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心為調查對蝦白斑綜合癥病毒的流行情況,從廣東湛江、江門、珠海等區域采回三百余例南美白對蝦樣品,包含蝦苗、仔蝦、成蝦,結果顯示,白斑綜合癥病毒的檢出率很低,總共檢出4例,但是檢測IHHNV后,檢出率竟然高達70%,實在出乎意料。因為IHHNV不具有高致死性,很多蝦苗企業和蝦農往往會忽略其危害。
中國水產科學院黃海水產研究所黃研究員在國家蝦產業體系年終總結會提到:目前出現的對蝦生長緩慢問題,不能完全歸咎于苗種退化,而是IHHNV和腸孢蟲的感染所致。IHHNV即傳染性皮下及造血組織壞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它是甲殼類動物常見的病毒之一,也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es, OIE)列為必須報告的重要水生動物病毒性疫病之一。該病毒為單鏈的DNA病毒,是目前已知的對蝦病毒中顆粒最小的一種,其感染對蝦的部位,包括外胚層組織,如鰓、表皮、前后腸上皮細胞、神經索和神經節;以及中胚層器官,如造血組織、觸角腺、性腺、淋巴器官、結締組織和橫紋肌等。
對蝦在感染IHHNV之后,常會出現高畸形率,個體成長差異性大,餌料效率差,商品價值低,產量偏低等現象。一方面給整個養殖造成經濟損失,據統計,1981年在南美洲的厄瓜多爾發生IHHNV感染造成南美白對蝦養殖業的損失高達10億美元。另一方面,在一些蝦苗企業中,如果把感染了IHHNV的蝦苗賣給蝦農,在養殖過程出現了喂飼料而蝦長不大的現象,容易激發蝦農和蝦苗企業之間的矛盾,既浪費了浪費水電及人力等,同時也損害蝦苗企業的信譽,湛江某企業總經理說:現在的養殖業中,對蝦白斑病毒不像以前那么普遍了,所以也沒那么可怕,現在最可怕的是蝦感染IHHNV,使蝦長不大,蝦農上門找麻煩,導致企業名譽掃地。
到目前為止IHHNV疾病無有效治療方法,且由于目前的技術條件尚不具備培養抗病毒蝦苗的能力,因此要防控IHHNV,一方面要改善養殖條件,如在IHHNV高發期適當提高養殖水體溶解氧含量、減少有害化學因子,采用淡水低鹽度養殖等,另一方面,在親蝦選育過程中實時檢測IHHNV的感染情況,放養優質健康蝦苗,做到及時檢測、早發現、早處理,不失為從源頭對IHHNV進行防控的有效途徑。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胡超群教授課題組長期致力于對蝦養殖研究,就對蝦的病害有著多年研究基礎。2013年,在國家海洋局和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的大力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聯合省內高新技術企業迪澳生物成功開發了恒溫PCR--IHHNV快速檢測恒溫試劑,配合恒溫PCR檢測儀使用可在1小時內篩查蝦苗是否含有IHHNV病毒,非常適合應用于基層地區蝦苗企業SPF健康蝦苗的選育。這對維護蝦苗企業信譽,打造品牌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同時,蝦農也可將此技術應用于對養殖過程進行監控,減少因IHHNV病害引起的經濟損失。
迪澳水產病害檢測產品30天免費試用!
日期:2015-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