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縣(區)人民政府,自治區政府各部門、直屬機構:
現將《關于發展壯大枸杞產業的若干意見》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
2013年11月28日
關于發展壯大枸杞產業的若干意見
枸杞產業是我區13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之一。近年來,在產業政策的扶持下,全區枸杞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品質穩步提升,銷量和產值大幅增加。但同時還存在著產區資源優勢不夠明顯、優新品種培育不夠迅速、品牌保護體系不夠完善、市場流通網絡不夠健全等問題。為進一步提升全區枸杞產業發展水平,加快推進枸杞產業現代化,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自治區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以枸杞產業現代化為目標,進一步優化枸杞產業發展布局,加快推進枸杞產業科技創新與應用,著力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加強枸杞市場流通網絡建設,全面提升枸杞產業的良種化、標準化、專業化、組織化水平,努力打造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枸杞產業品牌。
(二)發展目標。
力爭到2017年,全區枸杞基地種植面積達到100萬畝,枸杞加工轉化率達到25%以上,產品出口率達到10%以上;枸杞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全面建立,“三品”認證率達到85%以上;培育產值5億元以上的枸杞加工流通企業10家—15家,實現產業總產值120億元以上。
二、主要任務
(一)加快優新品種選育及良種苗木繁育。鼓勵科研院所和企業采用現代化的選優、雜交、航天及生物技術,定向培育藥用、加工、鮮食枸杞專用新品種,實現選育一批、儲備一批、推廣一批,力爭到2017年選育出3個—5個經濟性狀突出、抗逆性強的新品種。加快寧杞1號、寧杞4號等原有主推品種的提純、復壯、選優工作,加大寧杞5號、寧杞7號等枸杞良種的示范推廣和栽培技術配套。積極發揮國家枸杞工程技術中心優勢,引進國內外優質枸杞種質資源,建立條件完善的國家級枸杞種質資源圃和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種業發展模式。扶持重點產區市、縣(區)建設枸杞種苗基地和優系采條圃,實現種苗統育統供。
(二)加快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優化全區枸杞種植區域布局,改造提升以中寧為核心、清水河流域和銀川以北為兩翼的老產區,高標準發展紅寺堡、下馬關、惠安堡、興仁、香山等新產區。鼓勵和支持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家庭農場推廣優良新品種,應用先進技術和機械裝備。建設枸杞標準化生產基地65萬畝,其中改造提升枸杞種植基地35萬畝,新建枸杞種植基地15萬畝,培育枸杞出口生產基地15萬畝。對面積在200畝以上,采用自治區林業局認定的育苗基地培育的種苗,按照《寧夏枸杞栽培技術規程》標準新建成的枸杞種植基地,經驗收合格后由自治區財政廳整合資金,每畝一次性補助700元。
(三)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與我區枸杞企業嫁接,充分發揮知名企業的資金和市場優勢,培育壯大地方企業。以枸杞生產、加工、流通龍頭企業為基礎,整合資源,組建上市公司和產業聯盟,推進中寧、銀川等規模產區的產業集群建設。
(四)強化市場流通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和提升中寧國際枸杞交易中心的基礎設施和綜合功能,規劃建設平羅、固原等產區枸杞交易市場。鼓勵、支持企業和種植大戶在國內外大中城市,按照統一門牌標示、統一室內裝飾設計、統一產品包裝、統一銷售寧夏枸杞地理標志產品和中寧枸杞證明商標產品的要求,新建“寧夏枸杞”、“中寧枸杞”加盟專賣店和連鎖營銷店,并配套建立枸杞產品質量追溯系統的店面,每建成1個,經驗收達到相關標準后由自治區財政廳一次性給予10萬元的補助。加強枸杞市場產品質量的監管,嚴格市場準入制度,建立產品質量電子追溯系統,完善產品價格和交易量采集報告制度。加快枸杞產業現代物流體系建設,積極推廣電子、網絡、期貨等新型交易方式,逐步健全產地市場、冷鏈儲運、物流配送、農超對接、出口外銷和網上銷售等市場網絡。
(五)強化科技創新與推廣。加快推進產學研結合,采取“政府+科研機構+企業+合作組織+積植大戶”的方式,構建“五位一體”的枸杞產業研發、示范、轉化推廣鏈。支持企業建立技術創新平臺或產業研發中心,增強科技支撐力和企業競爭力。組建寧夏枸杞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加快枸杞采摘、制干、分選等關鍵技術裝備的研發與創新,用現代技術裝備改造提升傳統枸杞產業。將采摘機械、烘干設備、統防統治機具納入農機補貼范圍,在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大面積采用機械化作業,減少人力手工勞動,提高生產效率。積極推進枸杞保健養生、抗衰美容等功能產品的基礎性研究,加快枸杞鮮食保鮮、有效成分提取、功能食品飲品開發等加工技術與裝備的研發創新。
