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質量促進條例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35號))

   2024-10-10 626
核心提示:為了全面實施質量強國戰略,推進質量強區建設,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質量促進條例》已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于2024年9月27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2024年10月3日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質量促進條例

(2024年9月27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

目錄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基礎支撐

第三章  創新驅動

第四章  品牌引領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六章  監督管理

第七章  附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全面實施質量強國戰略,推進質量強區建設,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于自治區行政區域內產品質量、工程質量和服務質量的促進活動。

第三條  質量促進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利民惠民、安全可靠的原則,樹立綠色發展導向,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同、企業主體、行業自律、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質量促進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健全質量促進協調和人才培養機制,研究質量促進的重大政策,協調解決質量促進工作中的重大問題,質量促進工作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質量促進的組織、協調、指導等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教育、科技、工業和信息化、財政、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農業農村、文化和旅游、衛生健康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質量促進工作。

第六條  企業應當強化質量主體責任,推動開展以下質量促進活動:

(一)推廣運用先進技術手段和先進質量管理理念、方法,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提高質量管理水平;

(二)加強質量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加大技術創新投入,為社會提供安全、優質的產品、工程和服務;

(三)制定和實施先進標準,實施品牌發展戰略;

(四)加強質量安全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質量安全水平;

(五)強化誠信自律,踐行質量承諾,樹立對社會負責的良好形象;

(六)開展其他質量促進活動。

第七條  行業協會應當按照章程建立健全行業經營自律規范、自律公約,加強行業自律管理,增強行業質量意識。

鼓勵行業協會在標準制定、品牌建設、質量創新等方面發揮服務、引導、規范、協調作用,促進行業質量水平提升。

計量、標準、認證、檢驗檢測、質量管理、品牌建設等領域的第三方機構應當提升服務能力,規范服務行為,發揮質量促進服務作用。

第八條  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質量促進活動。

設立自治區人民政府質量獎;鼓勵州、市(地)人民政府(行政公署)建立質量獎勵制度,對質量管理先進、技術創新突出、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按照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章  基礎支撐

第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設系統完備、結構優化、高效實用的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質量基礎設施,優化質量基礎設施管理,提升服務效能,實現更高水平協同發展。

鼓勵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社會各方共同參與質量基礎設施建設。

第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先進測量體系建設,完善量值傳遞與溯源體系,規范和引導計量技術服務市場發展。

優化標準供給結構,提升標準供給質效,加快構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

鼓勵開展產品認證、管理體系認證和服務認證,構建權威公信、通用互認的質量認證體系,推進認證認可國際合作。

支持建設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高標準檢驗檢測機構,鼓勵社會資金投資檢驗檢測服務,推動檢驗檢測行業集約化發展。

第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推動質量基礎設施助力產業鏈供應鏈質量聯動提升,推進質量基礎設施集成服務,利用數智化平臺,實現資源開放、共享和應用。

鼓勵以社會資金建設的質量基礎設施為企業事業單位、科研機構、社會公眾等提供資源共享服務。

第十二條  自治區應當加強國際質量交流合作,推進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搭建技術法規、標準數據庫等信息交流平臺,建設中國—中亞檢驗檢測認證高技術服務集聚區,推動同周邊國家檢驗檢測認證的互認,促進質量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第三章  創新驅動

第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推動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質量創新驅動機制,協同開展質量領域技術、管理、制度創新。

第十四條  鼓勵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企業等開展質量技術創新研究,推動實施重大質量改進項目,協同開展產業鏈供應鏈質量共性技術攻關。加快科技成果運用與轉化,推動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應用,促進品種開發和品質升級。

支持企業實施技術改造、質量改進、品牌建設,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支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軟件等研發和應用。

第十五條  鼓勵企業創新質量管理理念、方法、工具,推動全員、全要素、全過程、全數據的新型質量管理體系應用。

第十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推動實施質量分級制度,倡導優質優價,引導、保護質量創新和質量提升。

第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推動質量創新成果應用,加快產品質量提檔升級、提升建設工程品質、增加優質服務供給。

依托產業園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等打造質量創新策源地,培育形成具有引領力的質量卓越產業集群。

第四章  品牌引領

第十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品牌培育、建設、激勵等機制,完善和落實品牌建設支持措施,培育產業、區域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

鼓勵企業實施品牌戰略,加強品牌設計、市場推廣、品牌維護等能力建設,提高品牌全生命周期管理運營能力。

第十九條  鼓勵企業培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和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品牌,創建工程質量品牌,培育知名服務品牌。

鼓勵打造競爭力強、美譽度高的區域品牌和產業集群商標,提升品牌影響力、產品附加值和產業質量效益。

支持企業圍繞優勢產業和特色產品建設優質企業品牌。

第二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質量強區標桿建設,促進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支撐產業建圈強鏈和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

第二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中華老字號、新疆老字號等品牌以及地理標志產品的保護,培育百年老店和民族品牌,維護有利于品牌發展的環境。

第二十二條  鼓勵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行業協會等加強品牌理論、價值評價研究,建立健全品牌價值評價標準,推動品牌價值評價和結果應用。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二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組織開展全國質量月、中國品牌日、世界計量日、世界標準日、世界認可日、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世界知識產權日等活動,加強質量公益宣傳教育,促進質量文化傳承發展,弘揚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增強全民質量、誠信和責任意識。

第二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支持企業推行首席質量官制度,加大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質量管理等質量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建立人才創新激勵和保障機制。

鼓勵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加強質量相關學科專業建設,培養質量專業技術人才。

第二十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工業和信息化、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應當會同金融監管部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質量融資增信制度體系。

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將質量水平、標準水平、品牌價值等作為貸款發放的參考因素。

第二十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支持企業運用保險等手段促進質量提升和新技術、新材料、新模式、新工藝的推廣應用。

鼓勵保險機構開發適應質量促進需要的保險產品。

鼓勵企業投保產品、工程、服務質量相關保險。

第六章  監督管理

第二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質量促進活動的監督檢查,建立和完善質量問題投訴處理、跟蹤評價、爭議解決制度,依法查處質量違法行為,推動跨行業跨區域監管執法合作。

第二十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建設先進適用的質量追溯體系,引導企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全生命周期質量追溯能力。

第二十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在公共服務領域建立消費者滿意度評價制度,健全服務質量綜合評價體系,加強公共服務質量滿意度結果應用。

第三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建立健全質量安全事故報告制度,開展質量事故上報、應急處置、調查處理、案件移送等工作。

第三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市場監督管理等有關部門應當定期分析評估區域質量狀況、行業質量狀況。

鼓勵行業協會、第三方機構等開展質量比較試驗和滿意度測評等質量促進活動。

第三十二條  自治區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部門應當會同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建立質量誠信體系,完善質量信用評價機制,實施質量信用分類監管。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部門應當會同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建立并實施質量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制度,對失信主體依法予以懲戒。

第三十三條  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應當加強質量促進宣傳,傳播先進質量理念和經驗,對質量違法行為進行輿論監督。

第七章  附則

第三十四條  本條例自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




 
地區: 新疆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