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第一口奶”:爭奪的真相

   2013-09-17 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鐘凱688
核心提示:  作者:鐘凱,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研究員,食品安全博士。  近日,媒體曝光洋奶粉企業在嬰兒產房搶第一口奶,多家醫

  作者:鐘凱,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研究員,食品安全博士。

  近日,媒體曝光洋奶粉企業在嬰兒產房搶“第一口奶”,多家醫院的醫生和護士均有參與其中。在“不明不白的性早熟”一文中,我已經明確表示“強烈鄙視各大奶粉廠商在產房搶‘第一口奶’的邪惡做法”,所以央視的報道可以說是替無數襁褓中的孩子報仇了。但回到新聞本身,確有一些問題值得認真的反思與剖析。

  1、奶粉為何亂象叢生?

  奶粉廠家的營銷行為滲透到產房、兒科病房、疫苗接種點已經不是第一天,也不是個別品牌、個別地區的個別現象。醫療機構明里暗里收取廠家的“進場費”也是一個盡人皆知的“明規則”。為何時至今日才曝光呢?

  早在1981年的世界衛生大會上就出臺了“國際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我國于1995年也出臺了“母乳代用品銷售管理辦法”,其中明確規定:企業不得向醫療衛生機構、孕產婦及其家庭贈送產品、樣品或降價促銷;醫療結構不得收受廠家為推銷而給予的贊助、饋贈;醫療衛生保健機構及其人員不得向孕婦和嬰兒家庭宣傳母乳代用品,不得將產品提供給孕婦和嬰兒母親等。從新聞來看,不該做的他們都做了,而該做的估計都沒做,比如:醫療衛生保健機構及其人員應積極宣傳母乳喂養的優越性,為孕婦、嬰兒母親和嬰兒家庭提供母乳喂養的必要幫助與指導。

  除此之外,上述文件中還有更強有力的措施:禁止發布母乳代用品廣告;禁止在廣播、電影、電視、報紙、雜志、圖書、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等傳播媒介上進行母乳代用品的宣傳,包括播放、刊登有關母乳代用品的報道、文章和圖片。可傻子都知道,這些禁令全是空話,滿世界都是奶粉廣告,這就是為什么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膨脹的如此之快!

  奶粉的亂象實際上是一個三棱鏡,折射出不同層面的深刻矛盾。首先是政府一紙空文流于形式,沒有得到有力的執行。缺少了政府對市場的規范約束,企業的競爭就成了脫韁的野馬。在扭曲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企業變得不擇手段。它們用人民幣撬開了醫療保障機構的大門,讓本該宣傳“母乳喂養好”的醫生把當初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拋在腦后,俯首甘做馬前卒。而缺少了科學、客觀的哺乳知識宣傳,年輕的媽媽們抵御不了營銷攻勢,放棄了哺育孩子的機會,而這種營銷制造出來的需求使中國對嬰幼兒奶粉的需求不斷增長。于是國內出現了“70%孩子靠奶粉長大”這種令人痛心和憤懣的現狀。所以說讓潛規則變成明規則的,是上述一系列的因素。但那一紙文件未得到落實,無疑成為這多米諾游戲中最關鍵的一張骨牌。

  乳粉產業要反思,這個市場要回歸理性,吹大的需求要縮回去。而政府要做的,不是盯住某一個企業或某一個醫院、醫生一通處罰完事,而是要從根源上阻止乳粉企業和媽媽搶孩子。這次事件是一個契機,要讓原來的那些空文落到實處,讓科學的母乳喂養真正成為所有媽媽們的育兒寶典。

  2、廠家為什么搶“第一口奶”?

  廠家搶“第一口奶”只是其貪婪的營銷手段之一,主要是因為寶寶剛出生的時候需要建立它的味覺感知,一旦習慣了某一品牌奶粉的味道就不喜歡吃別的品牌了,所以抓住新生兒階段就可以鎖定今后好幾年的奶粉客戶。很多奶粉廠商通過送試用裝的方式誘使年輕的媽媽放棄哺乳,這樣的行為的確是很邪惡的。

  有的孩子剛出生的時候不會吮吸媽媽的乳汁,或者力氣不夠大吸不出來。也有些剖腹產的媽媽一開始護理方式不科學,奶水跟不上(剖腹產率過高是另一需要強烈鄙視的問題),父母心疼孩子就喂上了奶粉。如果用奶粉喂飽了,孩子就更沒有動力吮吸乳汁了。(咱形容費勁的時候喜歡說“吃奶的勁”,真不假。)而缺少了孩子的吮吸刺激,媽媽的乳汁分泌也會減少,這是一個惡性循環,最后就只能“依賴”奶粉。

  其實一開始少量補充應該是可以的,比如我的孩子是剛出生不久就送回產房開始吮吸,但確實是不太會吃。所以頭一個星期我還給她補充了一點奶粉,后來她自己有力氣也會吸了就換回純母乳。需要解釋的是,雖然她不太會吃,但還是盡量多吮吸,因為吮吸刺激對產婦的身體恢復和乳汁分泌都有好處,甚至這種情感交流對嬰兒的感知發育都有好處。

  3、奶粉“成癮”并不準確

  一些媒體在報道中使用了“成癮”作為標題,在我看來有博眼球之嫌。成癮這個詞有其特定的含義,包含生理性成癮和心理性成癮,但主要是指病態的依賴和戒斷癥狀,比如煙草、酒精、毒品、網絡都能成癮。如果把正常的口味偏好也說成是“成癮”,那可不可以說四川人對辣椒成癮,山西人對醋成癮,山東人對鹽成癮?嬰兒對乳頭的依賴是有的,所以才有了安撫奶嘴,但是對奶粉的依賴是真沒有,它拒絕吃那是沒餓,餓了啥奶都吃了。

  4、奶粉破壞免疫力?

  說奶粉破壞嬰兒免疫力也是無稽之談,孩子從母體獲得的抗體主要不是來自母乳,而是胎兒期從母親的血液中得到。這部分抗體大約能維持6個月,因此半歲內的嬰兒很少生病。不可否認母乳尤其是初乳含有免疫活性物質,但其免疫效力畢竟還是很有限,真正關鍵的免疫力一靠嬰兒自己發育,二靠計劃免疫。說母乳好,不能把母乳神化,也不能把奶粉妖魔化。

  國內乳品的輿論環境已經是草木皆兵,打擊商業賄賂,打擊不正當營銷方式無可厚非,但是也別這么嚇唬老百姓,畢竟還是有不少孩子需要吃奶粉的。臨床上甚至出現過因為產婦出奶慢導致的新生兒低血糖,進而發展成腦癱的案例。如果一刀切的抵制“第一口奶”,出了人命央視你敢負責嗎?

  結語:本次新聞事件的核心是要重新樹立“母乳喂養好”的科學育兒方式,而不是盲目的打擊和排斥嬰幼兒奶粉。世界衛生組織“母乳喂養的十個事實”是現成的權威科普資料,營養專家也一直在強調,沒有任何一種奶粉能代替或超越母乳。希望企業能稍微清醒一點,政府更有遠見一點,醫生更有職業的擔當,年輕的爸爸媽媽更理性一點,讓中國的寶寶健康幸福的成長吧。




日期:2013-09-17
 
行業: 乳業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