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30日,在2024SIAL西雅國際食品和飲料展覽會(上海)盛大開展的同期,第六屆SIAL世界食品產業峰會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N3A118舉辦。
本屆峰會為期3天,以“凝聚全球力量,探索可持續路徑”為主題。肉類、進口食品、新零售、供應鏈、飲品、新健康食品、餐飲等食飲熱門話題構建了強大磁場,峰會現場吸引了國內外百余位食飲行業專家學者、領先企業代表進行觀點深度交鋒,聚焦探討行業發展新動能。
品牌故事會
持續的創新能力是品牌發展的永恒動力。品牌故事會的分享嘉賓來自茶飲、冰淇淋、餐飲等賽道,展現了各自激活企業創新的思想力。
茶太良品/牛茶董事長肖榮介紹了“牛茶”燕窩飲品的創意、定位,通過甄選食材、科學研發、精心設計品牌IP,取得商業的成功。他認為打造茶飲品牌應該注重商業體的整體調性和消費客群,找到飲品紅海里的藍海。
野人先生董事長崔漸為對冰淇淋行業進行了深度剖析。他介紹,國內冰淇淋行業在2021年已經達到1600億元的市場規模,在2023年全球連鎖餐飲品牌門店TOP100中也有DQ等品牌上榜,預測國內會出現大的冰淇淋品牌。他認為冰淇淋是最具情緒價值的食物,其品類紅利正在開啟。Gelato通過精選原料,在每個門店配備成套設備、堅持使用直筒式售賣柜,在工藝方面創新,并通過進行分時售賣的極致追求,成為每個開店城市最受消費者青睞的冰淇淋品牌。
蘭熊鮮奶創始人吳優強調飲品實現突圍,要尋找市場未被滿足的需求。蘭熊鮮奶的創意來源于咖啡和茶的飲用方式,他認為現制更符合人的飲用方式。從廣義上說,顧客能接觸到的一切,包括眼、耳、鼻、舌、身、意都是產品。
麻六記品牌創始人汪小菲分享了麻六記的成長歷程、品牌故事和商業模式。他介紹,麻六記在創辦之初就定位于以川式味道為主的食品零售品牌,充分利用發達的互聯網平臺,經過精心打造,形成網上銷售矩陣,并大力拓展線下經銷渠道,已經發展成以電商和實體結合的全方位產品銷售模式。
經銷商故事會
不斷完善優化銷售網絡,持續探索新零售業務模式,經銷商代表分享了點食成金之術。
無錫市大德興商貿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碧華認為公司在競爭激烈的食品市場之所以能脫穎而出,源于三點:一是洞察市場,瞄準差異化謀發展;二是建立以人為本的銷售團隊、服務客戶的經營理念,以及高質量的選品標準;三是創新轉型,積極拓展微商、抖音等電商平臺,并探索走企業個人IP之路。
哈爾濱禾列巴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鄒海波分享了他與公司專注俄羅斯食品進口十余年的故事。他認為,當前進出口生意面臨著“危”與“機”并存的嚴峻挑戰,企業要想獲得競爭優勢,一定要在選擇合適的產品品類、銷售渠道以及合作廠家上下功夫。他還強調指出,快消品行業的產品具有周期性,企業一定要合理管理這些周期,同時不斷提高商業效率,以應對永遠變化的市場。另外,現代經銷商一定要重視抖音平臺,助力產品銷售。
快消行業金牌培訓師,原快消行業世界500強品牌方業務高管王曉莉分享了她在快消品行業從業2 0多年的故事。她深入分析了品牌方與經銷商在合作過程中各自的“痛”,認為雙方要建立穩定良好的關系,占領行業制高點,一定要實施合作共贏落地一盤棋計劃。首先要有清晰的定位,在渠道覆蓋、運營能力及成本、供應鏈能力上達成一致;其次要有共同的價值;第三要共同發力產品結構、渠道結構以及成本結構的優化。
國際肉類大會
當前肉類發展環境復雜多變,全球肉類產量、消費量持續上升。國際肉類大會嘉賓錨定全球肉類發展機會點,探討合作共贏新商機。
高美艾博展覽集團商貿事業群總經理Laurent Noel在致辭中說,SIAL西雅展作為全球領先的展會,致力推動中國食品行業高質量發展。本屆峰會的主題是“凝聚全球力量,探索可持續路徑”,肉類食品作為食品行業有爭議的話題,在如何推進可持續發展方面值得進一步探索,尋求新的合作機遇。SIAL西雅展將持續構建新的系統,不斷煥發展會活力。
