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人民政府,長白山管委會,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省農委《關于加快推進棚模蔬菜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已經省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按要求抓緊組織實施。
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08年12月5日
關于加快推進棚膜疏菜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省農委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十日)
近幾年,我省棚膜蔬菜發展很快,已經形成一批專業化、規模化的棚膜蔬菜園區,對于發展現代農業、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實現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加快棚膜蔬菜發展,進一步做大做強棚膜蔬菜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發展棚膜蔬菜,是關系城鄉居民生活和農民增收致富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改造傳統農業和發展現代農業的重大戰略舉措。在新的歷史時期,發展棚膜蔬菜產業的指導思想是:堅持科學發展觀,把發展棚膜蔬菜擺上重大民生工程和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位置,實行糧菜統籌發展,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以縣以上城市消費市場需求為重點,集中圍繞交通沿線,強化政府主導,面向市場運作,依托資渾優勢,科學規劃布局,依靠科技支撐,加大扶持力度,加速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產業化和市場化進程,著力打造東北亞棚膜蔬菜產業墓地,努力把我省棚膜蔬菜產業構建成為現代農業的優勢產業帶、高效農業的產業群、綠色農業的示范園。
二、發展目標
今后棚膜蔬菜發展,要從滿足城鄉居民需求出發,以實施“百萬畝棚模蔬菜工程”為重點,加快擴大棚膜蔬菜總量,進一步提高棚膜蔬菜發展質量,實現暖棚、冷棚和露地蔬菜協調發展。到2012年或更長一點時間,全省暖棚蔬菜面積發展到100萬畝,年均以6萬畝以上的速度推進;棚膜蔬菜產量達到500萬噸,占蔬菜總產量的比重由現在的24 . 8%上升到40%左右;棚膜蔬菜產值達到200億元,年均遞增9% ;在現有基礎上,農民人均棚膜蔬菜純收入達到1000元。隨著棚膜蔬菜產業的發展,棚膜蔬菜種植從業人員達到150萬人,占全省農村勞動力總數的1/4左右。
三、主推模式
發展棚膜蔬菜,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選準發展模式。
(一)積極發展暖棚與冷棚配套模式。根據我省氣候特點,在起步階段實行暖棚與冷棚蔬菜配套推進。暖棚除育苗外,主要生產精細蔬菜和反季蔬菜;冷棚借鑒外地經驗,主推半臥式棚,以提高棚內溫度,主要生產春季提前上市和秋季延后上市蔬菜。
(二)大力發展四季生產日光溫室模式。立足節約能渾,降低生產成本,認真總結和推廣發展日光溫室經驗,積極引導農民應用新技術,把傳統暖棚改造成為日光溫室。今后新上棚膜蔬菜,要進行統一規劃,實行鼓勵政策,重點推行四季生產的日光溫室模式。
(三)重點發展棚膜蔬菜園區建設模式。改變棚膜蔬菜分散發展格局,實行集中連片開發,建立專業化、規模化的棚膜蔬菜園區,充分發揮對農戶的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省市縣都要建立棚膜蔬菜示范園區,全省規劃建立棚膜蔬菜示范園區100個。其中,省級示范園區10個、市級示范園區30個、縣級示范園區60個。
(四)加快發展棚膜蔬萊產業化經營模式。大力發展棚膜蔬菜龍頭企業,依東龍頭企業配套發展種苗繁育、技術示范、技術服務、產品加工、市場開發等項專業化服務,重點發展棚膜蔬菜產業集群經濟,形成“龍頭企業帶基地帶農戶”、“龍頭企業加中介組織帶基地帶農戶”等多種棚膜蔬菜產業化經營模式。
四、發展布局
實施百萬畝棚膜蔬菜工程,要對原有棚膜蔬菜產業進行技術改造,重點提高設施標準和產品科技含量,面向市場調整和優化發展布局,加快發展棚膜蔬菜園區。全省棚膜蔬菜總體布局,主要圍繞“九區五線一中心”進行建設。
(一)建設城市棚膜益萊集中產區。在9個市(州)城市郊區,建設40萬畝暖棚蔬菜,作為城市蔬菜直接供應墓地。
(二)建設公路沿線棚膜蔬菜產業帶。在長春—四平—沈陽、長春—通化—白山—朝鮮、長春—松原—白城—烏蘭浩特、長春—吉林—延邊—渾春—俄羅斯、長春—德惠—榆樹—扶余—哈爾濱的5條公路及鐵路沿線,建設52萬畝暖棚蔬菜,作為城鄉居民生活供應和蔬菜出口基地。
(三)建設棚膜蔬萊產悄集散中心。在長春市建設8萬畝棚膜蔬菜生產墓地,并配套建設大型蔬菜批發市場,承擔對內和對外銷售棚膜蔬菜的集散任務。同時,要在我省東部、西部建設蔬菜批發市場,以形成市場網絡,促進產品流通。
五、政策措施
當前,我省棚膜蔬菜正處在起步階段,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為進一步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加大各級政府支持力度,把棚膜蔬菜產業做大做強,結合實際制定并實行有效的政策措施。
