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鄉鎮人民政府,經開新區管理處,縣政府各局委、各直屬機構:
農產品質量安全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事關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為確保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經縣人民政府同意,現就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原則及“政府負總責、部門分工負責、生產經營者為第一責任人”的要求,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管,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安全放心的農產品,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二)工作目標。到2014年,建立縣、鄉鎮、村、組(基地)四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到2015年,糧食、蔬菜、水果、生豬、水產品等主導產業標準化規模達到80%以上;認證農產品產量達到農產品生產總量的50%以上;以蔬菜、生豬、水果為重點,穩步推進基地準出,全面推進市場準入;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和保障能力明顯提升;農產品農獸藥殘留市場抽檢合格率達96%以上,基地抽檢合格率達98%以上,杜絕禁用農獸藥的使用,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
二、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
(一)建立監管體系。大力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鄉鎮(經開新區)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站,村確定一名監督員,組(基地)明確一名協管員,力爭四年內建成縣、鄉鎮(經開新區)并延伸到村、組(基地)的農產品質量監管網絡。2010年,重點抓好三個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試點工作。
(二)健全監管制度。建立健全農產品產地環境監管、投入品監管、檢測機構監管、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監督執法、應急處置、信息發布、質量安全追溯、責任追究等監管制度,規范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監管,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長效機制。
三、推行農業標準化
(一)構建標準體系。以構建水稻、蔬菜、水果、生豬、家禽、水產品等主導產業標準體系及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為重點,加快制訂農業地方標準,兩年內制訂、修訂全縣主要農作物農業技術規范30項以上。各主要農作物生產要積極推廣采用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提高農產品質量。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和產業協會,促進企業和合作社、協會聯合,不斷提高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組織化水平。
(二)科學規劃實施。各地要根據各自產業優勢,按照打造農產品“露天工廠”、凈化生產過程、創建農產品品牌、確保質量安全的要求,科學制定農業標準化規劃。要突出地方特色,找準市場定位,系統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實現農業產業統一生產布局、統一技術標準、統一產品品牌。
(三)開展示范建設。結合蔬菜標準園、農產品標準化、養殖小區建設,圍繞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創建“三品”品牌,依托小區建設,以主導產品為重點,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示范片建設。從構建和落實示范產業標準體系著手,將標準轉換為操作卡、明白紙,將標準落實到每個生產經營者;建立較完善的標準化管理規范,建立農產品生產檔案,實現農產品可追溯管理。每個試點鄉鎮辦好1至2個示范片,每個示范片規模不少于200畝。
四、強化生產源頭監管
(一)加強產地環境監管。結合土壤普查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檢情況,做好主要農產品分類劃區和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采用合理灌溉、科學施肥、土壤改良等措施,加強對污染生產區的治理。嚴格控制縣城和工業“三廢”污染向農產品產地轉移,確保農產品產地安全。建立和完善全縣水稻、蔬菜、水果等主要農產品產地環境動態監測體系,隨時掌握產地環境變化規律和狀況,及時調整農產品產地污染治理對策。
(二)加強農業投入品監管。建立農業投入品質量監管責任制,逐步完善農資打假工作長效機制。大力規范整頓農業投入品市場,依法取締達不到要求的農業投入品市場。建立健全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檔案制度,實行質量可追溯、責任可追究管理。嚴厲打擊違法違規生產、銷售、使用禁用農獸藥和銷售不合格農業投入品的違法行為。
(三)加強基地生產監管。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培訓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誠信建設,落實生產者是農產品質量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自我管理意識。督促和指導農產品生產者按照標準使用農獸藥,指導和支持推廣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綠色綜合防治技術,推廣統防統治。按照《農產品質量法》規定,規范農產品生產行為。
五、實施基地準出和市場準入
(一)穩步推進基地準出。以蔬菜、水果、生豬為重點,大力推行《雙峰縣農產品基地準出證》和“農藥殘留抽檢合格膠帶”標識制度,積極開展農產品基地準出工作。外銷生豬推行免疫后要加掛新型二維碼耳標。對實施基地準出的農產品實行質量安全承諾,出現質量安全問題按質量安全編碼實行可追溯管理。
(二)全面推行市場準入。農業、工商等部門要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規定,全面推進農產品市場準入,強化經營者的質量安全意識,加強基地與市場的產銷對接,健全市場準入監管制度,嚴把市場準入質量安全關。重點抓好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超市的市場準入,對建立產銷對接、實行基地準出、區域以上農產品質檢機構檢測合格、獲“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地理標志)認證的農產品,可直接進入市場銷售,其它農產品需檢測合格后才能進入市場銷售。
六、開展農產品質量認證
(一)大力推行農產品質量認證。以保障廣大消費者消費安全為重點,大力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兩年內力爭無公害農產品達到20個以上。以發展優質農產品為重點,大力推進綠色、有機食品認證。兩年內,有機食品認證實現零的突破。
(二)培育認證農產品品牌。以“三品一標”農產品為重點,加強基地建設,支持認證企業改進生產工藝,強化企業質量安全管理,積極開展市場營銷和宣傳,擴大農產品市場知名度。鼓勵和支持企業跨地域、跨品牌實行資源整合,壯大認證農產品生產規模,發展現代化企業。到2015年,全縣力爭“三品一標”農產品占食用農產品商品量比例的50%以上。
(三)加強認證農產品監管。逐步建立“以行政執法為主導、行業自律為基礎、屬地管理為保障”監管體制。切實加強對“三品一標”農產品生產全過程監管,做好“三品一標”農產品監督抽檢,認證農產品抽檢覆蓋率達100%,認證農產品質量合格率達98%。
七、開展專項整治
突出抓好蔬菜、水果、生豬生產的源頭整治,以安全隱患較大的農業投入品和農獸藥殘留為重點,集中力量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今年重點抓好農獸藥殘留、農資打假、農機具打假等專項整治行動,完成整治目標。
八、強化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以縣長任組長,分管副縣長任副組長,農辦、農業、畜牧、財政、公安、衛生、質監、工商、商務、安監、環保、食品藥監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縣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各鄉鎮(經開新區)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原則,把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考核制度,將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納入鄉鎮(經開新區)、各相關職能部門的績效考核內容。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經費投入,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
(二)加強質量檢測。重點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機構建設,加緊制定全縣農產品質檢機構建設規劃,五年內建立縣、鄉鎮并延伸到基地村、組的檢測體系。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的考核和培訓,完善檢測制度,規范農產品質檢機構管理。加大農產品質量例行監測、監督抽查等工作,督促農產品生產經營者規范生產經營。
(三)加強監督執法。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執法體系,建立和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執法制度,完善執法聯動機制,創新執法手段,規范執法行為,加大執法力度,對重點區域、重點基地、重點市場、重點企業以及在重大節假期間,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巡查和檢測。開展專項執法監督檢查,集中查處不符合國家質量標準的農產品上市行為;嚴厲打擊違法違禁使用高毒、高殘留、有害農業投入品和添加非食用物質的行為。
(四)加強協調配合。由縣農業部門牽頭,會同縣畜牧、公安、衛生、質監、工商、商務、環保、藥監等部門,建立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聯席會議制度,落實《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應急預案》,協調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共同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
二O一O年十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