荷蘭合作銀行全球策略師Justin Sherrard發表了題為《新格局,新業態:全球肉類市場的未來演變》的演講。針對全球動物市場正在發生的巨大變化,分析了目前至2030年行業變化趨勢。一是市場不確定性因素增強、通貨膨脹率高,使得肉類市場利潤率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二是基于對健康的關注,消費者對優質動物蛋白旺盛,全行業將呈增長之勢,特別是禽類產品增速明顯;三是受高房價、高失業率以及消費信心的影響,消費者很看重購買價值以及肉類食品質量安全;四是生物安全性備受關注,需要肉類全產業鏈加強全面合作,不斷創新,在高可靠的環境中向市場交付更健康的產品。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農業農村部生豬產業監測預警首席專家,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崗位科學家王祖力,發表了題為《微利時代下中國豬肉市場供需格局分析》的演講。微利時代的中國豬肉市場具有“四度”特征,即產能調整“深度”收窄、價格波動“幅度”趨緩、周期時間“長度”縮短、價格漲跌“速度”加快,這與我國生豬養殖規模化率不斷提高(占70% )、生豬產能調整能力增強以及市場更加透明有關。基于此,今年下半年及明年,中國豬肉市場發展勢頭向好,價格將上漲,全行業將迎來贏利期。但受疫情、庫存等因素影響,市場不穩定性仍值得關注。
美國肉類出口協會中國區總經理趙春野在發表《2024美國紅肉市場洞察》主旨演講時,用詳實的數據分析了美國以牛肉、豬肉為主的紅肉市場發展現狀,包括產量、價格、出口量等。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牛肉和豬肉進口國,中國也是美國豬肉第二大出口市場、牛肉第三大巿場,產品應用領域廣泛。
巴西動物蛋白協會(ABPA)市場總監Luis Rua,發表《禽肉能否持續引領全球肉類市場》主旨演講時,用圖文并茂的形式詳細介紹了巴西家禽生產加工及出口情況。巴西是全球第二大禽肉生產國,家禽生產90%已實現了一體化,并且在可持續生產、生物及質量安全方面,建立了全面嚴苛的體系,未發生過禽流感事故。目前,巴西是全球第一大雞肉出口國,中國也是巴西最大的雞肉貿易伙伴,進口巴西雞肉占總體禽肉進口的53%,以雞爪、雞腿、雞翅為主。今年,全球雞肉需求有望增長1.9%,超過其他動物蛋白品種,其中亞洲是主要消費區。
廣州金南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雪峰主持了主題為“全球秩序重構下的貿易競爭、共存與協同進化”的圓桌對話,與會嘉賓圍繞今年肉類貿易進口面臨的最大挑戰以及肉類輸華準入主體的增多對行業影響、肉類貿易金融服務等話題,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大連誠健餐飲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德敏認為,牛肉消費市場很大,需要提高消費者對營養更全的谷飼牛的認知,讓它們更多地進入中國家庭,增強營養。同時,全行業應加強對牛肉不同部位的營養價值研究,讓消費者更明明白白地消費。
中國供銷農產品集團有限公司供應鏈管理事業部總經理徐國新說,目前國產牛肉在飼養方面優勢并不明顯,牛肉消費正在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大量進口牛肉進入中國市場,要求中國企業更好地把握發展方向,積極調整和轉型。
在大有黑牛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譚小群看來,肉類進口量的增加,既是商機也是挑戰,需要企業有更好的市場決策力,把握好進口數量。
中國電力工程有限公司肉類業務負責人趙世杰說,肉類貿易金融服務對行業發展至關重要。要深入行業,了解行業。資金投入后,企業要重視品牌、原料、加工、市場運營等方面的管理。
進口食品行業論壇
針對“舌尖上”的大市場,論壇解析了發展機會和進出口法規,各國行業分享了中國市場的經營策略。
高美艾博展覽集團亞太區總裁謝抒嬑在致辭中說,隨著全球化發展的推進,要實現全球思維和本地經營,本地和全球必須融為一體。希望進口食品行業論壇能幫助進口食品和飲料企業在中國實現長期和穩定的發展。
