢豐湖水體資源,開展水上展會、選秀等活動,提升”開州醫美”知名度。
| 區衛生健康委 | 區文化旅游委、區規劃自然資源局、區住房城鄉建委、區商務委 | |||||||||
15 | 提升智慧醫療水平 | (1)以全員人口、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三大數據庫共享為基礎,建設開州區衛生健康信息大數據平臺,試點5G遠程醫療專網,加快推進互聯網醫院建設,加快發展互聯網診療、健康咨詢、社區及居家健康管理等新業態。 | 區衛生健康委 | 區大數據發展局 | |||||||
(2)依托區人民醫院、區中醫院建立遠程醫療服務中心,完善遠程醫療服務項目和價格、醫保報銷政策,延伸到所有鄉鎮衛生院,提升醫藥信息化服務水平。 | 區醫保局 | 區衛生健康委、區大數據發展局 | |||||||||
(3)支持各類健康服務機構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提供健康評估、健康監測、醫療救護等個性化健康管理服務, 拓展覆蓋城鄉居民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模式。 | 區衛生健康委 | 區大數據發展局 | |||||||||
16 |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 (1)穩妥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落實公立醫院法人主體地位。 | 區衛生健康委 | 區委編辦、區人力社保局 | |||||||
(2)推進完善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分配與評價,建立適應醫療衛生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及綜合評價監管制度。 | 區衛生健康委 | 區人力社保局 | |||||||||
(3)理順醫藥價格,建立科學合理的補償機制;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完善醫療機構設置審批,放寬社會資本辦醫準入,重點支持社會資本舉辦大型醫療機構和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
| 區衛生健康委 | 區市場監管局、區醫保局、區財政局 | |||||||||
(4)完善非公立醫療機構人才培養、職稱考評、學術活動等方面與公立醫療機構同等待遇政策。 | 區衛生健康委 | 區人力社保局 | |||||||||
(四)加快發展健康養生產業 | |||||||||||
17 | 大力發展養生旅游 | (1)緊扣”山水對話、天人合一、城景一體、產城融合”旅游城市建設理念,推進開州故城、水樂園、水上運動基地等項目建設,大力開發游樂、運動、養生、演藝等休閑度假旅游產品,將漢豐湖景區建成國家5A級旅游景區。 | 漢豐湖管委會 | 區文化旅游委、區商務委、區規劃自然資源局、區住房城鄉建委、區林業局、湖山投資集團 | |||||||
(2)依托木香、玄胡、厚樸、金銀花、黃連、杜仲、天麻等道地中藥材,規劃建設具有三峽特色的中藥康養小鎮。依托雪寶山自然生態資源,做足做深秦巴文化特色,重點打造大進茶博園和藥博園、天上滿月康養旅游度假區、河堰巖水生態養生度假區和紫水龍頭嘴森林養生度假區,建設西部一流的養生旅游地。 | 區文化旅游委 | 區規劃自然資源局、區住房城鄉建委、區林業局、區農業農村委、涉及鎮鄉 | |||||||||
18 | 大力開發溫泉養生 | (1)打響溫泉鎮全國歷史文化名鎮品牌,推動溫泉古鎮旅游綜合開發,加快溫泉資源開發利用,深入挖掘中醫藥溫泉健康養生文化、鹽文化,開發游客參與性和體驗性強的產品,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建設溫泉康體度假療養中心,建設溫泉特色小鎮,打造西部一流的溫泉保健療養品牌。 | 區文化旅游委 | 區衛生健康委、區水利局、區規劃自然資源局、區發展改革委、溫泉鎮人民政府 | |||||||
19 | 有序發展康體養生 | (1)利用漢豐湖水體資源,建設漢豐湖水上運動中心,開展賽艇、皮劃艇、漿板、龍舟等水上運動,集中力量打造國際摩托艇公開賽、龍舟賽等一批有吸引力的國際性、區域性健康運動品牌賽事,把漢豐湖建設成國家級水上運動基地。 | 區文化旅游委 | 漢豐湖管委會 | |||||||
(2)利用我區山地地形地貌,以徒步、騎行、攀登、漂流、滑雪等戶外運動康體服務為重點,加快打造環漢豐湖馬拉松、紫水龍頭嘴公園滑草、鎮安桃溪河漂流、滿月徒步露營等一批戶外運動品牌,建成西部地區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戶外運動基地。 | 區文化旅游委 | 涉及鎮鄉 | |||||||||
