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麗江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畜牧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麗政發〔2009〕3號)

   2011-07-28 295
核心提示:各縣(區)人民政府,市直有關部門:  根據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和《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山區綜合開發促進區域協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直有關部門:
 
  根據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和《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山區綜合開發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決定》精神,為進一步推進畜牧業快速發展,充分發揮畜牧業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促進農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快畜牧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畜牧業發展水平是農業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加快畜牧業發展,是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要求,是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快建設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畜牧業產業關聯度高、拓展性強,大力發展畜牧業,可以充分利用農業資源優勢,有效地轉化糧食和農副產品,帶動種植業和相關產業的發展,實現農產品多次增值;可以更加合理地配置農業資源,促進農村經濟的協調健康發展。近年來,我市畜牧業得到較快發展,畜牧業在我市農業乃至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起著越來越重要的推動作用。但也存在著生產方式落后、產業化程度低、市場競爭力不強、支持保障體系不健全、抵御風險能力弱等問題,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快畜牧業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緊緊抓住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有利時機,進一步推進畜牧業加快發展。
 
  二、明確畜牧業發展的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目標,立足畜牧業資源優勢,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轉變養殖方式為著力點,以發展現代畜牧業為方向,加強畜牧業基地和服務體系建設,加快畜牧業生產方式轉變,提升畜牧業市場競爭力,突出特色,優化布局,依靠科技,提高質量,培育名牌,開拓市場,促進畜牧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農民收入持續增加,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基本原則。加快畜牧業發展,應遵循以下原則:
 
  ——市場導向。遵循市場經濟規律,適應市場多樣化、優質化的消費需求,立足國內市場,積極開拓國際市場,重點發展商品率高、市場需求量大的畜禽產品。
 
  ——突出重點。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以優勢資源為依托,綜合考慮產業基礎、區位優勢和市場條件等方面因素,優先扶持優勢產品、優勢產區,突出草食畜生產,大力發展畜產品加工。
 
  ——分類指導。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在高寒山區重點抓好肉牛羊,在中低山區重點發展生豬、肉牛羊和家禽,在低山河谷區重點發展瘦肉豬、優質禽和奶牛羊生產。
 
  ——產業化經營。要著眼特色農產品產業建設,延伸產業鏈條,建立產業體系,構建產業群體,形成具有一定競爭力的畜牧業產業帶區。
 
  ——依靠科技。堅持科技進步,鼓勵科技創新,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提高勞動者素質,提升畜牧業科技含量。
 
  ——優質高效。要正確處理質量和數量的關系,堅持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推行清潔生產,著力提高畜牧業生產效益和畜產品競爭力。
 
  ——可持續發展。堅持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注意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注重保護名特優畜禽資源,實行林草牧結合,加強天然草原、草山、草坡的建設和保護。
 
  (三)主要目標任務。到2012年,畜牧業生產結構進一步優化,保障支撐體系進一步完善,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增強,畜牧業產業化經營程度明顯加快,畜牧業在農業和農村經濟中的地位明顯提高,畜牧業收入成為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力爭到2012年,全市畜牧業產值達到18億元,年均遞增8%以上,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0.6%左右,肉類總產量達到11萬噸,年均遞增5%以上,奶產量達到6000噸,年均遞增17%,禽蛋產量達到5000噸,年均遞增10%,人均占有肉奶蛋突破90公斤。畜禽養殖大戶達1500戶,其中生豬出欄萬頭以上的養殖大戶3戶,出欄千頭以上的養殖大戶30戶。規模化養殖水平不斷提高,主要畜禽品種適度規模以上的標準化養殖場(戶)的產量比例分別提高10個百分點。畜禽良種覆蓋率每年提高5%。畜牧業生產和畜產品基本達到無公害標準,力爭創建一批名牌產品。畜牧業收入在農民家庭收入中的比重保持在50%左右。
 
  三、加快轉變畜牧業生產經營方式
 
  (一)加強畜產品基地建設。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相對集中、高產高效”的原則,在穩定生豬存欄數量提高質量和出欄率的前提下,重點發展飼養報酬高的肉牛、肉羊等草食畜和家禽,突出優勢產區、優勢產業和優勢產品,積極爭取生豬基地縣、肉牛基地縣、肉羊基地縣、奶牛基地縣項目;重點建設8個養豬示范鄉、5個肉牛養殖示范鄉、8個肉羊養殖示范鄉、3個奶牛養殖示范鄉、5個山地禽類養殖示范鄉。綜合利用資源、資金、技術等優勢,加快優勢畜產品基地建設,推動優勢產業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優勢產業帶和產業區。
 
  (二)創新畜牧業養殖模式。按照“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統一防疫”的要求,大力發展標準化養殖小區和養殖場,提高畜牧業規模化、集約化和標準化水平。加強標準化草食畜養殖小區和養殖場的青貯窖、飼草飼料基地、糞污處理和防疫等基礎設施建設,改變人畜混居、畜禽混養的落后狀況,改善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環境,逐步形成設施完善、功能齊全、高效安全的現代化畜牧業養殖主體。轉變草食畜飼養方式,推進規模經營,積極發展牛羊舍飼養殖,變放牧為舍飼,變分散飼養為集中飼養,增強畜牧業持續發展能力,加快畜牧業生產方式轉變的步伐。
 
