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5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管局(FDA)宣布了一項旨在降低嬰幼兒食品中有毒重金屬含量的計劃。該計劃一經發出即引發美國內行業熱議,兒童食品的安全問題再次成為焦點話題。中美兩國食品農產品雙邊貿易體量巨大,由此帶來的對輸美及自美國進口的兒童食品的重金屬污染問題以及對貿易等產生的連帶影響值得我國內監管部門、進出口貿易商、相關產品生產企業等高度關注。
一、背景介紹
鉛、砷(包括無機砷)、鎘、汞等皆為有毒的重金屬。世界衛生組織(WHO)已經宣布它們對人類健康有害。尤其是對嬰幼兒來說,即使是低水平的暴露也會對其大腦發育造成嚴重的且往往不可逆轉的損害。為此,美國FDA自2019年起開展了一項有關減少嬰幼兒食品中的被動和主動有毒重金屬水平的研究工作,并以此為制定更廣泛、更嚴格的產品標準和監管要求來回應美國社會關切。
2019年11月6日,因有報告稱嬰幼兒食品中存在大量有毒重金屬安全風險,美國眾議院監督與改革委員會經濟與消費者政策小組委員會(U.S.House of Republication Committee on Supervision and Reform Subcommittee on Economic and Consumer Policy,以下簡稱委員會)要求該國七家最大的嬰幼兒食品制造商提供內部文件和檢測結果,包括有機食品和傳統食品制造商。此后,有四家公司(nurture、Beech-Nut、Hain和gerber)對委員會的要求做出了回應,包括制定內部測試政策,開展原料和/或成品的重金屬檢測的情況及檢測結果,以及處理超過其內部測試限度的原料和/或成品的程序文件;另三家公司(Walmart、Campbell和 Sprout Organic Foods)拒絕了委員會的調查。委員會在后續報告中指出,拒絕配合調查的三家公司,極可能是在掩蓋其產品中有毒重金屬含量高于競爭對手產品的事實。
2021年2月4日,該委員會發布了一份題為《嬰幼兒食品被砷、鉛、鎘和汞污染的危險水平》的報告稱:(1)嬰幼兒食品存在被無機砷、鉛、鎘和汞的危險含量所污染的情形;(2)行業自律已無法保護消費者,因為制造商自行制定的有毒重金屬內部標準,限量值均較高;(3)制造商亦經常無視其內部標準,繼續銷售經檢測重金屬含量較高的產品;(4)制造商普遍采取只對原料進行檢測的做法,以此掩蓋了嬰幼兒食品成品中較高的有毒金屬含量。
二、官方回應
2021年2月16日,FDA對委員會的報告首次作出公開回應,發布了一份題為“FDA對國會報告后關于嬰幼兒食品中有毒元素含量問題的回應”的文件,文件認同了委員會的擔憂,同時提出“盡可能地減少嬰幼兒食品中有毒元素的接觸”的目標。2021年2月23日,經濟和消費政策小組委員會主席Krishnamoorthi向FDA提交了《嬰幼兒食品安全法 2021》的文本,供其進行技術審查,并就解決嬰幼兒食品中重金屬問題的進展展開對話。
2021年3月5日,FDA宣布其正在制定一項綜合性計劃,用以進一步降低嬰幼兒食品中有毒元素的含量,這也是針對小組委員會的行動呼吁所做出的回應。后續,FDA將根據該計劃重新審查當前的行動水平,進而制定額外的行動方案,將會集中開展一些專項合規和執法活動,其中包括對生產企業的現場檢查;將會就如何履行現行法規下的義務向行業提供指導;將會持續開展針對兒童食品的監督抽樣任務。此外,FDA還會出臺最終確定蘋果汁中砷的含量水平的草案指導意見,并發布一份包括果汁中鉛的含量水平的指導草案等一系列的具體落地措施。
FDA還提出,其期望與美國聯邦合作伙伴、學術界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合作,為制定嬰幼兒食品中鉛、鎘、汞和砷的行動水平提供信息。同時,為尋求更多的數據來源,會增加對這些重金屬元素的檢測,從而更好地了解這些元素在嬰幼兒經常使用的食品中的普遍性。FDA還會關注并了解不同食物中重金屬元素含量的變化,以及低暴露量對兒童發育的潛在影響。此外,在未來的一年里,FDA計劃舉辦一次研討活動,聚集利益相關者分享有關這些問題的知識,并討論潛在的緩解策略。
