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印發《農墾農業綠色優質高效技術模式提升行動方案》的通知

   2018-05-10 農業農村部705
核心提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墾管理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局:  為貫徹落實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按照我部關于質量興農、綠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墾管理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局: 
  為貫徹落實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按照我部關于“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的相關部署,決定在農墾系統組織開展農墾農業綠色優質高效技術模式提升行動,現將《農墾農業綠色優質高效技術模式提升行動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組織相關單位,按照方案要求,強化措施,狠抓落實,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農業農村部農墾局
 
  2018年5月7日
 
  農墾農業綠色優質高效技術模式提升行動方案
 
  “十二五”以來,農墾系統組織開展了農墾糧棉油糖綠色高效模式示范提升、全國農墾現代化養殖示范場創建提升、農墾畜牧高產高效攻關、全國農墾農機標準化示范場創建等活動,對重點作物、奶牛、生豬生產過程中的薄弱環節進行技術攻關,集成并推廣了一批綠色高產高效技術模式,有效促進了農墾現代農業的發展,輻射帶動作用凸顯。為更好地發揮農墾在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中的示范引領作用,進一步提升綠色農業發展技術模式的集成創新與推廣,為全國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2018年,我部決定在農墾系統組織開展農墾農業綠色優質高效技術模式提升行動(以下簡稱“提升行動”)。為切實保證提升行動規范有序開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思路、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
 
  (一)總體思路
 
  發揮農墾組織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優勢,適應新時代農墾綠色農業發展新要求,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質增效為目標,大力推進綠色發展,重點圍繞農墾糧、棉、油、糖、茶、乳、肉等優勢主導產業開展綠色優質高效提升行動,加強綠色農業發展技術的集成創新與推廣應用,形成一批區域性強、標準化程度高的優質高效發展模式,努力提高農墾農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二)基本原則
 
  ——堅持綠色導向。適應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把“綠色”的內涵和要求貫穿于優質高效技術模式提升全過程。進一步推進農業化學投入品減量和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堅持質量第一。大力推廣運用有前瞻性、引領性的新成果新技術,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等核心需求,推動技術集成創新,優良品種推廣,促進農業優質高效。
 
  ——堅持效益優先。大力推廣節本增效技術,在“機器換人”、降低人工成本上下功夫,推動糧棉油糖茶肉乳等生產全程機械化。積極發展節水農業,加快推進節水節肥節藥技術創新及綠色新品種選育和更新換代。
 
  ——堅持創新驅動。不斷提升科技創新和農業技術推廣能力,激發農業科研和推廣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鞏固提高現有成熟技術、優良品種、先進機械的組裝配套和集成應用能力,積極研發、推廣節本增效、優質安全、綠色環保技術,探索建立適應綠色農業發展的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機制和模式,進一步提高農墾農業綠色發展水平。
 
  (三)目標任務
 
  從2018年到2020年,重點選擇一批有代表性的墾區及農場,大力推廣先進實用技術,形成一批適合當地生產條件、可推廣的綠色優質高效技術模式。通過提升行動,使實施單位良種覆蓋率達到100%,化肥農藥減量施用技術普及率達到90%以上,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覆蓋率達到60%以上,西北、華北、東北等水資源相對緊缺區域節水灌溉技術普及率達到80%以上,大田作物耕種收和植保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0%以上,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5%以上。規模化養殖場成母牛年平均單產9000公斤,生乳細菌數10萬個/ml以下、體細胞數40萬個/ml以下;母豬配種分娩率達84%以上,每頭能繁母豬年提供商品豬20頭以上,養殖場無重大疫情發生,實現糞污資源化利用,養殖過程實現數字化管理;使種養結合、農牧結合等循環農業模式在農墾系統普遍應用,農業資源化利用水平進一步提高,輻射帶動全系統農業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
 
  二、提升重點
 
  以墾區糧、棉、油、糖、茶、乳、肉等優勢主導產業為重點,圍繞綠色、優質、高效發展目標,在已有基礎上,進一步集成組裝配套先進實用技術,完善和提升相應的種植業、畜牧業和種養循環(結合)農業綠色優質高效技術模式,在墾區重點區域重點推廣。
 
  (一)種植業綠色優質高效技術
 
  1.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技術。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基礎,重點采用機械化深松深翻整地技術,激光(衛星)平地技術,保護性耕作技術,秸稈還田技術,合理輪作倒茬技術, 增施有機肥及土壤改良生物調控技術。
 
