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食安科普丨嬰幼兒食品中的“鋁”

   2021-12-20 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微信號鐘凱742
核心提示:媒體評測機構對食品領域的測評是最活躍的,近期有項針對嬰幼兒谷物類輔食的測評,聲稱有產品“鋁超標”,引起了消費者新的擔憂。真相到底如何?……(世界食品網-www.cctv1204.com)
媒體評測機構對食品領域的測評是最活躍的,近期有項針對嬰幼兒谷物類輔食的測評,聲稱有產品“鋁超標”,引起了消費者新的擔憂。真相到底如何?
 
  嬰幼兒輔食真的“鋁超標”?
 
  看到“超標”,那從科學的角度我們就要看一下“標準”是什么---參照什么標準?標準具體要求是什么?
 
  媒體原文稱:“歐洲食品安全局早在2008年就采納了一項關于通過飲食攝入鋁的安全性問題的建議,規定面制品中鋁含量不得超過10mg/kg。在此后的多年里,常有來自中國的面制品因鋁含量超過該限值而被歐盟禁止入口。”
 
  原文中提到的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不是風險管理部門,不制定具體的限量標準,只給出風險評估的科學意見和建議。媒體提到的“建議”就是下圖,原文里面并沒有任何關于面制品鋁限量的規定。

  歐盟確實有一個針對面制品的10毫克/公斤的值,但實際上相當于中國的“風險監測參考值”(用于RASFF預警系統),其實質目的是為了保護本國企業。所以一些中國產品(主要是方便面)因此被歐盟攔下來,但這和健康根本沒關系。(注:中國通過世貿機制向歐盟反映了面粉中鋁的天然含量的情況,后來這個“限量建議”就作廢了,新法規見下圖)
 

  中國及歐盟嬰幼兒輔食的是如何管理“鋁”的?
 
  歐盟、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一樣,并不把鋁作為污染物管理。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控制鋁主要是規范含鋁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而不是控制食物中天然含有的鋁。
 
  歐盟各成員國可以根據需要制定自己的管控政策,主要針對的是明礬和色素鋁色淀等食品添加劑,中國也是如此。通俗的說,歐盟及中國都是通過控制源頭食品添加劑的添加,對鋁進行管理。
 
  媒體原文:“部分食品可能會使用到硫酸鋁鉀(又稱明礬),它是一種常見的含鋁食品添加劑。它有促凝劑的作用,能讓食物更有筋道,如用在面條、粉絲中。”
 
  原文中提到的“部分食品”,在中國的法規中具體指的是什么?
 

  上圖可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未批準在嬰幼兒輔食中添加硫酸鋁鉀(明礬),連普通面條都未批準。歐盟標準中也不允許在嬰幼兒食品中添加硫酸鋁鉀。所以市場上的正規嬰幼兒輔食,是不會額外添加明礬的。
 
  日常生活和嬰幼兒輔食中鋁從哪里來?
 
  鋁是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因此天然的存在于環境、水和各類食物中,嬰幼兒輔食中用到的小麥粉、蔬菜粉等也不例外。一些科學研究對小麥及小麥粉中本底的鋁含量進行過測定,比如下圖的研究。所以嬰幼兒輔食中的鋁顯然是天然本底,而不是生產過程中額外添加。
 

  食物中天然的“鋁”,是否構成健康風險?
 
  食物中普遍含鋁,即便母乳也不例外,“零鋁”既做不到,也沒意義。不同地區、不同物種的食物中本底鋁的含量不同,我們日常鋁的攝入途徑,通常最主要的是來自膨化面制品里面的膨松劑,比如油條、餅干、蛋糕等。部分蔬菜和茶,例如菠菜(測評鋁含量高的正好加了菠菜)、蘑菇、蘿卜、萵筍、可可等也會帶入一些本底。
 
  媒體文中聲稱“研究表明,鋁蓄積在腦組織中會抑制多種酶活性,造成思考力下降,記憶力減退,會嚴重影響兒童智力發育和骨骼生長。”這是典型的脫離劑量談毒性,是不科學的。食品中合規添加明礬等食品添加劑依然是安全的,更不用說食物天然本底的那點鋁了。
 
  另外,歐盟那個作廢的10毫克/公斤建議值,和下圖中的45毫克/公斤,是一個目的,和安全、健康無關。
 

 
  總結:
 
  中國和歐盟都是通過規范控制含鋁食品添加劑的使用來保護消費者健康,對于食物中含有的天然本底鋁則不做規定。嬰幼兒輔食中的鋁是小麥、果蔬等食材中天然存在的,不構成健康風險。家長們不必因此擔憂,多學習一些科學喂養的知識更重要。



日期:2021-12-20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