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12月1日,作科所組織中國農業科學院小麥產業專家團(簡稱專家團)27人開展冬前苗情調研與生產技術會商,部署結合小麥苗情開展冬前小麥生產服務等工作。
會商認為,全國小麥主產區已基本完成播種,面積穩中有增,大部分區域做到了適期播種。由于土壤墑情好、播種質量高,實現了一播全苗,加之播后降雨和積溫足等有利氣象條件,目前苗情長勢整體良好,為明年夏糧豐收打下了基礎。針對11月27日-30日大幅降溫對旺苗和弱苗可能產生凍害的風險,專家團提出應對技術,即及時適墑鎮壓或化學控旺、劃鋤追肥促弱、澆越冬水防凍、冬前防控病蟲草害,并做好加強早春管理的準備,打好豐產苗情基礎。
專家團各基點及時落實防寒抗凍措施,對寒潮過后凍害進行初步調查,調查范圍內本次降溫降水對小麥影響很小,除少數密播早播旺苗葉片輕度凍傷外(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旺長勢頭),尚未造成大范圍死苗現象。此期伴隨的不同程度降水還有利于補充土壤墑情,緩解降溫幅度,減輕降溫負面影響。
一、面積穩中有增,適期適墑適量播種,苗情長勢近年最好
目前,全國冬小麥播種進度已超過99%。除江淮、西南等部分地區還在播種掃尾外,其它地區播種均已結束。
1、播種面積穩中有增
除河南、四川未統計完全外,其它主產省冬小麥播種面積均同比增加,其中新疆(未統計兵團)面積增幅最大,江蘇為預計播種面積。
表1 11個主產省播種面積
2、適期適墑適量播種,基本苗充足,長勢正常
各省基本適期適墑適量播種,播種質量較高,出苗較好。11月23日調度,河南、山東、甘肅、四川麥區的丘陵、旱薄地等部分地塊出現輕旱或中旱狀態外,其他區域土壤墑情適宜。
河南省小麥播期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畝基本苗15-30萬,主莖葉齡2.0-5.5葉(全文葉齡均指主莖葉齡),單株分蘗0-4個,單株初生根1-9條,單株次生根0-6條。出苗質量是近年來最好的一年。
山東省小麥適期占比大,10月20日之前播種的占80%以上;播種期土壤墑情足,整地播種及出苗質量高,目前葉齡大多4-5葉左右,單株分蘗2-4個,群體適宜,苗情長勢總體良好,一類苗占比大幅度提高。
河北省適墑適期播種比例高、整地播種出苗質量高、苗情長勢好、群個體質量高。主體麥田葉齡4-5葉,單株分蘗1-3個,苗情整體接近常年,明顯好于去年。
江蘇省小麥自10月上旬開始播種,適播期播種比例約占45%,晚于適播期10天以內播種的約占1/3。截止11月下旬,已出苗面積接近3000萬畝,尚有200多萬畝因水稻推遲收獲及局部降雨影響未完成播種。苗情差異較大,全省平均葉齡2.5葉左右,進入分蘗期的約占1/5。
安徽省小麥播種主要集中于10月中下旬,11月1日前播種的約占87%。全省小麥葉齡平均為4葉,江淮和沿江地區偏小,為2葉1心;全省畝莖蘗數平均約為40萬,江淮和沿江地區為25萬左右。
湖北省小麥播種集中于10月下旬,約占六成,10月15日前的早播面積不到40萬畝;截止到11月23日,播種基本結束。全省畝基本苗平均17.8萬,葉齡3-4葉,單株分蘗1-2個。
陜西省小麥播期9月中旬至10月下旬,畝基本苗14.9-32.4萬。其中旱地小麥葉齡4.8-6.5葉,單株分蘗2-6個,單株次生根3.4-8.2條;灌區小麥葉齡2.5-6.7葉,單株分蘗0.0-4.2個,單株次生根0.9-5.4條。苗情差異較大,其中關中10月1日前播種的偏旺長,渭北旱地9月20日前播種的小麥普遍旺長,葉齡超過6葉,單株分蘗超過4個,次生根5-7條,總莖數超過75萬。
四川省70%以上的麥田是在10月25日至11月10日階段播種,處于2-4葉期,單株分蘗0-0.7個;稻茬麥畝基本苗10.0-19.4萬,其中15萬/畝以下的占比約60%;旱地小麥畝基本苗9.2-17.8萬。與去年和常年相比,稻茬麥和旱地麥的畝基本苗數都少了1-3萬。
山西省小麥適播期播種面積大,部分由于玉米騰茬晚,超過200萬畝小麥較適播期晚播3-5天,10月31日前基本完成播種。受去年晚播增密豐產影響,今年增加播量趨勢明顯,部分農戶甚至刻意晚播增密,造成基本苗和群體偏大,個體較弱。
