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遼寧省畜牧獸醫局關于印發《遼寧省飼料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通知(遼牧發〔2011〕280號)

   2012-12-29 289

  四、飼料工業發展的主要任務

  (一)加快推動發展方式轉變

  促進飼料企業整合,提高行業競爭力。充分發揮飼料企業資金、技術、品牌優勢進一步加速改造擴張,一方面以新建、聯合或兼并等方式擴大分公司數量,加速企業區域布局,另一方面對現有企業進行改造升級。鼓勵飼料企業采取兼并重組、產業聯盟等形式進行整合融合,提高行業集中度。對有條件的大型飼料生產企業推動其向飼料原料生產、畜牧水產養殖、畜產品加工等領域延伸產業鏈,增強抗風險和市場競爭力。

  轉變生產方式,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把握我省工業企業實施五項工程的機遇,加強飼料行業生產設備和技術改造,采用先進生產設備與工藝,降低加工損耗,提高加工效率。加強飼料工業人才培訓,提高飼料行業質量安全、生產技術、經營管理等方面水平,強化職業技能鑒定和從業資格準入,提高飼料行業關鍵崗位人員整體素質。鼓勵飼料生產企業推進“廠場對接”銷售模式,推廣配合飼料散裝運輸和儲存利用,降低包裝和銷售中間環節費用,走循環經濟發展道路。

  大力發展全價配合飼料,提高飼料利用率。全價顆粒配合飼料是飼料工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加強養殖場(戶)自配料管理,積極引導養殖場(戶)轉向全程采用高效益的全價顆粒配合飼料。鼓勵引導飼料企業進一步改造飼料生產流程、創新營銷渠道和網絡、提高服務質量、采取定單生產,推廣廠(飼料廠)--場(養殖場)對接、壓縮經營環節、建立新型物流配送系統、降低成本、為養殖業增效創造條件,實現飼料業和養殖業同步發展。

  加速飼料工業產業化進程。以飼料產業為中軸,向產業上下游延伸,推進第二、第三產業發展。引導龍頭企業發揮在產業發展中強大的互動作用和產業集群優勢,實現“公司+農戶”、“公司+基地”、“公司+養殖場”、“總公司帶分公司”等多元化經營的產業化模式。最終達到原料供給、飼料生產、畜禽養殖、畜產品加工多元化經營和產業化運作的巨型企業集團。

  提高飼料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增強社會責任意識。貫徹落實飼料生產企業質量安全管理規范,引導企業推行生產全過程質量安全控制,建立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加強飼料企業檢驗檢測條件建設,嚴格執行原料進廠把關、產品出廠檢驗等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快推進現代企業制度,構建飼料行業誠信體系,增強社會責任意識。

  (二)推動飼料產業集群建設,優化飼料工業布局。

  “十二五”時期,抓住我省大力推進現代畜牧業示范區建設的有利時機,根據不同區域資源特點、養殖業基礎及發展趨勢,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進一步優化飼料工業布局,建立一批優勢產業園區,促進不同地區飼料工業協調發展。

  遼寧中部飼料產業集群:以沈陽為中心,利用其獨有的、品牌、人才和區位優勢,重點發展豬、禽配合飼料、飼料添加劑和添加劑預混合飼料,大力扶持生產規模大、產品科技含量高、產業鏈長的大型飼料生產企業。

  遼南飼料產業集群:以大連、鞍山為主,針對現有的肉雞、蛋雞和生豬規模飼養優勢,大力發展肉雞、蛋雞配合飼料,推廣配合飼料散裝運輸、儲存和利用。醫藥、化工、礦產資源較豐富的地區,建立以微量元素飼料添加劑、維生素飼料添加劑為重點的飼料添加劑生產基地和飼用石粉基地。

  遼西北飼料產業集群:包括朝陽、鐵嶺、葫蘆島、阜新市。針對草原生態保護建設加快推進的形勢,發展人工種草和飼草加工業,發展與草食動物舍飼、半舍飼養殖配套的配合飼料、濃縮飼料和精料補充料產品,發揮本地區飼料資源優勢。發揮糧食主要產區優勢,大力發展豆粕、玉米等飼料原料產業區,進一步推進秸稈養畜,發展以優質青貯飼料為基礎的優質高效飼養模式。提高飼料產品普及率,促進糧食就地轉化增值。

