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
2012年10-11月,省質監局組織對果凍等30類食品及食品相關產品生產環節進行專項抽檢。本次專項抽檢主要抽查了果凍、飲用水、奶瓶和奶嘴產品、嬰幼兒及其他配方谷粉、兒童洗滌用品、配制酒、醬油、冷凍飲品、麥片、食醋、膨化食品、醬腌菜、碳酸飲料、餅干、蜂蜜、豆制品、白酒、飲料(果味飲料、果蔬汁飲料及果蔬飲料、茶飲料)、葡萄酒、含乳飲料、糕點、蜜餞、食用植物油(食用調和油、花生油)、方便面、罐頭、水產加工品、啤酒、小麥粉、嬰幼兒配方奶粉和糖果等30類食品,共抽檢產品659批次,發現內在質量不合格產品45批次,不合格產品發現率6.83%。
二、抽檢具體情況
(一)果凍。
本次抽查了12批次果凍,對防腐劑、甜味劑、重金屬、微生物項目、二氧化硫殘留量、著色劑、可溶性固形物、甜蜜素、安賽蜜、標簽等項目進行檢驗,其中4批次內在質量不合格,不合格項目為可溶性固形物、甜蜜素和安賽蜜、菌落總數。此外,個別產品標簽標識不合格。
可溶性固形物是果凍的重要質量指標,它體現產品中主要營養物質的含量。
(二)飲用水。
本次抽查了50批次飲用水,對重金屬、微生物項目(菌落總數、產氣莢膜梭菌、大腸菌群、糞鏈球菌、酵母菌、霉菌、銅綠假單胞菌、致病菌)、亞硝酸鹽、溴酸鹽、四氯化碳、三氯甲烷、高錳酸鉀消耗量、電導率、標簽、企業產品標簽明示的其他界限指標等項目進行檢驗,其中14批次內在質量不合格,不合格項目為菌落總數、偏硅酸、電導率、大腸菌群。此外,個別產品標簽標識不合格。
電導率反映水體中電導物質的含量,是衡量純凈水純凈程度的一項重要指標,反映了純凈水的純凈程度以及生產工藝的控制好壞。電導率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企業在生產純凈水過程中過濾、反滲透等設備簡陋或失效使水質達不到純化效果;二是在生產過程中過濾(反滲透)不徹底,沒有將雜質有效排除。
偏硅酸含量的高低是我國鑒定天然礦泉水是否達標的重要界限指標之一,偏硅酸只存在于天然礦泉水中,不能以人工添加的形式加入到飲用水中。偏硅酸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一是由于地質開采時偏硅酸含量本身不高,加上經過長期的開采,地質結構發生質的變化,相應偏硅酸就可能降低。二是在生產過程中通過消毒、過濾后也會降低偏硅酸含量。
(三)奶瓶和奶嘴產品。
本次抽查了20批次奶瓶和奶嘴產品,對感官指標、殘留丙烯晴、高錳酸鉀消耗量、脫色試驗、鋅、蒸發殘渣(4%乙酸、65%乙醇、水、正己烷)、重金屬(Pb)等項目進行檢驗,其中1批次內在質量不合格,不合格項目為蒸發殘渣(正己烷)。
蒸發殘渣是反映奶瓶和奶嘴在使用過程中遇水、醋、酒、油等液體時析出的化學物質量。正己烷蒸發殘渣超標的奶瓶若接觸到油脂類食品時,會析出過量油溶性殘渣,人體過多吸收蒸發殘渣將有害健康。
(四)嬰幼兒及其他配方谷粉。
本次抽查了20批次嬰幼兒及其他配方谷粉,對感官、基本營養成分指標、水分、不溶性膳食纖維、碳水化合物、葉酸、污染物(鉛、無機砷、硝酸鹽、亞硝酸鹽)、微生物(菌落總數、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黃曲霉毒素B1、標簽等項目進行檢驗,其中1批次內在質量不合格,不合格項目為碳水化合物。此外,個別產品標簽標識不合格。