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副會長于露分享了《在不確定中尋穩定,中國進口食品發展新機遇》,她指出中國進口食品發展呈現進口食品占農產品進口總額持續提高、進口金額持續快速擴大、進口來源地持續擴大、進口結構持續優化等趨勢。但是行業發展的不穩定因素長期存在:全球經濟發展充滿不確定性,貿易環境不確定性增加,地緣政治風險多發,匯率風險加大,進口替代升溫,食品安全問題,消費降級的問題。與此同時也要看到中國進口食品新機遇:持續開放的政策,多次自主降稅,自貿協定擴展,法律法規建立健全。
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原一級巡視員,海關一級關務監督關銜,中國報關協會智庫高級專家徐明煥的分享講解了中國的食品監管制度,并對企業如何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提出建議。他強調,從事相關行業要對進出口食品安全的內涵和本質要求有深刻理解。食品安全問題,除了供應鏈本身和突發安全事件外,主要表現為食品安全風險的客觀存在。他指出,要依法依規防范進出口食品安全風險。為全面保障食品安全,我國相繼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注冊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政府有關部門全面履行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管工作。
美國農業部代理副部長幫辦Jason Hafemeister分享了《美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他指出,農業有三大功能,在社會層面,為人類提供食物;在環境層面,需要增加產量減少占地面積;在經濟層面,需要提高生產力提高盈利才能養活世界上大多數人口。美國農業生產項目已經擺脫了最具破壞性的補貼的枷鎖,在農業農村領域制定一系列減少排放的政策,以消費需求為驅動力,鼓勵農民進行可持續性的生產。中美貿易額2023年已增至340億美元。美國農業部希望和中國繼續加強合作。
北京新洲福德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煒分享了《德國啤酒在情緒消費時代的新機遇》,全面分析了德國啤酒如何挖掘“情緒消費”的新機遇。他介紹了全球啤酒市場格局,重點介紹了德國啤酒發展豐富的歷史,強調了德國啤酒極強的文化屬性,啤酒生產企業的傳承與創新。德國啤酒銷量近年來是下降的,到2020年下降到870萬噸。他認為,進口啤酒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并推動國內廠商加大創新力度,提升產品質量,推出新品種,以吸引消費者并保持市場競爭力。獨特的德國啤酒文化,促進了國際間的文化交流與交融。淡啤酒、低熱量啤酒、無酒精啤酒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女性也是未來啤酒市場的重要主力軍。
阿達姆斯律師事務所管理合伙人雷安東主持了圓桌論壇“品牌競爭時代下進口品牌的生存與機遇”。
中國國際商會辦公室主任楊虹說,進口品牌的本土化,需要了解中國市場的特征:有超大規模的市場需求,有產業體系供給完善的優勢。中國國際商會近期成立了外資企業分會,幫助外國企業生根中國市場。外國企業在中國的布局在逐漸向上下游和新的領域推進。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消費市場的多元化成為未來市場的發展趨勢,要立足品牌定位談市場。
法國駐華大使館農業參贊Jo Cadilhon說,法國有很多傳統的產品,來到中國我們也要適應中國市場的變化。中國的本地化不止是國家的本地化,還要關注區域的本地化。要跳出本國市場的思維去適應中國市場。
英國駐華大使館農業參贊Ella Beckett說,英國的食品品牌有非常好的高質量形象,我們要保持其傳承性。發展過程中也會關注碳減排的趨勢。考慮中國市場不一定要從高線市場開始,要做好全面的策略。
北愛爾蘭投資發展署中國區總監習摩爾說,在北愛爾蘭有很多好的食品飲料品牌,在生產過程中非常注重環保,這是非常重要的。品質是生命線,在發展戰略中不能只追求短期的目標。愛爾蘭需要將70%的產品輸出到國外的市場,今年還將邀請中國的休閑食品企業到愛爾蘭進行訪問以期開展市場合作。
