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等九部門關于加強廣西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實施意見(桂農廳發〔2020〕157號)

   2020-12-16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237
核心提示: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區直有關部門: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意見》(國辦發〔2019〕56
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區直有關部門: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意見》(國辦發〔2019〕56號)精神,為全面加強我區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健全種質資源保護利用體系,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重要講話精神,充分發揮我區農業種質資源豐富、區位獨特、品種優良等優勢,落實新發展理念,以農業供給側改革為主線,進一步明確農業種質資源保護的基礎性、公益性定位,堅持保護優先、高效利用、政府主導、多元參與的原則,強化責任落實、科技支撐和法治保障,堅持前端聚焦、推進中間協同、注重后端轉化,構建多層次收集保護、多元化開發利用和多渠道政策支持新格局,推動源頭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為建設種業強區、保障糧食安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堅實基礎。
 
  (二)工作目標。到2025年,農業種質資源庫(場、區、圃)和種業基地建設取得明顯成效,農業種質資源登記有效開展,資源深度鑒定評價能力顯著提升,構建一批農業核心種質,獲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重要利用價值的核心基因,為建設現代種業提供有力資源儲備和技術支撐。力爭到2035年,建成系統完整、科學高效的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體系,珍稀、瀕危、特有資源得到有效收集和保護,資源深度鑒定評價和綜合開發利用水平顯著提升,資源創新利用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二、重點任務
 
  (一)開展系統收集保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開展我區農業種質資源(主要包括作物、畜禽、水產、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全面普查、系統調查、搶救性收集,加大珍稀、瀕危、特有資源與地方特色品種收集力度,完成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深入開展廣西農作物種質資源收集鑒定與保存專項行動,加快推進農業種質資源庫(場、區、圃)和種業基地建設。以活體保護和遺傳物質保存相結合,創新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加強廣西地方畜禽品種遺傳物質采集和基因庫建設。開展廣西西江流域水產土著種類、廣西北部灣海域特色水產種類遺傳材料采集與保存。加大優異種質資源引進力度,繼續支持中國(廣西)—東盟農作物優良品種試驗站、中國—東盟海洋水產種業研發基地建設,擴大與東盟國家種業合作交流。統籌規劃、科學布局農業種質資源庫(場、區、圃),更新完善現有廣西農作物種質資源庫,高標準規劃建設廣西農作物種質資源庫新庫、畜禽遺傳資源基因庫、蠶桑種質資源庫、中藥材種質資源庫、水產種質資源庫、微生物種質資源庫,在特色優勢作物領域建設一批標準化種質資源保存鑒定圃。以列入國家級和自治區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品種為重點,按照原產地優先、鼓勵多點保護的原則,加快建設保種場、保護區。加強水產原(良)種場、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建設,保護重要水產種質資源及其生存環境。
 
  (二)建立鑒定評價體系,發掘優異種質和基因。積極參與國家農業種質資源鑒定評價體系建設,以優勢農業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為依托,搭建專業化、標準化、智能化資源鑒定評價與基因發掘技術平臺。開展水稻、玉米、甘蔗、果樹、蔬菜、豆類、花生、薯類、花卉、桑樹、茶樹等主要作物和廣西特色作物種質資源的精準鑒定,篩選發掘高產、優質、抗病、適宜全程機械化的優異種質資源。以豬、雞、桑蠶為重點,適當兼顧牛、羊,以地方品種為素材,采用常規育種與分子育種技術,培育優質、高產、抗病、節糧型畜禽新品種和配套系。開展羅非魚、南美白對蝦、羅氏沼蝦等外來品種,以及大宗淡水魚類、特色海水魚蝦蟹貝類等地方品種生長、性別、品質、抗病、抗逆等重要性狀的遺傳基礎解析,挖掘優異水產種質資源。發掘提高產量、改善品質、減少化肥農藥用量、改良土壤、保護生態環境的功能微生物。公益性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單位要按照相關職責要求,做好種質資源基本性狀鑒定、信息發布及分發等服務工作。
 