新疆自治區小麥播種面積(未統計兵團小麥面積)大幅增加,目前絕大部分麥田出苗并進入分蘗期,大部分有2個左右分蘗。南疆大部分即將進入越冬期,阿克蘇及北疆小麥已進入越冬期。
甘肅省大部分麥田適期播種,葉齡4.5-5.5葉,單株分蘗3-4個,次生根3-7條,較粗壯和下扎較深,有利于防凍抗旱和中后期生長。9月中下旬播種的麥田,葉齡超過7葉,旺長明顯。
3、一二類苗占比高,苗情基礎好
據專家團專家調度不完全統計,黃淮麥區一、二類苗占比接近88%,較常年同期增加約5個百分點;長江中下游麥區一二類苗占比約82%,較常年同期增加約1.5個百分點;西北麥區一二類苗占比83%左右,較常年同期增加約3.5個百分點;西南麥區一二類苗占比約70%,與常年同期基本持平。
表2 8個主產省苗情(不完全統計)
二、苗期溫度偏高、降水偏多,氣象條件整體利于小麥生長,但需做好冬季凍害防范及春季倒春寒的應對預案
小麥播種以來,全國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0.8℃-2.0℃,黃淮地區降水較常年偏多8成左右,西北偏多約3成,總體上利于小麥冬前生長。
尚未進入越冬期的麥田,未來需關注氣溫和土壤墑情變化,根據苗情長勢適時澆水施肥、鎮壓化控,促弱控旺,確保苗情轉化,形成壯苗,并適時適量冬灌,保苗越冬。西北地區東部注意防范陰雨寡照天氣對小麥穩健生長的不利影響。江淮、江漢麥區應趁墑完成小麥播種收尾工作,并及時查苗補苗,確保苗齊苗壯。稻茬小麥還應確保“三溝”配套,及時清溝理墑,預防漬害發生。
11月27日夜間至30日,北方和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降低10-16℃,部分地區降幅達18℃以上,但同時伴隨的不同程度降水有利于緩解旱情,補充土壤墑情。雖然目前尚未形成大面積凍害死苗情況,各地仍需繼續做好冬小麥越冬防寒準備;黃淮麥區還需要提前做好春季倒春寒的應對預案。
三、病蟲草害隱患重,春季防控防治壓力較大
1、秋苗蟲害監測與防控。當前蟲害主要有麥蚜、麥蜘蛛、地下害蟲等,達到防治標準,需及時進行綜合防治。當蚜株率超過5%,百株蚜量10頭左右時,應進行藥劑防治。干旱麥區重點監測麥蜘蛛,當每尺行(33cm)麥蜘蛛達到200頭或每株有蟲6頭時,應采用挑治為主的防治方法。當地下害蟲(螻蛄、蠐螬、金針蟲、白眉野草螟等)危害死苗率達到3%時,可選用辛硫磷、毒死蜱等藥劑顆粒劑或將藥劑與肥料混合施入。
2、草害監測與防控。冬前雜草出苗率占整個麥田雜草出苗的85-90%,重點監測節節麥、多花黑麥草、雀麥、日本看麥娘、看麥娘、菵草、薺菜、豬殃殃、播娘蒿等雜草的發生發展情況,冬前施藥及時防控。對已不適合冬前化除的地塊,要做好春季防除準備。近期寒潮可能加大降溫前剛噴施除草劑麥田發生凍藥害的風險。
3、病害監測與防控
陜西注意防控早播麥田的白粉病、葉銹病及紋枯病。北疆注意防控小麥雪腐和雪霉病、銹病、白粉病。四川注意防控條銹病。山西注意防控銹病、白粉病、紋枯病、黑穗病等,部分旺長麥田,白粉病重發。尤其對條銹病的菌源區和越冬區要作為防治重點,堅持帶藥偵查、發現一點、防治一片的策略,減少發病。
受疫情影響,部分省區調度數據尚不完整。
日期:2022-12-07
會商認為,全國小麥主產區已基本完成播種,面積穩中有增,大部分區域做到了適期播種。由于土壤墑情好、播種質量高,實現了一播全苗,加之播后降雨和積溫足等有利氣象條件,目前苗情長勢整體良好,為明年夏糧豐收打下了基礎。針對11月27日-30日大幅降溫對旺苗和弱苗可能產生凍害的風險,專家團提出應對技術,即及時適墑鎮壓或化學控旺、劃鋤追肥促弱、澆越冬水防凍、冬前防控病蟲草害,并做好加強早春管理的準備,打好豐產苗情基礎。
專家團各基點及時落實防寒抗凍措施,對寒潮過后凍害進行初步調查,調查范圍內本次降溫降水對小麥影響很小,除少數密播早播旺苗葉片輕度凍傷外(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旺長勢頭),尚未造成大范圍死苗現象。此期伴隨的不同程度降水還有利于補充土壤墑情,緩解降溫幅度,減輕降溫負面影響。
