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50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9項標準修改單,這些標準聚焦民生關切和產業發展需求,旨在進一步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維護公眾健康,促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新發布標準包括食品標簽標準2項、特殊膳食食品標準3項、食品產品標準4項、生產經營規范標準3項、食品相關產品標準1項、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營養強化劑質量規格標準8項、檢驗方法標準29項,以及《生乳》《滅菌乳》《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等9項標準修改單。截至目前,我國已累計發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1660項,包含2萬多項指標,涵蓋全部340余種食品類別,標準體系中通用標準、產品標準、生產經營過程規范、檢驗方法四大類標準相互銜接,協同管控食品安全風險,覆蓋從農田到餐桌全鏈條,規范從過程到產品各環節,保護從一般到特殊全人群。
科學優化食品標簽標示要求,標簽管理邁上新臺階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 7718-2025)和《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GB 28050-2025)兩項標準規定了預包裝食品標簽上應當向消費者展示的內容,及各項內容的規范展示要求。新標準以保障食品安全、促進營養健康、維護消費者權益、規范行業生產和提升監管效能為目標,對食品標簽的標示要求進行了全面優化和升級。
為確保食品標簽標準在食品行業內順利實施,兩項食品標簽標準均設置了2年過渡期。新標準實施后將為食品標簽帶來以下幾項重要變化:一是在國際上率先推廣應用食品數字標簽,提升消費者閱讀體驗感。明確數字標簽的定義及應用要求,消費者通過掃描數字標簽二維碼,可實現頁面放大、語音識讀、視頻講解等功能,并可獲取有關食品成分、使用說明、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等相關信息,這一創新舉措將有效解決部分消費者閱讀食品標簽信息時因字體小而“看不清”“找不到”等問題。二是優化保質期標示方式,增強信息獲取便利性。新標準將保質期調整為“保質期到期日”,按照年、月、日的順序清晰標示,消費者關注的保質期信息展示更為直觀。同時,規定保質期6個月以上的食品可不標示生產日期,僅標示食品保質期和保質期到期日,使企業標注更節省。三是增加“消費保存期”推薦性條款,減少食物浪費。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關于“制定和修改有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應當將防止食品浪費作為重要考慮因素,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防止浪費”的要求,新標準與國際接軌,規定了食品生產者可根據食品屬性、食用特征等自愿標示預包裝食品的“消費保存期”,作為食品的最后食用日期,供消費者參考。四是強化風險提示,進一步保障食品安全。要求食品中的致敏物質必須強制標示,此舉將有助于降低我國人群食物過敏風險。五是完善營養標識,引導產業營養化轉型和飲食健康消費。將強制標識的營養素范圍由“1+4”(即能量和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擴展為“1+6”,增加糖和飽和脂肪(酸),方便消費者根據個人需要選擇消費,控制能量和脂肪、糖等的攝入。同時,增加“兒童青少年應避免過量攝入鹽油糖”提示語,體現未成年人保護有關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為探索經驗,2023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啟動了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簽試點工作,在相關方面的支持下,目前已有超過400款預包裝食品應用了數字標簽。新標準的發布將為數字標簽在食品領域的全面應用提供規范依據,標志著我國食品標簽管理開始邁向數字化發展的新階段。
完善食品產品標準體系,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本次發布的產品標準與消費者日常消費的乳制品、肉制品、嬰幼兒食品、食品添加劑、消毒劑等密切相關。標準以強化全鏈條食品安全風險管理為目標,通過明確標準適用范圍、擴大產品類別、科學設置技術指標等措施,進一步保障了消費者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具體來看,《發酵乳》等4項食品產品標準和《滅菌乳》等3項標準修改單完善了適用范圍、術語定義和限量指標,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適應市場變化,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調制肉制品生產衛生規范》等3項新制定的生產經營規范標準強化了對重點食品類別和污染因素的過程控制,填補了相關領域食品安全過程管理的空白;《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通則》完善了營養成分含量要求,并新增脂肪代謝異常配方、防反流配方等6大產品類別,為特殊醫學狀況嬰兒提供精準營養支持,填補國內產品空白;《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和《嬰幼兒罐裝輔助食品》兩項標準擴大了產品品類,調整了營養成分指標和添加糖的供能比,更好地滿足嬰幼兒營養健康需求。《消毒劑》標準新增了使用原則和使用方法,明確了原料要求,增加了禽屠宰環節胴體表面消毒要求,在確保消毒效果的前提下保障消毒劑使用安全。此外,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營養強化劑質量規格標準的發布,進一步完善了相關食品添加劑和營養素的質量安全要求。如,《食品添加劑 葉黃素》的修訂可引領葉黃素生產企業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推動葉黃素及相關產品的全產業鏈經濟效益增長。
配套一批檢驗方法標準,為監督管理提供有力支撐
新發布的29項檢驗方法標準包括:食品添加劑、營養成分、污染物、真菌毒素、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諾如病毒、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等檢驗方法,以及食品用菌種的安全性評價程序和大腸菌群和大腸埃希氏菌計數等。此批檢驗方法標準與《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預包裝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29921)、《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通則》(GB 25596)、《發酵乳》(GB 19302)等標準以及新食品原料公告相配套,進一步完善了檢驗方法標準體系,擴大了檢測范圍,優化了檢測步驟,增加了檢測手段,提高了適用性和操作性,為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提供科學支撐。
