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萊蕪市人民政府關于畜牧獸醫管理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萊政發〔2008〕46號 )

   2011-02-14 342
核心提示: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高新區管委會,雪野旅游區管委會,市直各企事業單位:  為有效控制和撲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高新區管委會,雪野旅游區管委會,市直各企事業單位:
 
  為有效控制和撲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促進畜牧業發展,維護公共衛生安全,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提高動物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和國際競爭力,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根據《國務院關于推進獸醫管理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國發〔2005〕15號)、《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獸醫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魯政發〔2006〕119號),結合我市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和畜牧業發展的實際,現就我市畜牧獸醫管理體制改革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充分認識畜牧獸醫管理體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動物衛生工作是公共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社會穩定,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保持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我市現行畜牧獸醫管理體制已不能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尤其是機構不健全、職責不清晰、隊伍不穩定、基層防疫人員缺乏、力量薄弱,嚴重影響了動物疫病防治能力和動物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快畜牧獸醫管理體制改革,盡快建立健全符合公共衛生和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畜牧獸醫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提高動物疫病防控能力,促進畜牧業健康發展,已成為當前十分緊迫的任務。
 
  二、畜牧獸醫管理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按照政府全面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職能的要求,提高畜牧獸醫行政管理效率,提高動物衛生監管執法水平,提高動物防疫公共服務能力,促進畜牧業穩定發展和農民增收,確保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財產安全。
 
  (二)主要目標。本著“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健全機構、明確職能、理順關系,逐步建立起科學、統一、透明、高效的畜牧獸醫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建立健全畜牧獸醫行政管理、行政執法和技術支持體系,穩定和強化基層動物防疫體系,建立動物疫病防控的長效機制,提高畜牧獸醫管理機構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促進我市動物衛生工作全面發展,不斷提高我市動物衛生及其產品的安全水平。
 
  (三)基本思路。整合現有畜牧獸醫行政管理、行政執法、技術支持等機構和資源,建立健全各級畜牧獸醫工作機構,明確各自職能,進一步強化畜牧獸醫行政管理、行政執法和技術支持工作。
 
  三、建立健全畜牧獸醫工作機構
 
  (一)建立健全畜牧獸醫行政管理機構。按照國務院、省政府有關文件的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建立健全市、區畜牧獸醫行政管理機構,將市、區兩級畜牧辦統一更名為“畜牧獸醫局”。上級畜牧獸醫行政管理機構要加強對下級畜牧獸醫行政管理機構的指導;各級畜牧獸醫行政管理機構要加強對動物防疫、檢疫工作的指導和監督。進一步加強獸醫醫政、藥政管理工作。
 
  (二)完善健全獸醫行政執法機構。市、區動物衛生監督所作為行政執法機構,依法承擔動物防疫、檢疫與動物產品安全監管的行政執法工作,同級畜牧獸醫行政管理機構負責對其進行管理,并加強其履行職責所必需的技術手段和能力建設。要根據畜牧業發展的需要,整合原有的畜牧獸醫執法機構,完善其執法體系。
 
  (三)建立獸醫技術支持體系。建立市、區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為市、區獸醫技術支持機構,承擔動物疫病檢測、診斷、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等技術支持工作。
 
  (四)加強基層動物防疫機構建設。根據公益性職能和經營性服務分開的原則,積極推進鄉鎮畜牧獸醫站改革。區畜牧獸醫主管部門根據畜牧業發展和動物防疫、檢疫工作需要,按鄉鎮或區域設立畜牧獸醫站(同時掛“動物衛生監督分所”的牌子),為公益性事業單位,承擔動物防疫、檢疫和畜牧獸醫公益性技術推廣服務職能,人員、業務、經費等由區畜牧獸醫行政管理機構統一管理,所需編制由原鄉鎮畜牧獸醫站編制劃轉,或由各區根據工作需要解決。對原鄉鎮畜牧獸醫站承擔的診療服務、飼料獸藥經營等經營性業務進行科學界定,并與公益性職能合理分離,使其走向市場。鼓勵和引導鄉鎮畜牧獸醫站分流人員創辦經營性獸醫服務實體。
 
  (五)聘任農村動物防疫員。按照“花錢買服務”的原則,市、區、鄉鎮(辦事處)三級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于農村動物防疫隊伍誤工補貼。農村動物防疫員的考試、考核、錄用、報酬等按《萊蕪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建立農村動物防疫隊伍的通知》(萊政辦發〔2008〕18號)有關規定執行。
 
  四、加強畜牧獸醫隊伍建設
 
  (一)逐步推行官方獸醫制度和執業獸醫制度。從事獸醫工作的人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資格認可、政府任命等程序,可進入官方獸醫隊伍。從事動物疫病診斷、治療和動物保健等經營活動的獸醫人員,要達到規定的專業知識要求和條件,通過資格考試取得執業獸醫資格,依法注冊,持證上崗。各區要通過成立獸醫行業協會等方式,加強行業自律,規范從業行為,提高服務水平。
 