(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積極開展同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的合作,培養和建設一支高水平的枸杞產業研發、推廣、營銷、管理隊伍。組織相關專業技術人員編寫枸杞栽培、加工技術及養生文化等方面的培訓教材,在寧夏大學及區內各職業技術學院的相關專業開設枸杞產業教學課程,培養專業人才。充分發揮枸杞產業指導組、專家服務組的作用,對枸杞產業進行科技攻關和技術指導等服務。各產區市、縣(區)要建立枸杞專業技術推廣隊伍,實行首席技術推廣員負責制,加強對枸杞種植大戶、家庭農場主和茨農的指導和培訓,提升枸杞生產加工水平。
(七)提高社會化服務水平。引導枸杞加工流通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聯合建立枸杞病蟲害統防統治專業化服務公司或服務隊,配備枸杞烘干機等專業化機械設備,在滿足自身生產加工需求的同時,積極向其他枸杞種植基地或茨農開展社會化服務。充分利用新聞媒體、互聯網、手機短信、微博微信等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系統為枸杞產業管理、供銷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務。
(八)培育寧夏枸杞品牌與文化。深度挖掘枸杞傳統歷史文化,大力培育寧夏枸杞(中寧枸杞)的品牌,規范寧夏枸杞國家地理標志產區保護與中寧枸杞證明商標管理制度。加快推進企業品牌的培育,以企業建立穩定的產區生產基地為基礎,突出個性產品與深加工產品的開發。大力發展現代枸杞文化產業,以產區旅游資源為依托,以枸杞文化傳承創新為支撐,建立枸杞文化博物館、養生保健館、休閑觀光采摘園,積極組織打造一批具有枸杞文化特色的影視、文學、書畫、音樂、攝影等精品力作,推進枸杞產業與文化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科技廳、財政廳、農牧廳、商務廳、工商局、質監局等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能,從項目扶持、政策落實、科技攻關、市場培育、質量監管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形成工作合力。自治區林業局和各主產區市、縣(區)要分別制定全區和本市、縣(區)的枸杞產業發展規劃,并對各地工作情況進行考核,以促進枸杞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自治區枸杞產業指導小組要強化統一管理和技術指導,集中力量深入研究和解決好影響枸杞產業發展的突出問題。
(二)加大財政金融扶持力度。從2014年起,自治區每年整合農業產業化、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農業科技推廣、林業補貼等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枸杞產業基礎與應用研究、新品種選育、良種苗木繁育、技術標準制定與推廣、企業培育、市場開拓等。主產區市、縣(區)也要安排一定的專項資金用于枸杞產業的發展。自治區金融服務辦公室要協調各商業銀行加大對枸杞產業基地建設、龍頭企業技術改造、良種繁育、貯藏加工、市場營銷等方面的信貸支持。自治區財政廳、林業局要用好用活用足林業貸款中央財政貼息政策。支持種植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家庭農場和農戶參加農業保險,按規定享受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自治區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和寧夏農業綜合投資公司要積極參與枸杞產業發展,為枸杞企業提供土地整治、金融貸款擔保等服務。
(三)加強品牌管理與保護。自治區林業局要會同有關部門抓緊做好枸杞保護地方立法的準備工作,進一步采取行政、法律、經濟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加大對寧夏枸杞產區、品種資源、產品質量、市場流通、品牌文化等方面的管理和保護力度,形成保護產區環境、保護寧夏枸杞品牌與合法使用品牌的良好氛圍。改善產區環境與基礎設施,建立產區與市場品牌準入制度,規范市場運行機制,努力提升產品質量,增強品牌影響力和市場帶動力。
(四)加大產業宣傳推介力度。通過舉辦各類宣傳推介活動,廣泛宣傳枸杞保健養生文化和“寧夏枸杞”、“中寧枸杞”品牌質量優勢,進一步擴大和提升我區枸杞品牌知名度。積極組織枸杞生產、加工和流通企業參加國內外各種博覽會、商品交易會、貿易洽談會和境外推介活動,拓展市場規模,增加產品銷量。
