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國發[2004]23號)和《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切實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遼政發[2005]3號),加大對食品生產加工業整頓力度,規范食品生產加工業行為,提高食品加工業整體水平,確保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標本兼治、著力治本”的工作方針,認真履行政府職責,切實把食品生產加工業的安全監管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抓緊抓好,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經濟健康發展,維護社會穩定。
二、工作原則及重點
(一)工作原則。堅持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協調配合,各方聯合整治,落實責任,形成監管合力;堅持集中整頓與日常監管相結合、科學管理與嚴格執法相結合、扶優扶強與打假治劣相結合,突出重點,逐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和失信懲戒機制,引導企業誠信守法。
(二)工作重點。整頓工作要突出“四個重點”,一是重點企業,包括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28類應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而未獲證企業、監督抽查不合格企業和無證照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二是重點區域,主要是偏遠農村、城鄉結合部和集貿市場內的熟食品加工區域;三是重點產品,包括肉制品、乳制品、調味品、白酒、碳酸飲料、(瓶)桶裝飲用水、兒童食品、醬腌菜;四是重點環節,包括衛生條件、原材料質量、添加劑使用、生產工藝和出廠檢驗等環節。
三、工作步驟
從現在起至2005年9月底,全面完成對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普查登記工作,摸清底數,明確監管責任,建立企業動態監管檔案。2005年10月至2006年5月底,實施分類監管。對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嚴格證后監管,督促企業保持和改進生產必備條件。對未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但具備一定條件的企業,督促其限期整改,并申辦食品生產許可證。對無整改能力的企業,依法予以取締。同時,以整頓碳酸飲料和(瓶)桶裝飲用水行業為先導,按行業進行整頓,嚴厲查處無證生產行為。2006年6月至2006年底,實現對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規范化管理,全市食品生產加工業秩序明顯好轉,無證生產行為、生產假冒偽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違法犯罪活動得到有效遏制,標準體系、檢驗檢測體系、信用體系更加健全,行業協會和中介組織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企業的安全責任意識進一步增強。建立起完善的現代食品安全生產監管體制,使我市食品產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四、整頓方式
(一)統一管理,落實食品安全區域監管責任制
各縣(市)區政府要以鄉鎮、街道為基本單元,分片劃定監管區域,落實監管責任。區域監管必須做到“四定”,即定人、定責、定區域、定企業,組織食品監管人員進村、入企、進戶,對所有食品生產加工企業逐戶調查登記,建立包括企業名稱、地址、證照、主要產品、執行標準、生產設備、原材料進廠把關能力、添加劑使用、年產量、技術人員等內容的企業檔案。以信息化管理網絡為載體,使用調查登記軟件,進行匯總分析,全面掌握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將每個企業的監管責任落實到具體人員;建立“三員”即專業監督員、社會協管員、企業檢驗員隊伍,相互配合,協同做好監管工作;實行“四圖”,即各監管單位要制定轄區內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變化動態圖、食品行業分布圖、監管責任落實圖和食品安全警示圖,加強對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動態監管。
實施重點區域食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工作。集中開展對城鄉結合部、農村等區域性食品質量問題的專項整治行動,全面檢查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兩證一照、質量保證條件、關鍵加工環節及原料倉庫,查處非食品原料、濫用食品添加劑、假冒包裝標識等制假違法行為。對問題嚴重的企業,及時關閉、取締,并公開曝光。
(二)強化監管,加大對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整頓力度
各級質監部門要與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簽訂質量承諾書和責任書,監督企業不濫用添加劑,不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督促企業落實產品出廠檢驗制度。
對有違反國家強制性標準、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使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等嚴重違法行為的企業,依法責令停止生產銷售,從重處罰。對無生產許可證、衛生許可證和營業執照的企業,組織相關部門依法取締;對有證照但不符合生產許可證發證條件的企業,督促其限期整改,對整改后仍達不到發證條件的,質監部門要報當地政府組織工商部門依法取締。年底前,基本遏制無證生產食品的違法行為。
規范企業生產、使用食品添加劑的行為。嚴格要求食品生產企業按規定使用食品添加劑,嚴禁企業使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從即日起,食品生產企業要將食品添加劑、食品加工助劑成分、含量等使用情況報當地質監部門備案。繼續追查含有蘇丹紅食品源頭,徹底銷毀含有蘇丹紅的食品及原料,防止含有蘇丹紅的食品進入流通環節。
集中力量查處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大案要案,依法嚴懲違法犯罪分子。對發案率高、重大案件久拖不結的地區和單位,市政府將組織有關行政執法、司法部門直接查辦,嚴肅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重大典型案件查處結果要及時向社會公布。