  (二)強化動物衛生工作的系統內部監督。上級畜牧獸醫行政管理機構對下級畜牧獸醫行政管理機構負有指導職責;各級畜牧獸醫管理機構對動物防疫、檢疫工作負有指導和監督職責。區畜牧獸醫行政管理機構領導班子中要有畜牧獸醫專業人員。
 
  (三)切實加強動物衛生工作能力建設。要重視和加強獸醫教育,保證人力資源儲備, 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加強動物衛生科學研究,完善動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風險評估機制,提高科學防治水平。
 
  (四)建立和完善動物衛生工作問責制。動物衛生工作實行屬地化監督管理,明確區域、明確職責、明確人員。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法定職責,造成嚴重影響或者重大經濟損失者,要依法追究其責任。
 
  五、建立完善畜牧獸醫工作保障機制
 
  (一)建立完善動物衛生工作的公共財政保障機制。畜牧獸醫行政管理、行政執法和技術支持機構所需經費納入各級財政全額預算,統一管理。動物疫病的監測、預防、控制、撲滅經費以及動物產品有毒有害物質殘留監測等經費,由各級財政納入預算,及時撥付。依法收取的防疫、檢疫等行政事業性收費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要加強對經費使用情況的監督管理,確保專款專用。
 
  (二)加強動物衛生防疫體系的基礎設施建設。市、區兩級要按照國家和省動物防疫體系建設的總體規劃,編制本轄區動物防疫體系建設規劃,并將建設項目納入年度財政預算,認真組織實施。充實、完善各級獸醫工作機構的設備、條件,建設各級各類獸醫實驗室,加快防疫、檢疫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防疫、檢疫手段,提高診斷、檢測能力和生物安全水平。
 
  (三)完善獸醫管理工作體系。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制定完善我市官方獸醫管理、執業獸醫管理、獸藥飼料管理和動物疫病防控方面的管理規定,充分發揮法律法規在畜牧、獸醫管理工作中的保障作用。
 
  (四)推行畜禽規模化、標準化飼養。堅持走區域化、產業化發展的路子,積極發展畜禽規模化、標準化飼養,努力減少畜禽散養。加強優良畜禽品種的繁育、引進和推廣,提高優良畜禽品種覆蓋率。逐步提高畜禽飼養場舍建設水平。飼養場建設要達到規定的防疫條件,農戶散養畜禽要符合防疫要求。規模飼養場和加工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與管理人員要接受飼養和防疫技術培訓,取得相應的資格認證。飼養場和飼養農戶要接受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配合政府部門做好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接受動物檢疫。加快無公害、綠色、有機畜禽的飼養和認證工作。
 
  (五)做好防疫基礎工作。飼養場、飼養小區要建設污水污物處理場,散養農戶要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沼氣等節能環保項目,搞好飼養環境凈化。飼養場要設立專職獸醫,基層動物衛生監督分所要搞好轄區內動物疫病防治。畜禽屠宰加工場點和交易場所要按規定建設衛生基礎設施,搞好環境整治。畜牧獸醫、出入境檢驗檢疫、衛生、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門,要加強對畜產品加工運輸、批發零售、進出口等環節的監督監管。
 
  (六)積極發展畜牧獸醫信息網絡化管理。建立健全市、區、鄉三級畜牧獸醫信息網絡,推動與飼養、加工企業、批發零售等單位的網絡連接。畜禽飼養、出欄、免疫、檢疫等要逐步實行網絡化管理。加強對畜禽屠宰加工、國內銷售、進出口貿易的調查研究,及時提供畜禽產品產銷信息,建立市場預警機制。加強對國內外動物疫情的搜集整理,搞好我市疫情的分析監測,為我市做好動物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信息指導。
 
  六、加強對畜牧獸醫管理體制改革的組織領導
 
  全市畜牧獸醫管理體制改革,由市人事(編制)、畜牧、財政、發展改革、勞動保障、法制等有關部門組織實施。各有關部門要統一思想,密切配合,加強對改革工作的指導,及時總結經驗,解決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各區人民政府要加強對畜牧獸醫管理體制改革工作的領導,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參照市級改革方案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按照有關程序報批后組織實施。各級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要會同人事(編制)、財政、發展改革、勞動保障等部門認真組織落實改革方案,并做好職工的思想工作,確保畜牧獸醫管理體制改革的順利進行。市政府將組織有關部門對各區畜牧獸醫管理體制改革進展及落實情況進行督查。
 
  萊蕪市人民政府
 
  二○○八年八月二十九日


 
地區: 山東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