(五)兒童洗滌用品。
本次抽查了20批次兒童洗滌用品,對4-羥基苯甲酸酯類、pH值、微生物項目、重金屬、甲醇、甲醛和多聚甲醛、感官、總活性物等項目進行檢驗,其中2批次內在質量不合格,不合格項目為細菌總數和pH值。此外,個別產品標簽標識不合格。
人體各部分的pH值呈中性略微偏酸性狀態,使用pH值過高的洗滌用品可能會對皮膚和頭發造成損害,特別是嬰幼兒。
(六)配制酒。
本次抽查了20批次配制酒,對重金屬、防腐劑、著色劑、甜味劑、細菌總數、大腸菌群、甲醇、感官、酒精度、標簽等項目進行檢驗,其中3批次內在質量不合格,不合格項目為酒精度和錳。此外,個別產品標簽標識不合格。
(七)醬油。
本次抽查了20批次醬油,對氨基酸態氮、重金屬、黃曲霉毒素B1、防腐劑、菌落總數、大腸菌群、致病菌(系指腸道致病菌)、全氮、標簽等項目進行檢驗,其中3批次內在質量不合格,不合格項目為全氮。此外,個別產品標簽標識不合格。
全氮含量表示醬油中蛋白質、氨基酸、肽含量的高低,是影響產品風味的指標,一般情況下,全氮含量越高,醬油質量越好。全氮不達標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一方面企業為了節省成本,過度加水稀釋所致;另一方面生產企業為了提高產量和縮短生產周期,減少產品的發酵時間;還有部分企業生產工藝設計不合理,制曲發酵條件差,生產過程控制不嚴,使原料中蛋白質的轉化率偏低。
(八)冷凍飲品。
本次抽查了40批次冷凍飲品,對重金屬(鉛、銅、總砷)、微生物項目(菌落總數、大腸菌群、致病菌)、甜味劑、著色劑、三聚氰胺(含乳)、安賽蜜、標簽等項目進行檢驗,其中6批次內在質量不合格,不合格項目為菌落總數、安賽蜜和大腸菌群。
(九)麥片。
本次抽查了20批次麥片,對黃曲霉毒素B1、重金屬、甜味劑、微生物(菌落總數、大腸菌群、霉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標簽等項目進行檢驗,其中2批次內在質量不合格,不合格項目為菌落總數和霉菌。此外,個別產品標簽標識不合格。
(十)食醋。
本次抽查了22批次食醋,對總酸、游離礦酸、重金屬、黃曲霉毒素B1、防腐劑、微生物(菌落總數、大腸菌群、腸道致病菌)、不揮發酸、可溶性無鹽固形物、標簽等項目進行檢驗,其中2批次內在質量不合格,不合格項目是總酸(以乙酸計)。此外,個別產品標簽標識不合格。
(十一)膨化食品。
本次抽查了15批次膨化食品,對酸價、過氧化值、羰基價、甜味劑、合成著色劑、重金屬、黃曲霉毒素B1、抗氧化劑、微生物(菌落總數、大腸菌群、致病菌)、鋁、標簽等項目進行檢驗,其中1批次內在質量不合格,不合格項目是酸價、鋁和菌落總數。此外,個別產品標簽標識不合格。
(十二)醬腌菜。
本次抽查了20批次醬腌菜,對重金屬、防腐劑、合成著色劑、甜味劑(糖精鈉、甜蜜素、安賽蜜)、微生物項目、亞硝酸鹽、黃曲霉毒素B1、標簽等項目進行檢驗,其中1批次產品內在質量不合格,不合格項目為糖精鈉。此外,個別產品標簽標識不合格。
(十三)碳酸飲料。
本次抽查了20批次碳酸飲料,對咖啡因、重金屬、防腐劑、甜味劑、著色劑、微生物項目、抗壞血酸、硫胺素及其衍生物、核黃素及其衍生物、標簽等項目進行檢驗,其中1批次產品內在質量不合格,不合格項目為菌落總數。此外,個別產品標簽標識不合格。
(十四)餅干。
本次抽查了20批次餅干,對三聚氰胺、重金屬、甜味劑、二氧化硫、酸價、過氧化值、鋁、微生物(菌落總數、大腸菌群、霉菌計數、致病菌)、標簽等項目進行檢驗,其中1批次內在質量不合格,不合格項目為菌落總數。此外,個別產品標簽標識不合格。
