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各省級煤礦安全監察局:
《安全生產標準“十三五”發展規劃》已經國家安全監管總局2017年第12次局長辦公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
2017年9月20日
安全生產標準“十三五”發展規劃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和《國務院關于印發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精神,推動實施標準化戰略,充分發揮標準的技術支撐作用,促進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安全生產“十三五”規劃》,制定本規劃。
一、現狀與形勢
(一)工作進展。
1.安全生產標準體系逐步完善。
2008年,國家安全監管總局會同國家標準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質檢總局聯合發布《2008-2010年全國安全生產(部分工業領域)標準化發展規劃》,初步建立以煤礦、金屬非金屬礦山、冶金、有色、石油天然氣、化學品、煙花爆竹、機械和通用等行業領域為基本框架的安全生產標準體系。“十二五”期間,構建了職業健康和工貿標準體系,安全生產標準體系得到進一步擴展和完善。
2.安全生產標準制修訂工作取得長足進展。
2006-2015年,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共組織制定發布470項安全生產標準(其中國家標準128項,行業標準342項),主要分布在煤礦采選、金屬非金屬礦山采選、石油和天然氣開采、化學品生產、煙花爆竹生產、金屬冶煉及加工、工貿、粉塵防爆、職業健康等行業領域,基本涵蓋了安全風險較大的行業領域,著重規范了設備設施的安全技術要求和對從業人員的安全管理,對于控制安全風險、防范生產安全事故起到了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
3.標準宣貫培訓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在重要安全生產標準發布實施和全國“安全生產月”活動期間,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相關單位積極組織標準宣貫和學習培訓,著重加強對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金屬冶煉等高危行業領域關鍵技術標準的宣貫和解讀。同時,地方各級安全生產監管監察部門將重要標準的監督實施納入執法檢查計劃,督促企業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標準。
4.標準監督實施工作效果顯著。
為加強和規范企業安全生產工作,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組織制定了《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規范》,在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冶金有色、工貿等行業企業推行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有力促進了各行業領域安全生產標準的全面貫徹實施,對提高企業本質安全生產水平,強化企業安全生產基礎起到重要作用。
5.國內外安全生產標準比對分析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在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冶金有色和個體防護裝備等行業領域,開展了我國標準與國際和國外發達國家標準的比對分析,以美國、歐盟及國際組織的安全生產標準為重點,對比分析我國與國外先進標準之間的差距,修改完善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等行業領域安全生產標準體系,進一步提高安全生產標準質量和技術水平。
(二)主要問題。
近年來,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安全生產標準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國務院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要求和安全生產發展需求相比,還存在差距和不足。
1.標準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
安全生產標準涉及煤礦、非煤礦山和危險化學品等多個行業領域,職業健康、個體防護裝備和應急救援標準又涵蓋各行各業,存在部分標準內容交叉重復矛盾的問題。現有標準體系在一些行業領域和生產環節還存在標準缺失問題,特別是一些新產品、新工藝、新業態,如煤化工、鋰離子電池、充電樁等領域,缺少相應的安全生產標準。有些行業領域的安全生產標準發布實施后多年未修訂,造成標準老化,標準的技術要求不符合當前實際情況。
2.標準宣貫實施還需加強。
標準工作存在“重制定、輕實施”的現象。標準宣傳缺少統籌安排,宣傳力量不足,宣傳形式單一,學標準、用標準、守標準的氛圍還沒有形成。各級安全生產監管監察部門對企業貫徹落實標準的情況缺乏有效掌控,現有法律法規對企業違反強制性標準的處罰措施較為分散、操作性不強,部分標準發布后被束之高閣,實施效果不理想。
3.標準工作機制有待完善。
