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新冠肺炎疫情促使東南亞面臨糧食不安全的風險

   2022-02-12 越南人民報網235
核心提示: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對東南亞地區造成了嚴重影響,奪走了許多人的生命,打亂了人們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條件,使供應鏈中斷。不僅如此,通貨膨脹的加劇導致食品價格上漲,也影響了各戶家庭的購買力。這引發了東南亞糧食不安全的擔憂。目前,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SDG) 核心因素之一的糧食安全被視為東南亞,特別是后疫情時代的優先事項。……(世界食品網-www.cctv1204.com)
   (人民報)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對東南亞地區造成了嚴重影響,奪走了許多人的生命,打亂了人們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條件,使供應鏈中斷。不僅如此,通貨膨脹的加劇導致食品價格上漲,也影響了各戶家庭的購買力。這引發了東南亞糧食不安全的擔憂。目前,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SDG) 核心因素之一的糧食安全被視為東南亞,特別是后疫情時代的優先事項。 
  專家強調,新冠肺炎疫情阻礙了應對糧食安全主要挑戰(包括氣候變化和作物產量)的進展,同時也暴露了“漏洞”,給糧食供應鏈帶來了巨大壓力。因此,原被視為糧食不安全且容易受到氣候變化影響的東南亞地區各國應立即采取行動。
 
  據亞洲開發銀行(ADB)的信息,印度尼西亞國內糧食產量未能滿足該國人口不斷增加的需求,而進口糧食因疫情影有所減少。新冠肺炎疫情擾亂了印度尼西亞國內生產和分配活動,導致大米、雞蛋和砂糖等主要食品短缺。
 
  目前,東南亞可持續農業生產依賴移民勞動力。因此,政府須優先考慮并關注移民勞動力,視其為確保糧食安全的因素之一。疫情爆發期間,隨著各國加強邊境管制,移民勞動力人數有所下降。
 
  不僅如此,擁有超過6.75億人口的東南亞地區也面臨著氣候變化的連續性挑戰,許多國家都在面臨著嚴重的干旱危機。氣候變化導致河流水位急劇下降,從而引發海水侵蝕現象。
 
  東南亞是一個依賴國際供應鏈的地區,因此糧食安全危機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專家認為,當疫情形勢有所好轉以及生活恢復新常態后,本地區國家須采用一種新的糧食安全模式,以適應內部和外部的干擾。此外,各國政府也須為農民提高生產力創造便利條件,聚焦保護移民工及確保糧食的可持續發展等。(完)



日期:2022-02-12
 
行業: 糧油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