一、面積穩中有增,適期適墑適量播種,苗情長勢近年最好
目前,全國冬小麥播種進度已超過99%。除江淮、西南等部分地區還在播種掃尾外,其它地區播種均已結束。
1、播種面積穩中有增
除河南、四川未統計完全外,其它主產省冬小麥播種面積均同比增加,其中新疆(未統計兵團)面積增幅最大,江蘇為預計播種面積。
表1 11個主產省播種面積
省(區) | 播種面積(萬畝) | 比上年增加(萬畝) | 增幅(%) |
河南 | 8500 | -- | -- |
山東 | 6012 | 7 | 0.1 |
安徽 | 4291.6 | 17.5 | 0.4 |
江蘇 | 3657.76 | 29.46 | 0.8 |
河北 | 3354.1 | 3.3 | 0.1 |
湖北 | 1562.78 | 15.9 | 1.0 |
陜西 | 1440.21 | 3.21 | 0.2 |
新疆 | 1281.4 | 125.67 | 10.9 |
四川 | 900 | -- | -- |
山西 | 824.4 | 21.75 | 2.7 |
甘肅 | 788 | 3 | 0.4 |
2、適期適墑適量播種,基本苗充足,長勢正常
各省基本適期適墑適量播種,播種質量較高,出苗較好。11月23日調度,河南、山東、甘肅、四川麥區的丘陵、旱薄地等部分地塊出現輕旱或中旱狀態外,其他區域土壤墑情適宜。
河南省小麥播期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畝基本苗15-30萬,主莖葉齡2.0-5.5葉(全文葉齡均指主莖葉齡),單株分蘗0-4個,單株初生根1-9條,單株次生根0-6條。出苗質量是近年來最好的一年。
山東省小麥適期占比大,10月20日之前播種的占80%以上;播種期土壤墑情足,整地播種及出苗質量高,目前葉齡大多4-5葉左右,單株分蘗2-4個,群體適宜,苗情長勢總體良好,一類苗占比大幅度提高。
河北省適墑適期播種比例高、整地播種出苗質量高、苗情長勢好、群個體質量高。主體麥田葉齡4-5葉,單株分蘗1-3個,苗情整體接近常年,明顯好于去年。
江蘇省小麥自10月上旬開始播種,適播期播種比例約占45%,晚于適播期10天以內播種的約占1/3。截止11月下旬,已出苗面積接近3000萬畝,尚有200多萬畝因水稻推遲收獲及局部降雨影響未完成播種。苗情差異較大,全省平均葉齡2.5葉左右,進入分蘗期的約占1/5。
安徽省小麥播種主要集中于10月中下旬,11月1日前播種的約占87%。全省小麥葉齡平均為4葉,江淮和沿江地區偏小,為2葉1心;全省畝莖蘗數平均約為40萬,江淮和沿江地區為25萬左右。
湖北省小麥播種集中于10月下旬,約占六成,10月15日前的早播面積不到40萬畝;截止到11月23日,播種基本結束。全省畝基本苗平均17.8萬,葉齡3-4葉,單株分蘗1-2個。
陜西省小麥播期9月中旬至10月下旬,畝基本苗14.9-32.4萬。其中旱地小麥葉齡4.8-6.5葉,單株分蘗2-6個,單株次生根3.4-8.2條;灌區小麥葉齡2.5-6.7葉,單株分蘗0.0-4.2個,單株次生根0.9-5.4條。苗情差異較大,其中關中10月1日前播種的偏旺長,渭北旱地9月20日前播種的小麥普遍旺長,葉齡超過6葉,單株分蘗超過4個,次生根5-7條,總莖數超過75萬。
四川省70%以上的麥田是在10月25日至11月10日階段播種,處于2-4葉期,單株分蘗0-0.7個;稻茬麥畝基本苗10.0-19.4萬,其中15萬/畝以下的占比約60%;旱地小麥畝基本苗9.2-17.8萬。與去年和常年相比,稻茬麥和旱地麥的畝基本苗數都少了1-3萬。
山西省小麥適播期播種面積大,部分由于玉米騰茬晚,超過200萬畝小麥較適播期晚播3-5天,10月31日前基本完成播種。受去年晚播增密豐產影響,今年增加播量趨勢明顯,部分農戶甚至刻意晚播增密,造成基本苗和群體偏大,個體較弱。
新疆自治區小麥播種面積(未統計兵團小麥面積)大幅增加,目前絕大部分麥田出苗并進入分蘗期,大部分有2個左右分蘗。南疆大部分即將進入越冬期,阿克蘇及北疆小麥已進入越冬期。
甘肅省大部分麥田適期播種,葉齡4.5-5.5葉,單株分蘗3-4個,次生根3-7條,較粗壯和下扎較深,有利于防凍抗旱和中后期生長。9月中下旬播種的麥田,葉齡超過7葉,旺長明顯。
