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是影響我省水稻生產安全的最重要病害,由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若防治不當可能造成水稻減產10-30%,嚴重可致絕收。稻瘟病在水稻的各個生育期均可發生,根據發病時期和發病部位的不同,可以分為苗瘟、葉瘟、葉枕瘟、節瘟、枝梗瘟、穗頸瘟和谷粒瘟等,其中,葉瘟和穗頸瘟在農業生產中最為常見。葉瘟多發生在水稻3葉期以后,典型病斑呈梭形,中間灰白色,內圈褐色,最外圍有黃色暈圈,通常病斑兩端有沿葉脈延伸的褐色壞死線。穗頸瘟發生于穗頸和穗軸上,病斑初期為淺褐色小點,逐漸圍繞穗頸、穗軸上下擴展,穗頸發病早時多形成全白穗,發病遲時多造成谷粒不充實。
(稻瘟病為害癥狀:A.葉瘟;B.節瘟;C.穗莖瘟;D.谷粒瘟)
防治建議:
1.加強田間管理。避免過多、過遲施用氮肥,適當增加磷、鉀肥施用比例,同時加強水層管理,提高水稻抗病能力;割凈水渠和池埂上的雜草,增加田間通風透光性。
2.適時藥劑防治。防治稻葉瘟應在田間發病達到2級時(站在田邊或池埂上可以見到病斑)及時施藥,避免盲目打藥。穗頸瘟必須提前預防,噴藥預防適期為水稻破口期至齊穗期,我省大部分地區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鑒于持續降雨天氣非常利于稻瘟病發生,應加大預防力度。要重點抓住在水稻破口期及時全面施藥1次;發病風險高或極高的品種,應再施藥1-2次。防治藥劑應盡量選擇防效好、具有增產和兼防紋枯病、稻曲病、細菌性褐斑病和穗腐病效果的藥劑,做到“一噴多防”“一噴多效”。生物藥劑可選用枯草芽孢桿菌、多抗霉素、春雷霉素、春雷·井岡、春雷·寡糖素、四霉素、井岡·蠟芽菌、補骨脂種子提取物、申嗪霉素等;化學藥劑可選用肟菌·戊唑醇、醚菌·氟環唑、吡唑·氟環唑、苯甲·丙環唑、嘧菌酯·戊唑醇、嘧菌酯、苯甲·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僅限微囊懸浮劑)等,可積極與稻瘟靈或三環唑混配使用,以保證對稻瘟病的防控效果。
3.規范施藥作業。要提前做好防控施藥準備,積極采取飛機航化統防作業,確保在較短的防治適期內及時完成噴藥。航化作業每畝噴液量應保證1升以上,優先使用油懸浮劑等先進劑型,并應按施藥液量的0.3%-0.5%添加航化專用助劑,風力較大時按上限添加,以確保防控效果。噴藥時應注意避開水稻揚花期,并選擇在上午10點前或下午3點后噴藥為宜,以免影響水稻授粉。
來源:省植檢植保站
日期:2023-07-19
(稻瘟病為害癥狀:A.葉瘟;B.節瘟;C.穗莖瘟;D.谷粒瘟)
防治建議:
1.加強田間管理。避免過多、過遲施用氮肥,適當增加磷、鉀肥施用比例,同時加強水層管理,提高水稻抗病能力;割凈水渠和池埂上的雜草,增加田間通風透光性。
2.適時藥劑防治。防治稻葉瘟應在田間發病達到2級時(站在田邊或池埂上可以見到病斑)及時施藥,避免盲目打藥。穗頸瘟必須提前預防,噴藥預防適期為水稻破口期至齊穗期,我省大部分地區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鑒于持續降雨天氣非常利于稻瘟病發生,應加大預防力度。要重點抓住在水稻破口期及時全面施藥1次;發病風險高或極高的品種,應再施藥1-2次。防治藥劑應盡量選擇防效好、具有增產和兼防紋枯病、稻曲病、細菌性褐斑病和穗腐病效果的藥劑,做到“一噴多防”“一噴多效”。生物藥劑可選用枯草芽孢桿菌、多抗霉素、春雷霉素、春雷·井岡、春雷·寡糖素、四霉素、井岡·蠟芽菌、補骨脂種子提取物、申嗪霉素等;化學藥劑可選用肟菌·戊唑醇、醚菌·氟環唑、吡唑·氟環唑、苯甲·丙環唑、嘧菌酯·戊唑醇、嘧菌酯、苯甲·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僅限微囊懸浮劑)等,可積極與稻瘟靈或三環唑混配使用,以保證對稻瘟病的防控效果。
3.規范施藥作業。要提前做好防控施藥準備,積極采取飛機航化統防作業,確保在較短的防治適期內及時完成噴藥。航化作業每畝噴液量應保證1升以上,優先使用油懸浮劑等先進劑型,并應按施藥液量的0.3%-0.5%添加航化專用助劑,風力較大時按上限添加,以確保防控效果。噴藥時應注意避開水稻揚花期,并選擇在上午10點前或下午3點后噴藥為宜,以免影響水稻授粉。
來源:省植檢植保站
日期:2023-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