  遼寧沿海飼料產業集群:包括大連、丹東、營口、錦州等市。立足于海洋漁業資源和交通的優勢,大力發展動物源性飼料產業區和進口飼料原料的期貨貿易。

  (三)開展飼料資源普查,開發新飼料資源

  支持企業參與玉米收儲,保障大宗原料供應穩定。我省是全國的玉米、大豆主產區,年均玉米產量約1000萬噸,大豆產量50萬噸以上,同時背靠黑龍江、吉林“大糧倉”,飼料資源充足、大宗飼料原料價格較低。因此,可根據國際國內玉米、大豆等大宗原料生產及供求形勢監測分析,及時指導飼料生產企業合理安排飼料原料采購計劃。支持飼料生產企業參與東北玉米臨時收儲,鼓勵飼料企業運用期貨等金融工具,規避飼料原料價格波動風險,以保障大宗飼料原料供應穩定。

  推進優質飼草生產與高效利用。2010年,我省牧草加工量7.68億公斤,產值15.36億,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應繼續發展優質飼草加工業,推進苜蓿高效生產加工示范基地。繼續推進秸稈養畜,改善秸稈收貯設備設施條件,推廣青貯、氨化、微貯等處理技術,培育農作物秸稈商業化處理利用模式,提高秸稈飼用量和飼用效率,通過“秸稈養畜、過腹還田”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促進農牧業生產的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減少環境污染。

  加快新型飼料資源的開發利用。開展飼料資源普查,摸清非  糧飼料資源家底。支持餅粕、糟渣、玉米酒精糟等糧油食品加工副產物和薯類等飼料原料優質化處理和規范化利用,豐富能量蛋白飼料資源來源。研究推廣利用小麥、雜粕等飼料原料。

  (四)發展優質安全高效飼料產品

  開拓飼料添加劑領域,開發特色飼料產品。加大科技攻關,聯合高校、科研院所開發安全、營養、環保的新型飼料添加劑,加強對酶制劑、微生物制劑、植物提取物等新型飼料添加劑研發、生產與應用,全面替代或禁止抗生素的使用。提高氨基酸生產能力,增強飼用氨基酸國際競爭力,降低氨基酸生產成本。

  發展特色飼料產品。針對我省近年來現代畜牧業示范區建設和一縣一業發展規劃,開發特色飼料產品,如反芻飼料、寵物飼料、貂貉等特種經濟動物飼料、海參等海水養殖用飼料,拓展飼料工業發展空間。鼓勵有條件的飼料生產企業與養殖基地對接,發展按需研發、訂單生產模式,推廣配合飼料散裝運輸、儲運模式。

  (五)加強飼料質量安全監管

  針對飼料質檢機構亟待升級、安全評價和預警能力建設滯后、飼料監管基礎信息整合共享利用程度低、基層監督執法力量薄弱、飼料生產企業質量安全自控能力弱等突出問題,按照統一協調、突出重點、各有主攻、優勢互補的原則,建立健全飼料行  政管理、檢驗檢測、監督執法三位一體和省、市、縣職能各有側重的飼料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加強飼料質量安全監管。

  提高門檻,嚴把飼料行政審批關。貫徹落實新修訂的《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飼料生產質量安全管理規范》,提高我省飼料生產企業準入門檻。加強現場審核和復核,嚴肅查處申報中弄虛作假行為,嚴把行政審批。嚴格執行年度備案審查制度,加強日常監督檢查。

  健全飼料質量安全檢測體系。適應飼料監管工作形勢,健全省、市飼料質量安全監測體系,明確各級檢測機構職責和定位,提升監測和風險評估能力,實現省、市、縣相互配合、各有側重、職責明確的飼料監測體系和運行機制,確保監測工作順利開展。加強飼料生產企業檢測能力建設,提高其裝備、人員及管理水平,開展企業實驗室考核認證,按規定實施原料進場檢驗和產品出廠檢驗保證飼料產品質量安全,并逐步將其納入飼料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實現企業開展營養指標常規檢驗,監管部門實施衛生安全指標監督檢測,構建企業和監管機構共同參與的飼料質量安全監測體系。

