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科學家完成普通小麥精細表觀組圖譜繪制及全基因組順式作用元件鑒定

   2019-07-18 中國科學院752
核心提示:  7月15日,Genome Biology期刊在線發表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張一婧研究組與南京農業大學張
   7月15日,Genome Biology期刊在線發表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張一婧研究組與南京農業大學張文利研究組等合作完成的研究論文。該工作生成并繪制普通小麥精細的表觀組圖譜,以此為基礎針對性開發整合計算流程對全基因組順式調控元件進行了系統的挖掘與鑒定,并初步探索了其作用機制,為小麥基因調控機制解析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源。 
  廣泛種植的六倍體普通小麥具有龐大而復雜的基因組,高質量的普通小麥全基因組序列于2019年初公布,大小約為16 Gb,是人類基因組的5倍。其中93%是非編碼序列,蘊含著豐富的基因遠端調控元件。在小麥全基因組水平準確鑒定順式元件并解析其調控機制,是研究小麥多倍化及馴化過程中基因表達調控的關鍵步驟。由于表觀修飾在基因調控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有機整合表觀組信息有助于在全基因組水平精準預測順式調控區域。但是,與基因組序列相對簡單的模式生物相比,龐大而復雜的小麥基因組對組學數據產生與數據分析及機制解析均帶來巨大挑戰。
 
  合作研究團隊生成并整合數十套小麥表觀組數據,通過開發和運用針對小麥表觀組數據的整合計算方法與分析流程,系統挖掘了小麥的全基因組順式調控元件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機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刻畫不同類型調控元件的表觀修飾組合模式,以此為基礎預測上千個新的順式作用元件,其中包含啟動子和增強子等。通過瞬時轉化實驗進一步證明功能元件預測具有較高的準確度。上述工作鎖定六倍體小麥中1.5%基因組區域存在活躍的順式元件,為小麥功能基因組研究提供了重要參考信息,極大減少了基因調控機制研究工作量。2)鑒定增強子與啟動子的特異性序列特征,并揭示二者的差異調控機制。3)通過對小麥3套亞基因組的比較揭示了基因調控的選擇壓力作用于序列和染色質結構兩個層面。
 
  該研究得到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教育部的資助。
 
  論文鏈接
 

刻畫普通小麥表觀組圖譜(a)并對全基因組順式作用元件進行挖掘(b)與活性鑒定(c)




日期:2019-07-18
 
地區: 江蘇 南京市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