(一)棚膜蔬菜建設用地政策。認真貫徹落實跪菜保護地政策,征收蔬菜建設用地的,實行征補平衡政策。新菜田建設資金,主要用于開發新菜田,優先發展棚膜蔬菜。棚膜蔬菜建設用地,必須按照統一規劃開發,實行集中連片發展。集中連片發展棚膜蔬萊,要在農民自愿的前提下,可以實行串地,還可以通過租賃、土地使用權入股等形式協商解決。
(二)棚膜蔬萊園區基拙設施建設政策。棚膜蔬萊團區墓礎設施建設,重點解決道路、供水、供電等問題。農村公路建設、農田水利建設、農村電網改造、農村能源建設及新農村建設等政策,要對棚膜蔬菜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給予重點傾斜。省市縣財政對繃膜蔬菜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要給予適當補助。
(三)落實有關強農惠農政策。發展棚摸蔬菜應用測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及農田滅鼠技術,按照相關政策規定,享受省里有關的農業技術補貼政策,并積極探索開展棚膜蔬菜保險業務。
(四)鼓勵開發棚膜蔬萊投資政策。轉產企業和社會力量自行投資開發棚膜蔬菜,在建設用地上提供方便,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給予政策鼓勵,實行產業化經營的享受相應的扶持政策。轉產企業和社會力量自行投資開發棚膜蔬菜園區,對從李蔬菜種植項目所得,免征企業所得稅。
(五)增加棚膜蔬萊信貨投入政策。農行、農發行和農村信用社要積極調整信貸結構,通過信用擔保和農戶聯保等多種有效形式,積極為棚膜蔬菜戶提供貸款。從有利于棚摸蔬菜發展出發,按照棚膜蔬菜生產周期適當延長貸款期限。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立蔬菜信用擔保公司,為農民發展棚膜跪菜貸款融資提供擔保服務。
(六)扶持棚膜蔬萊產業發展政策。省、市、縣政府要積極整合資金,扶持棚膜蔬菜產業的發展,并隨著今后財政收入的增長逐年加大扶持力度。各級財政扶持發展資金,主要用于支持捌膜蔬菜園區建設、蔬菜種苗引進和繁育、技術示范和推廣、菜農技術培訓、日光溫室建設貸款貼息、基礎設施建設補助等方面。
(七)推進棚膜蔬萊科技進步政策。鼓勵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和農業站所技術力量進入棚膜蔬菜園區,創辦科研生產聯合體,建立示范試驗墓地,對從事蔬菜的種植、新品種選育和初加工項目的所得,免征企業所得稅。對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給予重獎。推進棚膜蔬菜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建立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鼓勵科技人員為菜農提供技術服務。加強棚膜蔬菜技術培訓,開展對菜農技術培訓,對符合培訓范圍的,享受農村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培訓政策。
(八)棚膜蔬萊市場開發政策。鼓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專業協會,加強經紀人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對棚膜蔬菜市場的開拓作用。支持棚膜蔬菜園區和大戶參加各種展銷會,鼓勵出口棚膜蔬菜產品。加快推進棚膜蔬菜市場建設,對新建區域性棚膜蔬菜中心市場政府給予適當補助。鼓勵發展創品牌產品,對認定的中國名牌農產品,在相關專項資金中給予適當支持。
六、加強組織領導
棚膜蔬菜作為重大民生工程,既直接關系到城鄉居民的切身利益,也與社會各階層的發展密切相關,是政府各有關部門的共同責任。因此,必須加強組織領導,抓好統籌協調。
(一)抓好組織落實。省政府由分管農業的副省長負總責,相關副秘書長抓組織協調工作,省農委作為產業主管部門負責具體落實。省直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全力配合。各市(州)、縣(市、區)也要按省里做法,部署安排工作。“菜藍子”生產要按照國務院的要求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要加強工作的目標化管理,層層落實發展任務和工作責任。
(二)抓好規劃落實。對現有600萬畝蔬菜用地,要在全面普查和測土的墓礎上。合理規劃棚膜蔬菜布局、種植結構和主推品種,明確發展目標和主要措施。經過專家科學論證,形成全省百萬畝棚膜跪菜基地建設規劃,并按照規劃組織實施。各市(州)、縣(市、區)要根據省里棚膜蔬菜發展規劃,結合本地實際制定發展規劃。各地棚膜蔬菜發展規劃,經省農委審定后,認真抓好組織實施。
(三)抓好政策落實。各市(州)、縣(市、區)要全面落實省里政策,并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扶持力度更大、操作性更強的政策措施,積極為發展棚膜蔬萊創造良好環境。各有關部門要從改善民生的大局出發,全面落實各項扶持政策,積極支持棚膜蔬菜產業的發展。各級監察、督查部門要切實加強檢查、監督和催辦工作,認真解決影響政策落實的突出問題,確保各項政策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