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黑龍江省畜牧獸醫局 黑龍江省財政廳關于印發《黑龍江省牧區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實施方案》的通知

   2012-12-18 617
核心提示:  齊齊哈爾、綏化、大慶、佳木斯、雞西市畜牧獸醫局、財政局,各牧業半牧業縣(市)畜牧獸醫局、財政局:  《黑龍江省牧區草

  齊齊哈爾、綏化、大慶、佳木斯、雞西市畜牧獸醫局、財政局,各牧業半牧業縣(市)畜牧獸醫局、財政局:

  《黑龍江省牧區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實施方案》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二○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黑龍江省牧區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實施方案

  為了貫徹落實牧區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加強牧區草原生態保護,促進畜牧業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全國牧區工作會議精神和農業部、財政部有關要求,結合我省牧區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黑龍江省牧區基本情況

  (一)牧區經濟發展概況

  我省牧區共有15個牧業半牧業縣(市),分別為杜蒙自治縣、肇源縣、肇州縣、林甸縣、龍江縣、甘南縣、富裕縣、泰來縣、安達市、青岡縣、肇東市、蘭西縣、明水縣、虎林市、同江市。牧區土地面積6.62萬平方公里,共有鄉鎮189個, 1669個村民委員會,農業人口417.4萬人。2010年牧區生產總值1069.6億元,占全省26.94%,其中農業產值312億元,牧業產值264.2億元,分別占全省22.8%和27.4%。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0.68億元,支出485.78億元。城鎮居民人均收入9859元,農民人均收入6486元,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牧區共有草原2021.08萬畝(不包括農墾系統,下同,黑龍江省農墾總局所屬農牧場由農墾總局單獨組織實施),2010年牲畜存欄1350萬個羊單位,占全省的29.5%;豬牛羊肉總產量72.3萬噸,占全省總產量23.1%,奶類總產量299.1萬噸,占全省總產量41.8%。杜蒙、安達、肇東、富裕等牧區縣(市)60%以上財政收入來源于畜產品加工業,通過大力發展畜牧經濟,實現了經濟增長、財政增收、農民致富的目的,成為當地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

  (二)牧區草原承包及禁牧情況

  2011年全國牧區工作會議后,牧區各縣(市)按照啟動獎補機制的有關要求,全面核實草原承包及流轉情況,完善了承包合同,建立了承包檔案,對未承包的草原依法承包到戶經營。截至目前,牧區2021.08萬畝草原全部承包到戶經營。

  我省松嫩平原草原自2006年開始實行草原禁牧政策,到2008年,松嫩平原的13個牧區縣基本落實了禁牧制度。同時,我省也出臺了一系列飼草飼料產業發展扶持措施,通過給予種子、機械補貼,大力發展以苜蓿為重點的人工草地建設,到2011年,牧區人工草地保留面積達到583.6萬畝。通過草原禁牧,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牧區草食牲畜由放牧飼養轉向舍飼飼養,畜牧業向規模化、標準化、規范化方向轉變步伐明顯加快。

  二、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牧區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按照生產生態有機結合、生態優先的發展方針,堅持以人為本和統籌兼顧的原則,通過禁牧圈養加快畜牧業生產方式轉變、加快天然草原保護建設和飼草飼料基地建設等措施,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實現草原生態環境改善、畜牧業增產增效、農牧民穩定增收的目的,進而推動牧區經濟可持續發展。

  (二)基本原則

  1.堅持“責、權、利”相統一的原則。進一步完善和規范草原承包經營責任制,在享受補助資金的同時,充分調動承包經營者保護、管理、建設草原的積極性、主動性,切實履行對草原保護、建設及管理的責任與義務。

  2.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實行補貼對象、標準、資金 “三公開”,建立健全群眾監督機制,做到任務落實、資金發放、服務指導、監督管理、建檔立卡“五到戶”,嚴格把握政策界限,保證政策落實公開、公平、公正,切實維護好廣大農牧戶的利益。