現將《關于發展壯大枸杞產業的若干意見》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
2013年11月28日
關于發展壯大枸杞產業的若干意見
枸杞產業是我區13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之一。近年來,在產業政策的扶持下,全區枸杞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品質穩步提升,銷量和產值大幅增加。但同時還存在著產區資源優勢不夠明顯、優新品種培育不夠迅速、品牌保護體系不夠完善、市場流通網絡不夠健全等問題。為進一步提升全區枸杞產業發展水平,加快推進枸杞產業現代化,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自治區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以枸杞產業現代化為目標,進一步優化枸杞產業發展布局,加快推進枸杞產業科技創新與應用,著力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加強枸杞市場流通網絡建設,全面提升枸杞產業的良種化、標準化、專業化、組織化水平,努力打造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枸杞產業品牌。
(二)發展目標。
力爭到2017年,全區枸杞基地種植面積達到100萬畝,枸杞加工轉化率達到25%以上,產品出口率達到10%以上;枸杞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全面建立,“三品”認證率達到85%以上;培育產值5億元以上的枸杞加工流通企業10家—15家,實現產業總產值120億元以上。
二、主要任務
(一)加快優新品種選育及良種苗木繁育。鼓勵科研院所和企業采用現代化的選優、雜交、航天及生物技術,定向培育藥用、加工、鮮食枸杞專用新品種,實現選育一批、儲備一批、推廣一批,力爭到2017年選育出3個—5個經濟性狀突出、抗逆性強的新品種。加快寧杞1號、寧杞4號等原有主推品種的提純、復壯、選優工作,加大寧杞5號、寧杞7號等枸杞良種的示范推廣和栽培技術配套。積極發揮國家枸杞工程技術中心優勢,引進國內外優質枸杞種質資源,建立條件完善的國家級枸杞種質資源圃和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種業發展模式。扶持重點產區市、縣(區)建設枸杞種苗基地和優系采條圃,實現種苗統育統供。
(二)加快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優化全區枸杞種植區域布局,改造提升以中寧為核心、清水河流域和銀川以北為兩翼的老產區,高標準發展紅寺堡、下馬關、惠安堡、興仁、香山等新產區。鼓勵和支持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家庭農場推廣優良新品種,應用先進技術和機械裝備。建設枸杞標準化生產基地65萬畝,其中改造提升枸杞種植基地35萬畝,新建枸杞種植基地15萬畝,培育枸杞出口生產基地15萬畝。對面積在200畝以上,采用自治區林業局認定的育苗基地培育的種苗,按照《寧夏枸杞栽培技術規程》標準新建成的枸杞種植基地,經驗收合格后由自治區財政廳整合資金,每畝一次性補助700元。
(三)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與我區枸杞企業嫁接,充分發揮知名企業的資金和市場優勢,培育壯大地方企業。以枸杞生產、加工、流通龍頭企業為基礎,整合資源,組建上市公司和產業聯盟,推進中寧、銀川等規模產區的產業集群建設。
(四)強化市場流通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和提升中寧國際枸杞交易中心的基礎設施和綜合功能,規劃建設平羅、固原等產區枸杞交易市場。鼓勵、支持企業和種植大戶在國內外大中城市,按照統一門牌標示、統一室內裝飾設計、統一產品包裝、統一銷售寧夏枸杞地理標志產品和中寧枸杞證明商標產品的要求,新建“寧夏枸杞”、“中寧枸杞”加盟專賣店和連鎖營銷店,并配套建立枸杞產品質量追溯系統的店面,每建成1個,經驗收達到相關標準后由自治區財政廳一次性給予10萬元的補助。加強枸杞市場產品質量的監管,嚴格市場準入制度,建立產品質量電子追溯系統,完善產品價格和交易量采集報告制度。加快枸杞產業現代物流體系建設,積極推廣電子、網絡、期貨等新型交易方式,逐步健全產地市場、冷鏈儲運、物流配送、農超對接、出口外銷和網上銷售等市場網絡。
(五)強化科技創新與推廣。加快推進產學研結合,采取“政府+科研機構+企業+合作組織+積植大戶”的方式,構建“五位一體”的枸杞產業研發、示范、轉化推廣鏈。支持企業建立技術創新平臺或產業研發中心,增強科技支撐力和企業競爭力。組建寧夏枸杞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加快枸杞采摘、制干、分選等關鍵技術裝備的研發與創新,用現代技術裝備改造提升傳統枸杞產業。將采摘機械、烘干設備、統防統治機具納入農機補貼范圍,在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大面積采用機械化作業,減少人力手工勞動,提高生產效率。積極推進枸杞保健養生、抗衰美容等功能產品的基礎性研究,加快枸杞鮮食保鮮、有效成分提取、功能食品飲品開發等加工技術與裝備的研發創新。
