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浪認證為“北京積水潭醫院燒傷科主治醫師”的微博用戶“燒傷超人阿寶”公開宣稱“膠原蛋白保健品都是騙人的”。隨之引發膠原蛋白能不能美容的功效大辯論,而炮轟膠原蛋白的炸彈也波及股市,貴州百靈、東寶生物、湯臣倍健、東方海洋、同仁堂、東阿阿膠等上市公司紛紛中槍。但東方海洋、東寶生物等多家公司紛紛對此進行反擊,認為質疑沒有任何根據,并表示公司生產產品安全可靠,甚至表示已將相關產品作為利潤增長點加大投入。
食品伙伴網食品信息服務中心5月27日至6月3日策劃了食品安全大家談第13期《膠原蛋白保健品都是騙人的嗎?》討論話題,網友就涉及到的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感謝參與此次討論的網友!http://bbs.foodmate.net/thread-669192-1-1.html
一、網友認為膠原蛋白只是一種蛋白質,起補充蛋白質營養的作用,沒有其它特殊作用。膠原蛋白“美容”的說法,不過是“吃哪兒補哪兒”的一種延續。
網友“輕舟”表示,“膠原蛋白是動物蛋白的一部分,肌纖維膜,結蹄組織都是膠原蛋白,膠原蛋白的作用就是補充營養,沒有特殊特作用”。網友“mazaven”繼續分析表示,“現在市場上的膠原蛋白分為兩種,一種是未經過水解的膠原蛋白,主要應用在肉制品,也有增稠作用(比如明膠也是膠原蛋白,明膠分子量比膠原蛋白要小;用于肉制品的膠原蛋白分子量更大,基本上就是皮烘干粉碎的產品)。另一種就是水解過的膠原蛋白,這里面種類也很多,主要也是分子量不同,不同的分子量功能是不同的。以上兩大類產品產量應該是大分子的更多,小分子的只是1993年以后逐步興起的。對于人體的作用,我沒有做過實際的試驗,我的試驗都是生產方面和應用方面,主要是如何生產膠原蛋白各應用于各種食品,而沒有研究過其功能。但搜集到的功能就太多了,比如治療骨質疏松、美容養顏、抗輻射,反正就是包治百病,什么功能在膠原蛋白作用中都能找到”。網友“aneir”表示,“對部分人群來說適當的補充膠原蛋白還是有必要的,也是有用的,但不能神化”。網友“billyzk”認為,“膠原蛋白美容只是吃哪補哪的一種延續。營養價值很有限,美容效果要么靠心理安慰,要么靠違規添加激素”。
二、網友在討論保健品廠家在宣傳的過程中,主要存在夸大功能等不實宣傳。而對待這樣的違法行為,要嚴懲不貸。
網友“aneir”表示,“保健品的夸大宣傳是眾所周知的,特別是違規宣傳醫療功效很嚴重”。對此,絕大部分網友表示贊同,認為“賣保健品就是賣概念”等。除了夸大宣傳,還有“任意擴大衛生部批準的功效范圍進行宣傳、違反科學原理進行宣傳、未經當事人同意,任意使用名人尤其是食品營養學界的知名人士的肖像權”(網友“lpy1305”語)。對待這樣的違法行為,網友“aneir”表示,“現在是大家都這么干,你不宣傳你的產品就賣不出去,因為消費者就是喜歡這樣的宣傳,結果就是法不責眾,監管部門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網友“小鎮”表示,“這是個行業問題,一切都是為了利益。夸大宣傳,忽悠成分太大。一切還得以事實為依據,說有好處需要拿出證據,科學依據在哪里?做過多少例試驗?結果怎樣?在沒有充足的驗證結果的前提下憑什么就批準,也是主管部門的責任”。網友“升級馬甲”繼續分析,“騙人的不是膠原蛋白,是國家收取的數額不菲的審批費用”。網友“lpy1305”表示,“應該格殺勿論,吊銷宣傳者的許可證,追究廣告發布所有環節中負有審查職責的人員的玩忽職守責任”。“zj2635”、“mazaven”等網友表示贊同,要“嚴懲不貸,以儆效尤,要罰得傾家蕩產”。
三、對于本次事件的看法,網友表示,就是一出“鬧劇”。
