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認真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關于實施農產品“三品一標”四大行動的部署要求,緊緊抓住部省共建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試點省契機,通過強化政策支持、強化標準引領、強化推廣營銷,持續打造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江西樣板”。截至目前,全省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達5287個、名特優新農產品達122個,創建各類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672個。
一、強化政策支持,樹立綠色優質發展導向。一是出臺獎補政策。省財政從2016年起,每年統籌安排1000余萬元用于農產品認證登記獎補,近兩年增至3000余萬元。獎補政策體現“保存量、擴增量”原則,既覆蓋新認證的也兼顧續展的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名特優新農產品。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入駐專館專店,對入駐省內外“贛鄱正品”旗艦店、全國農業展覽館(綠色有機專營區)及全省各地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專營店的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按照年度內產品銷售額的10%進行獎補。安排資金支持展示宣傳活動,對參加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中國國際農產品地理標志專展、中外地理標志產品博覽會、江西省“生態鄱陽湖·綠色農產品”博覽會以及綠色食品宣傳月活動的各類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按照參展實際產生交通費、住宿費、展位費、物流費等進行獎補。二是納入績效考核。將農產品認證登記、綠色食品原料基地和有機農產品基地創建等作為年度食品安全考核、質量強省考核、鄉村振興考核和市縣綜合考評的重要內容,分級分類下達考核任務,未完成任務的按比例扣分,超額完成任務的按規則加分。對各市(縣、區)農產品認證和基地創建工作情況實行每月調度、每季通報,對久推不動的市縣下發工作提示函。開發資金績效管理小程序,監督各地及時下達各類獎補資金,確保資金用到實處,對未按時按要求撥付到位的市(縣、區)予以通報。
二、強化標準引領,提升標準化生產水平。一是堅持制標貫標兩手抓。加強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贛州)分中心和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等標委會建設,制修訂農業地方標準716項。從健全標準體系、推動按標生產、實行智慧監管、推進精品打造、增強輻射帶動等5個方面入手,創建省級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生產基地179個,全部落實農業標準化生產“三上墻”(操作規程上墻、投入品科學使用上墻、風險等級上墻)和“三到戶”(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到戶、農業標準化生產手冊發放到戶、投入品科學使用宣傳到戶),示范帶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按標生產,操作規程“進企入戶”。二是注重典型示范帶動。印發《部省共建江西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試點省“個十百千萬”行動實施方案》,“個”是指打造5個省市共建樣板;“十”是指打造30個縣級先行標桿;“百”是指評定225個星級檢測服務機構、評選100名最美農安衛士和布局100家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專營店;“千”是指建設1000個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和規范健全1000個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服務機構;“萬”是指帶動10000余家入網企業標準化生產。三是實施全程智慧監管。各類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全部納入江西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大數據智慧監管平臺,構建“全域監管一張網,全程追溯一條鏈,全面評價一幅圖”的“圖說質量安全”新模式,實時呈現各企業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所有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企業推行“區塊鏈溯源+合格證”合二為一開具模式,落實合格證“四必鏈”(企業主體信息、檢測結果、巡檢巡查、農事記錄)。在贛州市率先試運行全國優質農產品監測評價系統,錄入各類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信息1000余條,為該系統下一步在全國推廣提供實踐參考。
三、強化推廣營銷,助推產得出賣得好。一是打好品牌營銷組合拳。堅持“區域公共品牌+企業品牌”發展戰略,培育一批“贛”字號系列品牌,不斷提升江西農產品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在央視黃金時段投放“生態鄱陽湖·綠色農產品”宣傳廣告,組織綠色優質農產品開展“四進一融”(進機場、進高鐵、進地鐵、進重要樓宇和融合新媒體)等廣告宣傳。持續開展“贛鄱正品”品牌培育和認定,不斷提升農產品品牌附加值。二是堅持線上線下兩結合。線上打造農產品電商平臺“贛農寶”,通過VR逛商超、直播帶貨等形式,持續加大綠色優質農產品消費促進力度。線下持續布局一批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專營店,在北京、廣州等地大型商超、批發市場設立綠色有機銷售專營店20家,集中展示江西綠色優質農產品,推動綠色優質農產品產銷精準對接。三是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充分利用江西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和毗鄰粵港澳大灣區的區位優勢,朝著“打造大灣區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目標久久為功,持續擴大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數量,全省獲批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208個。