  (三)促進畜牧業科技進步。加快畜禽良種、生態保護等關鍵技術的研發。加強畜牧獸醫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建設,抓好畜禽品種改良、農作物秸稈利用、飼料配制、動物疫病診斷防治、集約化飼養、標準化生產養殖、林草牧結合示范等技術和模式的推廣。安排一定資金加大畜牧業科技培訓力度,組織實施“畜牧科技入戶”工程,提高畜牧獸醫人員和飼養者的素質,加快畜牧業科技成果轉化。
 
  (四)加快畜牧產業化進程。畜牧業產業化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按照規模化經營、集約化生產的原則,積極發展畜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合作經濟組織和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增強帶動農民增收的能力。落實扶持政策,大力培育畜產品加工、畜禽良種繁育、飼料加工等龍頭企業,加快建設畜產品批發市場和流通中介組織,發展訂單畜牧業。建立和完善加工企業與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養殖戶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加大對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在政策、技術、信息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不斷提高畜牧業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
 
  四、建立和完善畜牧業保障支撐體系
 
  (一)健全畜牧獸醫管理體制。根據當前我市動物防疫工作的總體形勢,盡快改革和完善現行畜牧獸醫管理體制。按照《國務院關于推進獸醫管理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要求,本著“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健全市、縣(區)、鄉(鎮)畜牧獸醫管理機構,明確職能,理順關系,完善政策,逐步建立起科學、統一、透明、高效的獸醫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建立健全畜牧獸醫行政管理、執法監督和技術支持機構體系,強化村級動物防疫員隊伍建設。在市畜牧局編制不變的前提下,加掛“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市動物衛生監督所”和“草山飼料站”三塊牌子,加強動物防疫工作,促進我市動物衛生工作健康發展,不斷提高我市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能力,提高動物產品安全水平。
 
  (二)建立經費保障制度。獸醫行政、執法監督和技術支持機構、鄉鎮畜牧獸醫站實行全額預算管理。各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依法收取的防疫、檢疫等行政事業性收費實行“收支兩條線”,專項用于動物防疫檢疫工作。村級動物防疫員的固定工作津貼,區縣要按照規定納入財政預算,固定工作津貼每月不低于240元。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經費、培訓經費、應急儲備物資、動物疫病監測經費、疫苗配套經費、疫苗貯運費、動物衛生監督執法經費等動物防疫經費,市級按照全市上年畜禽存欄量,每頭家畜每年0.15元,每只家禽0.05元納入財政預算,縣(區)按照本轄區上年畜禽存欄數和動物防疫實際需要納入財政預算。
 
  (三)加快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要把良種繁育體系建設作為促進畜牧業結構調整,提高畜產品質量的重要基礎來抓。加強和完善畜禽良種的育種、繁育、推廣體系建設,合理布局和建設改良站點,配備技術人員,裝備改良設施,提高改良服務水平和能力。加快畜禽良種繁育,積極推廣牛凍精改良、肉羊雜交改良、生豬人工授精等畜禽良種技術。建立種質資源保護場(區),建立健全種畜禽質量監督體系,規范種畜禽生產和經營。
 
  (四)提高動物疫病防控能力。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按照“加強領導、密切配合,依靠科學、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斷處置”的原則,加強動物防疫、檢疫和動物衛生監督。以省際間公路通道、沿邊和口岸為重點,抓好以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禽流感為重點的疫病防治,堅決防止畜禽疫病傳入。
 
  1.實行強制免疫。嚴格按照“政府保免疫密度,業務部門保免疫質量”的要求,對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等列入國家強制動物免疫的四大疫病實行強制免疫,并列入縣域經濟考核內容,確保免疫密度達到100%,有效免疫抗體合格率達到70%以上;對拒不接受或不按規定動物免疫程序實施免疫的養殖(場)戶,嚴格按照《動物防疫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規定嚴肅處理,確保每年動物免疫工作按質、按量完成。
 
  2.加強動物疫病監測預警預報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市、縣(區)兩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實驗室建設,配齊儀器設備,保證工作經費,全面提高動物疫病預警預報能力。定期開展動物流行病學調查和血清學檢測,提高監測密度,做好動物疫情監測統計、分析、預警和上報;凡經檢測免疫抗體水平達不到要求的,要及時加強免疫,確保畜禽處于有效的免疫保護狀態。
 
  3.加強動物及動物產品檢疫工作,有效防止動物疫病傳播。積極推進產地檢疫,出縣境動物的產地檢疫率要達到100%。嚴格運輸檢疫,嚴把出證關、動物標識關,通過運輸檢疫促進產地檢疫。全面推進屠宰檢疫,做到有宰必檢。加強畜禽交易市場的檢疫管理,對畜禽交易市場和農貿市場,要派駐檢疫人員進行檢疫。
 
  4.加強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動物疫病防控配套設施。繼續推進畜牧獸醫管理體制改革,按照健全機構、穩定隊伍、落實經費、創新機制的要求,加強基層獸醫站和人員隊伍建設,落實村防疫員待遇,規范建設村級動物防疫員隊伍,健全獸醫防疫網絡。
 
