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舌尖上的“中式養生”,離不開的藥食同源

   2023-01-22 食品伙伴網355
核心提示:隨著國民健康意識逐漸提升,養生已經成為一種流行的生活態度。從保溫杯泡枸杞到熬夜水,中式養生的受眾逐漸呈現年輕化趨勢。加之中式養生的崛起與國潮的興起,更加加深了消費者對藥食同源的認知,加上中國固有文化及消費者的口口相傳及各大新興媒體的傳播,使得藥食同源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世界食品網-www.cctv1204.com)
   隨著國民健康意識逐漸提升,養生已經成為一種流行的生活態度。從保溫杯泡枸杞到熬夜水,中式養生的受眾逐漸呈現年輕化趨勢。加之中式養生的崛起與國潮的興起,更加加深了消費者對藥食同源的認知,加上中國固有文化及消費者的口口相傳及各大新興媒體的傳播,使得藥食同源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藥食同源的起源
 
  中醫是一個非常大的醫學概念。在神農時代,人類的祖先們因為饑餓和勞作使得疾病不斷滋生、蔓 延,在長期尋找食物的過程中,偶然發現某些食物吃后可增 強體力、減少疾病。經過漫長的經驗積累舌尖上的“中式養生”,離不開的藥食同源,發現了一些具有 保健、防病治病作用的食物,這就是“藥食同源”的起源,也是我國醫學利用中草藥治病的萌芽,反映了許多中草藥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藥食不分。“藥食同源”,被稱為 “中醫食療應用”,指的是很多食物都是藥物,它們之間沒有絕對的分界線。嚴格地說,在中醫中,藥物和食物都是相通的。食物的副作用較少,但藥物的副作用較多。這是醫學和食物同源的另一種含義。如橙子、山楂、黑梅、核桃、杏仁、茴香、肉桂、南瓜子等,它們不僅是中醫療效好,也是人們常吃的營養美味食品。中醫與食品的共同點是具有預防和控制疾病的健康功能。它們之間的區別在于,中藥具有很強的治療作用,通常被稱為 “強藥”。正確使用藥物時,效果突出。然而,食品的治療作用不如中醫的治療作用突出和迅速。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是,盡管藥物的作用很強,但它們通常不會被普遍服用,盡管食物作用很弱,但我們每天吃的食物。我們日常飲食中,除了必需營養素的供給外,還會或多或少地由于食物的表現對平衡和生理功能產生不利或有利的影響,積累起來,從量變到質變,影響變得非常明顯。
 
  藥食同源的法規
 
  在食品行業,習慣將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稱為“藥食同源物質”,肖培根院士將“藥食同源”詮釋為“藥食同理”“藥食同用”“藥食兩用”等更為豐富的內涵。1987年,在《禁止食品加藥衛生管理辦法》的附表中公布了第一批《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品種名單》,收載33種。1988年,原衛生部食品衛生監督檢驗所詳細公布了“藥食同源”第一款中的29種《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品種名單》,增加至61種(1種重疊)。1991年,原衛生部衛監發〔1991〕第45號文和1998年衛監發〔1998〕第9號文,分別增加8種,至77種。肖培根在參考《神農百草經》中列為上品的中藥,重新擬定名單,由原衛生部在2002年3月發布“衛生部關于進一步規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通知公布了86種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名單,此名單一直沿用至今。后續又陸續公布了兩次藥食兩用物質名單及試點,將藥食兩用物質增加到102種。2021年11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關于印發《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目錄管理規定》的通知(國衛食品發〔2021〕36號)”規定指出,食藥物質是指食藥物質是指傳統作為食品,且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以下簡稱《中國藥典》)的物質。該通知正式的將食藥物質給予了定義。
 
 
  藥食同源原料市場
 
  藥食同源原料在國際或國內都有非常長久的食用歷史,根據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發布的《中國膳食營養補充劑行業發展報告(2020)》顯示,2019年植物提取物的出口額為 23.8億美元,出口量86900噸,排名前十的熱點品種為甜菊葉提取物、薄荷醇、桉葉油、萬壽菊提取物、辣椒提取物、甘草提取物、柑橘幼果提取物、越橘提取物、蘆丁、銀杏葉提取物,總出口額達12.1億美元,占提取物出口額的51.2%。其中,甜菊葉提取物出口額達到2.7億美元。
 
