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山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 (晉政發〔2020〕 26號)

   2021-01-04 690
核心提示:各市、縣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辦、廳、局: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辦、廳、局: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實施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以下簡稱“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現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認真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按照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建立“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以生態環境高標準保護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我省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新路來提供堅強保障。
 
    (二)基本原則
 
    堅持保護優先。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硬約束,加快建立科學、合理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持續優化發展格局,切實保障生態安全。
 
    堅持分類施策。根據生態環境功能、自然資源稟賦和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實施差異化生態環境管控措施,全力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堅持動態更新。準確把握社會發展新戰略和生態環境保護新要求,實行“三線一單”跟蹤評價和動態調整,提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服務高質量發展決策水平。
 
    (三)總體目標
 
    到2025年,產業結構轉型出雛型,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明顯提升。
 
    到2035年,資源型經濟轉型全面實現,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總體形成,基本實現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二、構建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
 
    (一)劃分生態環境管控單元優先保護單元:主要包括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泉域重點保護區,以及生態功能重要和生態環境敏感脆弱的區域等。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呂梁山等生態屏障帶,以及沿黃水土流失生態脆弱區域。
 
    重點管控單元:主要包括城市建成區、省級以上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產業園區、大氣環境布局敏感區和弱擴散區,以及開發強度高、污染物排放量大、環境問題相對集中的區域等。主要分布在“一主三副六市域中心”等城鎮化以及工業化區域。
 
    一般管控單元:指優先保護單元和重點管控單元之外的其他區域。
 
    (二)制定生態環境準入清單
 
    圍繞全省“兩山七河一流域”生態格局,根據優先保護、重點管控、一般管控三類生態環境管控單元特征,從空間布局約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環境風險防控和資源利用效率等方面,明確生態環境管控要求,建立全省三級生態環境準入清單體系。省級清單體現全省生態環境管控的基礎性、底線性要求;設區市清單體現所在市生態環境管控的地域性、適用性要求;生態環境管控單元清單體現差異性、落地性管控要求。
 
    優先保護單元:依法禁止或限制大規模、高強度的工業和城鎮開發建設,在功能受損的優先保護單元優先開展生態保護修復活動,恢復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加強太行山、呂梁山和沿黃水土流失生態脆弱區域生態保護紅線和重要生態空間的保護,依法禁止或限制大規模開發,嚴格礦山開采等產業準入,加強礦區的生態治理與修復,提高水源涵養能力,保護森林生態系統,有效減少泥沙入河。在汾河、桑干河、大清河、滹沱河、漳河、沁河和涑水河等河流谷地,晉陽湖、漳澤湖、云竹湖、鹽湖、伍姓湖等“五湖”生態保護與修復區域,“黃河、長城、太行”旅游產業布局區以及人居環境敏感區,嚴控重污染行業產能規模,推進產業布局與生態空間協調發展。
 
    重點管控單元:進一步優化空間布局,加強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環境風險防控,不斷提升資源能源利用效率,解決生態環境質量不達標、生態環境風險高等問題,實現減污降碳協同效應。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汾渭平原等國家大氣污染聯防聯控重點區域,要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嚴禁新增鋼鐵、焦化、鑄造、水泥、平板玻璃等產能,要加快實施城市規劃區“兩高”企業搬遷,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實施企業績效分級分類管控,強化聯防聯控,持續推進清潔取暖散煤治理,嚴防“散亂污”企業反彈,積極應對重污染天氣。太原及周邊“1+30”汾河谷地區域在執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汾渭平原區域管控要求基礎上,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約束,全面推進現有焦化、化工、鋼鐵、有色等重污染行業企業逐步退出城市規劃區和縣城建成區,推動焦化產能向資源稟賦好、環境承載力強、大氣擴散條件優、鐵路運輸便利的區域轉移。鼓勵焦化、化工等傳統產業實施“飛地經濟”。汾河流域加強流域上下游左右岸污染統籌治理,嚴格入河排污口設置,實施汾河入河排污總量控制,積極推行流域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網-河(湖)”一體化運營模式,大力推進工業廢水近零排放和資源化利用,實施城鎮生活再生水資源化分質利用。
 
    一般管控單元:主要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基本要求,執行國家及我省相關產業準入、總量控制、排放標準等管理規定,推動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三、加快“三線一單”成果應用
 
    (一)落實“三線一單”分區管控要求
 
    各市要認真落實“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在省級“三線一單”分區管控框架下,結合本地區發展實際、生態環境問題及生態環境改善目標,細化“三線一單”成果,制定市級管控要求和管控單元生態環境準入清單,推進“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落地實施。
 
    (二)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加強“三線一單”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的銜接,把“三線一單”作為產業布局、產業結構調整、資源開發、城鎮建設、重大項目選址等各類開發建設活動的重要依據,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三)促進生態環境高標準保護
 
    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強化“三線一單”在污染防治、生態修復、環境風險防控等環境管理中的應用,將優先保護單元和重點管控單元作為生態環境監管的重點區域,嚴格落實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及相關管理要求,推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四)建立“三線一單”動態調整更新機制
 
    省生態環境廳每5年組織開展全省“三線一單”分區管控實施情況評估,依據評估結果適時更新調整成果。因國家和地方發展戰略、區域生態環境質量目標、國土空間規劃等發生重大變化需要調整的,由市級政府提出調整建議,省生態環境廳組織審核后報省政府進行更新調整。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市政府要認真落實“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主體責任,負責本行政區內“三線一單”的實施和監督管理,將“三線一單”作為綜合決策的重要依據和前提條件,確保本地區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省直各相關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及時更新“三線一單”相關數據信息,并在職責范圍內做好實施應用。
 
    (二)強化技術支撐
 
    省生態環境廳要組建長期穩定的專業技術團隊,切實保障“三線一單”編制、實施、評估、更新調整、數據應用與維護等工作正常開展。加快推進“三線一單”數據應用系統與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等系統的互聯互通、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
 
    (三)加大監督檢查
 
    建立健全“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應用評估和監督檢查機制,定期跟蹤評估“三線一單”實施成效,推進實施應用。
 
    (四)加強宣傳培訓
 
    各市要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廣泛宣傳和培訓,及時將“三線一單”成果向社會公開,擴大公眾宣傳與監督范圍,推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不斷完善。
 
    附件:   山西省生態環境管控單元圖
 
    山西省人民政府
 
    2020年12月31日
 
    (此件公開發布)


 
地區: 山西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