相關報道:關于發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 7718-2025)等50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9項修改單的公告(2025年 第2號)
日期:2025-03-27
科學優化食品標簽標示要求,標簽管理邁上新臺階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 7718-2025)和《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GB 28050-2025)兩項標準規定了預包裝食品標簽上應當向消費者展示的內容,及各項內容的規范展示要求。新標準以保障食品安全、促進營養健康、維護消費者權益、規范行業生產和提升監管效能為目標,對食品標簽的標示要求進行了全面優化和升級。
為確保食品標簽標準在食品行業內順利實施,兩項食品標簽標準均設置了2年過渡期。新標準實施后將為食品標簽帶來以下幾項重要變化:一是在國際上率先推廣應用食品數字標簽,提升消費者閱讀體驗感。明確數字標簽的定義及應用要求,消費者通過掃描數字標簽二維碼,可實現頁面放大、語音識讀、視頻講解等功能,并可獲取有關食品成分、使用說明、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等相關信息,這一創新舉措將有效解決部分消費者閱讀食品標簽信息時因字體小而“看不清”“找不到”等問題。二是優化保質期標示方式,增強信息獲取便利性。新標準將保質期調整為“保質期到期日”,按照年、月、日的順序清晰標示,消費者關注的保質期信息展示更為直觀。同時,規定保質期6個月以上的食品可不標示生產日期,僅標示食品保質期和保質期到期日,使企業標注更節省。三是增加“消費保存期”推薦性條款,減少食物浪費。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關于“制定和修改有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應當將防止食品浪費作為重要考慮因素,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防止浪費”的要求,新標準與國際接軌,規定了食品生產者可根據食品屬性、食用特征等自愿標示預包裝食品的“消費保存期”,作為食品的最后食用日期,供消費者參考。四是強化風險提示,進一步保障食品安全。要求食品中的致敏物質必須強制標示,此舉將有助于降低我國人群食物過敏風險。五是完善營養標識,引導產業營養化轉型和飲食健康消費。將強制標識的營養素范圍由“1+4”(即能量和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擴展為“1+6”,增加糖和飽和脂肪(酸),方便消費者根據個人需要選擇消費,控制能量和脂肪、糖等的攝入。同時,增加“兒童青少年應避免過量攝入鹽油糖”提示語,體現未成年人保護有關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為探索經驗,2023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啟動了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簽試點工作,在相關方面的支持下,目前已有超過400款預包裝食品應用了數字標簽。新標準的發布將為數字標簽在食品領域的全面應用提供規范依據,標志著我國食品標簽管理開始邁向數字化發展的新階段。
完善食品產品標準體系,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本次發布的產品標準與消費者日常消費的乳制品、肉制品、嬰幼兒食品、食品添加劑、消毒劑等密切相關。標準以強化全鏈條食品安全風險管理為目標,通過明確標準適用范圍、擴大產品類別、科學設置技術指標等措施,進一步保障了消費者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具體來看,《發酵乳》等4項食品產品標準和《滅菌乳》等3項標準修改單完善了適用范圍、術語定義和限量指標,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適應市場變化,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調制肉制品生產衛生規范》等3項新制定的生產經營規范標準強化了對重點食品類別和污染因素的過程控制,填補了相關領域食品安全過程管理的空白;《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通則》完善了營養成分含量要求,并新增脂肪代謝異常配方、防反流配方等6大產品類別,為特殊醫學狀況嬰兒提供精準營養支持,填補國內產品空白;《嬰幼兒谷類輔助食品》和《嬰幼兒罐裝輔助食品》兩項標準擴大了產品品類,調整了營養成分指標和添加糖的供能比,更好地滿足嬰幼兒營養健康需求。《消毒劑》標準新增了使用原則和使用方法,明確了原料要求,增加了禽屠宰環節胴體表面消毒要求,在確保消毒效果的前提下保障消毒劑使用安全。此外,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營養強化劑質量規格標準的發布,進一步完善了相關食品添加劑和營養素的質量安全要求。如,《食品添加劑 葉黃素》的修訂可引領葉黃素生產企業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推動葉黃素及相關產品的全產業鏈經濟效益增長。
配套一批檢驗方法標準,為監督管理提供有力支撐
新發布的29項檢驗方法標準包括:食品添加劑、營養成分、污染物、真菌毒素、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諾如病毒、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等檢驗方法,以及食品用菌種的安全性評價程序和大腸菌群和大腸埃希氏菌計數等。此批檢驗方法標準與《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預包裝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29921)、《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通則》(GB 25596)、《發酵乳》(GB 19302)等標準以及新食品原料公告相配套,進一步完善了檢驗方法標準體系,擴大了檢測范圍,優化了檢測步驟,增加了檢測手段,提高了適用性和操作性,為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提供科學支撐。
相關報道:關于發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 7718-2025)等50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9項修改單的公告(2025年 第2號)
日期:2025-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