  3. 堅持生態優先,協調發展的原則。按照生產生態有機結合,生態優先的發展方針,把草原生態保護建設與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促進當地畜牧業平穩健康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建立“草原綠起來、產業強起來、農牧民富起來”的長效機制,確保牧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4. 堅持補獎結合,激勵約束的原則。實行資金、責任、任務、目標“四到縣”,把各項政策落實情況、生態保護效果等納入年度績效考核范圍,逐級落實目標責任制,建立合理有效的運行機制、激勵約束機制,確保補獎政策取得實效。

  三、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的主要任務和總體要求

  (一)全面完成草原資源清查和確權工作。按照國家啟動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要求,全面清查本行政區域內的草原資料狀況,落實草原坐落方位(地理坐標)和邊鄰四至,按照《草原法》和《黑龍江省草原條例》規定,明確草原權屬,依法核發草原使用權證書。按照不低于草原總面積80%的比例,依照法定程序組織劃定基本草原并予以公告,設立基本草原保護標志。制作草原電子地圖及縣級1:10、鄉級1:5萬比例尺的草原分布和基本草原分布圖。

  (二)全面完善草原承包工作。徹底清查境內草原承包及承包草原流轉情況,全面準確登記承包人身份、居住地、承包草原位置(地理坐標)、面積及草原承包流轉情況,健全草原承包及承包草原流轉檔案。未落實草原承包責任制的草原,全部長期有償承包到戶和聯戶(草原保護區除外);已承包到戶的草原,要全面完善草原承包合同,做到承包草原周邊四至明確、承包面積與實際面積相符,保證草原承包條款完善、合同真實有效。

  (三)全面落實草原禁牧制度。我省牧區草原全部實施草原禁牧制度。牧區各縣(市)人民政府要按照《黑龍江省草原條例》規定和省政府辦公廳2006年印發的《黑龍江省松嫩平原草原禁牧計劃》要求,建立草原禁牧工作行政首長負責制,層層落實禁牧責任。尚未全面落實草原禁牧制度的縣(市),要盡快制定草原禁牧計劃,加強禁牧政策宣傳,及時發布政府禁牧令,動員養畜戶做好飼草儲備。認真研究解決草原禁牧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切實加強草原禁牧監管,保證草原禁牧禁的住,禁出成效。

  (四)完成牧戶統計核定工作。牧戶是指承包草原并且牧業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達到40%以上的農業戶籍養殖戶。根據黑龍江省家庭平均收入和各類草食牲畜飼養平均收益情況進行測算,確定牲畜飼養標準如下:飼養奶牛2頭以上或飼養肉牛5頭以上或飼養羊10只以上。各牧區縣(市)要按照上述標準和規定的時間界線,準確統計核準牧戶數量,登記牧戶身份、承包草原、飼養牲畜等基本信息,建立牧戶檔案。

  四、補助的種類、范圍、規模及程序

  我省15個牧區縣(市)享受禁牧補貼、牧草良種補貼、牧民生產資料綜合補貼和績效考核獎勵四項政策。具體實施范圍、規模及程序如下:

  (一)禁牧補貼的范圍、規模及程序

  1、范圍:全省15個牧區縣(市)行政區域內,已落實草原承包經營責任制并且嚴格實施禁牧的草原。

  2、規模:禁牧草原總面積2021.08萬畝,按照平均每畝草原每年補貼6元/畝標準,年補貼資金為12127萬元。

  3、補助對象:草原禁牧補貼的發放對象為承包草原并履行草原禁牧的農業戶籍草原承包經營者,以縣級草原監理部門備案的草原承包合同或縣級政府核發的草原承包經營權證書為依據。以流轉方式獲得草原承包經營權的(本地農業戶籍草原承包經營者),以縣級草原監理部門備案的流轉合同為依據。為充分體現國家補獎政策的公平性,我省的草原禁牧補助實行封頂不保底的政策,每戶最多補助面積不超過2000畝,承包草原面積在2000畝及以下的按照實際承包草原面積補助。對于城鎮職工、企業、非本縣域人員承包使用的草原,不給予補貼,改變用途的草原在未恢復草原植被前不予補貼。設限后節余的補助資金按項目管理,由縣(市)財政部門會同同級草原行政主管部門編制使用方案,經省財政廳、省畜牧獸醫局批準后專項用于本縣(市)草原保護與建設。