5月29日,第六屆SIAL世界食品產業峰會,將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N3A118持續進行。敬請聆聽。
日期:2024-05-29
本屆峰會為期3天,以“凝聚全球力量,探索可持續路徑”為主題。肉類、進口食品、新零售、供應鏈、飲品、新健康食品、餐飲等食飲熱門話題構建了強大磁場,峰會現場吸引了國內外百余位食飲行業專家學者、領先企業代表進行觀點深度交鋒,聚焦探討行業發展新動能。
品牌故事會
持續的創新能力是品牌發展的永恒動力。品牌故事會的分享嘉賓來自茶飲、冰淇淋、餐飲等賽道,展現了各自激活企業創新的思想力。
茶太良品/牛茶董事長肖榮介紹了“牛茶”燕窩飲品的創意、定位,通過甄選食材、科學研發、精心設計品牌IP,取得商業的成功。他認為打造茶飲品牌應該注重商業體的整體調性和消費客群,找到飲品紅海里的藍海。
野人先生董事長崔漸為對冰淇淋行業進行了深度剖析。他介紹,國內冰淇淋行業在2021年已經達到1600億元的市場規模,在2023年全球連鎖餐飲品牌門店TOP100中也有DQ等品牌上榜,預測國內會出現大的冰淇淋品牌。他認為冰淇淋是最具情緒價值的食物,其品類紅利正在開啟。Gelato通過精選原料,在每個門店配備成套設備、堅持使用直筒式售賣柜,在工藝方面創新,并通過進行分時售賣的極致追求,成為每個開店城市最受消費者青睞的冰淇淋品牌。
蘭熊鮮奶創始人吳優強調飲品實現突圍,要尋找市場未被滿足的需求。蘭熊鮮奶的創意來源于咖啡和茶的飲用方式,他認為現制更符合人的飲用方式。從廣義上說,顧客能接觸到的一切,包括眼、耳、鼻、舌、身、意都是產品。
麻六記品牌創始人汪小菲分享了麻六記的成長歷程、品牌故事和商業模式。他介紹,麻六記在創辦之初就定位于以川式味道為主的食品零售品牌,充分利用發達的互聯網平臺,經過精心打造,形成網上銷售矩陣,并大力拓展線下經銷渠道,已經發展成以電商和實體結合的全方位產品銷售模式。
經銷商故事會
不斷完善優化銷售網絡,持續探索新零售業務模式,經銷商代表分享了點食成金之術。
無錫市大德興商貿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碧華認為公司在競爭激烈的食品市場之所以能脫穎而出,源于三點:一是洞察市場,瞄準差異化謀發展;二是建立以人為本的銷售團隊、服務客戶的經營理念,以及高質量的選品標準;三是創新轉型,積極拓展微商、抖音等電商平臺,并探索走企業個人IP之路。
哈爾濱禾列巴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鄒海波分享了他與公司專注俄羅斯食品進口十余年的故事。他認為,當前進出口生意面臨著“危”與“機”并存的嚴峻挑戰,企業要想獲得競爭優勢,一定要在選擇合適的產品品類、銷售渠道以及合作廠家上下功夫。他還強調指出,快消品行業的產品具有周期性,企業一定要合理管理這些周期,同時不斷提高商業效率,以應對永遠變化的市場。另外,現代經銷商一定要重視抖音平臺,助力產品銷售。
快消行業金牌培訓師,原快消行業世界500強品牌方業務高管王曉莉分享了她在快消品行業從業2 0多年的故事。她深入分析了品牌方與經銷商在合作過程中各自的“痛”,認為雙方要建立穩定良好的關系,占領行業制高點,一定要實施合作共贏落地一盤棋計劃。首先要有清晰的定位,在渠道覆蓋、運營能力及成本、供應鏈能力上達成一致;其次要有共同的價值;第三要共同發力產品結構、渠道結構以及成本結構的優化。
國際肉類大會
當前肉類發展環境復雜多變,全球肉類產量、消費量持續上升。國際肉類大會嘉賓錨定全球肉類發展機會點,探討合作共贏新商機。
高美艾博展覽集團商貿事業群總經理Laurent Noel在致辭中說,SIAL西雅展作為全球領先的展會,致力推動中國食品行業高質量發展。本屆峰會的主題是“凝聚全球力量,探索可持續路徑”,肉類食品作為食品行業有爭議的話題,在如何推進可持續發展方面值得進一步探索,尋求新的合作機遇。SIAL西雅展將持續構建新的系統,不斷煥發展會活力。