  2.品種優化與質量提升技術。選擇優質、多抗、廣適品種,提高專用化品種覆蓋面,推行谷物類種子精選、包衣、水稻設施浸種催芽、精確定量播種等技術。
 
  3.水肥高效利用技術。大力實施水肥一體化技術,精準施肥技術,側深施肥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緩控施肥技術等減肥節本增效技術;旱作農業集雨栽培及保墑技術,淺濕(干濕)交替灌溉技術,滴灌、噴灌、滲灌,智能化精確定量灌溉技術等多種高效節水技術。
 
  4.病蟲草害綜合防控技術。大力開展病蟲草害統防統治,實施綠色防控技術、機械除草技術、航化植保技術、靜電噴霧技術,擴大生物防控、物理防控等綠色植保技術覆蓋面。
 
  5.農機標準化技術。健全完善農機管理服務中心,在種植業全環節推行技術、管理和工作標準體系,實現重點作物全程機械化。發展糧食處理倉儲裝備、高效智能綠色農機裝備、殘膜撿拾回收。推廣深松、深翻、秸稈還田等農機作業質量信息化監控技術。
 
  (二)畜牧業綠色優質高效技術
 
  1.良種高效繁育技術。推廣基因組選擇,精準選配,深部輸精技術,同期發情-定時輸精,早期妊娠檢測,奶牛性別控制等先進生物技術。
 
  2.綠色生產關鍵點控制技術。進行危害因素分析,確定生產過程關鍵控制點,重點在飼草料采購管理與使用、獸藥及化學品使用、有害生物的防控、生乳生豬等產品質量監控等方面實現有效控制。
 
  3.糞污資源化利用技術。集成生物發酵技術、沼氣發酵技術、生物有機肥生產技術、固體糞便堆肥技術和水肥一體化施用技術等高效糞污資源化利用技術,改進優化無害化處理設施設備,實現污染物有效消納與低排放。
 
  4.數字化管理技術。重點包括養殖場管理軟件與網絡化技術、生產性能測定與數據分析技術、產品的可追溯技術、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能技術。
 
  5.動物福利保障技術。畜舍環境控制技術,動物健康監控技術,舒適度評估與生理指標監測技術,滿足動物健康和福利要求。
 
  (三)種養循環(結合)農業模式
 
  在種植和養殖規模較大的農場,規范畜禽糞污收集處理,推進種養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及有機肥加工利用,應用沼渣、沼液生態循環利用技術,推廣“豬沼茶(菜、糧、果)” “作物生產+動物生產+食用菌生產”等循環技術模式。在條件適宜的農場,推廣“水稻+”“玉米+”“茶園+”等種養共生生態循環模式,充分發揮各要素生態功能,實現產業相互融合、內部系統物質多級循環的生態格局,全面實現畜禽養殖場及種植業清潔生產,實現節能減排和資源高效利用。
 
  三、工作要求
 
  (一)實施對象及主體
 
  提升行動主要針對關系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以及具有一定產業優勢的產品開展。種植業主要圍繞水稻、小麥、玉米、棉花、大豆、油菜、甘蔗、茶葉8個作物開展,畜牧業主要圍繞奶牛和生豬開展。行動以農場或專業化公司為主體,以整場推進的方式開展,部分基礎條件好的墾區可以整墾區推進的方式開展。
 
  (二)實施單位基本條件
 
  參與提升行動的實施單位需具備以下條件:
 
  1.具有一定規模,相關基礎設施完善。實施種植類的單位單一作物種植必須集中連片,基礎設施完善,機械化水平較高;實施養殖類的單位必須是規模養殖場,設備設施完善;實施種養循環(結合)的單位要具有一定的種養規模,且種養規模相匹配。
 
  2.管理機構健全,質量監管能力較強,生產技術和質量管理工作規范,具有較高水平的技術支撐隊伍。
 
  3.生產秩序良好,近3年未發生重大生產安全事故和質量安全事故。
 
  曾參與“農墾糧棉油糖綠色高效模式示范提升行動”“全國農墾現代化養殖示范場創建提升行動”“農墾畜牧高產高效攻關活動”“全國農墾農機標準化示范農場創建活動”等方面工作的單位優先考慮。
 
  (三)實施步驟
 
  模式提升行動從2018年開始啟動,選擇一批實施單位開展工作。具體實施步驟為:
 