目前,我國安全生產國家標準、安全生產行業標準,以及其他多個行業領域有關安全生產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共存,標準制定和發布涉及多個部門,標準種類龐雜,缺乏統一性和協調性,一些內容交叉重復,缺少統籌管理工作機制。國家安全監管總局標準審查專業技術力量不足,有關司局與所屬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工作機制和管理方式有待改進。標準制修訂周期過長,立項和審批發布程序需要完善。標準實施情況反饋機制尚未形成,標準化投訴舉報渠道有待暢通。
4.標準國際化程度有待提高。
對安全生產國際先進標準的跟蹤和關聯度研究不夠,實質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不足,對國際先進標準的簡單轉化多,深入研究達到完全消化吸收的少。我國安全生產標準的總體技術水平與國際同類標準相比存在明顯差距,具有自主創新并得到國際認可的標準數量不多。
5.標準制修訂經費有待提高。
標準制修訂工作需要開展前期調查研究,需要廣泛征求社會意見并邀請專家論證,有些標準還要反復進行試驗和檢驗,這些工作都需要充足的經費支撐。多年來,新制定一項標準經費是5萬元,修訂一項標準經費是3萬元,嚴重影響了標準起草單位的工作積極性,導致有些標準質量不高,有些標準立項后不能按期完成。
(三)形勢和挑戰。
1.安全生產法治建設不斷加強。
安全生產標準是依法治國、依法治安的重要基礎,是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延伸和技術支撐,是企業安全生產的基本規范,是政府部門監管執法的基本依據。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依法治國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確要求依法強化影響安全生產等重點問題的治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著力提高安全生產法治化水平”,全社會的法治意識明顯提高,依法治安的氛圍日益濃厚。安全生產法治建設的增強,更加需要安全生產標準的基礎保障和技術支撐,對標準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2.標準化工作改革提出新要求。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要求,加快標準制修訂和整合,建立以強制性國家標準為主體的安全生產標準體系,提出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負責生產經營單位職業危害預防治理國家標準制定發布工作,統籌提出安全生產強制性國家標準立項計劃。《國務院關于印發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提出要改革標準體系和標準化管理體制,改進標準制定工作機制,強化標準的實施與監督。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實施情況的報告明確提出,要進一步加快制修訂有關安全生產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這些改革措施和要求,對于加強和改進安全生產標準工作將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事故導向與問題導向,完善政策制度,創新工作機制,優化標準體系,強化實施監督,加強關鍵技術標準研制,夯實基礎工作,提高國際化水平,充分發揮標準的技術支撐和基礎保障作用。
(二)基本原則。
堅持整體推進,突出重點。加強安全生產標準體系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逐步提高標準制定、實施與監督的系統性和協調性,堅持各類各層級標準協調發展,完善安全生產標準體系。針對我國安全生產標準存在的突出問題,優先制修訂重點行業領域缺失的和有缺陷的標準。
堅持改革引領,注重實效。政府主導制定的標準與市場自主制定的標準協同發展,突出政府在強制性標準和公益類推薦性標準中的主體作用,培育發展團體標準、企業標準,提高標準的創新力和競爭力。加強標準前期研究和需求調研,著力提升安全生產標準的適用性和針對性。加強標準實施信息反饋、效果評估和監督管理,著力提高安全生產標準應用水平。
堅持協同發展,注重銜接。完善安全生產標準管理體制機制,調動各部門、各地區積極性,聯合開展試點示范、宣傳培訓、考核評估和實施監督等工作。加強標準與法律法規、政策措施的銜接配套,發揮標準對法律法規的技術支撐作用。堅持與國際接軌,統籌引進來與走出去,提高我國標準與國際標準水平一致性程度。
堅持事故導向,問題導向。針對生產安全事故中暴露出的安全生產標準缺失、標準內容不健全、不科學、交叉矛盾等問題,及時研究制修訂相關標準。同時,對標準實施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分析原因,修改完善相關條款,提高標準的科學性、適用性和針對性。
(三)發展目標。
到2020年,安全生產標準體系更加健全,標準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展,標準有效性、先進性和適用性明顯提高,重點行業領域標準實施成效顯著。標準化體制機制更加健全,標準化專業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全社會安全生產標準化意識顯著提高。國際標準化活動的參與度與影響力明顯提升。標準對安全生產發展的支撐和保障作用進一步發揮。【