  4、補貼辦法:各縣(市)政府可根據本縣補助資金總額度,按照草原類型確定具體補貼標準。根據承包戶承包并禁牧的草原面積和承包草原類型的補貼標準,確定各承包戶補貼金額,經逐級審定后,通過“一卡通”進行兌付。

  5、補助兌現程序:補助對象、補助面積及補貼額度由下而上逐級登記造冊,逐級審核。

  (1)以行政村為單元,登記審核本村享受禁牧補助的草原承包者承包的草原面積,經公示后,上報所在鄉鎮人民政府。

  (2)鄉鎮政府對各行政村上報的名冊進行審核,經公示后上報所在縣(市)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

  (3)縣(市)人民政府草原行政管理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對各鄉鎮上報的名冊進行審核,同時錄入“農業部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信息管理系統”進行網上審核,審定后報省畜牧獸醫局、省財政廳審核。

  (4)經省畜牧獸醫局、省財政廳對信息管理系統網上審核確認后,由省級財政按預算級次撥付資金,縣(市)財政部門將農牧戶的補助資金通過“一卡通”進行兌付。

  (二)牧草良種補貼的范圍、規模及程序

  1、范圍:全省15個牧區縣(市)行政區域內更新復壯或新建的人工草地。

  2、規模:以2011年末縣(市)級畜牧部門上報省畜牧獸醫局并確認的人工種草面積為基數,核定多年生人工草地583.6萬畝,補貼標準為每年每畝10元,年補助資金為5836萬元。

  3、補貼標準:牧草良種補貼資金按項目管理,用于更新復壯或新建多年生人工草地。更新復壯或新建多年生人工草地,按種植計劃可將每畝5年的牧草良種補助資金集中在一年使用,即每畝一次性補助50元。

  4、補貼兌現程序:牧草良種補貼按照“先種草、后驗收、再補貼”的辦法,由縣(市)級財政部門統一發放。具體辦法按照《黑龍江省牧區牧草良種補貼實施方案》規定執行。

  (三)牧戶生產資料綜合補貼的范圍、規模及程序

  1、范圍:全省15個牧區縣(市)行政區域內的牧戶。

  2、規模:2012年牧戶數量,根據2012年3月1日統計數據,共有牧戶208841戶,每戶補助500元/年,2012年補貼資金10443萬元。

  3、補助對象:2012年牧戶生產資料綜合補貼以2012年3月1日在冊的牧戶數量作為發放依據。發放前建立牧戶檔案,并將草原承包合同、牧戶身份證信息及養畜數據錄入“農業部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信息管理系統”。

  4、補貼兌現程序:

  (1)以行政村為單元,登記審核本村享受生產資料綜合補貼的牧戶數,經張榜公示后,上報所在鄉鎮人民政府。

  (2)鄉鎮人民政府對各行政村上報的名冊進行審核,經公示后上報所在縣(市)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

  (3)縣(市)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對各鄉鎮上報的名冊進行審核,同時錄入“農業部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信息管理系統”進行網上審核,審定后報省畜牧獸醫局、省財政廳審核。