  同時國內藥食同源原料應用也非常廣泛,尤其是保健食品領域。2014年至2019年,我國獲得批準的保健食品有6006個,其中中藥保健食品(包括純中藥、含中藥或含中藥提取物)2820個,其占比就達到了46.95%。藥食同源在其中占很大一部分。尤其是一些研究充足,功能驗證完善的原料更是得到了除保健食品外普通的功能食品企業的廣泛應用。
 
  不僅僅在食品領域,在化妝品領域藥食同源物質也有非常好的應用,國際上化妝品的研發倡導綠色天然、環保安全以及追求其功效。中草藥提取物具有作用溫和、刺激性小和安全性高等特點,特別是其中的藥食同源品種,具有良好的美白保濕、防曬、防衰老等效果,因此在化妝品領域也得到了很多的認可。
 
  中式養生的崛起是藥食同源的機會么?
 
  近幾年消費者對于養生意識不斷加強,滋補養生品類規模與人數高速增長,以傳統“藥食同源”為核心的食品品牌,既有歷史悠久的老字號,也有表現不俗的新面孔。產品更是五花八門,芝麻丸、熬夜水、龜苓膏、薏仁糕、阿膠軟糖等的也吸引了不少Z世代消費者的嘗鮮。
 
  但是相對的藥食同源的興起,更多新興品牌企業與老牌企業的參與暴露出了藥食同源產業的諸多問題。
 
  1、養生兼顧“口感”
 
  傳統中藥材給人印象是苦、難喝,造成了消費者對此類產品興趣較小,難以形成復購,導致企業難以打造爆品。需要更多的研發能力與感官評價的方法與市場調研做出符合年輕消費群體的藥食同源產品。
 
  2、標準欠缺,亂象叢生
 
  藥食同源資源多來源于自然界的生物有機體,因此,其質量常受到生物遺傳物質基礎差異和不同外界環境因子等的影響。 除此之外,藥食同源資源的制備過程是對中藥化學物質群的重新獲取,如產地加工和儲存、炮制、提取純化、制劑成型等,也是影響藥食同源質量的重要因素。同時,原料、中間體和成品還缺乏完善的標準體系,易造成產品質量不穩定。
 
  3、零食化是個方向
 
  傳統養生太過復雜,現代人追求方便快捷有效,特別是Z世代“好看,好吃,好用”才是真實的需求。。初次使用天然產品的年輕消費者,對新穎的產品類型更感興趣。 因此,可以將普通零食為主要形態,藥食同源資源為主要原料,開發出一系列功能化的“藥食同源”零食。
 
  4、功能是藥食同源的正解?
 
  近年來功能食品因為缺乏科學研究,產品的虛假宣傳問題頻出。影響了功能食品在消費者中的口碑,但是藥食同源因為“藥用”的獨特性,消費者對藥食同源產品有一定的“功能”期待。建立完善的檢測標準、成分研究、功效評價,加上產品開發過程中缺乏中西醫科學的論證及科學研究,做好配方配伍及嚴謹的科學循證研究,必定會有一個廣闊的市場。
 
  參考資料:
 
  [1] Liu C . Understanding "medicine and food homology",developing utilization in medicine functions[J]. 中草藥:英文版, 2018, 010(004):337-338.
 
  [2] 胡思, 王超, 孫貴香,等. 大健康產業背景下藥食同源資源開發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 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1, 41(5):6.
 
  [3]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膳食營養補充劑專業委員會《中國膳食營養補充劑行業發展報告(2020)》
 
  [4] CBNDate×阿里健康×天貓家電《新食尚主義》
 
  [5] 新中式養生,能孕育出一個“韓國正官莊”嗎?
 
  [6] 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2020天貓蜜餞消費趨勢報告》
 
  



日期:2023-01-22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