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科所揭示作物休閑季氧化亞氮排放的貢獻及其空間異質性

   2024-02-18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491
核心提示:1月30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作物耕作與生態創新團隊基于田間試驗與空間模擬相結合的方法,在全球尺度上揭示了作物休閑季(收獲后至播種或移栽前)氧化亞氮(N2O)排放相對全年排放的貢獻具有顯著差異。……(世界食品網-www.cctv1204.com)
1月30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作物耕作與生態創新團隊基于田間試驗與空間模擬相結合的方法,在全球尺度上揭示了作物休閑季(收獲后至播種或移栽前)氧化亞氮(N2O)排放相對全年排放的貢獻具有顯著差異。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全球變化生物學(Global Change Biology)》上。
 
  據介紹,全球近70%人類排放的N2O來源于作物生產。現有研究多關注作物生長季農田N2O排放,忽視了休閑季N2O排放對全年排放的貢獻(Rfallow),影響農作體系與技術的優化,而準確評估農田溫室氣體排放,可為糧食安全下綠色低碳農作新體系構建提供理論依據,助力國家糧食安全和雙碳目標共贏。
 
  研究人員基于田間觀測數據,通過建立混合效應模型,構建種植模式空間輸入數據集,量化了全球Rfallow總量及其空間格局。結果顯示全球休閑季農田N2O排放對全年排放的平均貢獻為44%,而Rfallow熱點受土壤pH和種植模式影響主要集中于北半球的高緯度地區。將休閑季納入排放清單后,全球作物生產的N2O排放因子翻倍,此校正結果與過程模型和大氣反演模型結果一致,彌補了不同模型間的估算差異。本研究從全球尺度揭示了作物休閑季N2O排放的重要性,可為作物生產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的精準編制及區域減排方案制定提供更科學的理論依據。
 
  作科所助理研究員尚子吟、北京林業大學講師崔曉慶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大學周豐教授為論文的通訊作者,英國阿伯丁大學、埃克塞特大學和新西蘭農業科學院等多家單位參與合作研究。本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農業科學院青年創新專項以及科技創新工程等項目的資助。
 
  原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gcb.17165



日期:2024-02-18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