  加強飼料監督執法體系建設。以縣級飼料監督執法機構建設為重點,加強省、市、縣飼料監督執法體系建設,實現飼料監管工作重心下移。改善基層監督執法條件,加強執法人員培訓,提  高飼料監督執法機構裝備水平和人員素質,提升監督執法效能。形成飼料監管工作屬地管理、監管職責明確、工作各有側重的飼料監管網絡,實現飼料監管工作有機構管事、有人干事、有錢辦事,為飼料監管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建設飼料安全監督信息平臺。運用現代網絡通訊技術,建設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生產企業管理信息平臺,對生產企業及產品行政許可、監督檢查、數據統計等信息進行集成整合,實現數字化集中管理、適時更新和公開查詢;為基層飼料監管人員配備便攜式查詢終端,實現飼料產品行政許可情況和生產企業合法性現場核實信息化。建設飼料和飼料添加劑質量安全監測信息管理平臺,通過數據庫實現質量安全監測及查處信息實時報送和快速傳遞。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充分認識飼料工業在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性,抓住“十二五”時期飼料工業發展有利契機,大力發展我省飼料工業,對于保障飼料質量安全,調整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和人民身體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要把發展飼料工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統籌規劃,不斷加強對飼料行業的領導,切實解決飼料工業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推進我省飼料工業又  好又快發展。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繼續落實執行飼料產品免征增值稅等稅收扶持政策。多渠道融資,充分發揮公共財政資金引導,對優質飼料原料、新型飼料添加劑的研發和成果轉化、推廣增加投入。大力推進秸稈養畜。增加飼料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投入,加大對基層飼料安全監管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強信貸扶持和金融服務,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資飼料工業,以擴大飼料生產規模,支持飼料生產企業兼并重組和推進產業化經營。

  (三)加強監管,確保安全。質量安全是企業生存發展的生命。要落實《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及配套辦法,嚴格飼料行政審批,嚴把飼料生產準入關。嚴格飼料市場監管,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和使用違禁物品和非法添加物的行為。加強生產企業日常檢查,落實企業產品質量第一責任人制度和違規企業重點監控制度,確保飼料質量安全。

  (四)推進飼料企業技術創新,增強持續發展能力。未來飼料工業對現代科技的依賴度進一步增強,科技創新成為飼料工業加快發展、擴大規模,提高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的關鍵。按照“政府推動、市場運作、自主經營、有償服務”的原則加快企業科技研發中心、綜合性檢驗中心等公共平臺建設,鼓勵大中型企  業參與國家和省重大科技項目,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大企業科技投入,提高技術創新能力。鼓勵科研單位、大專院校與飼料生產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建立一批新型的飼料產學研聯合體,加快飼料重大科技成果的開發和轉化,提高飼料企業持續發展能力。

  (五)實施品牌戰略,提升遼寧飼料核心競爭力。品牌是企業核心競爭力,要圍繞做大、做強目標,樹立“在發展中創品牌、用品牌促發展”理念,狠抓企業管理升級,引導企業創立品牌,塑造企業的核心專長,以此來提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要利用我省禽料和豬料在東北乃至全國有一定影響的優勢,培育知名品牌,促進糧食轉化增值,努力打造一批飼料產業大縣。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飼料龍頭企業加快發展,進一步提升遼寧飼料產品在國際、國內市場的影響力和占有率。

  (六)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充分發揮飼料行業協會聯系政府、企業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以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范行為三項原則為指導思想,積極開展行業指導,幫助指導企業提高質量安全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競爭力。一是加強行業自律,幫助飼料企業建立誠信制度,強化飼料企業社會責任意識。二是強化職業技能鑒定和從業資格意識。組織開展飼料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工作。三是組織開展對外交流與行業展覽會,提升企業品牌意識,實施品牌戰略,努力解決我省飼料行業發展的戰略問題,使我省飼料企業做大做強。四是開展專題研討會和技術講座,以及行業宣傳和信息交流。加大企業間的交流合作,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



 
地區: 遼寧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