網友“逍遙如風”表示,“保健品廠家追求的是利潤空間,為了達到目的可能夸大產品的作用以迎合部分消費者急功近利的心態;普通食品應該都多多少少有點保健的作用,是否違規宣傳沒有衡量尺度,完全取決于消費者自己的理念;這種事件就是一幕鬧劇”。網友“aneir”表達了相似的看法。而網友“ghs19812004”則表示,“保健品本身并沒有錯,只是無良的商家將其炒作的過頭了”。網友“zhg1970”則表示,“保健食品已經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了,使用者一定要擦亮眼睛”。
四、在自由討論環節中,網友各抒己見,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網友“txpxq1”表示,“任何保健品本身不是藥品,心理暗示的作用大于其效果”。
網友“輕舟”表示,“不要有保健食品的概念,這是一個忽悠賺錢的騙局,食品就是食品,藥品就是藥品,讓打擦邊球的做法沒有空子。我認為保健品就是把食品賣成藥價錢的騙人把戲,應立法去除保健品概念”。
網友“zj2635”表示,“互相攻擊無助于問題的解決,拿出證據來讓公眾信服,如果證明是惡意中傷,也要讓中傷者付出代價”。
網友“清水幽藍”表示,“我們不能否定保健品的作用,因為它在一定程度上發揮著作用的。但是他確實不是藥物,無論從生產過程中的要求以及單劑中有效成分的含量都是和藥物的要求不同的。而且有些東西做成保健品之后在體內的吸收方式等和在食物中未提取的時候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們不能將保健品一掌拍死,但是也要理性的看待保健品的真實效應”。
以上是部分網友的發言匯總,感謝本次參與討論的網友!
消費者盲目追求保健品的功效,保健品企業賣概念是導致保健品市場的亂象根源所在,保健食品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了。消費者在選購的時候,一定不要被保健品靚麗的外表所蒙騙。
日期:2013-06-03
食品伙伴網食品信息服務中心5月27日至6月3日策劃了食品安全大家談第13期《膠原蛋白保健品都是騙人的嗎?》討論話題,網友就涉及到的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感謝參與此次討論的網友!http://bbs.foodmate.net/thread-669192-1-1.html
一、網友認為膠原蛋白只是一種蛋白質,起補充蛋白質營養的作用,沒有其它特殊作用。膠原蛋白“美容”的說法,不過是“吃哪兒補哪兒”的一種延續。
網友“輕舟”表示,“膠原蛋白是動物蛋白的一部分,肌纖維膜,結蹄組織都是膠原蛋白,膠原蛋白的作用就是補充營養,沒有特殊特作用”。網友“mazaven”繼續分析表示,“現在市場上的膠原蛋白分為兩種,一種是未經過水解的膠原蛋白,主要應用在肉制品,也有增稠作用(比如明膠也是膠原蛋白,明膠分子量比膠原蛋白要小;用于肉制品的膠原蛋白分子量更大,基本上就是皮烘干粉碎的產品)。另一種就是水解過的膠原蛋白,這里面種類也很多,主要也是分子量不同,不同的分子量功能是不同的。以上兩大類產品產量應該是大分子的更多,小分子的只是1993年以后逐步興起的。對于人體的作用,我沒有做過實際的試驗,我的試驗都是生產方面和應用方面,主要是如何生產膠原蛋白各應用于各種食品,而沒有研究過其功能。但搜集到的功能就太多了,比如治療骨質疏松、美容養顏、抗輻射,反正就是包治百病,什么功能在膠原蛋白作用中都能找到”。網友“aneir”表示,“對部分人群來說適當的補充膠原蛋白還是有必要的,也是有用的,但不能神化”。網友“billyzk”認為,“膠原蛋白美容只是吃哪補哪的一種延續。營養價值很有限,美容效果要么靠心理安慰,要么靠違規添加激素”。
