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質量與安全課題組在金屬卟啉型MOFs多孔納米載體制備應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Fabrication of novel porous nano-pesticides by modifying MPN onto Cu-TCPP MOFs to enhance bactericidal efficacy and modulate its bioavailability”為題發表于《Nano Letters》上(JCR1區,IF=9.6)。
三唑類殺菌劑被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中病原真菌的防治,對提高農作物產量、確保食用農產品有效供給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由于光降解、雨水沖刷等因素,大量農藥流失到環境中,大大降低了農藥的利用率。納米載體在三唑類農藥高效負載、控制釋放和提高生物利用度領域備受關注,但也存在殺菌效果下降、附著力差等問題。本研究設計了一種基于金屬卟啉(Cu-TCPP)的環境友好型MOFs納米載體,通過構建金屬酚醛網絡(MPN)封裝烯唑醇(DIN),提高殺菌效果并調節其生物利用度。MPN 的引入可防止 DIN 過早從 Cu-TCPP@DIN@MPN 中逸散到環境中,并使其具有很強的界面粘附性,以抵御雨水的沖刷。所制備的納米材料呈現片狀疊層嵌入結構,在48h內緩慢釋放DIN,提高了DIN對枯萎病菌的抑制率(63.6%→90.9%)和光穩定性(39.18%→67.2%),同時不影響十字花科蔬菜種子和幼苗的正常生長發育。在小白菜和小油菜上施用14 天后,烯唑醇農藥殘留分別為0.09和0.08 mg/kg。這項工作為開發具有優異光穩定性、附著性、抗雨水侵蝕性和可持續發展性的MOFs多孔納米載體提供了新思路,在減輕蔬菜疫病、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等方面應用前景廣闊。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為論文第一完成單位,蔬菜花卉所碩士研究生韓佳彤、劉廣洋研究員和東北農業大學聯培碩士侯雨杉為共同第一作者,徐東輝研究員、呂紅豪研究員和劉廣洋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依托于蔬菜生物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農業農村部蔬菜質量安全控制重點實驗室開展,獲得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北京市面上基金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科技創新工程等項目的資助。
原文鏈接:https://pubs.acs.org/doi/full/10.1021/acs.nanolett.4c04277
日期:2024-11-11
三唑類殺菌劑被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中病原真菌的防治,對提高農作物產量、確保食用農產品有效供給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由于光降解、雨水沖刷等因素,大量農藥流失到環境中,大大降低了農藥的利用率。納米載體在三唑類農藥高效負載、控制釋放和提高生物利用度領域備受關注,但也存在殺菌效果下降、附著力差等問題。本研究設計了一種基于金屬卟啉(Cu-TCPP)的環境友好型MOFs納米載體,通過構建金屬酚醛網絡(MPN)封裝烯唑醇(DIN),提高殺菌效果并調節其生物利用度。MPN 的引入可防止 DIN 過早從 Cu-TCPP@DIN@MPN 中逸散到環境中,并使其具有很強的界面粘附性,以抵御雨水的沖刷。所制備的納米材料呈現片狀疊層嵌入結構,在48h內緩慢釋放DIN,提高了DIN對枯萎病菌的抑制率(63.6%→90.9%)和光穩定性(39.18%→67.2%),同時不影響十字花科蔬菜種子和幼苗的正常生長發育。在小白菜和小油菜上施用14 天后,烯唑醇農藥殘留分別為0.09和0.08 mg/kg。這項工作為開發具有優異光穩定性、附著性、抗雨水侵蝕性和可持續發展性的MOFs多孔納米載體提供了新思路,在減輕蔬菜疫病、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等方面應用前景廣闊。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為論文第一完成單位,蔬菜花卉所碩士研究生韓佳彤、劉廣洋研究員和東北農業大學聯培碩士侯雨杉為共同第一作者,徐東輝研究員、呂紅豪研究員和劉廣洋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依托于蔬菜生物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農業農村部蔬菜質量安全控制重點實驗室開展,獲得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北京市面上基金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科技創新工程等項目的資助。
原文鏈接:https://pubs.acs.org/doi/full/10.1021/acs.nanolett.4c04277
日期:202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