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下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省畜牧局主要負責同志等介紹全省畜禽屠宰行業高質量發展情況。
大眾日報記者:
全產業鏈發展是大勢所趨,請問對我省健康肉全產業鏈建設怎么看?下一步如何推進這項工作?
陶開宇:隨著畜牧業的高速發展,當前人民日益增長的畜產品需要和產業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不斷凸顯。從消費模式看,衣食無憂向生活質量大健康產品和服務的推廣呈現加速趨勢(從“有肉吃”到“吃好肉”);從需求角度看,消費者對產業了解和認知不夠,市場上產品良莠不齊,導致消費者對健康肉的信息不足,大眾接受健康肉服務有一個過程。畜牧產業的每一次進步和升級,都意味著消費的升級,消費端引領供給側改革都將體現在全產業鏈上。
屠宰加工企業能夠帶動全產業鏈發展,增強產業鏈安全性和韌性,確保“不掉鏈子”。去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部署,在全國首創開展健康肉試驗示范基地培育27家,帶動行業上下游企業整體提升,有效推動了畜牧業供給側改革,大大提升了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行業高質量發展新動能不斷顯現。下一步,將圍繞“12345”工作思路來推進全產業鏈建設。
“1”就是打造一個區域公共品牌。以打造“好味山東”健康肉這個區域公共品牌為目標。
“2”就是落實兩個抓手。一是標準化,通過標準制定與使用不斷提升制標質量和用標覆蓋率,抓住不斷提升產品質量這條主線,夯實立足市場的基礎。二是數字化,通過數字賦能,讓計劃和預判成為現實,實現質量安全覆蓋率達到100%,推動農戶、小企業與大市場鏈接,實現銷供產全鏈條經營。
“3”就是做足健康肉全產業鏈三篇文章。即:高質量——健康肉產業揚帆發展的新高地;高品質——新產業厚植高效發展的新底色;高顏值(情感)——新業態培育綠色新生活的健康肉新品類。
“4”就是打造“四個窗口”。建成數字賦能的“服務窗口”、三產融合的“示范窗口”、“三鏈”聚合的“展示窗口”、競爭力提升的“突破窗口”。
“5”就是落實五項工作。
一是構建標準體系。構建以健康肉為主線的全產業鏈標準體系。依據健康肉團體標準,按照“有標貫標、缺標補標、低標提標”的原則,選擇一批影響力大、帶動力強、一體化發展有基礎的生豬、家禽、肉牛產業,以肉類產品為主線,以強化全程質量控制、提升全要素生產率、促進產業融合發展為導向,開展全產業鏈標準體系梳理、逐步建成布局合理、指標科學、協調配套的全產業鏈標準體系。
二是打造標準綜合體。以健康肉全產業鏈團體標準為指引,集成一批特色鮮明、先進適用、操作性強和生產模式相配套的健康肉標準綜合體。指導推動各地將標準綜合體轉化為簡便易懂的生產模式圖、操作明白紙和風險管控手冊,確保生產經營和管理者識標、懂標、用標。
三是培育一批生產基地。以確保肉品質量安全為基本,制定條件,遴選培育一批具有完善質量追溯體系的健康肉全產業鏈標準化生產基地。
四是推介一批品牌。以擴大市場影響力為導向,推介宣傳一批產品附加值高、市場競爭力強、品牌知名度響、示范帶動效應好的健康肉標準示范樣板。
五是制定措施抓落實。構建以基地為載體的全產業鏈標準實施機制。以標準化基地為主體依托,組織開展“四個一”貫標活動,即編制一套簡明適用的標準宣貫材料,組建一支根植基層的標準專家服務隊伍,組織一批有影響力的觀摩培訓活動,培育一批綠色優質畜產品精品。組織開展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及相關標準綜合體的實施應用跟蹤評價,不斷優化標準體系,提升標準實施水平。
農民日報記者:
全國畜禽屠宰質量標準創新中心作為全國行業領域唯一的標準創新中心,請問諸城市,圍繞“立足山東、服務全國、對標國際”的職能定位,開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工作思路是什么?