(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積極開展同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的合作,培養和建設一支高水平的枸杞產業研發、推廣、營銷、管理隊伍。組織相關專業技術人員編寫枸杞栽培、加工技術及養生文化等方面的培訓教材,在寧夏大學及區內各職業技術學院的相關專業開設枸杞產業教學課程,培養專業人才。充分發揮枸杞產業指導組、專家服務組的作用,對枸杞產業進行科技攻關和技術指導等服務。各產區市、縣(區)要建立枸杞專業技術推廣隊伍,實行首席技術推廣員負責制,加強對枸杞種植大戶、家庭農場主和茨農的指導和培訓,提升枸杞生產加工水平。
(七)提高社會化服務水平。引導枸杞加工流通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聯合建立枸杞病蟲害統防統治專業化服務公司或服務隊,配備枸杞烘干機等專業化機械設備,在滿足自身生產加工需求的同時,積極向其他枸杞種植基地或茨農開展社會化服務。充分利用新聞媒體、互聯網、手機短信、微博微信等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系統為枸杞產業管理、供銷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務。
(八)培育寧夏枸杞品牌與文化。深度挖掘枸杞傳統歷史文化,大力培育寧夏枸杞(中寧枸杞)的品牌,規范寧夏枸杞國家地理標志產區保護與中寧枸杞證明商標管理制度。加快推進企業品牌的培育,以企業建立穩定的產區生產基地為基礎,突出個性產品與深加工產品的開發。大力發展現代枸杞文化產業,以產區旅游資源為依托,以枸杞文化傳承創新為支撐,建立枸杞文化博物館、養生保健館、休閑觀光采摘園,積極組織打造一批具有枸杞文化特色的影視、文學、書畫、音樂、攝影等精品力作,推進枸杞產業與文化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科技廳、財政廳、農牧廳、商務廳、工商局、質監局等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能,從項目扶持、政策落實、科技攻關、市場培育、質量監管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形成工作合力。自治區林業局和各主產區市、縣(區)要分別制定全區和本市、縣(區)的枸杞產業發展規劃,并對各地工作情況進行考核,以促進枸杞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自治區枸杞產業指導小組要強化統一管理和技術指導,集中力量深入研究和解決好影響枸杞產業發展的突出問題。
(二)加大財政金融扶持力度。從2014年起,自治區每年整合農業產業化、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農業科技推廣、林業補貼等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枸杞產業基礎與應用研究、新品種選育、良種苗木繁育、技術標準制定與推廣、企業培育、市場開拓等。主產區市、縣(區)也要安排一定的專項資金用于枸杞產業的發展。自治區金融服務辦公室要協調各商業銀行加大對枸杞產業基地建設、龍頭企業技術改造、良種繁育、貯藏加工、市場營銷等方面的信貸支持。自治區財政廳、林業局要用好用活用足林業貸款中央財政貼息政策。支持種植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家庭農場和農戶參加農業保險,按規定享受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自治區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和寧夏農業綜合投資公司要積極參與枸杞產業發展,為枸杞企業提供土地整治、金融貸款擔保等服務。
(三)加強品牌管理與保護。自治區林業局要會同有關部門抓緊做好枸杞保護地方立法的準備工作,進一步采取行政、法律、經濟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加大對寧夏枸杞產區、品種資源、產品質量、市場流通、品牌文化等方面的管理和保護力度,形成保護產區環境、保護寧夏枸杞品牌與合法使用品牌的良好氛圍。改善產區環境與基礎設施,建立產區與市場品牌準入制度,規范市場運行機制,努力提升產品質量,增強品牌影響力和市場帶動力。
(四)加大產業宣傳推介力度。通過舉辦各類宣傳推介活動,廣泛宣傳枸杞保健養生文化和“寧夏枸杞”、“中寧枸杞”品牌質量優勢,進一步擴大和提升我區枸杞品牌知名度。積極組織枸杞生產、加工和流通企業參加國內外各種博覽會、商品交易會、貿易洽談會和境外推介活動,拓展市場規模,增加產品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