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甜味劑的營養價值不同,可分為營養性甜味劑和非營養性甜味劑,它們的主要區別在于所含的能量不同。根據其來源不同,可分為天然甜味劑和人工合成甜味劑。
甜味的強度可用甜度來標識,這是甜味劑的重要指標。甜味劑的甜度,現在還不能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定量地測定,只能憑人們的味覺感官判斷。因此,感官鑒定不但受主觀上的影響,而且也受溶液的濃度、濕度、食品中其他成分存在等客觀條件的影響,故目前還沒有表示甜度絕對值的標準。
行業通常是以在水中比較穩定的非還原蔗糖為基準物(如以5%或10%的蔗糖水溶液在20℃時的甜度為1.0),用以比較其他甜味劑在同溫同濃度下的甜度。這種相對甜度(甜度倍數)成為比甜度。但由于這種比較測定法人為的主觀因素很大,故所得的結果也往往不一致。表1 為一般常見甜味劑的甜度表。但這個甜度只能參考,做配方替換時,還需梯度實驗去感受。
表1 常見甜味劑與蔗糖甜度對比表
名稱 | 甜度 | 特征 | 甜感描述 |
蔗糖(白砂糖、紅糖) | 1 | 升血糖,致齲齒。 | 甜味純正 |
蜂蜜 | 0.97 | 升血糖,致齲齒。 | 甜味純正、香味佳 |
葡萄糖 | 0.7 | 升血糖,致齲齒。 | 甜味與蔗糖類似 |
乳糖 | 0.25 | 升血糖,致齲齒。 | |
木糖 | 0.4 | 對血糖值影響不大 | 特殊氣味和爽口甜味 |
麥芽糖 | 0.4 | 增味增香,升血糖,助濕生熱,令人易于腹脹。 | |
果糖 (結晶果糖、 果葡糖漿) | 0.9-1.5 | 吸濕性強、含部分葡萄糖,影響血糖。 | 冰涼口感,甜味消失快,不遮蔽食品特色風味。 |
--果葡糖漿F55 | 0.9 | ||
--果葡糖漿F42 | 0.7 | ||
異麥芽酮糖 | 0.42 | 不致齲齒。對血糖值影響不大,也避免出現胰島素性低血糖。 | 甜味純正 |
山梨糖醇 | 0.6 | 十分穩定,溶解性好,吸濕性強,因其具有清涼的口感而常被用于口香糖、薄荷糖等產品中。 | |
木糖醇 | 1 | 木糖醇溶解性好,吸濕性低,不影響血糖。 | 溫度較低時和砂糖的甜味相近,但它的相對甜度在溫度較高時較低,有清涼感。 |
D-甘露糖醇 | 0.5-0.6 | 流動性好,不影響血糖。 | |
赤蘚糖醇 | 0.6-0.7 | 不易吸濕,易于壓片或粉劑; 不影響血糖。 熔解熱高,水分活度低。 抗齲齒 | 有爽口甜味和清涼感。 |
麥芽糖醇 | 0.75-0.9 | 不影響血糖,乳化穩定性,吸濕性顯著,非致齲齒性,可抑制體內脂肪過量積聚,吸收率低。 | 甜味溫和,沒有雜味 |
乳糖醇 | 0.25-0.4 | 乳糖醇易溶于水和二甲基亞礬,微溶于乙醇,幾乎不溶于氯仿、乙醚和乙酸乙酯。 室溫時,乳糖醇的溶解度和蔗糖相似;溫度較低時,其溶解度小于蔗糖。 具有較好的保濕性,可保持食品濕度和風味。穩定性較強,具有較好的耐酸堿性。 | 具有清爽無后味,甜味口感非常接近蔗塘,并且能保持食品特有的風味及特性。 |
異麥芽酮糖醇 | 0.45-0.65 | 吸濕性低,25度濕度85%以下無吸濕性; 溫度60與80度,相對濕度75%和65%,吸濕性大增; 不影響血糖; 抗齲齒 | 甜味純正天然 |
低聚果糖 | 0.3-0.6 | 不影響血糖 | 甜味清爽 |
低聚半乳糖 | 0.2-0.4 | 保濕性極強,在pH為中性條件下有較高的熱穩定性。 | 口感清爽,無不良質構和風味。 |
低聚木糖 | 0.5 | 對血糖值影響不大。 | 特殊氣味和爽口甜味 |