據了解,美國FDA已致函相關食品行業,以此提醒生產商,FDA將充分利用《食品安全現代化法案》(FSMA)所規定的現有權力,為降低嬰幼兒食品中有毒重金屬的含量做出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包括輸美食品制造商在內的食品生產企業,將被要求對重金屬污染物采取預防性控制措施,要求其在進行危害分析時,考慮包括有毒重金屬元素在內的化學危害風險,以顯著減少或防止任何需要控制的已識別的化學危害。例如,一些制造商將被要求開展包括但不限于針對最終產品測試的驗證活動。
三、美國FDA對嬰幼兒食品中重金屬水平的管理控制現狀
美國《聯邦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法》(21 U.S.C. 342(a)(1))第402(a)(1)條規定:如果食品含有任何有毒或有害物質,可能使其對健康有害,則被視為摻假食品。FDA的規定和監督有助于確保在美國銷售或生產的嬰幼兒食品的安全性,當食品中的有毒元素或其他化學物質的含量確實對健康構成威脅時,FDA會采取措施將這些食品從市場上下架。
按照FDA的數據統計:2019-2020年期間,約65項進口相關行動阻止了有毒元素含量可能升高的產品進入美國。目前,FDA已經發出了多類食品中有毒元素的進口警報,包括果汁、瓶裝水和膳食補充劑產品中的砷,以及糖果、干果、香料、膳食補充劑和其他食品中的鉛。
FDA發布了多個指南文件為業界提供參考,其中有關“化學、金屬、天然毒素和殺蟲劑指導文件和法規”中包括砷和鉛在部分嬰幼兒食品(米粉、糖果及蘋果汁)中的行動水平或最大推薦水平。按照文件的規定:嬰幼兒米粉中坤的行動水平為100 ?g/kg(ppb),蘋果汁中砷的行動水平為10 ?g/kg(ppb);FDA推薦兒童經常食用的糖果類產品中鉛的最大含量為0.1 ppm。有關蘋果汁中砷的含量水平及果汁中鉛的含量水平是FDA近期會著手審查的對象,應該會結合兒童對此類產品的潛在接觸暴露情況出臺新的指導意見。
FDA認為:降低食品中有毒元素水平的過程是復雜和多方面的,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要確保限制食品中有毒元素的措施不會產生意外后果——比如取消具有顯著營養益處的食品,或者減少一種有毒元素的存在而增加另一種有毒元素。在未來幾周內,FDA將分享此方面的計劃,為業界提供FDA在這個重要問題上的未來工作信息。
四、對我國的影響與思考
我國針對重金屬污染物有專門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2020年8月3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秘書處關于征求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等16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其中也包括《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征求意見稿)》,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該標準也將完成更新。
美國開展嬰幼兒食品中重金屬元素的研究繼而采取制定標準、加強監管等措施,都是我國樂見的管控食品安全的積極舉措。一方面,我國應盡快完成是否劃定并制定特殊年齡食品標準等研究,爭取早日與國際食品產品歸類與監管舉措接軌;另一方面,FDA研究所展現的美國嬰幼兒食品重金屬含量問題,也應引起我國進口食品監管部門和廣大消費者的高度關注。同時提醒正在輸美或擬輸美相應類別食品的生產商或銷售商,應及時跟進美方監管動態,采取對應的預防性控制措施,生產并出口符合美方要求的產品,避免對自身,甚至產業乃至我國對美貿易產生負面影響。
本文為食品伙伴網食品安全合規事業部編輯整理,轉載請與我們聯系。食品安全合規事業部提供國內外食品標準法規管理及咨詢、食品安全信息監控與分析預警、產品注冊申報備案服務、標簽審核及合規咨詢、會議培訓服務等,詳詢:0535-2129301,郵箱:vip@foodmat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