詳細內容請下載附件查看】
《安全生產標準“十三五”發展規劃》已經國家安全監管總局2017年第12次局長辦公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
2017年9月20日
安全生產標準“十三五”發展規劃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和《國務院關于印發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精神,推動實施標準化戰略,充分發揮標準的技術支撐作用,促進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安全生產“十三五”規劃》,制定本規劃。
一、現狀與形勢
(一)工作進展。
1.安全生產標準體系逐步完善。
2008年,國家安全監管總局會同國家標準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質檢總局聯合發布《2008-2010年全國安全生產(部分工業領域)標準化發展規劃》,初步建立以煤礦、金屬非金屬礦山、冶金、有色、石油天然氣、化學品、煙花爆竹、機械和通用等行業領域為基本框架的安全生產標準體系。“十二五”期間,構建了職業健康和工貿標準體系,安全生產標準體系得到進一步擴展和完善。
2.安全生產標準制修訂工作取得長足進展。
2006-2015年,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共組織制定發布470項安全生產標準(其中國家標準128項,行業標準342項),主要分布在煤礦采選、金屬非金屬礦山采選、石油和天然氣開采、化學品生產、煙花爆竹生產、金屬冶煉及加工、工貿、粉塵防爆、職業健康等行業領域,基本涵蓋了安全風險較大的行業領域,著重規范了設備設施的安全技術要求和對從業人員的安全管理,對于控制安全風險、防范生產安全事故起到了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
3.標準宣貫培訓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在重要安全生產標準發布實施和全國“安全生產月”活動期間,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相關單位積極組織標準宣貫和學習培訓,著重加強對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金屬冶煉等高危行業領域關鍵技術標準的宣貫和解讀。同時,地方各級安全生產監管監察部門將重要標準的監督實施納入執法檢查計劃,督促企業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標準。
4.標準監督實施工作效果顯著。
為加強和規范企業安全生產工作,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組織制定了《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規范》,在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冶金有色、工貿等行業企業推行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有力促進了各行業領域安全生產標準的全面貫徹實施,對提高企業本質安全生產水平,強化企業安全生產基礎起到重要作用。
5.國內外安全生產標準比對分析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在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冶金有色和個體防護裝備等行業領域,開展了我國標準與國際和國外發達國家標準的比對分析,以美國、歐盟及國際組織的安全生產標準為重點,對比分析我國與國外先進標準之間的差距,修改完善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等行業領域安全生產標準體系,進一步提高安全生產標準質量和技術水平。
(二)主要問題。
近年來,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安全生產標準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國務院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要求和安全生產發展需求相比,還存在差距和不足。
1.標準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
安全生產標準涉及煤礦、非煤礦山和危險化學品等多個行業領域,職業健康、個體防護裝備和應急救援標準又涵蓋各行各業,存在部分標準內容交叉重復矛盾的問題。現有標準體系在一些行業領域和生產環節還存在標準缺失問題,特別是一些新產品、新工藝、新業態,如煤化工、鋰離子電池、充電樁等領域,缺少相應的安全生產標準。有些行業領域的安全生產標準發布實施后多年未修訂,造成標準老化,標準的技術要求不符合當前實際情況。
2.標準宣貫實施還需加強。
標準工作存在“重制定、輕實施”的現象。標準宣傳缺少統籌安排,宣傳力量不足,宣傳形式單一,學標準、用標準、守標準的氛圍還沒有形成。各級安全生產監管監察部門對企業貫徹落實標準的情況缺乏有效掌控,現有法律法規對企業違反強制性標準的處罰措施較為分散、操作性不強,部分標準發布后被束之高閣,實施效果不理想。
3.標準工作機制有待完善。