大豆低聚糖 | 0.7 | 不影響血糖 | 甜味近似蔗糖 |
棉籽低聚糖 | 0.22-0.3 | 吸濕性低,不影響血糖 | |
低聚甘露糖 | 0.1 | 不影響血糖 | |
索馬甜 | 1600~3000 | 極易溶于水,不易溶于有機溶劑,尤其不溶于丙酮,其穩定性主要受到PH、溫度和溶液中氧、離子的影響。 | 索馬甜甜味 |
海藻糖 | 0.45 | 消化吸收慢,升糖效果不顯著 | 甜味溫和,口感好. |
水蘇糖 | 0.22 | 快速增殖益生菌,且不會發生腹脹不適。 | 味道純正,無任何不良口感或異味. |
甜味素(阿斯巴甜) | 160-220 | 可溶于水(1.0%,25℃),難溶于乙醇(0.26%),不溶于油脂。 吸濕性低,不影響血糖。 對熱相當不穩定,在高溫或高pH值情形下會水解,因此不適用于高溫烘焙食品,不過可藉由與脂肪或麥芽糊精化合提高耐熱度。 | 甜味純正,具有和蔗糖 極其近似的清爽甜味,無苦澀后味和金屬味。 其甜味與糖相比較,可延緩及持續較長的時間; 與蔗糖或其他甜味劑混合使用有協同效應,如加2%~3%于糖精中,可明顯掩蓋糖精的不良口感。 |
愛德萬甜 | 20000 | 在水溶液中,愛德萬甜的穩定性高于阿斯巴甜,特別是在在相對較高溫度和較高的pH下。 | 愛德萬甜與阿斯巴甜的口味非常相似,二者的甜味均比較純正,但愛德萬甜的甜后味比阿斯巴甜略微持久一些。 |
三氯蔗糖(蔗糖素) | 400-600 | 性質很穩定,幾 不影響血糖。 對辛辣、奶味等有增效作用,對酸味、咸味有淡化效果。 | 甜感呈現速度、最大甜味的感 |
甜菊糖苷 | 200-300 | 甜菊糖溶液具有隨其濃度上升而逐漸增加的顯著苦澀后味。甜菊糖苷在高溫穩定,因此可用于烘焙或加熱的產品中。而且甜菊糖在酸性和堿性介質(pH3~9)中穩定,適用于酸性食品的增甜和增酸。甜菊糖還具有可長期貯存,不會發酵,不發生褐變反應的特性[20]。 | 與蔗糖相比,甜菊糖苷不僅甜味不純正而且明顯延遲,呈現后甜感。 |
--甜菊糖苷(瑞鮑迪甙A) | 450 | 在甜味特性上比 | |
AK糖(安賽蜜) | 200 | 甜度高、耐酸耐熱。 | 安賽蜜甜味感覺快,味覺不延留。單獨使用時會有輕微延遲的苦味,常與其他甜味劑特別是阿斯巴甜、甜蜜素等協同使用,以增加甜度和風味。例如安賽蜜和阿斯巴甜其兩者按1:1復配使用會使甜度增加 |
甜蜜素 | 30-50 | 易溶于水(20g/100m1),幾乎不溶于乙醇等有機溶劑,對熱、酸及堿皆穩定。 | 本身風味良好,略帶酸味,因此常與糖精鈉等協同使用,以增 |
阿力甜 | 2000 | 極易溶于水或含經基的溶劑中,而難溶于親油性有機溶劑; 性質穩定,尤其是對熱、酸穩定,但不能長期保存。 阿力甜與安賽蜜或甜蜜素混合使用時可以發生協同增效作用,一般與其他甜味劑復配使用效果比較好。 | 甜味清爽,甜味特性類似于 |
紐甜 | 6000~10000 | 相對穩定 | 甜味純正,入口時甜度低,高濃度下后甜明顯,往往在復配時用量較低,與糖漿配合效果尤佳。 |
糖精鈉 | 300~450 | 精鈉具有價格便宜不參加代謝,不提供能量,性質穩定等優點。由于高溫、強酸條件下會分解而失去甜味,在焙烤、油炸或強酸食品中的應用受到限制。 | 但糖精鈉單獨使用會帶來令人討厭的后苦味和金屬味。因為糖精鈉在水中離解出的陰離子有極強的甜味,但分子狀態卻無甜味反有輕微苦味,故高濃度的水溶液也有苦味,將水溶液長時間放置,甜味慢慢降低。糖精鈉在使用時濃度應低于0.02%。可通過和甜蜜素等其他甜味劑混合來改善不良后味。 |
