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畜牧業管理(農業農村)局、縣(市、區)畜牧業管理(農業農村)局,長白山管委會農業和水利局:
為加快推進全省奶業振興,保障奶牛優質飼料來源,省畜牧局制定了《關于加快推進吉林省優質苜蓿基地建設工作的指導意見》。請各地結合實際,深入開展政策解讀和宣傳,積極開展項目摸底和項目儲備等前期準備工作,全面抓好貫徹落實。省畜牧局將根據今年國家項目資金安排,適時制定出臺項目實施方案,全面開展優質苜蓿基地建設,確保我省奶牛優質飼料有效供給。
吉林省畜牧業管理局
2021年1月8日
關于加快推進吉林省優質
苜蓿基地建設工作的指導意見
為深入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奶業振興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意見》(國辦發〔2018〕43號)精神和農業農村部等9部委《關于進一步促進奶業振興的若干意見》(農牧發〔2018〕18號)要求,加快推進我省奶牛產業發展,為奶牛提供優質飼草料來源,全面提升生鮮乳質量,結合吉林省實際,對優質苜蓿基地建設工作提出以下指導意見。
一、建設優質苜蓿基地的重要意義
奶業是健康中國、強壯民族不可或缺的產業。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奶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文件。苜蓿是奶牛等草食家畜的重要優質飼草,被譽為“牧草之王”,發展苜蓿產業,為奶牛提供優質飼草,做大做強民族奶業,實現奶業振興,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全省通過實施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增加了優質苜蓿供給量,促進了奶牛單產和生鮮乳質量的提升。隨著奶業振興的持續推進,奶源價格的不斷攀升,對奶源的需求量也會提高,因此,對優質苜蓿的需求必將持續增加。建設優質苜蓿基地,促進苜蓿產業高效發展,是快速提升苜蓿產量和質量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奶牛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抓手,是助推吉林省奶業振興的重要保障。
二、總體布局及目標
根據苜蓿自然適宜性、區域生產條件及現狀,結合全省奶業發展情況,重點在中西部地區、兼顧中、東部地區,建立一批標準化優質苜蓿生產加工基地,促進種養結合。到2025年,全省奶牛存欄達到20萬頭,新增或改造提升優質苜蓿種植面積20萬畝,苜蓿干草平均單產達到600公斤/畝,二級及以上標準的苜蓿干草比例達到50%以上,萬噸級草業龍頭企業3個以上。
三、準確把握政策內涵
用足用好國家政策,充分發揮國家政策的引領和導向作用,在總體把握國家政策的前提下,使其符合吉林省情、社情,使政策發揮其最大效能。
(一)在補助對象上,正確把握。符合以下條件的即可列入補助范圍。包括:飼草生產合作社、飼草生產加工企業、奶牛養殖企業(場)或奶農合作社四類主體。飼草生產合作社和飼草生產加工企業的經營范圍應包括飼草(或牧草)種植,飼草生產加工企業注冊資本不低于50萬元。
(二)在補助面積上,正確把握。申報單位有適宜苜蓿標準化種植的土地,且應集中300畝以上或者相對集中連片500畝以上(相鄰地塊之間距離不超過30公里,且道路交通便利,便于機械化集中作業)。
(三)在附屬設施上,正確把握。在附屬設施配套要求上,取消申報項目需配套的機械設備要求,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項目單位可以通過租賃機械設備的方式,進行苜蓿種植、收獲和加工等作業。
(四)在年限要求上,正確把握。實施項目地塊面積應具有土地使用權或經營權5年及以上。項目建設周期為5年,滿5年以上的同一地塊,即可再次申請此類建設項目,再次申請項目建設的地塊,應為本年度新種植苜蓿。在項目建設周期內,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致使項目無法實施或達不到要求的,應積極采取補救措施,達到項目建設要求。對于首次申請項目建設的地塊,優先補助本年度新種植的苜蓿基地,符合要求的上年度種植的苜蓿基地亦可予以補助。
四、保障措施
(一)資金保障。積極爭取國家資金支持,完善地方配套政策措施,加大優質苜蓿生產的扶持力度,加大苜蓿良種化水平和推廣力度。擴大苜蓿等飼草料作物收獲、加工機械補貼范圍和支持力度,培育飼草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推進苜蓿生產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發展。
(二)土地保障。各地要積極為項目建設提供土地資源,改造和利用中低產田、瘠薄地、輕度堿地種植苜蓿,引導農民以土地入股企業或成立專業合作社等形式,獲得更多項目建設用地。
(三)糞肥保障。利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加快畜禽糞肥生產和利用,為苜蓿種植提供優質肥料,培肥地力,提高苜蓿產量和質量。
(四)試點保障。鼓勵發展種養結合模式,推廣優質苜蓿生產基地與奶牛養殖場種養結合示范典型。加強苜蓿種植、奶牛養殖設施建設,提升種植、養殖環節全程機械化水平。
(五)技術保障。各級要積極開展技術培訓和推廣工作,加強苜蓿生產、加工和儲運等技術培訓,重點推廣苜蓿標準化生產關鍵性技術應用,推廣抗寒高產技術,解決苜蓿冷害問題,加強苜蓿產業科技支撐。
(六)宣傳保障。各級應充分利用各類媒體資源,宣傳、發動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優質苜蓿基地項目建設,全面解讀苜蓿產業發展政策,充分調動全社會廣泛參與和吸引更多社會資本,為苜蓿產業發展和奶業振興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和資金支持。