王浩:諸城是傳統的畜牧業養殖大市、畜牧屠宰裝備生產大市、畜牧食品加工大市,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51%,形成了集育種、養殖、屠宰、加工、冷鏈物流、裝備制造等于一體的產業體系,年銷售收入過千億元,其中家禽屠宰設備國內市場占有率達40%左右。2022年全市屠宰生豬314.97萬頭,肉雞1.72億只。山東為全國貢獻10頭豬、就有1頭出自諸城,貢獻20只雞、就有1只出自諸城,為全國穩產保供大局做出了諸城貢獻。
全國畜禽屠宰質量標準創新中心(下文簡稱創新中心)圍繞從養殖到屠宰加工、營銷全產業鏈,推進標準研發、驗證評價、宣貫培訓,加快建設符合產業發展規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質量標準體系,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整合各類資源,建立健全管理運行機制。充分發揮政產學研金服用“七位一體”協同創新、聯合攻關的整體優勢,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和資源,共同推動畜禽產業標準化體系建設。建立理事會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下設專家委員會、企業專家顧問團、平臺公司以及標準研發、認證檢驗、推廣培訓等5個內設機構。成立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沈建忠、國際食品科學院院士周光宏等61名專家學者組成的專家委員會,下設畜禽養殖、屠宰加工、肉品品質、飼料獸藥、包裝運輸等7個專家組,為創新中心提供有力的智庫支撐。
二、建設平臺項目,提高中心業務承載能力。創新中心圍繞核心業務,在諸城市健康食品產業園核心區建設服務平臺項目,建筑面積2.49萬平方米,總投資約2.24億元,主要建設展示中心、標準研發中心、培訓中心等功能區域。在農業農村部、山東省畜牧獸醫局等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創新中心與高校科研院所、行業龍頭企業深度合作,共同建設了從業人員標準化實訓基地,為行業監管人員、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和企業從業人員提供實訓服務。
三、開展標準創新,進軍標準化建設最前沿。圍繞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建設,牽頭制修訂各類標準20余項。其中牽頭制訂的ISO國際標準《雞屠宰操作規程》是我國牽頭制訂的第一項家禽屠宰領域國際標準,實現了山東省牽頭制訂畜牧業國際標準零的突破。與中國肉類協會、山東健康肉產業聯合會、山東預制菜產業聯合會共同研究制訂了《生豬屠宰加工企業建廠指南》《豬胴體在線分割系統》《預制菜(畜禽類)中式菜肴》等10余項團體標準。
四、打造標準樣板,強化示范引領帶動作用。堅持標準先行、質量第一的理念,完善試驗示范基地創建管理體系,規范基地認證和后期監管程序,建設了一批健康肉生產加工示范基地。2022年與省畜牧局合作開展健康肉試驗示范基地創建,打造了全省第一批27家健康肉試驗示范基地,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領帶動作用。今年,創新中心分別與省、濰坊市畜牧主管部門合作,創建培育山東省全產業鏈健康肉試驗示范基地和濰坊市高品質肉試驗示范基地,著力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健康肉一體化生產模式。
下一步,創新中心將圍繞“加快畜禽屠宰標準化進程,助力實現中國肉類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目標,加快推進“四個平臺”建設,全力建成聚合資源、高效對接、合作共贏的質量標準綜合服務平臺,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作出積極貢獻。
一是建設標準創新平臺。整合各方面資源,加快畜禽屠宰質量標準的制修訂、宣貫、培訓和實施,著力打造“1+N”全領域全鏈條標準技術創新格局。二是建設驗證推廣平臺。圍繞全國重點優勢畜禽產品,著眼于標準研制過程的試驗驗證、標準實施應用過程的符合性測試、標準經濟效益和水平的評估評價等,全力服務行業監管和產業創新發展。三是建設人才培養和學術交流平臺。借助業界、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教育資源,建立一整套人才培育體系和學術交流機制,與高校共建畜禽肉類產業研究院,打造畜禽屠宰行業實訓基地,為行業和企業培養輸送更多的專業型、復合型優秀人才。四是建設健康肉展示展銷平臺。聚焦標準產品營銷,構建互聯互通、資源共享、高效協同的數字化健康肉產業體系,實現供應鏈、生產鏈、銷售鏈三鏈一體化運營。