(十五)蜂蜜。
本次抽查了20批次蜂蜜,對蔗糖、果糖和葡萄糖、鋅、微生物(菌落總數、大腸菌群、霉菌計數、致病菌、嗜滲酵母計數)、標簽等項目進行檢驗,其中1批次內在質量不合格,不合格項目為霉菌。
(十六)豆制品。
本次抽查了30批次豆制品,對重金屬、甜味劑、防腐劑、合成著色劑、微生物(菌落總數、大腸菌群、致病菌)、堿性嫩黃、堿性橙Ⅱ、黃曲霉毒素B1、吊白塊、氨基酸態氮、標簽等項目進行檢驗,其中1批次內在質量不合格,不合格項目為大腸菌群。此外,個別產品標簽標識不合格。
(十七)白酒。
本次抽查了39批次白酒,對酒精度、甲醇、鉛、錳、氰化物、糖精鈉、安賽蜜、甜蜜素、標簽等項目進行檢驗,其中1批次內在質量不合格,不合格項目為酒精度。此外,個別產品標簽標識不合格。
(十八)飲料(果味飲料、果蔬汁飲料及果蔬飲料、茶飲料)。
本次抽查了20批次飲料(果味飲料、果蔬汁飲料及果蔬飲料、茶飲料),對重金屬、二氧化硫殘留量、展青毒素、防腐劑、甜味劑、著色劑、微生物項目、標簽等項目進行檢驗,除個別產品標簽標識不合格以外,內在質量均合格。
(十九)葡萄酒。
本次抽查了8批次葡萄酒,對干浸出物、酒精度、鐵、銅、鉛、甲醇、菌落總數、大腸菌群、總二氧化硫、苯甲酸、山梨酸、著色劑(胭脂紅、莧菜紅、檸檬黃、日落黃、亮藍、誘惑紅)、標簽等項目進行檢驗,除個別產品標簽標識不合格以外,內在質量均合格。
(二十)含乳飲料。
本次抽查了20批次含乳飲料,對重金屬、防腐劑、甜味劑、糖精鈉、著色劑、微生物(乳酸菌、菌落總數、大腸菌群、霉菌、酵母、致病菌)、三聚氰胺、標簽等項目進行檢驗,除個別產品標簽標識不合格以外,內在質量均合格。
(二十一)糕點。
本次抽查了20批次糕點,對酸價、過氧化值、重金屬、黃曲霉毒素B1、防腐劑、丙酸鈣(鈉)、甜味劑、著色劑、鋁、微生物項目、三聚氰胺、富馬酸二甲酯、硼砂、標簽等項目進行檢驗,除個別產品標簽標識不合格以外,內在質量均合格。
(二十二)蜜餞。
本次抽查了20批次蜜餞,對重金屬、二氧化硫殘留量、防腐劑、糖精鈉、環己基氨基磺酸鈉、安賽蜜、著色劑、農藥殘留、微生物項目、標簽等項目進行檢驗,除個別產品標簽標識不合格以外,內在質量均合格。
(二十三)食用植物油(食用調和油、花生油)。
本次抽查了30批次食用植物油,對酸價、過氧化值、溶劑殘留量、重金屬、黃曲霉毒素B1、抗氧化劑、苯并(α)芘、相對密度、脂肪酸組成、折光指數n40、標簽等項目進行檢驗,除個別產品標簽標識不合格以外,內在質量均合格。
(二十四)方便面。
本次抽查了20批次方便面,對酸價、過氧化值、羰基價、鉛、總砷、鋁、防腐劑(苯甲酸、山梨酸)、微生物(細菌總數、大腸菌群、致病菌)、標簽等項目進行檢驗,除個別產品標簽標識不合格以外,內在質量均合格。
(二十五)罐頭。
本次抽查了20批次罐頭,對重金屬、亞硝酸鈉、番茄紅素、六六六、滴滴涕、米酵菌酸、油脂過氧化值、黃曲霉毒素B1、苯并(α)芘、著色劑、二氧化硫、組胺、微生物指標(罐頭食品商業無菌要求)、標簽等項目進行檢驗,除個別產品標簽標識不合格以外,內在質量均合格。
(二十六)水產加工品。
本次抽查了14批次水產加工品,對重金屬、微生物(菌落總數、大腸菌群、致病菌)、防腐劑、硼砂、敵敵畏、標簽等項目進行檢驗,除個別產品標簽標識不合格以外,內在質量均合格。
(二十七)啤酒。