  (4)經省財政廳、省畜牧獸醫局審核確認后,由省級財政按預算級次撥付資金,縣(市)財政將補助資金通過“一卡通”進行兌付。

  (四)績效考核獎勵

  按照中央財政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資金績效考核評價辦法,結合我省實際情況,制定我省績效考核評價辦法。省財政廳、省畜牧獸醫局依據績效考核辦法按年度組織開展績效評價,根據績效評價結果,核定牧區各縣(市)績效考核獎勵資金。績效考核獎勵資金使用,按照《黑龍江省<中央財政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規定使用,2012年度的績效考核獎勵資金主要用于前期工作經費。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行政領導負責制。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政策性強,關系牧區經濟發展、生態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大局。牧區各級政府要把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作為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建立行政領導負責制,以政府主要領導同志為第一責任人,主管負責同志為直接責任人,嚴格責任追究制度,把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機制納入各級政府的年度考核范圍。省政府為加強對牧區草原生態保護補獎工作的領導,成立以主管副省長為組長、省政府主管副秘書長、省財政廳、省畜牧獸醫局等單位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黑龍江省牧區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協調領導小組,負責協調解決政策執行過程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和配套政策的制定。省財政廳具體負責補助資金的管理與兌付,省畜牧獸醫局會同省財政廳負責制定實施細則及組織實施工作,省直各有關部門在各自領域內積極做好配合工作。

  (二)做好政策宣傳工作,建立群眾監督機制。牧區各級黨委政府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媒體,積極開展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政策宣傳工作,使廣大干部群眾充分了解補助獎勵機制具體政策、補貼對象、補貼標準等相關內容,增強農牧民對草原保護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充分調動農牧民保護建設草原的積極性。嚴格落實補貼對象、規模、資金公示制度,增加政策透明度,接受社會監督,促進政策的有效實施,為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營造良好的氛圍。

  (三)細化實施方案,加強技術指導。各牧區縣(市)要根據農業部、財政部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政策實施的有關要求和本實施方案規定,深入基層認真開展調查研究,結合本地實施情況,制定實施細則,報省畜牧獸醫局、省財政廳備案,成熟一個,啟動實施一個,切實做到政策落實不走樣。各級草原行政主管部門要切實加強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培訓工作,加強前期準備工作及機制啟動的技術指導,并按照農業部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信息管理系統要求,盡快完成牧戶信息、草原承包、草原禁牧和相關政策等信息資料的錄入工作,建立電子檔案,加強動態管理和跟蹤服務,及時總結實施補獎機制的經驗教訓,提出相應的政策調整意見。

  (四)貫徹落實草原法律法規,確保草原面積不減少質量不下降。牧區各縣級人民政府要認真貫徹落實《草原法》和《黑龍江省草原條例》,組織力量集中時間全面清查草原資源現狀和草原承包狀況,加快開展草原確權工作,組織劃定基本草原;要進一步加大落實草原承包經營責任制推進力度,依法核發草原承包經營權證書確認草原承包經營權,規范和完善草原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各級草原行政主管部門要切實加強草原征用使用監管,從嚴控制項目建設占用基本草原;依法監督草原承包發包、承包合同的簽訂以及承包合同的履行,確保承包程序合法、承包合同完善有效、承包經營者依法使用并履行好草原生態保護建設的義務,努力實現草原用途不改變、數量不減少、質量不下降。

  (五)健全草原監理體系,加強草原監管工作。按照機構設置合理、隊伍結構優化、設施裝備齊全、執法監督有力的要求,加強省、市、縣三級草原監理隊伍建設,提高隊伍素質,優化隊伍結構,使之與所承擔的草原監管任務相適應。牧區縣級政府要督促各鄉級政府在積極協助草原監理機構開展工作的同時,確定人員專職負責草原監督管理工作;要按照草原禁牧實際需要,配備草原禁牧監管員,參照當地人均收入或用工費用水平落實補助資金,確保草原禁牧制度落實到位。各級草原監理機構要積極按照草原生態保護的新形勢、新要求,全面加強草原執法監督、草原禁牧監管、草原動態監測、草原征占用審核等項工作,加大各類草原違法案件查處力度,確保各項草原保護制度、措施落實到位。



 
地區: 黑龍江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