為加快推進全省奶業振興,保障奶牛優質飼料來源,省畜牧局制定了《關于加快推進吉林省優質苜蓿基地建設工作的指導意見》。請各地結合實際,深入開展政策解讀和宣傳,積極開展項目摸底和項目儲備等前期準備工作,全面抓好貫徹落實。省畜牧局將根據今年國家項目資金安排,適時制定出臺項目實施方案,全面開展優質苜蓿基地建設,確保我省奶牛優質飼料有效供給。
吉林省畜牧業管理局
2021年1月8日
關于加快推進吉林省優質
苜蓿基地建設工作的指導意見
為深入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奶業振興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意見》(國辦發〔2018〕43號)精神和農業農村部等9部委《關于進一步促進奶業振興的若干意見》(農牧發〔2018〕18號)要求,加快推進我省奶牛產業發展,為奶牛提供優質飼草料來源,全面提升生鮮乳質量,結合吉林省實際,對優質苜蓿基地建設工作提出以下指導意見。
一、建設優質苜蓿基地的重要意義
奶業是健康中國、強壯民族不可或缺的產業。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奶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文件。苜蓿是奶牛等草食家畜的重要優質飼草,被譽為“牧草之王”,發展苜蓿產業,為奶牛提供優質飼草,做大做強民族奶業,實現奶業振興,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全省通過實施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增加了優質苜蓿供給量,促進了奶牛單產和生鮮乳質量的提升。隨著奶業振興的持續推進,奶源價格的不斷攀升,對奶源的需求量也會提高,因此,對優質苜蓿的需求必將持續增加。建設優質苜蓿基地,促進苜蓿產業高效發展,是快速提升苜蓿產量和質量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奶牛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抓手,是助推吉林省奶業振興的重要保障。
二、總體布局及目標
根據苜蓿自然適宜性、區域生產條件及現狀,結合全省奶業發展情況,重點在中西部地區、兼顧中、東部地區,建立一批標準化優質苜蓿生產加工基地,促進種養結合。到2025年,全省奶牛存欄達到20萬頭,新增或改造提升優質苜蓿種植面積20萬畝,苜蓿干草平均單產達到600公斤/畝,二級及以上標準的苜蓿干草比例達到50%以上,萬噸級草業龍頭企業3個以上。
三、準確把握政策內涵
用足用好國家政策,充分發揮國家政策的引領和導向作用,在總體把握國家政策的前提下,使其符合吉林省情、社情,使政策發揮其最大效能。
(一)在補助對象上,正確把握。符合以下條件的即可列入補助范圍。包括:飼草生產合作社、飼草生產加工企業、奶牛養殖企業(場)或奶農合作社四類主體。飼草生產合作社和飼草生產加工企業的經營范圍應包括飼草(或牧草)種植,飼草生產加工企業注冊資本不低于50萬元。
(二)在補助面積上,正確把握。申報單位有適宜苜蓿標準化種植的土地,且應集中300畝以上或者相對集中連片500畝以上(相鄰地塊之間距離不超過30公里,且道路交通便利,便于機械化集中作業)。
(三)在附屬設施上,正確把握。在附屬設施配套要求上,取消申報項目需配套的機械設備要求,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項目單位可以通過租賃機械設備的方式,進行苜蓿種植、收獲和加工等作業。
(四)在年限要求上,正確把握。實施項目地塊面積應具有土地使用權或經營權5年及以上。項目建設周期為5年,滿5年以上的同一地塊,即可再次申請此類建設項目,再次申請項目建設的地塊,應為本年度新種植苜蓿。在項目建設周期內,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致使項目無法實施或達不到要求的,應積極采取補救措施,達到項目建設要求。對于首次申請項目建設的地塊,優先補助本年度新種植的苜蓿基地,符合要求的上年度種植的苜蓿基地亦可予以補助。
四、保障措施
(一)資金保障。積極爭取國家資金支持,完善地方配套政策措施,加大優質苜蓿生產的扶持力度,加大苜蓿良種化水平和推廣力度。擴大苜蓿等飼草料作物收獲、加工機械補貼范圍和支持力度,培育飼草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推進苜蓿生產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發展。
(二)土地保障。各地要積極為項目建設提供土地資源,改造和利用中低產田、瘠薄地、輕度堿地種植苜蓿,引導農民以土地入股企業或成立專業合作社等形式,獲得更多項目建設用地。
(三)糞肥保障。利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加快畜禽糞肥生產和利用,為苜蓿種植提供優質肥料,培肥地力,提高苜蓿產量和質量。
(四)試點保障。鼓勵發展種養結合模式,推廣優質苜蓿生產基地與奶牛養殖場種養結合示范典型。加強苜蓿種植、奶牛養殖設施建設,提升種植、養殖環節全程機械化水平。
(五)技術保障。各級要積極開展技術培訓和推廣工作,加強苜蓿生產、加工和儲運等技術培訓,重點推廣苜蓿標準化生產關鍵性技術應用,推廣抗寒高產技術,解決苜蓿冷害問題,加強苜蓿產業科技支撐。
(六)宣傳保障。各級應充分利用各類媒體資源,宣傳、發動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優質苜蓿基地項目建設,全面解讀苜蓿產業發展政策,充分調動全社會廣泛參與和吸引更多社會資本,為苜蓿產業發展和奶業振興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和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