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高質高效】河北省2025年冬小麥春季科學施肥技術建議

   2025-03-08 河北省農業農村廳微信號490
核心提示:目前“驚蟄”時節,全省麥田次第返青。針對當前苗情墑情和天氣等情況,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組織專家會商,提出全省冬小麥春季科學施肥技術建議。指導各地做好麥田春季施肥管理,確保小麥能夠穩健生長,打牢小麥單產提升基礎。……(世界食品網-www.cctv1204.com)
   目前“驚蟄”時節,全省麥田次第返青。針對當前苗情墑情和天氣等情況,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組織專家會商,提出全省冬小麥春季科學施肥技術建議。指導各地做好麥田春季施肥管理,確保小麥能夠穩健生長,打牢小麥單產提升基礎。  
  河北省2025年冬小麥春季科學施肥技術建議
  
  全省主體麥田普遍帶綠越冬,以壯苗為主,占比達九成。針對麥田群體基數偏大、局地墑情不足,苗情墑情復雜的生產實際,突出分類管理,做到因地、因墑、因苗科學施肥,指導農民促穗數、增粒數、提粒重,把握關鍵環節,促進化肥利用率和小麥單產雙提升。
  
  一、施肥原則
  
  (一)科學精準施肥。結合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適當調整氮磷鉀肥用量;氮肥分次施用、適當增加追肥比例;根據土壤養分狀況,合理補充中微量元素。
  
  (二)提倡采用新機械。提倡無人機追肥、機械耬施、水肥一體化等新型施肥方式,減少化肥損失,提高化肥利用率。
  
  (三)噴施葉面肥提高抗性。小麥灌漿初期噴施尿素和磷酸二氫鉀溶液,有效地提高小麥抗“干熱風”能力,提高千粒重。
  
  二、返青至拔節期施肥管理
  
  小麥返青至拔節期是奠定穗數基礎,促弱控旺轉壯和增穗數的最重要時期。要依據苗情長勢特點,有針對性地實施肥水管理。
  
  (一)旺長麥田以“控”為主,肥水后移。旺長麥田應以“控”為主,肥水管理可推遲到拔節中期,一般可選用尿素等速效肥料,結合澆水畝追施尿素8公斤左右,并適當噴施含氨基酸、腐植酸的葉面肥,增強小麥抗逆性;但對返青期有脫肥癥狀的麥田,可在拔節初期或中期因苗追肥澆水,畝施尿素10~12公斤,適當噴施磷酸二氫鉀,及時補肥,健壯地上部生長。對播量大、個體偏弱的假旺苗麥田,于拔節初期畝追施尿素8~10公斤,并適當噴施磷酸二氫鉀或生長調節劑,促根健苗、增強抗性。
  
  (二)壯苗麥田要促控結合,穩壯保優。生長正常、群體適宜的二類麥田,在小麥起身期結合灌水畝施尿素、硝基肥等速效氮肥,對地力水平較高的麥田畝追施尿素8~12公斤,對地力水平一般的麥田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促進穗花發育,培育壯稈大穗。對于壯苗麥田肥水管理可推遲至拔節初期進行,結合澆水畝追施尿素8~12公斤,以保苗穩健生長,穩穗增粒增重,也可隨水追施尿素硝銨溶液、硝基肥等速效氮肥。
  
  (三)弱苗麥田以促為主,優化群體。三類晚播弱苗春季田間管理以促為主,春季追肥可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在返青期趁墑及時追氮補磷,畝追施7~10公斤尿素和適量磷酸二銨,以促進春季分蘗生長;第二次結合澆拔節水畝追施尿素5~8公斤,以促進小花發育成穗。基肥用量偏少的麥田,適當開溝追施氮磷鉀復合肥并視情況配施尿素。缺磷田塊開溝追施氮磷復合肥。旱地弱苗麥田應注重肥水耦合,及早噴施葉面肥,促進小麥生長。一般噴施磷酸二氫鉀,或含氨基酸、腐植酸的葉面肥。
  