新黃河記者:
請問創新中心對于推動諸城畜牧業高質量發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王浩:諸城是農業產業化的發源地,改革開放以來,先后創造了“商品經濟大合唱”“貿工農一體化”“農業產業化”等一系列改革創新經驗,被習近平總書記肯定為農村改革發展的“諸城模式”。諸城畜牧產業鏈條完備、產業集聚度高,吸引了大批的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落戶。目前,全鏈條注冊企業已達2200余家,培育起畜牧龍頭企業41家,其中國家級4家、省級5家。諸城市連續17年被評為全國生豬調出大縣。
創新中心落戶諸城以來,通過實施標準賦能行動,聚力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產出效益,主要發揮了四個方面的作用。
一、推動了產業標準完善提升。進一步總結、提煉、轉化現有畜牧業企業標準,推動企業標準上升為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國際標準。得利斯、佳士博、惠發等企業參與制訂發布國際標準1項、國家標準4項、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26項。諸城市規上食品企業用標率達100%。
二、促進了企業標準化生產。依托創新中心標準優勢、技術優勢,對企業生產進行把脈問診,促進企業標準化、規范化發展,著力構建畜禽屠宰行業全鏈條、無縫隙、全覆蓋的標準化生產體系。近三年,培育國家級標準化示范廠(場)2家,省健康肉試驗示范基地2家,食品行業新增知識產權550件。標準化生產企業肉類產量占諸城肉類總產量的90%以上。
三、加快了質量品牌創建。圍繞諸城畜禽屠宰龍頭企業和特色產品,建立健全評價機制和認證制度,推動諸城畜禽產品高端化、品牌化,著力打造高品質肉類品牌。近三年來,打造了“諸城味道”健康肉品牌36家,叫響了得利斯冷卻肉、華寶健康肉、賓得利牛肉等高端肉類品牌。
四、帶動了全產業鏈優化升級。發揮創新中心標準制訂的獨特優勢,鼓勵現有企業引進新技術、強化數字賦能、增上新項目,廣泛招引強鏈補鏈項目,推動畜牧屠宰行業提檔升級。近三年,實施了得利斯10萬噸預制菜、惠發年產8萬噸速凍食品加工、齊贊智能化肉制品研發加工、仙壇1.2億只肉雞產業生態等強鏈補鏈產業項目27個,千億級畜牧業產業集群其勢已成、未來可期!
(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日期:2023-08-11
大眾日報記者:
全產業鏈發展是大勢所趨,請問對我省健康肉全產業鏈建設怎么看?下一步如何推進這項工作?
陶開宇:隨著畜牧業的高速發展,當前人民日益增長的畜產品需要和產業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不斷凸顯。從消費模式看,衣食無憂向生活質量大健康產品和服務的推廣呈現加速趨勢(從“有肉吃”到“吃好肉”);從需求角度看,消費者對產業了解和認知不夠,市場上產品良莠不齊,導致消費者對健康肉的信息不足,大眾接受健康肉服務有一個過程。畜牧產業的每一次進步和升級,都意味著消費的升級,消費端引領供給側改革都將體現在全產業鏈上。
屠宰加工企業能夠帶動全產業鏈發展,增強產業鏈安全性和韌性,確保“不掉鏈子”。去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部署,在全國首創開展健康肉試驗示范基地培育27家,帶動行業上下游企業整體提升,有效推動了畜牧業供給側改革,大大提升了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行業高質量發展新動能不斷顯現。下一步,將圍繞“12345”工作思路來推進全產業鏈建設。
“1”就是打造一個區域公共品牌。以打造“好味山東”健康肉這個區域公共品牌為目標。
“2”就是落實兩個抓手。一是標準化,通過標準制定與使用不斷提升制標質量和用標覆蓋率,抓住不斷提升產品質量這條主線,夯實立足市場的基礎。二是數字化,通過數字賦能,讓計劃和預判成為現實,實現質量安全覆蓋率達到100%,推動農戶、小企業與大市場鏈接,實現銷供產全鏈條經營。
“3”就是做足健康肉全產業鏈三篇文章。即:高質量——健康肉產業揚帆發展的新高地;高品質——新產業厚植高效發展的新底色;高顏值(情感)——新業態培育綠色新生活的健康肉新品類。
“4”就是打造“四個窗口”。建成數字賦能的“服務窗口”、三產融合的“示范窗口”、“三鏈”聚合的“展示窗口”、競爭力提升的“突破窗口”。