3、一二類苗占比高,苗情基礎好
據專家團專家調度不完全統計,黃淮麥區一、二類苗占比接近88%,較常年同期增加約5個百分點;長江中下游麥區一二類苗占比約82%,較常年同期增加約1.5個百分點;西北麥區一二類苗占比83%左右,較常年同期增加約3.5個百分點;西南麥區一二類苗占比約70%,與常年同期基本持平。
表2 8個主產省苗情(不完全統計)
省(區) | 一類苗 | 二類苗 | 三類苗 | 旺苗 | ||||
占比(%) | 同比增幅 (百分點) | 占比(%) | 同比增幅 (百分點) | 占比(%) | 同比增幅 (百分點) | 占比(%) | 同比增幅 (百分點) | |
山東 | 46 | 16 | 37 | -3.4 | 14 | -4.4 | 3 | -- |
安徽 | 49.3 | -- | 34.8 | -- | 13.2 | -- | 2.7 | -- |
江蘇 | 32.6 | 0.8 | 31.2 | 0.8 | 34.9 | -- | 2.4 | -- |
湖北 | 34 | 1.3 | 40 | 1.1 | 20 | -2.5 | 6 | 0.1 |
新疆 | 46.3 | 11 | 39.6 | 2.3 | 13.1 | -14 | 1.1 | 0.8 |
山西 | 40 | 23 | 40 | 22 | 20 | -45 | -- | -- |
河北 | 邢臺、衡水一、二類苗占比約85%, 好于去年 | -- | -- | -- | -- | |||
四川 | 一二類苗約占70% | 27 | -- | 3 | -- |
二、苗期溫度偏高、降水偏多,氣象條件整體利于小麥生長,但需做好冬季凍害防范及春季倒春寒的應對預案
小麥播種以來,全國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0.8℃-2.0℃,黃淮地區降水較常年偏多8成左右,西北偏多約3成,總體上利于小麥冬前生長。
尚未進入越冬期的麥田,未來需關注氣溫和土壤墑情變化,根據苗情長勢適時澆水施肥、鎮壓化控,促弱控旺,確保苗情轉化,形成壯苗,并適時適量冬灌,保苗越冬。西北地區東部注意防范陰雨寡照天氣對小麥穩健生長的不利影響。江淮、江漢麥區應趁墑完成小麥播種收尾工作,并及時查苗補苗,確保苗齊苗壯。稻茬小麥還應確保“三溝”配套,及時清溝理墑,預防漬害發生。
11月27日夜間至30日,北方和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降低10-16℃,部分地區降幅達18℃以上,但同時伴隨的不同程度降水有利于緩解旱情,補充土壤墑情。雖然目前尚未形成大面積凍害死苗情況,各地仍需繼續做好冬小麥越冬防寒準備;黃淮麥區還需要提前做好春季倒春寒的應對預案。
三、病蟲草害隱患重,春季防控防治壓力較大
1、秋苗蟲害監測與防控。當前蟲害主要有麥蚜、麥蜘蛛、地下害蟲等,達到防治標準,需及時進行綜合防治。當蚜株率超過5%,百株蚜量10頭左右時,應進行藥劑防治。干旱麥區重點監測麥蜘蛛,當每尺行(33cm)麥蜘蛛達到200頭或每株有蟲6頭時,應采用挑治為主的防治方法。當地下害蟲(螻蛄、蠐螬、金針蟲、白眉野草螟等)危害死苗率達到3%時,可選用辛硫磷、毒死蜱等藥劑顆粒劑或將藥劑與肥料混合施入。
2、草害監測與防控。冬前雜草出苗率占整個麥田雜草出苗的85-90%,重點監測節節麥、多花黑麥草、雀麥、日本看麥娘、看麥娘、菵草、薺菜、豬殃殃、播娘蒿等雜草的發生發展情況,冬前施藥及時防控。對已不適合冬前化除的地塊,要做好春季防除準備。近期寒潮可能加大降溫前剛噴施除草劑麥田發生凍藥害的風險。
3、病害監測與防控
陜西注意防控早播麥田的白粉病、葉銹病及紋枯病。北疆注意防控小麥雪腐和雪霉病、銹病、白粉病。四川注意防控條銹病。山西注意防控銹病、白粉病、紋枯病、黑穗病等,部分旺長麥田,白粉病重發。尤其對條銹病的菌源區和越冬區要作為防治重點,堅持帶藥偵查、發現一點、防治一片的策略,減少發病。
受疫情影響,部分省區調度數據尚不完整。
日期:2022-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