  1.省級農墾業務主管部門,根據本墾區產業基礎和發展重點,按照種植業、畜牧業和種養循環(結合)農業綠色優質高效技術模式三個方向,選擇墾區內符合實施條件的單位,并參照“實施單位農業綠色優質高效技術模式提升行動實施方案編寫提綱”(詳見附件),編制具體實施方案,報至部農墾局備案(每個墾區報送1—2家,規模大、條件好的墾區可報送2家以上)。
 
  2.我部農墾局根據備案材料,結合工作重點,按照公正公平的原則,在組織專家認真評審基礎上,確定各墾區具體實施單位。
 
  3.省級農墾業務主管部門組織本墾區參加提升行動的實施單位,嚴格按照各單位實施方案要求,開展相關農業綠色優質高效技術模式提升活動。
 
  4.每年12月底,各實施單位將當年度工作總結、形成的技術模式報送至省級農墾業務主管部門,業務主管部門審核匯總后將相關材料報送至我部農墾局。
 
  (四)培訓與指導
 
  我部組織成立由種植、畜牧、農機等行業專家組成的農墾農業綠色優質高效技術模式提升行動專家組,適時赴實施單位開展技術指導培訓和檢查督導。有關墾區和實施單位也要成立相應的專家小組,開展咨詢服務和培訓指導。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我部農墾局負責提升行動的組織、協調和監督;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負責提升行動的技術培訓、觀摩交流、總結宣傳及組織專家開展指導等工作;各墾區相關業務部門負責本墾區提升活動的組織實施、工作檢查、總結宣傳等工作;各實施單位成立提升行動領導小組,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確保工作有效開展。
 
  (二)爭取多方支持。各級農墾主管部門要積極協調爭取有關政策支持,統籌各級各類專項資金項目,重點向提升行動實施農場傾斜,引導農業龍頭企業及社會力量在資金投入、科技研發、推廣應用、人才支持等方面廣泛參與,形成工作合力。
 
  (三)創新工作機制。積極探索企業與市場相結合、科研與推廣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引導社會化服務組織、龍頭企業等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參與成熟技術模式的示范推廣,推進提升行動的順利開展。在積極總結、示范、推廣成熟技術模式的同時,要加強對管理模式、經營模式的研究與構建。
 
  (四)強化技術攻關。結合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要求,針對墾區主要作物、奶牛、生豬生產中的關鍵環節和重點問題,以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為支撐,加強研究,做到攻關一批、推廣一批,儲備一批,不斷形成新的綠色優質高效技術模式,為促進農墾農業綠色優質高效技術模式提升行動持續開展提供良好科技支撐。
 
  (五)注重總結示范。注重凝練行動過程中的重要成果和成熟模式,加以梳理、總結和歸納,積極開展觀摩、培訓、宣傳活動,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媒體,面向墾區內外宣傳推介,充分發揮提升行動的示范引領作用。
 
  附件:實施單位農業綠色優質高效技術模式提升行動實施方案編寫提綱
 
  附件
 
  實施單位農業綠色優質高效技術模式提升行動實施方案編寫提綱
 
  實施單位名稱:            所屬墾區:
 
  一、總體思路和目標任務
 
  (一)總體思路
 
  (二)目標任務
 
  二、實施單位基本情況
 
  (一)實施對象及主體(實施對象從總體方案中要求的糧、棉、油、糖、茶、乳、肉等主要農產品中選擇。實施主體為符合總體方案中對實施單位相應要求的單位)
 
  (二)實施單位基本條件
 
  (三)實施單位提升行動進度安排(按2018年-2020年三年的進度安排編寫)
 
  三、提升重點及模式選擇(實施單位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農業生產優勢特點選擇種植、畜牧或種養結合循環模式進行集成優化和提升)
 
  (一)種植業綠色優質高效技術提升模式(按照總體行動方案要求,選擇糧、棉、油、糖、茶等作物開展種植業綠色優質高效技術提升模式行動,細化栽培技術模式及先進技術集成方案)
 
  (二)畜牧業綠色優質高效技術提升模式(按照總體行動方案要求,選擇奶牛、生豬開展畜牧業綠色優質高效技術提升模式行動,細化到具體的養殖技術和養殖標準化模式)
 
  (三)種養循環(結合)農業模式提升(按照總體行動方案要求,選擇一種適合當地種養循環或種養結合的農業模式,制定實施方案)
 
  四、保障措施
 
  附件:   農辦墾〔2018〕7號.CEB



日期:2018-05-10
 
標簽: 一號文件 中央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