甘草甜素(甘草酸銨,甘草酸一鉀及三鉀) | 100 ~ 500 | 少量甘草苷與蔗糖并用可少用20%蔗糖,但甜味不變,水溶液弱酸性,無香氣,具增香效能,天然品,無毒,解毒保肝,由于酸的作用加水而分解,難溶于水和稀乙醇,易溶于熱水,冷卻后呈粘稠膠凍,不溶于油脂,溶于丙二醇。在PH低于4.5的情況下有發生沉淀 | 入口后其甜味開始較慢,隨后有甘草的余味。這種余味限制了它作為純甜味劑的使用。甘草甜素可以增強食物的風味,掩蓋苦味,增加蔗糖的甜味。 |
羅漢果甜苷 | 300~563 | 熱穩定性不高,在長時間高溫下其構型會改變,并且發酸,發澀。 | 與甜菊糖苷相比,羅漢果甜苷相對甜味持續時間長,苦味弱,后味持久。但濃度超過一定范圍時,與甜菊糖苷類似仍然會呈現后苦味。 |
新甲基橙皮苷二氫查耳酮 | 300 ~ 500 | 能量值低 | 似水果甜味,甜度高,口感清爽,其甜度的產生所需要的時間比糖精鈉所需的時間長,但余味持久。 |
L-阿拉伯糖 | 0.5 | 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醚、甲醇和丙酮,分子結構穩定,對熱和酸穩定。調節血糖。 | 類似蔗糖的甜味 |
二、甜味劑的復配技術
天然糖大多甜度低,而高倍甜劑往往有不愉快的后味,綜合成本、甜度和口感因素,行業內通常用甜味劑復配技術,來開發產品。常炯炯等人的調查顯示,我國使用甜味劑的食品中有45.61%使用2種及以上的甜味劑,使用率最高的是二元組合(27.18%),其次為三元(12.63%)和四元組合(4.24%),最多存在7種甜味劑的組合使用。
除購買成品外,調制一款復配甜味劑的大體思路是什么呢?
復配的話,要做個甜味特性分析,甜度、口感、發生速度、滯留時間、后甜、異味等,特殊產品還要加苦味、酸味等,做個蛛網圖對比一下,這些是最基本的了。鑒定就只能用感官評價來做了。注意,調味劑并不是單純為了增加甜度,而是甜感來配合其它的味道,例如配合酸味劑。
1、甜味劑復配技術的協同增效。
在應用新型處理技術處理甜味劑的過程中,主要是利用協同增效項目,例如將安賽蜜和阿斯巴甜兩種元素進行有效配比,比例為l :1,從而進行有效復配,其甜味劑的整體甜度會有所上升,其成本則會相應減低,約為單一甜味劑成本的24% ~ 40%。而且在利用安賽蜜和阿斯巴甜后,甜味劑的穩定性得以有效優化,項目運行效果也實現了升級,主要是由于協同增效作用能保證甜味劑的甜度有效升高[1]。
另外,技術人員要結合實際需求,對相關增效配對進行深度分析和試驗探索,從而尋找更加有效且節約項目成本的配對組合,提高甜味劑的市場價值和協同管理效果,一定程度上保證處理維度和應用框架的最優化,并統籌分析復配體系和完整程度,提高技術模型的實效性。
2、甜味劑復配技術去除異味。
在甜味劑復配技術應用和落實過程中,去除異味也是較為重要的影響因素,相關技術人員也將工作重心轉移至此。其中,安賽蜜、阿斯巴甜和蔗糖、山梨糖醇等元素的復配技術尤為重要,其產生的甜味劑口感也較好,在市場中的推廣價值也較高,需要相關技術人員和市場營銷人員高度關注。
另外,一部分元素在實際應用和處理過程中,也要處理和混合天然糖苷或者有機酸,從而更好地克服AK 糖的味道,甜度也能在原有基礎上增加30% 到40%,形成較為有效的甜味劑成品。由于AK 糖和甜蜜素混合使用也有較好的效果,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甜味劑復配項目也將其作為研究的重點,能消解AK 糖自身的高濃度甜味,甚至會形成一種明快清爽的感覺,保證甜味的同時,也為甜味劑的優化升級奠定堅實基礎[1]。
三、市場上常見的甜味劑是如何搭配使用的呢?