  三、孕穗至灌漿期施肥管理
  
  孕穗灌漿期是籽粒形成的關鍵時期,科學施肥可增加穗粒數和千粒重,保產豐產。
  
  (一)分苗分類酌情追肥。根據小麥長勢、土壤養分狀況,實施綜合管理。生育后期不脫肥的中筋麥田,不再追施氮肥;強筋、中強筋麥田,若抽穗前后有發黃脫肥趨向,可結合澆抽穗揚花水畝追施尿素5公斤,延長綠葉期,增加粒重。
  
  (二)抗逆提質葉面噴肥。各施肥類型區在小麥孕穗至灌漿期,視苗情與土壤供肥情況,結合“一噴三防”,合理噴施葉面肥,綜合促防。中筋小麥,重點在小麥挑旗孕穗期至灌漿初期,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2~3次,預防干熱風,防止早衰,促進籽粒灌漿,增加粒重。強筋、中強筋小麥,重點在抽穗至揚花期和灌漿中后期,葉面噴施尿素、磷酸二氫鉀等,以促進籽粒氮素積累,提高品質。
  
  四、特殊天氣施肥管理
  
  我省小麥生長過程中面臨霜凍害、“干熱風”等天氣挑戰,嚴重威脅小麥的生長和產量。據我省氣象部門預測,今年春季發生干旱、霜凍害的潛在風險較高。
  
  (一)防范低溫凍害。我省低溫凍害頻發,各地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在降溫前,對土壤缺墑的麥田,提前灌水緩沖降溫影響,提高植株抗寒性。若凍害發生,需分類施肥補救。主莖幼穗凍死率10%以內的麥田,不必施肥。莖蘗幼穗凍死率10%~30%的麥田,結合灌水畝追施尿素5公斤左右;凍死率30%~50%的麥田,結合灌水畝施尿素7~10公斤;凍死率50%以上的麥田,結合灌水畝施尿素12~15公斤。同時,根據需要補充噴施含氨基酸、腐植酸的葉面肥,增強小麥抗逆性。孕穗期前后發生凍害的麥田,畝補施3~4公斤尿素,或用磷酸二氫鉀與生長調節劑混合噴施。優質強筋小麥要特別加強低溫凍害的防御工作。
  
  (二)應對“干熱風”。“干熱風”是小麥后期常發的氣象災害,會導致粒重降低、質量下降。在小麥灌漿期,當遇到“干熱風”天氣時,應做好“一噴三防”工作。使用殺蟲劑、殺菌劑、植物生長調節劑、葉面肥、微肥等混配噴霧,達到防病蟲、防“干熱風”、防倒伏,增粒重的效果。有噴灌條件的麥田,可提前噴水10立方米/畝,增加田間濕度,降低冠層溫度,改善田間小氣候,減輕“干熱風”危害。同時,要注意選擇無風天氣澆灌,避免大水漫灌,防范倒伏。
  
  五、配套施肥措施
  
  各地可結合化肥減量增效項目,創新施肥方式和方法,推廣撒肥機追施、無人機追肥、水肥一體化等高效施肥模式和裝備,實現精準高效施肥,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和施肥作業效率。
  
  (一)撒肥機追施。根據不同地塊生產實際,選用適宜的撒肥機施入顆粒肥、有機肥等。在施肥過程中保持機器勻速行駛,確保均勻拋撒肥料,不出現斷肥的情況。
  
  (二)無人機施肥。采用無人機撒施顆粒肥料時,通常選擇在返青到拔節期或起身期的降雨前后或灌溉前進行,有條件區域采用無人機變量施肥技術實現差異化、精準化施肥;在小麥生長中后期,結合“一噴三防”,及時進行無人機葉面噴施高效水溶肥料,預防早衰、“干熱風”等,增加粒重。
  
  (三)水肥一體化。在有微噴灌或滴灌設施或淺埋滴灌區域,根據冬小麥需肥規律配置無沉淀、速溶的專用肥,按照“肥隨水走、少量多次、分段擬合”的原則制定灌溉施肥制度,提高水肥利用率。
  
  (四)開溝追施。選用與播種機型配套的追肥機具,如追肥機、條播機等,進行化肥開溝淺施,追肥完成之后進行覆蓋鎮壓。
  
  供稿: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日期:2025-03-08
 
地區: 河北
標簽: 管理 小麥
行業: 糧油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