目前,我國安全生產國家標準、安全生產行業標準,以及其他多個行業領域有關安全生產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共存,標準制定和發布涉及多個部門,標準種類龐雜,缺乏統一性和協調性,一些內容交叉重復,缺少統籌管理工作機制。國家安全監管總局標準審查專業技術力量不足,有關司局與所屬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工作機制和管理方式有待改進。標準制修訂周期過長,立項和審批發布程序需要完善。標準實施情況反饋機制尚未形成,標準化投訴舉報渠道有待暢通。
4.標準國際化程度有待提高。
對安全生產國際先進標準的跟蹤和關聯度研究不夠,實質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不足,對國際先進標準的簡單轉化多,深入研究達到完全消化吸收的少。我國安全生產標準的總體技術水平與國際同類標準相比存在明顯差距,具有自主創新并得到國際認可的標準數量不多。
5.標準制修訂經費有待提高。
標準制修訂工作需要開展前期調查研究,需要廣泛征求社會意見并邀請專家論證,有些標準還要反復進行試驗和檢驗,這些工作都需要充足的經費支撐。多年來,新制定一項標準經費是5萬元,修訂一項標準經費是3萬元,嚴重影響了標準起草單位的工作積極性,導致有些標準質量不高,有些標準立項后不能按期完成。
(三)形勢和挑戰。
1.安全生產法治建設不斷加強。
安全生產標準是依法治國、依法治安的重要基礎,是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延伸和技術支撐,是企業安全生產的基本規范,是政府部門監管執法的基本依據。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依法治國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確要求依法強化影響安全生產等重點問題的治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著力提高安全生產法治化水平”,全社會的法治意識明顯提高,依法治安的氛圍日益濃厚。安全生產法治建設的增強,更加需要安全生產標準的基礎保障和技術支撐,對標準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2.標準化工作改革提出新要求。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要求,加快標準制修訂和整合,建立以強制性國家標準為主體的安全生產標準體系,提出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負責生產經營單位職業危害預防治理國家標準制定發布工作,統籌提出安全生產強制性國家標準立項計劃。《國務院關于印發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提出要改革標準體系和標準化管理體制,改進標準制定工作機制,強化標準的實施與監督。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實施情況的報告明確提出,要進一步加快制修訂有關安全生產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這些改革措施和要求,對于加強和改進安全生產標準工作將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事故導向與問題導向,完善政策制度,創新工作機制,優化標準體系,強化實施監督,加強關鍵技術標準研制,夯實基礎工作,提高國際化水平,充分發揮標準的技術支撐和基礎保障作用。
(二)基本原則。
堅持整體推進,突出重點。加強安全生產標準體系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逐步提高標準制定、實施與監督的系統性和協調性,堅持各類各層級標準協調發展,完善安全生產標準體系。針對我國安全生產標準存在的突出問題,優先制修訂重點行業領域缺失的和有缺陷的標準。
堅持改革引領,注重實效。政府主導制定的標準與市場自主制定的標準協同發展,突出政府在強制性標準和公益類推薦性標準中的主體作用,培育發展團體標準、企業標準,提高標準的創新力和競爭力。加強標準前期研究和需求調研,著力提升安全生產標準的適用性和針對性。加強標準實施信息反饋、效果評估和監督管理,著力提高安全生產標準應用水平。
堅持協同發展,注重銜接。完善安全生產標準管理體制機制,調動各部門、各地區積極性,聯合開展試點示范、宣傳培訓、考核評估和實施監督等工作。加強標準與法律法規、政策措施的銜接配套,發揮標準對法律法規的技術支撐作用。堅持與國際接軌,統籌引進來與走出去,提高我國標準與國際標準水平一致性程度。
堅持事故導向,問題導向。針對生產安全事故中暴露出的安全生產標準缺失、標準內容不健全、不科學、交叉矛盾等問題,及時研究制修訂相關標準。同時,對標準實施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分析原因,修改完善相關條款,提高標準的科學性、適用性和針對性。
(三)發展目標。
到2020年,安全生產標準體系更加健全,標準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展,標準有效性、先進性和適用性明顯提高,重點行業領域標準實施成效顯著。標準化體制機制更加健全,標準化專業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全社會安全生產標準化意識顯著提高。國際標準化活動的參與度與影響力明顯提升。標準對安全生產發展的支撐和保障作用進一步發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