20 | 培育健身康體企業 | (1)積極與國內外健康養生產業領軍企業對接,開辟綠色通道,鼓勵國內外品牌健康養生服務企業在我區設立分支機構。 | 區文化旅游委 | 區招商投資局、區發展改革委 | |||||||
(2)大力培育發展健身、游泳、武術、太極拳、棋牌、漂流、徒步、攀巖、自行車、等多層次、多形式健康運動社會組織和中介組織,引導健康運動用品、服務、場地等行業協會發展,鼓勵健康運動俱樂部跨區域連鎖經營,打造健康運動體育貿易展示平臺。加強對各類健康運動體育社會組織的引導、扶持和管理,加強體育專項技術培訓、咨詢等健康運動服務市場培育,促進規范有序發展。 | 區文化旅游委 | 區民政局 | |||||||||
21 | 完善健康運動基礎設施建設 | (1)將全民健身運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合理布局健康運動體育設施,統籌推進城鄉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體育場館設施建設,形成能承辦綜合體育賽事的場館群,加快建設全民健身公園、廣場,重點推進”三山八點”養老莊園的體育休閑廣場建設,力爭到2025年,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7平方米,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常住人口的53%以上,建成運動休閑城市。 | 區文化旅游委 | 區財政局、區發展改革委 | |||||||
(五)加快發展健康養老產業 | |||||||||||
22 | 推進健康養老產業 | (1)依托避暑、溫泉、觀光等養生養老基地,融合醫療、氣候、生態、康復、休閑等多種元素,培育發展養老、康復、老年產品等一體化的特色產品,積極開展適合老年人特點的文化娛樂、體育健身、精神慰藉、法律援助等服務。 | 區民政局 | 區文化旅游委 | |||||||
(2)支持有條件的養老機構設置醫療機構,促進醫療衛生資源進入養老機構、社區和居民家庭。加強養老院、老年養護院和醫養結合服務設施建設,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護理、康復娛樂等服務。 | 區民政局 | 區衛生健康委 | |||||||||
(3)支持閑置床位較多的一、二級醫院和專科醫院發揮專業技術和人才優勢,轉型為老年人護理院。 | 區衛生健康委 | 區民政局 | |||||||||
23 | 發展社區居家養老 | (1)統籌規劃發展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新建一批具備示范引領作用的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逐步建立以養老服務企業和社會組織為主體,以社區為紐帶,滿足老年人各種服務需求的居家養老服務網絡,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潔、助浴、助醫、助行、助急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實現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 | 區民政局 | 區財政局、區發展改革委 | |||||||
(2)充分利用家政服務、醫療保健、心理咨詢、餐飲行業等現有市場服務資源,豐富養老服務內容。積極探索市場化服務機制,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社區養老服務,逐步建立起連片輻射、連鎖經營、統一管理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 | 區民政局 | 區商務委 | |||||||||
24 | 發展農村養老服務 | (1)加強以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機構為重點的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支持有條件的鄉鎮特困人員供養機構擴建提升成失能老人照護中心。鼓勵專業社會工作者、社區工作者、志愿服務者加強對農村留守、困難、鰥寡、獨居老年人的關愛保護和心理疏導、咨詢等服務。 | 區民政局 | 區農業農村委、區財政局、區發展改革委、區規劃自然資源局 | |||||||
(2)全面推進農村互助養老服務點建設,加強農村幸福院改造和管理,整合農村社區服務資源,開展自助式、互助式養老服務。 | 區民政局 | 區財政局 | |||||||||