二、網友在討論保健品廠家在宣傳的過程中,主要存在夸大功能等不實宣傳。而對待這樣的違法行為,要嚴懲不貸。
網友“aneir”表示,“保健品的夸大宣傳是眾所周知的,特別是違規宣傳醫療功效很嚴重”。對此,絕大部分網友表示贊同,認為“賣保健品就是賣概念”等。除了夸大宣傳,還有“任意擴大衛生部批準的功效范圍進行宣傳、違反科學原理進行宣傳、未經當事人同意,任意使用名人尤其是食品營養學界的知名人士的肖像權”(網友“lpy1305”語)。對待這樣的違法行為,網友“aneir”表示,“現在是大家都這么干,你不宣傳你的產品就賣不出去,因為消費者就是喜歡這樣的宣傳,結果就是法不責眾,監管部門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網友“小鎮”表示,“這是個行業問題,一切都是為了利益。夸大宣傳,忽悠成分太大。一切還得以事實為依據,說有好處需要拿出證據,科學依據在哪里?做過多少例試驗?結果怎樣?在沒有充足的驗證結果的前提下憑什么就批準,也是主管部門的責任”。網友“升級馬甲”繼續分析,“騙人的不是膠原蛋白,是國家收取的數額不菲的審批費用”。網友“lpy1305”表示,“應該格殺勿論,吊銷宣傳者的許可證,追究廣告發布所有環節中負有審查職責的人員的玩忽職守責任”。“zj2635”、“mazaven”等網友表示贊同,要“嚴懲不貸,以儆效尤,要罰得傾家蕩產”。
三、對于本次事件的看法,網友表示,就是一出“鬧劇”。
網友“逍遙如風”表示,“保健品廠家追求的是利潤空間,為了達到目的可能夸大產品的作用以迎合部分消費者急功近利的心態;普通食品應該都多多少少有點保健的作用,是否違規宣傳沒有衡量尺度,完全取決于消費者自己的理念;這種事件就是一幕鬧劇”。網友“aneir”表達了相似的看法。而網友“ghs19812004”則表示,“保健品本身并沒有錯,只是無良的商家將其炒作的過頭了”。網友“zhg1970”則表示,“保健食品已經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了,使用者一定要擦亮眼睛”。
四、在自由討論環節中,網友各抒己見,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網友“txpxq1”表示,“任何保健品本身不是藥品,心理暗示的作用大于其效果”。
網友“輕舟”表示,“不要有保健食品的概念,這是一個忽悠賺錢的騙局,食品就是食品,藥品就是藥品,讓打擦邊球的做法沒有空子。我認為保健品就是把食品賣成藥價錢的騙人把戲,應立法去除保健品概念”。
網友“zj2635”表示,“互相攻擊無助于問題的解決,拿出證據來讓公眾信服,如果證明是惡意中傷,也要讓中傷者付出代價”。
網友“清水幽藍”表示,“我們不能否定保健品的作用,因為它在一定程度上發揮著作用的。但是他確實不是藥物,無論從生產過程中的要求以及單劑中有效成分的含量都是和藥物的要求不同的。而且有些東西做成保健品之后在體內的吸收方式等和在食物中未提取的時候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們不能將保健品一掌拍死,但是也要理性的看待保健品的真實效應”。
以上是部分網友的發言匯總,感謝本次參與討論的網友!
消費者盲目追求保健品的功效,保健品企業賣概念是導致保健品市場的亂象根源所在,保健食品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了。消費者在選購的時候,一定不要被保健品靚麗的外表所蒙騙。
日期:2013-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