“5”就是落實五項工作。
一是構建標準體系。構建以健康肉為主線的全產業鏈標準體系。依據健康肉團體標準,按照“有標貫標、缺標補標、低標提標”的原則,選擇一批影響力大、帶動力強、一體化發展有基礎的生豬、家禽、肉牛產業,以肉類產品為主線,以強化全程質量控制、提升全要素生產率、促進產業融合發展為導向,開展全產業鏈標準體系梳理、逐步建成布局合理、指標科學、協調配套的全產業鏈標準體系。
二是打造標準綜合體。以健康肉全產業鏈團體標準為指引,集成一批特色鮮明、先進適用、操作性強和生產模式相配套的健康肉標準綜合體。指導推動各地將標準綜合體轉化為簡便易懂的生產模式圖、操作明白紙和風險管控手冊,確保生產經營和管理者識標、懂標、用標。
三是培育一批生產基地。以確保肉品質量安全為基本,制定條件,遴選培育一批具有完善質量追溯體系的健康肉全產業鏈標準化生產基地。
四是推介一批品牌。以擴大市場影響力為導向,推介宣傳一批產品附加值高、市場競爭力強、品牌知名度響、示范帶動效應好的健康肉標準示范樣板。
五是制定措施抓落實。構建以基地為載體的全產業鏈標準實施機制。以標準化基地為主體依托,組織開展“四個一”貫標活動,即編制一套簡明適用的標準宣貫材料,組建一支根植基層的標準專家服務隊伍,組織一批有影響力的觀摩培訓活動,培育一批綠色優質畜產品精品。組織開展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及相關標準綜合體的實施應用跟蹤評價,不斷優化標準體系,提升標準實施水平。
農民日報記者:
全國畜禽屠宰質量標準創新中心作為全國行業領域唯一的標準創新中心,請問諸城市,圍繞“立足山東、服務全國、對標國際”的職能定位,開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工作思路是什么?
王浩:諸城是傳統的畜牧業養殖大市、畜牧屠宰裝備生產大市、畜牧食品加工大市,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51%,形成了集育種、養殖、屠宰、加工、冷鏈物流、裝備制造等于一體的產業體系,年銷售收入過千億元,其中家禽屠宰設備國內市場占有率達40%左右。2022年全市屠宰生豬314.97萬頭,肉雞1.72億只。山東為全國貢獻10頭豬、就有1頭出自諸城,貢獻20只雞、就有1只出自諸城,為全國穩產保供大局做出了諸城貢獻。
全國畜禽屠宰質量標準創新中心(下文簡稱創新中心)圍繞從養殖到屠宰加工、營銷全產業鏈,推進標準研發、驗證評價、宣貫培訓,加快建設符合產業發展規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質量標準體系,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整合各類資源,建立健全管理運行機制。充分發揮政產學研金服用“七位一體”協同創新、聯合攻關的整體優勢,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和資源,共同推動畜禽產業標準化體系建設。建立理事會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下設專家委員會、企業專家顧問團、平臺公司以及標準研發、認證檢驗、推廣培訓等5個內設機構。成立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沈建忠、國際食品科學院院士周光宏等61名專家學者組成的專家委員會,下設畜禽養殖、屠宰加工、肉品品質、飼料獸藥、包裝運輸等7個專家組,為創新中心提供有力的智庫支撐。
二、建設平臺項目,提高中心業務承載能力。創新中心圍繞核心業務,在諸城市健康食品產業園核心區建設服務平臺項目,建筑面積2.49萬平方米,總投資約2.24億元,主要建設展示中心、標準研發中心、培訓中心等功能區域。在農業農村部、山東省畜牧獸醫局等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創新中心與高校科研院所、行業龍頭企業深度合作,共同建設了從業人員標準化實訓基地,為行業監管人員、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和企業從業人員提供實訓服務。
三、開展標準創新,進軍標準化建設最前沿。圍繞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建設,牽頭制修訂各類標準20余項。其中牽頭制訂的ISO國際標準《雞屠宰操作規程》是我國牽頭制訂的第一項家禽屠宰領域國際標準,實現了山東省牽頭制訂畜牧業國際標準零的突破。與中國肉類協會、山東健康肉產業聯合會、山東預制菜產業聯合會共同研究制訂了《生豬屠宰加工企業建廠指南》《豬胴體在線分割系統》《預制菜(畜禽類)中式菜肴》等10余項團體標準。