日期:2023-06-08
一、強化政策支持,樹立綠色優質發展導向。一是出臺獎補政策。省財政從2016年起,每年統籌安排1000余萬元用于農產品認證登記獎補,近兩年增至3000余萬元。獎補政策體現“保存量、擴增量”原則,既覆蓋新認證的也兼顧續展的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名特優新農產品。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入駐專館專店,對入駐省內外“贛鄱正品”旗艦店、全國農業展覽館(綠色有機專營區)及全省各地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專營店的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按照年度內產品銷售額的10%進行獎補。安排資金支持展示宣傳活動,對參加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中國國際農產品地理標志專展、中外地理標志產品博覽會、江西省“生態鄱陽湖·綠色農產品”博覽會以及綠色食品宣傳月活動的各類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按照參展實際產生交通費、住宿費、展位費、物流費等進行獎補。二是納入績效考核。將農產品認證登記、綠色食品原料基地和有機農產品基地創建等作為年度食品安全考核、質量強省考核、鄉村振興考核和市縣綜合考評的重要內容,分級分類下達考核任務,未完成任務的按比例扣分,超額完成任務的按規則加分。對各市(縣、區)農產品認證和基地創建工作情況實行每月調度、每季通報,對久推不動的市縣下發工作提示函。開發資金績效管理小程序,監督各地及時下達各類獎補資金,確保資金用到實處,對未按時按要求撥付到位的市(縣、區)予以通報。
二、強化標準引領,提升標準化生產水平。一是堅持制標貫標兩手抓。加強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贛州)分中心和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等標委會建設,制修訂農業地方標準716項。從健全標準體系、推動按標生產、實行智慧監管、推進精品打造、增強輻射帶動等5個方面入手,創建省級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生產基地179個,全部落實農業標準化生產“三上墻”(操作規程上墻、投入品科學使用上墻、風險等級上墻)和“三到戶”(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到戶、農業標準化生產手冊發放到戶、投入品科學使用宣傳到戶),示范帶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按標生產,操作規程“進企入戶”。二是注重典型示范帶動。印發《部省共建江西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試點省“個十百千萬”行動實施方案》,“個”是指打造5個省市共建樣板;“十”是指打造30個縣級先行標桿;“百”是指評定225個星級檢測服務機構、評選100名最美農安衛士和布局100家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專營店;“千”是指建設1000個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和規范健全1000個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服務機構;“萬”是指帶動10000余家入網企業標準化生產。三是實施全程智慧監管。各類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全部納入江西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大數據智慧監管平臺,構建“全域監管一張網,全程追溯一條鏈,全面評價一幅圖”的“圖說質量安全”新模式,實時呈現各企業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所有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企業推行“區塊鏈溯源+合格證”合二為一開具模式,落實合格證“四必鏈”(企業主體信息、檢測結果、巡檢巡查、農事記錄)。在贛州市率先試運行全國優質農產品監測評價系統,錄入各類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信息1000余條,為該系統下一步在全國推廣提供實踐參考。
三、強化推廣營銷,助推產得出賣得好。一是打好品牌營銷組合拳。堅持“區域公共品牌+企業品牌”發展戰略,培育一批“贛”字號系列品牌,不斷提升江西農產品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在央視黃金時段投放“生態鄱陽湖·綠色農產品”宣傳廣告,組織綠色優質農產品開展“四進一融”(進機場、進高鐵、進地鐵、進重要樓宇和融合新媒體)等廣告宣傳。持續開展“贛鄱正品”品牌培育和認定,不斷提升農產品品牌附加值。二是堅持線上線下兩結合。線上打造農產品電商平臺“贛農寶”,通過VR逛商超、直播帶貨等形式,持續加大綠色優質農產品消費促進力度。線下持續布局一批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專營店,在北京、廣州等地大型商超、批發市場設立綠色有機銷售專營店20家,集中展示江西綠色優質農產品,推動綠色優質農產品產銷精準對接。三是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充分利用江西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和毗鄰粵港澳大灣區的區位優勢,朝著“打造大灣區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目標久久為功,持續擴大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數量,全省獲批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208個。
日期:2023-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