(3)鼓勵有條件的農村地區探索利用閑置資源開發經營養老服務。 | 區民政局 | 區農業農村委 | |||||||||
(4)到2025年,具有老齡服務功能的養老服務中心(站)覆蓋全區所有村(社區)。 | 區民政局 | 區財政局 | |||||||||
25 | 提升養老服務質量 | (1)開展養老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完善養老服務標準,推動養老服務標準化,力爭全區養老機構服務質量達標率達到95%。健全養老服務質量監測和安全監管體系,開展養老服務監管巡查,實施養老機構綜合責任保險政策,強化監督管理和風險防控。 | 區民政局 | 區人力社保局 | |||||||
(2)加快建設智慧養老大數據平臺,面向居家、社區、機構養老的老人提供”點菜式”、就近、便捷的養老服務,培育服務新業態,帶動養老服務消費,打造多層次智慧養老服務體系。 |
區民政局 | 區商務委、區大數據發展局 | |||||||||
(3)實施養老服務人才提升工程,培育專業隊伍,力爭到2022年培訓2000名養老管理服務人員,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素質良好、基本穩定的養老服務專業化隊伍。 | 區民政局 | 區人力社保局 | |||||||||
四、保障措施 | |||||||||||
26 | 加強領導 | (1)區級各部門要把推動大健康產業發展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建立大健康產業發展協調機制,強化大健康產業重大問題研究,及時安排部署各項工作。形成統籌推進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合力。各項任務牽頭部門,要制定推進工作方案,明確時間表、路線圖、責任人,確保協同推進。各項任務配合部門,要主動對接,密切跟蹤,完成牽頭部門安排的各項工作。 | 區衛生健康委、區發展改革委 | 各相關部門 | |||||||
27 | 要素保障 | (1)用足用活市級補助政策,利用好市級文化產業發展、科技發展專項資金、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等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成長性好的大健康企業發展壯大。 | 區科技局 | 各相關部門 | |||||||
27 | 要素保障 | (2)設立重慶市開州區產業投資基金子基金--開州區大健康產業發展專項基金,放大財政基金的撬動作用,吸引社會投資。 | 區國資委 | 區財政局、區金融事務中心 | |||||||
(3)各部門單位要加大現有資金的整合力度,進一步優化財政性資金支出方向,將大健康產業列為支持重點。 | 區財政局 | 各相關單位 | |||||||||
(4)將大健康產業項目納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拓展大健康產業發展空間,在項目用地審批等方面開辟綠色通道。 | 區規劃自然資源局 | 區發展改革委 | |||||||||
(5)充分利用好市、區人才政策,大力引進醫學醫療、研發創新、經營管理人才,完善大健康產業科技人才激勵機制。 | 區人力社保局 | 區衛生健康委 | |||||||||
28 | 擴大開放 | (1)抓住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以”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范區”為載體,建立大健康產業聯盟合作機制,共同推動區域大健康產業聯動發展。 | 區發展改革委、區衛生健康委 | ||||||||
(2)引進一批制藥企業、醫療機構、研發平臺落戶開州,集聚創新創業要素資源。通過聯合舉辦會展、賽事活動等形式,共同推介區域內健康運動產品,培育跨區域的健康運動旅游精品路線和戶外休閑運動品牌,提升”萬達開”區域大健康產業影響力。 | 區招商投資局 | 區文化旅游委 | |||||||||
29 | 加強監管 | (1)開展大健康產業核算工作,加強對大健康產業發展的監測分析與評價,及時總結發展成效。 | 區統計局 | ||||||||
(2)建立大健康產業發展目標責任制,將目標任務納入年度綜合目標考核。區政府辦公室要會同有關部門建立督查督導機制,進行跟蹤分析和監督檢查,確保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 區發展改革委、區衛生健康委 | 各相關部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