  (三)構建保護網絡,開展整理登記。認真落實國家統籌、分級負責、有機銜接的種質資源管理保護機制。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負責自治區級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單位確定掛牌工作。各市、縣(市、區)要加強所轄區域特色農業種質資源保種場、保護區、種質圃建設,督促各保護單位落實主體責任,加強基礎設施條件、專業人才隊伍、專業技術規范和管理制度建設,依法有序開展農業種質資源收集、登記、保存、鑒定、評價、保育等工作。加強種質資源的整理登記,實行統一身份信息管理。登記工作優先從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單位等登記主體開展,逐步向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等其他登記主體延伸。積極推行政府購買服務,鼓勵企業、社會組織承擔農業種質資源保護任務。加強農業種質資源基礎理論、保護技術和開發利用研究。推進農業種質資源保護數字化動態監測、信息化監督管理,相關工作納入全國統一的農業種質資源大數據平臺管理。
 
  (四)推進開發利用,加快地方特色品種產業化。利用核心基因和創新種質,應用現代育種技術,篩選培育廣適應、高產量、高品質和高抗逆性的水稻、玉米、糖料蔗、蠶桑、花生、大豆、薯類、柑橘、芒果、香蕉、百香果、火龍果、龍眼、荔枝、食用菌、道地中藥材等新品種,開展地方豬、奶水牛、優質雞、羅非魚等優良品種提純與改良雜交利用,培育新的優良品種。推動實施一批自治區現代種業創新工程項目,建設好廣西創新團隊、聯合攻關團隊,建立集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創制、新品種選育、種子種苗快繁和試驗示范于一體的創新體系。深入推進種業科研人才與科研成果權益改革,鼓勵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單位開展資源創新和技術服務,鼓勵參與國家農業種質資源共享利用交易平臺,支持創新種質上市公開交易、作價到企業投資入股,鼓勵育繁推一體化企業逐步成為種質創新利用的主體。加快地方品種產業化開發,收集整理、提純復壯廣西地方特色優良品種,挖掘地方品種文化內涵,打造特色品牌,鼓勵地方品種申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和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滿足特色化、優質化、多元化消費需求。
 
  (五)加強政策支持,做好基礎保障。進一步完善財政、用地、人才扶持措施,加強對農業種質資源保護的政策支持,各地各部門可按規定通過現有資金渠道,統籌支持農業種質資源庫(場、區、圃)和種業基地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管護,農業種質資源調查、收集、保存、鑒定、利用,以及農業新品種引進、選育后補助等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工作。各地在編制國土空間規劃時,要合理安排新建、改擴建農業種質資源庫(場、區、圃)和種業基地用地。科學設置畜禽種質資源疫病防控緩沖區,不得擅自、超范圍將畜禽、水產保種場劃入禁養區,占用農業種質資源庫(場、區、圃)的,需經原設立機關批準。農業項目和科技項目要加大種質資源保護及開發利用工作支持力度。健全財政支持的種質資源與信息匯交機制。對種質資源保護科技人員的績效工資給予傾斜,可在政策允許的項目中提取間接費用,在核定的總量內用于發放績效工資。健全農業科技人才分類評價制度,對種質資源保護科技人員實行同行評價,調查研究、收集保護、鑒定評價、分發共享等基礎性工作可作為職稱評定的依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工作部署,強化宣傳引導。各地各部門要認真學習貫徹落實《意見》精神,強化部門協調配合,制定和完善具體政策措施,狠抓推進落實。開展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相關法律法規宣傳,規范農業種質資源的獲取和利用,強化知識產權保護,防止種質資源流失,營造依法保護利用農業種質資源的良好環境。設立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專題展示區(館),大力開展科普教育活動,引導全社會關注和支持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
 
  (二)加強責任落實,強化規劃引領。由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牽頭,會同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科技廳、財政廳、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林業局、海洋局、農科院等有關單位,統籌抓好《意見》貫徹落實,并編制我區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規劃,細化目標任務、工作舉措、扶持措施等,指導各地開展工作。各地要落實好屬地責任,做好本行政區域內農業種質資源管理工作。
 
  (三)加強監督檢查,強化績效問責。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將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納入相關工作考核內容,細化目標任務。各級審計機關依法對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相關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審計監督。嚴格落實國家有關規定,對在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對不作為、亂作為造成資源流失、滅絕等嚴重后果的,依法依規追究有關單位和人員責任。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要加強工作指導和督促檢查,重大情況及時報告自治區人民政府。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 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學技術廳 廣西壯族自治區財政廳
 
  廣西壯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 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
 
  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 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局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
 
  2020年12月8日
 



日期:2020-12-16
 
地區: 廣西
標簽: 國務院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