荷蘭合作銀行全球策略師Justin Sherrard發表了題為《新格局,新業態:全球肉類市場的未來演變》的演講。針對全球動物市場正在發生的巨大變化,分析了目前至2030年行業變化趨勢。一是市場不確定性因素增強、通貨膨脹率高,使得肉類市場利潤率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二是基于對健康的關注,消費者對優質動物蛋白旺盛,全行業將呈增長之勢,特別是禽類產品增速明顯;三是受高房價、高失業率以及消費信心的影響,消費者很看重購買價值以及肉類食品質量安全;四是生物安全性備受關注,需要肉類全產業鏈加強全面合作,不斷創新,在高可靠的環境中向市場交付更健康的產品。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農業農村部生豬產業監測預警首席專家,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崗位科學家王祖力,發表了題為《微利時代下中國豬肉市場供需格局分析》的演講。微利時代的中國豬肉市場具有“四度”特征,即產能調整“深度”收窄、價格波動“幅度”趨緩、周期時間“長度”縮短、價格漲跌“速度”加快,這與我國生豬養殖規模化率不斷提高(占70% )、生豬產能調整能力增強以及市場更加透明有關。基于此,今年下半年及明年,中國豬肉市場發展勢頭向好,價格將上漲,全行業將迎來贏利期。但受疫情、庫存等因素影響,市場不穩定性仍值得關注。
美國肉類出口協會中國區總經理趙春野在發表《2024美國紅肉市場洞察》主旨演講時,用詳實的數據分析了美國以牛肉、豬肉為主的紅肉市場發展現狀,包括產量、價格、出口量等。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牛肉和豬肉進口國,中國也是美國豬肉第二大出口市場、牛肉第三大巿場,產品應用領域廣泛。
巴西動物蛋白協會(ABPA)市場總監Luis Rua,發表《禽肉能否持續引領全球肉類市場》主旨演講時,用圖文并茂的形式詳細介紹了巴西家禽生產加工及出口情況。巴西是全球第二大禽肉生產國,家禽生產90%已實現了一體化,并且在可持續生產、生物及質量安全方面,建立了全面嚴苛的體系,未發生過禽流感事故。目前,巴西是全球第一大雞肉出口國,中國也是巴西最大的雞肉貿易伙伴,進口巴西雞肉占總體禽肉進口的53%,以雞爪、雞腿、雞翅為主。今年,全球雞肉需求有望增長1.9%,超過其他動物蛋白品種,其中亞洲是主要消費區。
廣州金南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雪峰主持了主題為“全球秩序重構下的貿易競爭、共存與協同進化”的圓桌對話,與會嘉賓圍繞今年肉類貿易進口面臨的最大挑戰以及肉類輸華準入主體的增多對行業影響、肉類貿易金融服務等話題,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大連誠健餐飲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德敏認為,牛肉消費市場很大,需要提高消費者對營養更全的谷飼牛的認知,讓它們更多地進入中國家庭,增強營養。同時,全行業應加強對牛肉不同部位的營養價值研究,讓消費者更明明白白地消費。
中國供銷農產品集團有限公司供應鏈管理事業部總經理徐國新說,目前國產牛肉在飼養方面優勢并不明顯,牛肉消費正在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大量進口牛肉進入中國市場,要求中國企業更好地把握發展方向,積極調整和轉型。
在大有黑牛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譚小群看來,肉類進口量的增加,既是商機也是挑戰,需要企業有更好的市場決策力,把握好進口數量。
中國電力工程有限公司肉類業務負責人趙世杰說,肉類貿易金融服務對行業發展至關重要。要深入行業,了解行業。資金投入后,企業要重視品牌、原料、加工、市場運營等方面的管理。
進口食品行業論壇
針對“舌尖上”的大市場,論壇解析了發展機會和進出口法規,各國行業分享了中國市場的經營策略。
高美艾博展覽集團亞太區總裁謝抒嬑在致辭中說,隨著全球化發展的推進,要實現全球思維和本地經營,本地和全球必須融為一體。希望進口食品行業論壇能幫助進口食品和飲料企業在中國實現長期和穩定的發展。
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副會長于露分享了《在不確定中尋穩定,中國進口食品發展新機遇》,她指出中國進口食品發展呈現進口食品占農產品進口總額持續提高、進口金額持續快速擴大、進口來源地持續擴大、進口結構持續優化等趨勢。但是行業發展的不穩定因素長期存在:全球經濟發展充滿不確定性,貿易環境不確定性增加,地緣政治風險多發,匯率風險加大,進口替代升溫,食品安全問題,消費降級的問題。與此同時也要看到中國進口食品新機遇:持續開放的政策,多次自主降稅,自貿協定擴展,法律法規建立健全。