四、打造標準樣板,強化示范引領帶動作用。堅持標準先行、質量第一的理念,完善試驗示范基地創建管理體系,規范基地認證和后期監管程序,建設了一批健康肉生產加工示范基地。2022年與省畜牧局合作開展健康肉試驗示范基地創建,打造了全省第一批27家健康肉試驗示范基地,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領帶動作用。今年,創新中心分別與省、濰坊市畜牧主管部門合作,創建培育山東省全產業鏈健康肉試驗示范基地和濰坊市高品質肉試驗示范基地,著力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健康肉一體化生產模式。
下一步,創新中心將圍繞“加快畜禽屠宰標準化進程,助力實現中國肉類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目標,加快推進“四個平臺”建設,全力建成聚合資源、高效對接、合作共贏的質量標準綜合服務平臺,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作出積極貢獻。
一是建設標準創新平臺。整合各方面資源,加快畜禽屠宰質量標準的制修訂、宣貫、培訓和實施,著力打造“1+N”全領域全鏈條標準技術創新格局。二是建設驗證推廣平臺。圍繞全國重點優勢畜禽產品,著眼于標準研制過程的試驗驗證、標準實施應用過程的符合性測試、標準經濟效益和水平的評估評價等,全力服務行業監管和產業創新發展。三是建設人才培養和學術交流平臺。借助業界、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教育資源,建立一整套人才培育體系和學術交流機制,與高校共建畜禽肉類產業研究院,打造畜禽屠宰行業實訓基地,為行業和企業培養輸送更多的專業型、復合型優秀人才。四是建設健康肉展示展銷平臺。聚焦標準產品營銷,構建互聯互通、資源共享、高效協同的數字化健康肉產業體系,實現供應鏈、生產鏈、銷售鏈三鏈一體化運營。
新黃河記者:
請問創新中心對于推動諸城畜牧業高質量發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王浩:諸城是農業產業化的發源地,改革開放以來,先后創造了“商品經濟大合唱”“貿工農一體化”“農業產業化”等一系列改革創新經驗,被習近平總書記肯定為農村改革發展的“諸城模式”。諸城畜牧產業鏈條完備、產業集聚度高,吸引了大批的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落戶。目前,全鏈條注冊企業已達2200余家,培育起畜牧龍頭企業41家,其中國家級4家、省級5家。諸城市連續17年被評為全國生豬調出大縣。
創新中心落戶諸城以來,通過實施標準賦能行動,聚力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產出效益,主要發揮了四個方面的作用。
一、推動了產業標準完善提升。進一步總結、提煉、轉化現有畜牧業企業標準,推動企業標準上升為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國際標準。得利斯、佳士博、惠發等企業參與制訂發布國際標準1項、國家標準4項、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26項。諸城市規上食品企業用標率達100%。
二、促進了企業標準化生產。依托創新中心標準優勢、技術優勢,對企業生產進行把脈問診,促進企業標準化、規范化發展,著力構建畜禽屠宰行業全鏈條、無縫隙、全覆蓋的標準化生產體系。近三年,培育國家級標準化示范廠(場)2家,省健康肉試驗示范基地2家,食品行業新增知識產權550件。標準化生產企業肉類產量占諸城肉類總產量的90%以上。
三、加快了質量品牌創建。圍繞諸城畜禽屠宰龍頭企業和特色產品,建立健全評價機制和認證制度,推動諸城畜禽產品高端化、品牌化,著力打造高品質肉類品牌。近三年來,打造了“諸城味道”健康肉品牌36家,叫響了得利斯冷卻肉、華寶健康肉、賓得利牛肉等高端肉類品牌。
四、帶動了全產業鏈優化升級。發揮創新中心標準制訂的獨特優勢,鼓勵現有企業引進新技術、強化數字賦能、增上新項目,廣泛招引強鏈補鏈項目,推動畜牧屠宰行業提檔升級。近三年,實施了得利斯10萬噸預制菜、惠發年產8萬噸速凍食品加工、齊贊智能化肉制品研發加工、仙壇1.2億只肉雞產業生態等強鏈補鏈產業項目27個,千億級畜牧業產業集群其勢已成、未來可期!
(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日期:2023-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