(三)突出重點,加大食品監督抽查力度
要突出對肉制品等8類重點食品中食品添加劑、重金屬、微生物等重點項目的檢驗,強化對不合格食品生產企業、特別是產品質量不穩定的中小型企業的跟蹤抽查,提高食品監督抽查的有效性,對抽查中產品質量較差的企業和產品,要向社會公開曝光。加強對不合格食品生產企業的后處理工作,嚴格實施公告、整改、復查、處罰等后處理措施,對質量安全存在嚴重問題的,責令其收回產品。要加大扶優扶強力度,及時向社會通報優質產品、優秀企業、優良品牌名單,引導群眾正確消費。要充分利用監督抽查的科學數據,為進一步加強監管提供基礎信息。
(四)嚴格生產許可,推進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工作向縱深發展
進一步加強食品生產許可受理、審核、檢驗工作,嚴格審查條件,規范審批程序,提高審批效率。加快肉制品等10類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工作進度,在堅持許可準入標準和嚴格審查條件的基礎上,督促不符合條件的企業盡快改進并積極申辦食品生產許可證。加強對已經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企業的監管,通過實施巡查、回訪、年審、強制檢驗、監督抽查等監管措施,督促獲證企業履行法律義務,持續保持生產合格食品;對已獲生產許可證但產品質量達不到規定要求的,責令停產整頓;整頓后仍達不到要求的,由質監部門吊銷食品生產許可證,并報政府依法取締。
五、組織領導
為切實加強對食品生產加工業整頓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遼陽市食品生產加工業整頓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副市長陳強擔任,副組長由市政府副秘書長石貴禹、市藥監局局長賈廷利、市質監局局長艾忠林擔任,成員有市經委副主任朱炳憲、市教育局副局長劉柏泉、市民委副主任張京浩、市公安局副局長陳躍、市監察局副局長段世輝、市法制辦副主任劉立偉、市財政局副局長胡忠宇、市農委副主任吳鵬升、市商業局副局長張啟成 、市衛生局副局長周旭、市動監局副局長路寶芬、市工商局副局長何畏、市質監局副局長劉俠、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副局長劉忠禮、市藥監局副局長袁景波。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質監局,負責落實具體工作。辦公室主任由艾忠林同志兼任。各縣(市)區也要成立相應的組織領導機構。
六、有關要求
(一)強化政府對食品生產安全監管的責任
各級政府對當地食品生產安全負總責,統一領導、協調本地區的食品生產安全監管和整頓工作。要建立健全組織協調機制,加強綜合執法、聯合執法和日常監督,重點解決食品安全監管中的不作為和亂作為問題。堅決克服地方保護主義,不得以任何形式阻礙監管執法。建立食品生產安全監管責任追究制,與各有關部門簽訂年度目標管理責任狀,層層落實責任。實行激勵機制,對監管有力、效果突出的部門和單位,要予以獎勵;對失職瀆職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要嚴格按規定追究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的責任。建立食品安全預警機制,制定突發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對食品安全問題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整治、早解決。加強食品生產企業信用建設,加大失信懲戒力度。實行會議調度制度,各縣(市)區每年至少召開兩次會議,研究部署食品生產加工業整頓工作。市領導小組辦公室每年要對各縣(市)區整頓情況進行一次綜合檢查,并將檢查情況報告市政府。
加大對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投入,切實解決產品質量檢驗機構檢測設備、交通工具、檢驗場所設施不齊全等問題。同時,將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確保監督抽查和消費者投訴檢驗等經費。進一步整合全市檢驗檢測資源,形成集農殘、食品添加劑、重金屬、微生物及理化指標等多種檢驗功能于一體的全市食品監督檢驗中心,為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提供技術保證。
(二)充分發揮各部門的職能作用
質監部門要從源頭嚴把食品質量關,全面實施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嚴格企業生產條件審查;加快食品檢驗中心建設,不斷提高食品檢驗能力和水平;采取企業巡視、回訪、年審、定期檢驗和監督抽查等措施,切實加強日常監管和后續監督。各相關職能部門要提高認識,高度重視,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認真開展食品生產加工業整頓工作,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工商、衛生、質監部門對食品生產加工企業頒發或吊銷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和生產許可證時,要及時溝通,相互配合,確保整頓工作取得實效。
(三)加強企業管理,增強自律意識
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要強化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責任,認真學習貫徹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加強企業內部管理,不斷提高企業人員素質,建立完善標準體系、計量檢測體系和質量保證體系,具備保證食品質量安全必備的生產條件,自覺接受社會和群眾的監督。要堅持“誠信興業”的宗旨,切實履行食品安全承諾,從原材料、生產設備、生產人員、產品標準、檢驗能力、環境條件等方面嚴格落實企業責任,確保產品質量。
(四)做好輿論引導工作,服務發展大局
充分發揮輿論導向作用,大力宣傳《產品質量法》、《食品衛生法》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知識,報導各地區、各部門加強食品生產安全監管的工作成效;及時揭露、曝光食品生產領域的制假、售假違法行為,跟蹤報道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效果;大力宣傳重視質量、講求信譽的企業典型及優質食品、優良品牌,提高我市食品業信譽。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組織開展好“3.15”消費者權益日、“全民質量月”等宣傳活動,擴大宣傳聲勢,廣泛教育發動,提高群眾的識假辨假能力,增強全社會的食品安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