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原一級巡視員,海關一級關務監督關銜,中國報關協會智庫高級專家徐明煥的分享講解了中國的食品監管制度,并對企業如何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提出建議。他強調,從事相關行業要對進出口食品安全的內涵和本質要求有深刻理解。食品安全問題,除了供應鏈本身和突發安全事件外,主要表現為食品安全風險的客觀存在。他指出,要依法依規防范進出口食品安全風險。為全面保障食品安全,我國相繼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注冊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政府有關部門全面履行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管工作。
美國農業部代理副部長幫辦Jason Hafemeister分享了《美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他指出,農業有三大功能,在社會層面,為人類提供食物;在環境層面,需要增加產量減少占地面積;在經濟層面,需要提高生產力提高盈利才能養活世界上大多數人口。美國農業生產項目已經擺脫了最具破壞性的補貼的枷鎖,在農業農村領域制定一系列減少排放的政策,以消費需求為驅動力,鼓勵農民進行可持續性的生產。中美貿易額2023年已增至340億美元。美國農業部希望和中國繼續加強合作。
北京新洲福德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煒分享了《德國啤酒在情緒消費時代的新機遇》,全面分析了德國啤酒如何挖掘“情緒消費”的新機遇。他介紹了全球啤酒市場格局,重點介紹了德國啤酒發展豐富的歷史,強調了德國啤酒極強的文化屬性,啤酒生產企業的傳承與創新。德國啤酒銷量近年來是下降的,到2020年下降到870萬噸。他認為,進口啤酒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并推動國內廠商加大創新力度,提升產品質量,推出新品種,以吸引消費者并保持市場競爭力。獨特的德國啤酒文化,促進了國際間的文化交流與交融。淡啤酒、低熱量啤酒、無酒精啤酒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女性也是未來啤酒市場的重要主力軍。
阿達姆斯律師事務所管理合伙人雷安東主持了圓桌論壇“品牌競爭時代下進口品牌的生存與機遇”。
中國國際商會辦公室主任楊虹說,進口品牌的本土化,需要了解中國市場的特征:有超大規模的市場需求,有產業體系供給完善的優勢。中國國際商會近期成立了外資企業分會,幫助外國企業生根中國市場。外國企業在中國的布局在逐漸向上下游和新的領域推進。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消費市場的多元化成為未來市場的發展趨勢,要立足品牌定位談市場。
法國駐華大使館農業參贊Jo Cadilhon說,法國有很多傳統的產品,來到中國我們也要適應中國市場的變化。中國的本地化不止是國家的本地化,還要關注區域的本地化。要跳出本國市場的思維去適應中國市場。
英國駐華大使館農業參贊Ella Beckett說,英國的食品品牌有非常好的高質量形象,我們要保持其傳承性。發展過程中也會關注碳減排的趨勢。考慮中國市場不一定要從高線市場開始,要做好全面的策略。
北愛爾蘭投資發展署中國區總監習摩爾說,在北愛爾蘭有很多好的食品飲料品牌,在生產過程中非常注重環保,這是非常重要的。品質是生命線,在發展戰略中不能只追求短期的目標。愛爾蘭需要將70%的產品輸出到國外的市場,今年還將邀請中國的休閑食品企業到愛爾蘭進行訪問以期開展市場合作。
5月29日,第六屆SIAL世界食品產業峰會,將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N3A118持續進行。敬請聆聽。
日期:2024-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