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關于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0860號(農業水利類133號)提案答復的函|關于筑牢農產品供給基礎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提案 (農辦案〔2020〕213號)

   2020-09-23 246
核心提示:林紹彬委員:您提出的關于筑牢農產品供給基礎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提案收悉。經商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現答復如下
林紹彬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筑牢農產品供給基礎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提案收悉。經商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加快農村現代化建設,減少城鄉差距增強農村活力
 
    目前,我國發展中最大的不平衡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村發展問題,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調要推動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一是加大對鄉村振興的資金投入。推動公共財政向“三農”傾斜,建立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實施“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方式改革,增加地方自主統籌空間,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印發關于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擴大涉農貸款規模,截至2020年5月末,全國涉農貸款余額達37.3萬億元,同比增長10.2%。制定《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指引》,完善規劃、評審、融資、信息等方面服務,引導鼓勵工商資本投向農業農村,加快形成鄉村振興多元投入格局。二是調動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積極性。在全國13個省份的36個縣(市、區)開展基層農技推廣改革創新試點工作,鼓勵基層農技推廣機構通過派駐人員、掛職幫扶、共建載體、聯合辦公等方式,為小農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提供全程化、精準化和個性化的指導服務,發揮了科技興農指導作用。三是加強鄉村產業發展平臺建設。近年來,我部先后啟動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創建認定工作,引導農業企業在鄉村布局一批工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項目,推動產業振興、產村融合、園村一體,增強鄉村活力。
 
    下一步,國家有關部門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加快構建鄉村振興多元投入格局,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引導基層農業科技人員與農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提高種養科學化水平;繼續支持現代農業產業園、產業強鎮、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引導農業企業加工在鄉(鎮)、基地在村、增收在戶,促進鄉村繁榮發展。
 
    二、關于加強政策鼓勵幫扶,提高農產品種養收益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等部門不斷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穩定農產品種養收益,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一是完善糧食支持政策。調整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今年國家將早秈稻、中晚秈稻最低收購價分別定為每斤1.21元、1.27元,均比上年提高1分錢;粳稻、小麥最低收購價分別定為每斤1.3元、1.12元,保持上年水平不變。同時,不斷完善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有效穩定了農民種糧預期。二是引導龍頭企業與農民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支持各地按照“糧頭食尾”“農頭工尾”要求,重點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一批農產品加工園區,并引導龍頭企業與小農戶通過建立契約型、股權型利益聯結機制,推廣“訂單收購+分紅”“土地流轉+優先雇用+社會保障”“農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多種利益聯結方式,保護農民收益。三是加大農業保險支持力度。目前,中央財政保費補貼品種已逐步擴大至玉米、水稻、小麥、能繁母豬、奶牛、天然橡膠等10余種品種。2018年以來,中央財政每年安排資金約5億元,選擇部分產糧大縣開展水稻、小麥、玉米三種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2019年,國家繼續在13個糧食主產省開展大災保險試點,有效降低了農戶生產經營風險。
 
    下一步,國家有關部門將不斷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健全糧食支持政策體系,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推進農業保險增品提標擴面,降低生產經營風險,提高農產品種養效益。
 
    三、關于暢通農產品銷售渠道,著力破解農產品“賣難”問題
 
    加強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暢通農產品銷售渠道,對破解農產品“賣難”問題具有重要意義。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和商務部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著力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一是支持農產品倉儲冷鏈物流建設。2020年,中央財政在農業生產發展資金中專門安排50億元,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供銷合作社、郵政快遞企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產地分揀包裝、冷藏保鮮、倉儲運輸、初加工等設施,提高了農產品商品化率。二是加快推進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發展。2016年起,我部在14個省份組織開展了農業電子商務試點,探索鮮活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休閑農業的電商模式。2019年底,經國務院同意,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和商務部聯合印發《關于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的指導意見》,支持地方探索形成了一批符合各地實際、可復制可推廣的農產品電商推進模式和標準規范。三是推進農產品產銷對接工作。組織開展農業電子商務“平臺對接”專項行動,在農交會、雙新雙創博覽會上,舉辦系列電商企業論壇等。今年疫情期間,積極推動農業電子商務、直播帶貨等新業態發展,大量果蔬生鮮通過“互聯網+”配送到千家萬戶,為確保農產品及時供應發揮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國家有關部門將繼續推進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搭建產銷對接平臺,推動“互聯網+”農產品流通模式健康有序發展,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提升流通效率,防范和化解農產品賣難風險。
 
    四、關于繼續加強國際合作,穩定糧食進口
 
    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強國際合作,與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120多份糧食和農業多雙邊合作協議、60多份進出口糧食檢疫議定書,與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農業科技交流和經濟合作關系,與5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雙邊農業合作工作組,農產品進口渠道日益多元化。
 
    下一步,國家有關部門將進一步系統謀劃重點農產品海外布局,加強與經貿關系穩定、生產潛力大的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合作,穩定傳統進口渠道,拓展新興渠道,推動構建穩定多元的農產品進口渠道。
 
    感謝您對我部工作的關心,希望繼續對“三農”工作給予支持。
 
    農業農村部
 
    2020年9月23日
 
    聯系單位及電話: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
 
    010-59192525


 
標簽: 農業 農產品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