  (五)構建飼料生產體系。大力開發適應養殖的飼料品種,積極推廣配合飼料和濃縮飼料,提高飼料利用率和配合飼料入戶率。加快優質飼料生產基地和種草養畜基地建設,大力發展飼用專用玉米、飼用大麥,推行糧一一經一一飼三元種植結構,實施好石漠化草地治理工程,完善退耕還草政策措施,鼓勵農戶開發荒山荒坡種草養畜,大力推廣人工種草、林間種草、草田輪作和牧區節水灌溉等技術。加大牧區草地改良力度,積極推行草地承包經營、禁牧、休牧和輪牧制度。大力開發利用農作物秸稈資源,推廣秸稈青貯氨化技術,不斷增加飼料供應能力,逐步建立起與畜牧業發展相適應的飼料生產體系。
 
  (六)完善畜牧業市場體系。加強良種供應市場建設,促進良種經營的規范化。把畜產品產地批發市場作為畜牧業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加以建設,促進產銷銜接。切實加強獸藥監管和畜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加快畜產品產地認證,做好畜產品品牌培育。積極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促進鮮活畜產品貨暢其流。加強畜牧業信息網絡建設,及時提供國內外市場畜禽及其產品、飼料、獸藥的供求數量和價格信息、科技信息,為生產經營決策提供準確、及時、有效的信息服務。
 
  五、進一步完善對畜牧業發展的扶持政策措施
 
  (一)加大對畜牧業的財政扶持力度。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加大對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動物疫病防控體系、飼草飼料生產體系、縣鄉(鎮)畜牧獸醫體系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在標準化養殖小區(場)、現代畜牧業示范點、特色畜禽產品基地、優質飼草基地、畜禽良種引進和繁育、特色種質資源保護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重大動物疫病防治等項目建設上要給予傾斜,進一步改善畜牧業生產條件。按照突出重點、填齊補缺的原則,市財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資金重點扶持畜牧業養殖小區(場)、專業村、專業戶、良種引進繁育和推廣以及畜牧獸醫服務體系建設。積極落實好國家生豬、奶牛良種補貼政策,并逐步將良種補貼范圍擴大到肉牛、肉羊和家禽。在安排扶貧、農業綜合開發、人畜飲水等專項資金時,對畜牧業發展給予傾斜支持。
 
  (二)加大對畜牧業的金融支持。運用貼息和擔保補助等方式,引導和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增加對畜牧業的貸款。農村信用社要進一步完善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制度,支持農戶發展畜禽養殖。引導、鼓勵和支持保險公司大力開發畜牧業保險市場,發展多種形式、多種渠道的畜牧業保險,認真落實母豬政策性保險補貼政策,逐步開展生豬、奶牛等牲畜保險。按照“政府引導、政策支持、市場運作、農民自愿”的原則,建立畜牧業政策性保險制度,重點扶持規模養殖戶和養殖小區,增強畜牧業抵御市場風險、疫病風險和自然災害的能力,有效保障畜牧養殖安全。各級財政對農戶參保給予保費補貼。
 
  (三) 落實好稅收優惠政策。清理畜禽養殖和屠宰加工環節不合理收費。對生產和銷售單一大宗飼料或混合飼料、配合飼料、復合預混料、濃縮飼料的生產企業以及畜牧生產者銷售的自產畜產品免征增值稅。對從事牲畜、家禽的飼養或畜牧業項目以及獸醫、畜牧技術推廣等服務業項目的所得按規定免征企業所得稅。對直接用于畜牧業的生產用地免征城鎮土地使用稅。進一步貫徹落實好國家現行的其他稅收優惠政策,減輕養殖戶負擔,降低生產成本。
 
  (四)合理安排畜牧業生產用地和用電。鼓勵合理利用荒山、荒地發展畜禽養殖。將規模化畜禽養殖用地納入規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按照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建立的畜禽養殖場(小區)用地按農業用地管理。在畜禽養殖小區(場)用地范圍內需要興建永久性建(構)筑物,其用地比照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管理,涉及農用地轉用的,依照土地法規的相關規定辦理。養殖企業以及能區分養殖用電的養殖戶,其養殖用電或自產自用飼料、獸藥等加工生產用電,按農業用電收費。
 
  六、積極營造加快畜牧業發展的環境
 
  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快畜牧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切實將發展畜牧業作為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全面落實各項優惠扶持政策,加大推進力度。并廣泛宣傳,積極引導,營造有利于畜牧業發展的良好環境。要層層分解落實畜牧業發展的目標任務,進一步加大考核獎勵力度,充分調動各級加快畜牧業發展的積極性。發改、農林、財政等部門要積極幫助畜牧企業做好項目申報工作,爭取上級政策和資金扶持。金融部門要加大對畜牧業及相關產業的信貸支持。其他各有關部門都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積極為畜牧業加快發展提供優質服務,為提高畜牧業發展水平、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作出積極貢獻。
 
二〇〇九年一月二十一日 

 
地區: 云南
標簽: 畜牧業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