1、安賽蜜
具有良好口感和穩定性,與甜蜜素1:5配合,有明顯增效作用。
2、甜蜜素
對光熱穩定,耐酸堿,不潮解,甜味純正,加入量超過0.4%時有苦味,常與糖精9:1混合使用,使味感提高。
3、甜菊糖
耐高溫,不發酵,受熱不焦化,堿性條件下分解,有吸濕性,有清涼甜味。
濃度高時帶有輕微的類似薄荷醇苦澀味,但與蔗糖配合使用(7:3)可減少或消失。與檸檬酸鈉并用,可改進味感。
4、甘草酸銨,甘草酸一鉀及三鉀
甜味釋放得較慢,后味微苦,穩定性高,不發酵,具有增香效果,但不習慣者會感不快。
多用于調味品、涼果、糖果及餅干等。
在復合調味料生產,常按甘草甜素:糖精鈉=3~4:1比例,再加適量蔗糖可使甜味效果好,并緩解鹽的咸味、增香;用于糖果,多與蔗糖、糖精和檸檬酸合用,風味獨特、甜味更佳。
5、葡萄糖
是機體能量的重要來源,其熱量與蔗糖相近,在低甜度食品中可與蔗糖配合使用。也屬于填充性甜味劑。
6、糖精鈉
甜味強,耐熱及耐堿性弱,酸性條件下加熱甜味漸漸消失,溶液大于0.026%則味苦。
7、阿斯巴甜
人體攝入后在體內轉化成天門冬氨酸和苯丙氨酸,口感接近蔗糖,無不愉快后味,不耐熱。苯丙酮尿癥患者忌用。
8、乳糖
在保存揮發性香味和口味方面能力較強,對產品色素有良好的保護作用。
加熱可產生焦化,用于烘培食品可使外觀呈金棕色。
具有吸濕性,可保持面制品和甜食中的水份并使其柔軟。
可幫助發泡穩定。
9、三氯蔗糖
用蔗糖作原料生產,口感最接近蔗糖,耐熱,在酸性至中性環境下十分穩定。
10、果葡糖漿
甜味純正,越冷越甜,甜味較其他消失快。
用于飲料有清涼感,不掩蓋果汁原色原香;
用于果脯果醬生產,有利于抑菌,吸濕保水;
對面包、糕點可使其松軟;
用于冰激凌生產可防止冰晶。
11、糖醇類
(1)糖醇類共性
不引起血液葡萄糖值上升,是肥胖、糖尿病者的理想甜味劑。
長期食用不蛀齒。
部分糖醇具有潤暢通便作用,程度差異如下:
赤蘚糖醇- 麥芽糖醇+ 木糖醇++ 山梨糖醇+++ 甘露醇+++
具有溶解水吸熱性能,入口有清涼感。
與其他甜味劑比較:甜度低,熱值低,吸濕性好,耐熱耐酸,不發生美拉德反應,適合烘培。
(2)糖醇類各自特點
①木糖醇
與強力甜味劑復配,產生協調增效作用,并能掩蓋其不良后味;
與金屬離子有螯合作用,可作抗氧化劑的增效劑,有助于維生素和色素穩定。
②山梨糖醇
在烘培食品中有保濕保鮮作用,可用作淀粉的穩定劑和果品的保香劑、抗氧劑和保鮮劑等,防止食品糖鹽等結晶析出,可維持甜、酸、苦味強度平衡和增加食品風味。
③甘露醇
甘甜爽口,無吸濕性,可用于膠姆糖防粘。
④赤蘚糖醇
吸濕性小,熔點低。
用于披覆食品(糕點等),可防潮保濕,延長保質期。
⑤麥芽糖醇
有保香功能,增加糖果、飲料芳香氣味,并能加強糖果透明性;
粘度較大,也可作增稠劑。
⑥異麥芽酮糖醇
不吸濕,與其他強力甜味劑發生協調增效作用,并掩蓋其不良后味。
引用資料:
[1] 蔣青。 甜味劑的市場概況與復配技術。 廣東省食品工業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