本次抽查了20批次啤酒,對微生物(菌落總數、大腸菌群、致病菌)、鉛、二氧化硫殘留量、標簽等項目進行檢驗,除個別產品標簽標識不合格以外,內在質量均合格。
(二十八)小麥粉。
本次抽查了20批次小麥粉,對過氧化苯甲酰、重金屬、六六六、滴滴涕、黃曲霉毒素B1、溴酸鉀、吊白塊、標簽等項目進行檢驗,全部合格。
(二十九)嬰幼兒配方奶粉。
本次抽查了19批次嬰幼兒配方奶粉,對營養成分、鉛、硝酸鹽、亞硝酸鹽、黃曲霉毒素M1、微生物(菌落總數、大腸菌群、金黃色葡萄球菌、阪崎腸桿菌、沙門氏菌)、三聚氰胺、標簽等項目進行檢驗,全部合格。
(三十)糖果。
本次抽查了20批次糖果,對重金屬、微生物項目、二氧化硫殘留量、甜味劑、著色劑、三聚氰胺等項目進行檢驗,全部合格。
不合格產品涉及的若干專業術語解析:
菌落總數:代表食品中細菌污染的數量。其衛生學意義:一是食品清潔狀態的標志,用于監督食品的清潔狀態,許多食品安全標準都規定了食品菌落總數指標,作為控制食品污染的容許程度;二是預測食品的耐保藏期限,即利用食品中細菌數量作為評定食品腐敗變質程度(或新鮮度)的指標。
大腸菌群:來自于人或者溫血動物的腸道。其衛生學意義:一是作為食品受到糞便污染的指示菌,表示食品曾受到人或者溫血動物的糞便污染。二是作為腸道致病菌污染食品的指示菌。因為大腸菌群與腸道致病菌來源相同。保證食品中不存在大腸菌群實際上并不容易做到,重要的是其污染程度。一些標準規定了大腸菌群指標限量值,作為控制污染的容許程度。
霉菌:超標的主要原因是生產廠家質量控制不嚴、生產過程不規范、生產環境以及設施消毒滅菌不徹底等。
鋁殘留量:超標的原因是生產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為保持膨化食品的良好口感,在產品中過量添加膨松劑(膨松劑中一般含有硫酸鋁鉀、硫酸鋁銨等成分)。
錳:在白酒生產過程中,有些生產工藝會出現酒精中甲醛偏高,需要加入高錳酸鉀來脫醛,如果工藝控制不合理或加量過多,就易引起錳超標。根據有關文獻資料,錳過量會影響人體對碘的吸收。
總酸:食醋產品的特性指標之一,其含量越高說明食醋酸味越濃。造成食醋的總酸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企業配比不當或過程檢驗及出廠檢驗落實不到位;生產企業有意誤導消費者,故意夸大質量指標。
酸價:脂肪中游離脂肪酸含量的標志,是衡量食品中油脂劣變程度的重要指標。造成膨化食品酸價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部分企業在原料上把關不嚴,使用了酸價超標的食用植物油作為原料,或者生產工藝不佳,加工過程中溫度、時間等參數控制不到位;包裝密封性不好,貯存的環境條件達不到要求。
三、后處理措施
省質監局已責成企業所在地的市質監部門依法對抽查不合格產品企業進行處理,包括:
(一)要求有關企業召回抽查不合格產品,針對存在的問題,督促企業查找原因并采取相應措施進行整改。
(二)將多次抽檢不合格的企業列入重點監管對象,強化日常監督檢查,進一步加大專項抽檢力度,督促企業提升食品安全控制水平。
附件:
1. 2012年10-11月份廣東省果凍等30類食品及食品相關產品生產環節專項抽樣檢驗合格名單.xls
2. 2012年10-11月份廣東省果凍等30類食品及食品相關產品生產環節專項抽樣檢驗不合格名單.xls
日期:20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